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腐儒,安敢如此!”
原來,是城裏人將蕭晉被當作是笑話的事情,終於是傳到了敬妃的耳朵裏。而且其時恰逢蕭晉再次爬上柳如煙的牆頭,結果卻又是被人拿著板磚給一板磚就敲昏了。
消息傳來,敬妃頓時勃然大怒,最後直闖文德殿向皇帝請旨,“前大學士有女柳如姻,年十六,當婚嫁,請與甥為媒。”
其實,對於敬妃的這個請旨,皇帝一開始是並不太想答應的。
因為,柳如煙畢竟不是尋常人家的女子,而是前朝大學士柳敬言的小女兒,名聲在外都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了,可以說,幾乎是整個汴梁城幾乎所有翰林學子們的夢中情人,所以,不必問,將她賜婚給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庖廚之子,絕對是會激起軒然大波的。
可是,敬妃卻是要堅持這麽做。她的理由也很簡單,你們那些士人才子們,不是瞧不起蕭晉嗎?說他出身低賤,不懂詩詞,所以,笑話他?那麽好,她就請皇帝下令,讓蕭晉娶整個汴梁城最為有名的才女為妻,看看他們這些人,還有什麽好說的。
這個理由,敬妃不能對天子直言,可是,卻拿出了異常堅定的態度。結果,就讓天子的態度慢慢軟化最後還是妥協了。
因為,天子對敬妃,始終還是懷有一種比較愧疚的心情的。
要知道,天子當初最為寵愛的嬪妃就是敬妃了,甚至有一度裏,他都已經準備是將敬妃晉升為貴妃了。可是,沒有想到,一場的冤獄案下來之後,敬妃不僅是被剝奪了妃嬪的身份,甚至是被直接打進了冷宮兩年。
而她的本家,還被誅連了九族,所以,從這一個角度上來講,他是虧欠著敬妃太多太多了。隻是,由於他是天子,是皇帝,是受命於天的,所以,自然也沒有“錯”,更加不會向敬妃道歉。
不過,盡管不能向敬妃道歉,可是,最起碼,他能夠從其他的地方彌補一下。所以,這也就解釋了,天子對於敬妃最近的幾個比較“過份”請求,他為何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讓了,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彌補敬妃這兩三年間在冷宮所承受的苦楚。
“天啊,皇上居然給那個庖丁贈婚了!”
結果,第二天這個消息就在汴梁城以極快的速度傳揚了開來。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能夠第一時間反應過來事情的全部真相到底是怎麽樣的。於是,就可以看到有不少的人,在聽完這個消息之後,很快就幸災樂禍地說道了,“賜婚?哪家的小姐這麽倒黴?居然要嫁給一個庖丁?”
結果,身邊很快就有人用一句話打破了他們的幻想了,“哎,我說,兄台你就別幸災樂禍的了!被贈婚的,是柳敬言大學士之女柳如煙!”
“什麽?是柳小姐?”
這很明顯的,這後來聽到這一點的人,可謂是大吃了一驚,他們此時,還猶自不相信地追問道,“你……你莫不是在誆我?柳小姐貴為我們汴梁城的第一才女,還是前朝大學士之後;他蕭晉是何許人?區區草莽出身,庖丁之後,何德何能娶我們的柳大才女為妻?”
“唉,我騙你做甚。這回柳小姐可算是慘了,攤上了這樣一位夫君,真真的是明珠暗投,從此掉入火坑了。”
“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不行!本公子必須馬上回府,聯署院中的同窗,即刻上表。務必要趕在聖旨下達以前勸阻陛下,否則的話,可就來不及了!”
事情發展到了這個份上,有的人卻仍然還是願意接受這個事實,於是,就連一刻鍾都待不下去了,轉身就想回去搞什麽聯署了,就為了“拯救”柳如煙這個大才女。隻是,他的前腳還沒有抬起來,結果,旁邊的人卻又很快拉住他了,說道:“兄台,還是算了吧!”
“算了?這是為何?你我隻要萬眾一心,眾誌誠誠,此事,未必就沒有回轉的餘地!”
