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雲:“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好的對策和好的結果不一定成因果關係,在一定程度上說,用最好的對策,得到的結果往往是中等,而用中等的對策,其結果是下等。
劉因先說了一攻一守兩策,並言明利弊。攻,耗費巨大,要承擔內亂的風險。但是取得全勝,起碼能免除百年的邊患;守,成本相對較低,可以保證民生發展。但是要承受北地民族不斷的襲擾,導致邊關戰火不斷,不利於長治久安。
這兩條計策顯然並不能令南朝皇帝滿意,不過劉因並不急,他深知眼前此人雖年輕,卻並非初登大寶,缺乏治政經驗的新帝。而是經過亂世重重磨難,掌權二十年的帝王,早已不是那個任人拿捏的傀儡了,必然會對未來的有所權衡。
當然劉因也明白作為一手策劃北伐的南朝皇帝更明白眼下局麵的來之不易,其也願意多花些時間考量,並不會冒太大的風險。因為高收益自然伴隨著高風險,而這世間沒有完美的人,也不可能有完美的對策,其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不論是所謂的上策或是下策,符合切實利益和實際情況的方案才是最佳對策。
“陛下、監司,近衛旅已經集結完畢,在外候命!”這時田琦進來施禮稟告道。
“陛下,屬下先行告退,去去就回!”鄭虎臣聽罷,起身向皇帝施禮道。
“哦,有何事還需你親去?”能夠讓大宋最大的特務頭子親自領兵的事情,得是何等大事,趙昺有些疑惑地問道。
“陛下,偽酋鐵穆耳與其樞使闊裏吉思自怯薛軍和各蒙古衛軍中精選了一批可開強弓,擅於暗殺的射雕手潛入涿州,欲對陛下及隨扈重臣不利。為配合他們行動又調集了千餘精騎在奸細引領下分批從小路越過我軍防線,定於今夜突襲行營,射雕手則趁亂突入伺機出手!”鄭虎臣稟告道。
“嗯!”趙昺並未再多問,而是點點頭道,“若是兵力不足,你盡可調動周邊駐軍參與圍剿,除惡務盡免除後患!”
“屬下遵諭,絕不會讓宵小靠近行營半步!”鄭虎臣再施禮,退出了閣架院。
“這……其是……”看著鄭虎臣出門而去,劉因十分驚訝,他萬萬沒想到看著和藹可親的‘老閣架’居然是領兵的大將,指著其張口結舌地道。
“其是內侍省副都知,兼任皇城司監司,平時負責為朕采買些稀罕之物,順便打探些消息!”趙昺笑笑輕描淡寫地道。
此次參戰的近衛隊是新近編成的,班底就是事務局一次北伐後收編的日本和高麗海寇,將戰火引回其本土。此後又在山東收編的諸多的馬匪禍亂地方,為北伐尋找借口,破壞入衛的蒙古宗王間的關係。在北伐後又受命襲殺那些中原不穩定分子,鏟除親蒙的世家豪門。
當初趙昺考慮事務局的職能特殊,隻授予他們偵察之權,而沒有裁決的權力,防止其權力過大,禍亂朝政。而屬於他們的武裝隻有一個執行破壞、暗殺和敵後活動的行動隊,人員雖經多次擴編,但也不足五百人。
這次北伐之後,散布於各處的敵後武裝的任務已經完成,但是又不能隨便將他們就地解散,否則就可能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於是趙昺下旨將這些敵後武裝精銳整編成一個近衛旅,餘者散入諸軍,仍隸屬於事務局管轄。
近衛旅的軍號看著不小,其實兵員隻有三千,為了便於指揮沒有設團部,而是編成直轄旅部的五個營。當然讓這些慣於‘打遊擊’的流寇們去衝鋒陷陣顯然是去送人頭,可他們中不乏江湖奇人,殺人越貨的巨盜,精於雜技的好手,更有騎術高超之輩,因而其所長是執行偵察、突襲和暗殺等秘密任務。
<a id="wzsy" href="https://m.tsxsw.la">吞噬小說網</a>
