形勢已經改變,構建黃河防線的設想已經失去了可操作性,張珪一邊向朝廷稟告,一邊派出探馬向東和南兩個方向探查,以期獲得詳實的情況。與此同時向山西方麵派出信使要求他們派兵掩護自己的右翼,封鎖進入山形的孔陘。


    在邢州暫住三日後,各方偵騎帶回的消息讓張珪大吃一驚的不是南軍進展的迅速,而是出動兵力之巨遠超他們的估計。


    現在在山東出現的宋軍軍號就有五個,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炮軍、騎軍和州軍軍號出現,據此計算近三十萬兵力。在河北方麵南軍禁軍軍號也要三個,加上配屬的炮軍和騎軍及地方州軍也不下十五萬兵力。


    張珪馬上意識到南朝此次動用如此多的兵力,絕非是他們預判的懲罰性戰爭,隻是想敲詐點兒好處。而是全麵發起了北侵,所求也隻非黃河以南的土地。可朝廷給他的回書依然是繼續南下,奪回封丘,拒敵於黃河以南。


    對於朝廷的回複,張珪感到好笑又無奈。當下敵方兵力遠勝於己,即便他能整合地方行省的鎮軍和宗王軍,兵力也遠遜於南軍。可兵力上的相當,卻不等於戰鬥力相當,以此前戰況來看己方軍隊幾乎都是一觸即潰,有的宗王幹脆就放棄野戰躲進城中據守,才導致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大片土地淪喪。


    張珪清楚如果自己貿然進軍,就等於羊入虎口,隻憑自己這點兵力不僅難以扭轉局勢,還有被南軍消滅的危險。因而他在將實情速報朝廷外,以為不宜再按照原計劃實施,而是應迅速組建一條新防線阻擋南軍,爭取時間調兵南下與敵會戰,卻不是仍抱著媾和的幻想。


    所以張珪建議以濟南、聊城、大名和磁州為基礎,利用山川河流等天險建立一條自東向西的防線,阻斷南軍繼續北上的通路,穩住敗退的局勢,再尋求戰機殲敵一步,打開缺口,伺機發動反攻將敵逐回黃河以南。而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這次大汗回複的很快,大汗對其畏懼不前的行為予以申飭,令其迅速占據大名府,阻擋北進的宋軍。而隨旨意傳來的還有不忽木的一封私信,其在信中對大汗的憤怒做了解釋,並對他加以安撫和鼓勵,讓他勿要因此而心生不滿,從而誤了國事。


    張珪將旨意和不忽木的信反複看了幾遍,不由的歎口氣。朝廷接到前方的戰報稱攻入河南的宋軍以一部圍攻鄭州,前軍取道滑州攻入濮陽,朝廷據此作出判斷宋軍意在奪取大名府從而進入河北,因此要其改道迅速前往增援大名府,擊退北犯的宋軍。


    不忽木的信中卻充滿了憂慮,而今大汗已經回到大都,但是對局勢十分悲觀,尤其是得知南軍進入河北更加惶恐不安。現在朝中眾臣對於和戰意見不一,有人提出南朝勢大,銳不可當,與南朝開戰並不明智,可與其商談劃黃河而治南北;但支持與南朝全麵開戰者也不在少數,他們紛紛請求大汗遣大軍南下決戰。


    至於增派援軍之事,由於隨扈返京的諸軍疲憊,要進行修整,暫時難以南下。而屯駐京畿周邊的侍衛親軍由於大汗擔心一旦前方戰事不利,損失過重,那麽將無兵保衛京畿,現在尚在猶豫不決。


    對於張珪提出的條件,不忽木在努力為其爭取,讓山西宣慰司出兵河北為其右翼提供掩護,督促地方行省籌措糧草,並將地方鎮軍統一交由他調遣。同時勸他早日動身增援大名府,勿要忤逆大汗的旨意。


    至於對張珪擔心左翼空虛,可能會遭到侵入山東的南軍迂回到其後的企圖,不忽木也表示讚同。但他也言山東方麵戰事並非那麽悲觀,益都和濟南皆是堅城,屯駐數萬兵力,想要一朝破城絕無可能,隻要城池猶在,他的左翼就是安全的,不必過於憂心。


    言以至此,張珪知道自己不得不孤軍深入,冒著被敵圍殲的風險前往大名。而心中卻不免感歎,他年紀尚小未能見識當年蒙古大軍橫掃草原,滅金降宋奪取中原和江南之戰,但他也聽過追隨蒙古助汗的先輩們講述過當年蒙古鐵騎的雄風。


    那時的蒙古軍在進攻中利用騎兵的優勢力主機動,采用迂回包圍,攻取要害的戰術,奪關拔隘。又以誘敵出城,智取巧奪的戰法殲敵主力,打亂敵人的部署,使其無法相顧。麵對堅城往往采用圍困城池,消滅援軍的戰法始終把握戰略上的主動。