“兄台有所不知,已經來不及了!今天一早,陛下的聖旨就已經頒下來了。事到如今,我們若再聯名上表,且不說最後救得了救不了柳小姐,到時候,恐怕連我們這些人也會被牽連的。”
“什麽?聖旨已經下來了?那……那豈不是真救不了柳小姐了?”
“這倒也不是。這俗話說得好啊,解鈴還需係鈴人!這件事情,原本就是那個庖丁垂涎柳小姐的美色,這才慫恿敬妃娘娘去陛下那裏請旨賜婚的。所以,隻要,他到時候先行拒絕這門親事,想必陛下也不會怪罪到柳小姐那裏去的。”
“可是,如何能使庖丁拒婚?”
“這可就要好好計較一番了,來來來,我們到內屋去好好商量一下。”
……
不出意外,第二天,當這個消息被傳揚開來的時候,頓時就引來了一片嘩然。不過,等這個消息傳到了最後的時候,倒是也沒有激起什麽太大的風浪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那些儒生們是很快地就認清了一個事實了,那就是,無論他們心裏到底是不是願意接受這個事情的,可是,終究已經是成為事實了,所以,他們一時也沒有其他的辦法的。因為,這已經是由天子的聖旨頒布了下來的。
其實,在這個“北鄭”王朝裏,士子、文人的地位還是相當高的。相比起其他封建朝代,這個“北鄭”王朝甚至更加開明、開通。
這一點,與曆史上文人風氣最為濃厚的北宋王朝極為相似,這兩個王朝都是重文抑武的,甚至,武人還有當不上一軍統帥,隻可以作為副帥的荒唐事情發生,另外,“刑不上大夫”的約定俗成,也是這種文人風氣發展到極致的一個具體表征。
不過,盡管文人的風氣是如此的橫行,可是,在這個封建的時代裏,首先要尊崇的,當然還是君權。不過,君權與文人風氣之間,在這個時代裏倒是也取得了一個比較“合理”的平衡。
那就是,當天子的政令還沒有出金殿以前,各個文人大臣、儒生百家,都是有權力聯名上表抒發自己的政見的,就算這個政見與天子的政令是根本不合的,甚至南轅北轍,可是,隻要是這個政令還沒有出金殿(也就是以聖旨的方式頒布下去),他們其實都是有權力表達自己的意見的。
當然了,天子接不接受,那是另外一回事。隻不過是,就算是天子不接受他們的政見,可是,在這種情況下,也是絕對不能以任何的理由對他們進行什麽懲罰的。因為,這是文人們的議政權。
隻是,一旦這個政令是以聖旨的方式對外頒布了出去之後,那些個文人大臣們,一般也就不會再多廢口舌對天子進行勸阻了,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樣的政令一旦是頒布了之後,是很難再更改的了。畢竟君無戲言嘛,這好歹也還是一個君權至上的國家,所以,多多少少還是要維護一下當今天子的顏麵的!