在成軍之時,趙昺曾親去授旗,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這支隊伍人員的龐雜,既有漢人,也有高麗、日本人,還有蒙古、契丹、女真人,甚至還有金發碧眼的色目人,可以稱得上是一支聯合國部隊了。
而這支部隊的裝備也非統一製式,除了宋軍普遍裝備的火器外,還有各種式樣的冷兵器。就算是最為統一的三個騎營,也是披著皮甲,掛著弓弩,挎著馬刀,背著連發騎槍和子彈帶,鞍袋中還藏著五花八門的兵器,但無一例外胯下皆是良駒。
此次任務可以說是近衛旅的初戰,他們不僅要清除潛入行營附近的刺客,將挖出的親蒙分子鏟除,截殺滲透進來的蒙古精騎。正因為任務複雜,且要保證將既定目標一網打盡,所以各部配合要默契,銜接緊密,更不能走漏絲毫風聲,所以鄭虎臣才要親自坐鎮指揮。
“陛下,鄭都知領兵清剿侵入涿州的蒙元探子和刺客,必要造出大量無辜者傷亡吧!”劉因沒有想到鄭虎臣的身份居然這麽高,而其離開時殺氣騰騰的樣子也讓他心中一緊,想到為了皇帝的安全,必然是寧可錯殺,不會放過,哪怕隻有絲毫牽扯其中的人皆不免人頭落地,很多人甚至莫名其妙的在今夜死去。
“嗯,這是難以避免的事情。但這些企圖襲擊行營,行刺朝廷重臣者,並未他們提供庇護的人並不無辜,在參與其中時就應知道有今天!”趙昺點點頭,毫不掩飾道。
“他們的家人和不小心牽涉其中的人總是罪不該死吧!”劉因見南朝皇帝並不否認,而他也知‘帝王一怒,伏屍千裏’,事關其的性命,殺起人來自然不會絲毫手軟。但他還是忍不住想保全些人的性命,歎聲道。
“除惡務盡,屠殺雖然殘酷,但也隻有如此才能震懾那些仍心懷僥幸者,讓他們不敢再有異心,從而挽救更多的人!”趙昺言道。他十分清楚事務局的手段,而鄭虎臣動用近衛旅就沒有打算留活口,定會屠盡所有參與者,以威懾膽敢給蒙元提供幫助者。
“陛下,草民以為若想長治久安,實現中國一統,隻靠屠戮和報複是難以實現的,而是應公平對待蒙古人和色目人,以此放下彼此間的仇視,使各族和睦相處,化兵戈為玉帛!”劉因清楚無論戰事大小皆會有無辜百姓喪生,本想全南朝皇帝止殺,但也知當下的情形下肯定會遭到其的厭惡,他即便想要為民請命的機會也將失去,想想言道。
“還請先生指教!”趙昺言道。他當然知道若想建立大同世界,必須實現民族和解,但現實是殘酷的,即便是現代社會,文明高度發達,可依然無法消除民族間的積怨,為此爆發的戰爭更是起此彼伏,從未消失,而他也想看看這位大儒如何看待和解決這個問題。
“陛下,從大勢來看,中原土地肥沃,占盡天下財富。而塞北貧瘠苦寒,土地無法耕種,民眾愚昧,但他們也向往中原的富足和文化,且一直受到影響,接受漢化。而蒙元自忽必烈汗以下諸多蒙古人和色目人皆推崇儒學,學習漢學,接受漢禮,我朝大可對其繼續施加影響,使其開化,接受漢製,與中原修好。”劉因道。
“先生,這種大道理誰都懂,但沒有具體措施,恐先生的設想隻是水中月、鏡中花!”趙昺點點頭,又道。
“陛下,草民知道。”劉因見南朝皇帝能夠聽的下去,鬆了口氣接著道,“首先,蒙古人雖占地萬裏,但人數較少,加之忽必烈汗建大都作為統治中心,大量部民隨之南遷中原,我朝大可同化這些蒙古人,讓其改變生活方式,信奉中原禮教,順從中原習俗。”
“其次,對於蒙古人、色目人習俗,予以必要的尊重,蒙古人喜歡遊牧,那麽就將他們安排水草肥美的地方,使其安居樂業;在婚姻方麵,鼓勵蒙古人、色目人和漢人通婚,但務必做到兩情相悅,如果漢人不願意,那麽也允許蒙古人同族嫁娶;還有在科舉上對蒙古人、色目人和漢人一視同仁,有才華的可以參加考試,唯才任用;想要安心生活的,也可以做個安分守己的普通百姓,而不加以歧視!”
“再有,可以在塞外開商路,設榷場,與其交易互通有無。中原可以獲得戰馬,牛羊和皮毛,其也可以得到糧食和布帛、茶葉等生活用品,如此也就沒有必要再頻頻南下劫掠,從而消除邊患,實現久安!”