    反觀當下的朝廷張珪覺得曆史仿佛在重演,己方在南朝的軍事壓力下,始終處於被動防禦的狀態,對南朝北伐中原在思想上和戰備上不足。而自滅宋統一中原江南以後,承平日久,兵不思戰,日趨腐朽。尤其是忽必烈汗後期,麵對新宋的崛起,並未加重視,導致其身故後一舉失去江南。


    在真金繼位後,被迫與宋媾和,分治長江南北,失去了江南。其雖有重新奪回江南之誌,怎奈誌大才疏,將帥無能,在與宋首戰失敗後,就驚慌失措,昏了頭腦。麵對宋軍的強大攻勢下,隻有處處挨打,節節敗退。


    戰爭失敗,失去兩淮後,真金鬱鬱不得誌,朝廷內部也紛爭不止,各派係間自相殘殺。乃至在臨終之時,真金不得不揮起屠刀打開殺戒,對朝廷進行清洗,防止汗位旁落。但鐵穆耳繼承汗位後,對南朝全麵轉入防禦,畏戰求安,失去了對宋再戰的信心。


    張珪也以為正是因為戰略上的轉變,導致了現下戰術上一係列的失敗。當初真金為了應對南朝的威脅,也為了達到西北穩定的目的,將南調勤王的宗王軍部署在南北分界線上,分地戍守,鞏固邊防。


    但也正是這種策略將以快速機動著稱的草原鐵騎束縛在各自的封地之上,使他們失去了大範圍機動作戰的基礎。而各方利益的糾葛,讓各宗王之間矛盾重重,使他們無法聚眾作亂,卻也讓他們不會相互配合作戰,隻顧個人利益,導致被宋軍各個擊破,或是困守孤城,直至被消滅殆盡,已經毫無戰略戰術可言。


    反觀宋軍卻能以絕對優勢的兵力以碾壓之勢向前推進,可以大開大闔的攻城掠地肆意揮灑,將一個個孤城拔出。同時也為他們在戰術上的發揮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可以利用海上的優勢實施遠距離機動,以少量兵力就敢於迂回穿插到後方,截斷他們的退路,實施夾擊……


    如此形勢下,張珪即便被世人稱為新一代的智將,當下也是無計可施,自覺難以改變當前的形勢。而他身負國恨家仇,不可能降宋,能做的隻有傾己之力擋住宋軍的攻勢,為朝廷做好保衛京畿的準備贏得時間。


    下定了決心,張珪極力擺脫心中的沮喪,審視著自己當前的處境,覺得而今進入大名府據城堅守也許是目前唯一有利的選擇,也許能在此等到戰機出現,扭轉形勢。


    他清楚大名從隋時起京杭大運河途經大名府故城,就是當時的永濟渠。大運河的開通為大名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開元盛世”後,大名府已經成為河北最繁華的地區、北方與江淮水運交通的樞紐和都會。


    而唐末五代時期,在各魏博節度使的精心經營下,大名府成為了華北地區首屈一指的城市。北宋時期是黃河北麵一座重要的軍事重鎮,有“控扼河朔,北門鎖鑰”之勢,成為京都汴梁的北大門,有著特殊軍事戰略地位。也就是說,大名府掌控著黃河以北的大片疆土,堅守住大名,就堵塞了敵人南渡黃河的通道,反之亦然。


    由於大名被立為陪都,城池亦做了擴建,既有“外城”,又有“宮城”。外城周長雖然沒有唐朝時的八十裏,但也有四十八裏之多。即便宮城周也有三裏,建設得雄偉壯麗。稱它“城高地險,塹闊濠深”;“鼓樓雄壯”,“人物繁華”;“千百處舞榭歌台,數萬座琳宮梵宇”,應當說一點也不誇張。


    金朝時期,大名府成為金朝藩國齊國的國都,是金朝向南方擴張的大本營。從隋到金代,大名府依托京杭大運河水運樞紐城市的地位,由中原地區的經濟中心發展成為了宋、金時期南北對峙的軍事戰略重鎮。


    <a id="wzsy" href="http://www.loubiqu.net">loubiqu.net</a>


    入元以後,中原的政治中心遷移到大都,京杭大運河的改道東移,導致大名府的戰略位置下降,已然衰落為一個府城,但仍不失為一座盤踞在通往京畿道路上的堅城。


    張珪考慮大名府城人口就有十餘萬人,經濟發達,物資充足,加之城池高深廣大有利於屯兵,可以長期堅守,也可適時出擊騷擾敵軍,待援軍到來時可對敵實施夾擊,不失為當下最好的去處。而現下他們在邢州駐軍不足十日,已經開始吃白眼兒了,再待下去怕是就要趕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讓你窩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讓你窩心並收藏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