否則的話,天子隨隨便便就可以治你一個抗旨不尊的大罪了。
當然了,其實即便是抗旨不尊的大罪,這些文人們多數也不會遭受到什麽殘害肢體的律法的,因為,還有“刑不上大夫”的俗成規定在這裏麵,所以,大不了就是被罷黜而已。
隻是,就算隻是被罷黜,事實上也已經是很讓人很難受了。
因為,這畢竟已經不是“九品中正製”盛行的時代了,而是“科舉製度”已經非常完善的時代。所以,每一個被選出來的官員,幾乎都是經過寒窗苦讀數十載才能一朝中舉最後進入官場的,所以,輕易地就被罷黜了的話,那也是很難讓人接受的事情。
所以,在大部份情況下,那些文人大臣們一般是不會和天子對著幹的。隻要天子的聖子頒布了出來的話,他們多半就會遵循了。
也隻有在,某些政策、政令,是他們完全不能接受的情況下,他們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對抗天子的聖旨。
這就是所謂的“死諫”了。
可算是一種表現文人氣節的非常光榮的行為之一。
隻是,這樣的行為,可見的機會也不多。
因為,即便是“死諫”最後確實是死不了人的吧,可是,丟官去職就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所以,不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沒有幾個讀書人是願意這麽幹的。
而眼前很明顯的事實就是,那些儒生們雖然是對天子給蕭晉賜婚的事情表現得各種義憤填膺的,但事實上,他們是沒有膽子進行什麽“死諫”的。
或者說,這種事情根本還不足以讓他們進行“死諫”。
盡管,他們多數人現在其實也還沒有一官半職在身的,可是,架不住還有一個以後一朝高中的盼頭啊,誰也不想在還沒當上大官之前就得罪當今皇帝,提前背上一個什麽“抗旨不尊”的罪名,這於他們日後的仕途,可是一個極大的障礙。
另外,盡管他們可以說幾乎都是鍾情於柳如煙的,可是,說到底,柳如煙不過也就是區區一女子而已,就算長得再漂亮,學問再高,又豈能與他們的仕途前程相提並論?所以,什麽向天子上書請命的這一條路基本上是不通的了,所以,他們也隻能暫時偃旗息鼓了。
不過,他們可還沒有真真正正、完完全全地放棄這件事情。這不,他們這頭才看到聯署上書的這條路是走不通的了,那頭馬上就已經是有人把主意打到了蕭晉的頭上來了。
因為,這份“婚約”是指給蕭晉和柳如煙兩個人的,所以,就算柳如煙不反抗,隻要是蕭晉自己上書表示拒絕這門親事的話,天子多半會還是會收回那道聖旨的。
當然了,在這個過程中,蕭晉也是會有可能被牽連的。說到底,他如果這麽做了的話,其實也同樣屬於抗旨不尊,所以,天子如果是真的要較真的話,他其實也很有可能會被問罪的。隻是,那些士子文人們又豈會考慮這一點?
他們隻想著要救柳如煙柳而已,至於是蕭晉這個庖丁之子的下場,他們才根本就不在乎呢,也不根本不理會。
隻是,他們要想讓蕭晉自己冒著有可能被天子下獄的風險去抗旨,想想也知道那是絕對不容易的,所以,一時之間,他們倒是也沒有想出什麽太好的法子出來。
原來,是城裏人將蕭晉被當作是笑話的事情,終於是傳到了敬妃的耳朵裏。而且其時恰逢蕭晉再次爬上柳如煙的牆頭,結果卻又是被人拿著板磚給一板磚就敲昏了。
消息傳來,敬妃頓時勃然大怒,最後直闖文德殿向皇帝請旨,“前大學士有女柳如姻,年十六,當婚嫁,請與甥為媒。”
其實,對於敬妃的這個請旨,皇帝一開始是並不太想答應的。
因為,柳如煙畢竟不是尋常人家的女子,而是前朝大學士柳敬言的小女兒,名聲在外都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了,可以說,幾乎是整個汴梁城幾乎所有翰林學子們的夢中情人,所以,不必問,將她賜婚給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庖廚之子,絕對是會激起軒然大波的。
可是,敬妃卻是要堅持這麽做。她的理由也很簡單,你們那些士人才子們,不是瞧不起蕭晉嗎?說他出身低賤,不懂詩詞,所以,笑話他?那麽好,她就請皇帝下令,讓蕭晉娶整個汴梁城最為有名的才女為妻,看看他們這些人,還有什麽好說的。
這個理由,敬妃不能對天子直言,可是,卻拿出了異常堅定的態度。結果,就讓天子的態度慢慢軟化最後還是妥協了。
因為,天子對敬妃,始終還是懷有一種比較愧疚的心情的。
要知道,天子當初最為寵愛的嬪妃就是敬妃了,甚至有一度裏,他都已經準備是將敬妃晉升為貴妃了。可是,沒有想到,一場的冤獄案下來之後,敬妃不僅是被剝奪了妃嬪的身份,甚至是被直接打進了冷宮兩年。
而她的本家,還被誅連了九族,所以,從這一個角度上來講,他是虧欠著敬妃太多太多了。隻是,由於他是天子,是皇帝,是受命於天的,所以,自然也沒有“錯”,更加不會向敬妃道歉。
不過,盡管不能向敬妃道歉,可是,最起碼,他能夠從其他的地方彌補一下。所以,這也就解釋了,天子對於敬妃最近的幾個比較“過份”請求,他為何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讓了,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彌補敬妃這兩三年間在冷宮所承受的苦楚。
“天啊,皇上居然給那個庖丁贈婚了!”