“先生之言雖然有理,但是若想實現談何容易。”趙昺聽其言畢歎道。他明白其說的都對,也極有道理,可是當下形勢下極難實現,同時也缺乏詳細的規劃和具體措施,更重要的是在沒有消滅蒙元政權,戰爭仍在持續,雙方傷亡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便大談什麽民族和解,各族平等,建立大同世界等等,一切未免皆言之過早……
劉因先說了一攻一守兩策,並言明利弊。攻,耗費巨大,要承擔內亂的風險。但是取得全勝,起碼能免除百年的邊患;守,成本相對較低,可以保證民生發展。但是要承受北地民族不斷的襲擾,導致邊關戰火不斷,不利於長治久安。
這兩條計策顯然並不能令南朝皇帝滿意,不過劉因並不急,他深知眼前此人雖年輕,卻並非初登大寶,缺乏治政經驗的新帝。而是經過亂世重重磨難,掌權二十年的帝王,早已不是那個任人拿捏的傀儡了,必然會對未來的有所權衡。
當然劉因也明白作為一手策劃北伐的南朝皇帝更明白眼下局麵的來之不易,其也願意多花些時間考量,並不會冒太大的風險。因為高收益自然伴隨著高風險,而這世間沒有完美的人,也不可能有完美的對策,其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不論是所謂的上策或是下策,符合切實利益和實際情況的方案才是最佳對策。
“陛下、監司,近衛旅已經集結完畢,在外候命!”這時田琦進來施禮稟告道。
“陛下,屬下先行告退,去去就回!”鄭虎臣聽罷,起身向皇帝施禮道。
“哦,有何事還需你親去?”能夠讓大宋最大的特務頭子親自領兵的事情,得是何等大事,趙昺有些疑惑地問道。
“陛下,偽酋鐵穆耳與其樞使闊裏吉思自怯薛軍和各蒙古衛軍中精選了一批可開強弓,擅於暗殺的射雕手潛入涿州,欲對陛下及隨扈重臣不利。為配合他們行動又調集了千餘精騎在奸細引領下分批從小路越過我軍防線,定於今夜突襲行營,射雕手則趁亂突入伺機出手!”鄭虎臣稟告道。
“嗯!”趙昺並未再多問,而是點點頭道,“若是兵力不足,你盡可調動周邊駐軍參與圍剿,除惡務盡免除後患!”
“屬下遵諭,絕不會讓宵小靠近行營半步!”鄭虎臣再施禮,退出了閣架院。
“這……其是……”看著鄭虎臣出門而去,劉因十分驚訝,他萬萬沒想到看著和藹可親的‘老閣架’居然是領兵的大將,指著其張口結舌地道。
“其是內侍省副都知,兼任皇城司監司,平時負責為朕采買些稀罕之物,順便打探些消息!”趙昺笑笑輕描淡寫地道。
此次參戰的近衛隊是新近編成的,班底就是事務局一次北伐後收編的日本和高麗海寇,將戰火引回其本土。此後又在山東收編的諸多的馬匪禍亂地方,為北伐尋找借口,破壞入衛的蒙古宗王間的關係。在北伐後又受命襲殺那些中原不穩定分子,鏟除親蒙的世家豪門。
當初趙昺考慮事務局的職能特殊,隻授予他們偵察之權,而沒有裁決的權力,防止其權力過大,禍亂朝政。而屬於他們的武裝隻有一個執行破壞、暗殺和敵後活動的行動隊,人員雖經多次擴編,但也不足五百人。
這次北伐之後,散布於各處的敵後武裝的任務已經完成,但是又不能隨便將他們就地解散,否則就可能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於是趙昺下旨將這些敵後武裝精銳整編成一個近衛旅,餘者散入諸軍,仍隸屬於事務局管轄。
近衛旅的軍號看著不小,其實兵員隻有三千,為了便於指揮沒有設團部,而是編成直轄旅部的五個營。當然讓這些慣於‘打遊擊’的流寇們去衝鋒陷陣顯然是去送人頭,可他們中不乏江湖奇人,殺人越貨的巨盜,精於雜技的好手,更有騎術高超之輩,因而其所長是執行偵察、突襲和暗殺等秘密任務。
<a id="wzsy" href="https://m.tsxsw.la">吞噬小說網</a>
在成軍之時,趙昺曾親去授旗,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這支隊伍人員的龐雜,既有漢人,也有高麗、日本人,還有蒙古、契丹、女真人,甚至還有金發碧眼的色目人,可以稱得上是一支聯合國部隊了。