結果,第二天這個消息就在汴梁城以極快的速度傳揚了開來。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能夠第一時間反應過來事情的全部真相到底是怎麽樣的。於是,就可以看到有不少的人,在聽完這個消息之後,很快就幸災樂禍地說道了,“賜婚?哪家的小姐這麽倒黴?居然要嫁給一個庖丁?”
結果,身邊很快就有人用一句話打破了他們的幻想了,“哎,我說,兄台你就別幸災樂禍的了!被贈婚的,是柳敬言大學士之女柳如煙!”
“什麽?是柳小姐?”
這很明顯的,這後來聽到這一點的人,可謂是大吃了一驚,他們此時,還猶自不相信地追問道,“你……你莫不是在誆我?柳小姐貴為我們汴梁城的第一才女,還是前朝大學士之後;他蕭晉是何許人?區區草莽出身,庖丁之後,何德何能娶我們的柳大才女為妻?”
“唉,我騙你做甚。這回柳小姐可算是慘了,攤上了這樣一位夫君,真真的是明珠暗投,從此掉入火坑了。”
“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不行!本公子必須馬上回府,聯署院中的同窗,即刻上表。務必要趕在聖旨下達以前勸阻陛下,否則的話,可就來不及了!”
事情發展到了這個份上,有的人卻仍然還是願意接受這個事實,於是,就連一刻鍾都待不下去了,轉身就想回去搞什麽聯署了,就為了“拯救”柳如煙這個大才女。隻是,他的前腳還沒有抬起來,結果,旁邊的人卻又很快拉住他了,說道:“兄台,還是算了吧!”
“算了?這是為何?你我隻要萬眾一心,眾誌誠誠,此事,未必就沒有回轉的餘地!”
“兄台有所不知,已經來不及了!今天一早,陛下的聖旨就已經頒下來了。事到如今,我們若再聯名上表,且不說最後救得了救不了柳小姐,到時候,恐怕連我們這些人也會被牽連的。”
“什麽?聖旨已經下來了?那……那豈不是真救不了柳小姐了?”
“這倒也不是。這俗話說得好啊,解鈴還需係鈴人!這件事情,原本就是那個庖丁垂涎柳小姐的美色,這才慫恿敬妃娘娘去陛下那裏請旨賜婚的。所以,隻要,他到時候先行拒絕這門親事,想必陛下也不會怪罪到柳小姐那裏去的。”
“可是,如何能使庖丁拒婚?”
“這可就要好好計較一番了,來來來,我們到內屋去好好商量一下。”
……
不出意外,第二天,當這個消息被傳揚開來的時候,頓時就引來了一片嘩然。不過,等這個消息傳到了最後的時候,倒是也沒有激起什麽太大的風浪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那些儒生們是很快地就認清了一個事實了,那就是,無論他們心裏到底是不是願意接受這個事情的,可是,終究已經是成為事實了,所以,他們一時也沒有其他的辦法的。因為,這已經是由天子的聖旨頒布了下來的。
其實,在這個“北鄭”王朝裏,士子、文人的地位還是相當高的。相比起其他封建朝代,這個“北鄭”王朝甚至更加開明、開通。
這一點,與曆史上文人風氣最為濃厚的北宋王朝極為相似,這兩個王朝都是重文抑武的,甚至,武人還有當不上一軍統帥,隻可以作為副帥的荒唐事情發生,另外,“刑不上大夫”的約定俗成,也是這種文人風氣發展到極致的一個具體表征。
不過,盡管文人的風氣是如此的橫行,可是,在這個封建的時代裏,首先要尊崇的,當然還是君權。不過,君權與文人風氣之間,在這個時代裏倒是也取得了一個比較“合理”的平衡。
那就是,當天子的政令還沒有出金殿以前,各個文人大臣、儒生百家,都是有權力聯名上表抒發自己的政見的,就算這個政見與天子的政令是根本不合的,甚至南轅北轍,可是,隻要是這個政令還沒有出金殿(也就是以聖旨的方式頒布下去),他們其實都是有權力表達自己的意見的。
當然了,天子接不接受,那是另外一回事。隻不過是,就算是天子不接受他們的政見,可是,在這種情況下,也是絕對不能以任何的理由對他們進行什麽懲罰的。因為,這是文人們的議政權。
隻是,一旦這個政令是以聖旨的方式對外頒布了出去之後,那些個文人大臣們,一般也就不會再多廢口舌對天子進行勸阻了,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樣的政令一旦是頒布了之後,是很難再更改的了。畢竟君無戲言嘛,這好歹也還是一個君權至上的國家,所以,多多少少還是要維護一下當今天子的顏麵的!
否則的話,天子隨隨便便就可以治你一個抗旨不尊的大罪了。
當然了,其實即便是抗旨不尊的大罪,這些文人們多數也不會遭受到什麽殘害肢體的律法的,因為,還有“刑不上大夫”的俗成規定在這裏麵,所以,大不了就是被罷黜而已。
隻是,就算隻是被罷黜,事實上也已經是很讓人很難受了。
因為,這畢竟已經不是“九品中正製”盛行的時代了,而是“科舉製度”已經非常完善的時代。所以,每一個被選出來的官員,幾乎都是經過寒窗苦讀數十載才能一朝中舉最後進入官場的,所以,輕易地就被罷黜了的話,那也是很難讓人接受的事情。
所以,在大部份情況下,那些文人大臣們一般是不會和天子對著幹的。隻要天子的聖子頒布了出來的話,他們多半就會遵循了。
也隻有在,某些政策、政令,是他們完全不能接受的情況下,他們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對抗天子的聖旨。
這就是所謂的“死諫”了。
可算是一種表現文人氣節的非常光榮的行為之一。
隻是,這樣的行為,可見的機會也不多。
因為,即便是“死諫”最後確實是死不了人的吧,可是,丟官去職就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所以,不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沒有幾個讀書人是願意這麽幹的。
而眼前很明顯的事實就是,那些儒生們雖然是對天子給蕭晉賜婚的事情表現得各種義憤填膺的,但事實上,他們是沒有膽子進行什麽“死諫”的。
或者說,這種事情根本還不足以讓他們進行“死諫”。
盡管,他們多數人現在其實也還沒有一官半職在身的,可是,架不住還有一個以後一朝高中的盼頭啊,誰也不想在還沒當上大官之前就得罪當今皇帝,提前背上一個什麽“抗旨不尊”的罪名,這於他們日後的仕途,可是一個極大的障礙。
另外,盡管他們可以說幾乎都是鍾情於柳如煙的,可是,說到底,柳如煙不過也就是區區一女子而已,就算長得再漂亮,學問再高,又豈能與他們的仕途前程相提並論?所以,什麽向天子上書請命的這一條路基本上是不通的了,所以,他們也隻能暫時偃旗息鼓了。
不過,他們可還沒有真真正正、完完全全地放棄這件事情。這不,他們這頭才看到聯署上書的這條路是走不通的了,那頭馬上就已經是有人把主意打到了蕭晉的頭上來了。
因為,這份“婚約”是指給蕭晉和柳如煙兩個人的,所以,就算柳如煙不反抗,隻要是蕭晉自己上書表示拒絕這門親事的話,天子多半會還是會收回那道聖旨的。
當然了,在這個過程中,蕭晉也是會有可能被牽連的。說到底,他如果這麽做了的話,其實也同樣屬於抗旨不尊,所以,天子如果是真的要較真的話,他其實也很有可能會被問罪的。隻是,那些士子文人們又豈會考慮這一點?
他們隻想著要救柳如煙柳而已,至於是蕭晉這個庖丁之子的下場,他們才根本就不在乎呢,也不根本不理會。
隻是,他們要想讓蕭晉自己冒著有可能被天子下獄的風險去抗旨,想想也知道那是絕對不容易的,所以,一時之間,他們倒是也沒有想出什麽太好的法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