而這支部隊的裝備也非統一製式,除了宋軍普遍裝備的火器外,還有各種式樣的冷兵器。就算是最為統一的三個騎營,也是披著皮甲,掛著弓弩,挎著馬刀,背著連發騎槍和子彈帶,鞍袋中還藏著五花八門的兵器,但無一例外胯下皆是良駒。
此次任務可以說是近衛旅的初戰,他們不僅要清除潛入行營附近的刺客,將挖出的親蒙分子鏟除,截殺滲透進來的蒙古精騎。正因為任務複雜,且要保證將既定目標一網打盡,所以各部配合要默契,銜接緊密,更不能走漏絲毫風聲,所以鄭虎臣才要親自坐鎮指揮。
“陛下,鄭都知領兵清剿侵入涿州的蒙元探子和刺客,必要造出大量無辜者傷亡吧!”劉因沒有想到鄭虎臣的身份居然這麽高,而其離開時殺氣騰騰的樣子也讓他心中一緊,想到為了皇帝的安全,必然是寧可錯殺,不會放過,哪怕隻有絲毫牽扯其中的人皆不免人頭落地,很多人甚至莫名其妙的在今夜死去。
“嗯,這是難以避免的事情。但這些企圖襲擊行營,行刺朝廷重臣者,並未他們提供庇護的人並不無辜,在參與其中時就應知道有今天!”趙昺點點頭,毫不掩飾道。
“他們的家人和不小心牽涉其中的人總是罪不該死吧!”劉因見南朝皇帝並不否認,而他也知‘帝王一怒,伏屍千裏’,事關其的性命,殺起人來自然不會絲毫手軟。但他還是忍不住想保全些人的性命,歎聲道。
“除惡務盡,屠殺雖然殘酷,但也隻有如此才能震懾那些仍心懷僥幸者,讓他們不敢再有異心,從而挽救更多的人!”趙昺言道。他十分清楚事務局的手段,而鄭虎臣動用近衛旅就沒有打算留活口,定會屠盡所有參與者,以威懾膽敢給蒙元提供幫助者。
“陛下,草民以為若想長治久安,實現中國一統,隻靠屠戮和報複是難以實現的,而是應公平對待蒙古人和色目人,以此放下彼此間的仇視,使各族和睦相處,化兵戈為玉帛!”劉因清楚無論戰事大小皆會有無辜百姓喪生,本想全南朝皇帝止殺,但也知當下的情形下肯定會遭到其的厭惡,他即便想要為民請命的機會也將失去,想想言道。
“還請先生指教!”趙昺言道。他當然知道若想建立大同世界,必須實現民族和解,但現實是殘酷的,即便是現代社會,文明高度發達,可依然無法消除民族間的積怨,為此爆發的戰爭更是起此彼伏,從未消失,而他也想看看這位大儒如何看待和解決這個問題。
“陛下,從大勢來看,中原土地肥沃,占盡天下財富。而塞北貧瘠苦寒,土地無法耕種,民眾愚昧,但他們也向往中原的富足和文化,且一直受到影響,接受漢化。而蒙元自忽必烈汗以下諸多蒙古人和色目人皆推崇儒學,學習漢學,接受漢禮,我朝大可對其繼續施加影響,使其開化,接受漢製,與中原修好。”劉因道。
“先生,這種大道理誰都懂,但沒有具體措施,恐先生的設想隻是水中月、鏡中花!”趙昺點點頭,又道。
“陛下,草民知道。”劉因見南朝皇帝能夠聽的下去,鬆了口氣接著道,“首先,蒙古人雖占地萬裏,但人數較少,加之忽必烈汗建大都作為統治中心,大量部民隨之南遷中原,我朝大可同化這些蒙古人,讓其改變生活方式,信奉中原禮教,順從中原習俗。”
“其次,對於蒙古人、色目人習俗,予以必要的尊重,蒙古人喜歡遊牧,那麽就將他們安排水草肥美的地方,使其安居樂業;在婚姻方麵,鼓勵蒙古人、色目人和漢人通婚,但務必做到兩情相悅,如果漢人不願意,那麽也允許蒙古人同族嫁娶;還有在科舉上對蒙古人、色目人和漢人一視同仁,有才華的可以參加考試,唯才任用;想要安心生活的,也可以做個安分守己的普通百姓,而不加以歧視!”
“再有,可以在塞外開商路,設榷場,與其交易互通有無。中原可以獲得戰馬,牛羊和皮毛,其也可以得到糧食和布帛、茶葉等生活用品,如此也就沒有必要再頻頻南下劫掠,從而消除邊患,實現久安!”
“先生之言雖然有理,但是若想實現談何容易。”趙昺聽其言畢歎道。他明白其說的都對,也極有道理,可是當下形勢下極難實現,同時也缺乏詳細的規劃和具體措施,更重要的是在沒有消滅蒙元政權,戰爭仍在持續,雙方傷亡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便大談什麽民族和解,各族平等,建立大同世界等等,一切未免皆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