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舉報內容很直接,也很簡單,馬組長第二天就派人去了一趟工商局,出示了相關的證件,調取了濱港國際的公司章程。
新的公司章程是一個月前變更的,股東一欄中沒有清風的名字。但在之前備案的舊公司章程中,有清風的名字,持股25%。
然後又調取了工商備案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等資料,也沒有發現清風的名字。情況已經很清楚了:清風曾經在外持股,但在進行此輪幹部競聘的筆試之後,清風轉讓了股份,也就是說,舉報信中所說的情況,目前已經不存在了。
有關領導幹部持股的情況,《公司法》中並沒有明確的禁止性規定。馬組長掌握的主要有這麽幾個法律或文件:一個是2009年中辦下發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幹規定》,一個是國資委2008年下發的《關於規範國有企業職工持股、投資的意見》。
在這些《規定》或者《意見》中,的確對國有企業的幹部持股做了禁止性的規定,但不是全麵禁止,而是針對幾種情況進行了規定:一是禁止持有關聯企業的股份,主要是擔心領導幹部利用自己的職權,讓關聯企業受益,從中獲得不當利益;二是禁止持有同關型的企業股份,以免夠成同業競爭,損害國有企業的利益;三是禁止領導幹部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向自己持股的公司進行利益輸送。
如果按照以上三個文件的規定來審查,清風的持股似乎也不在禁止性之列。一來清風持股的企業雖然也是谘詢業,但專業範圍與越洋谘詢不同,不存在市場重疊和同業競爭問題;二來清風持股的企業與越洋谘詢也不存在關聯關係;三來清風並未在該企業中任職,不存在兼職或利益輸送問題。
而且,在上述三個文件中,均要求違反了禁止性規定的幹部在一年內或半年內進行糾正,而清風已經自動糾正,轉讓了股份,所以,對於這種情況的認定,是不是屬於違紀,也存在一定的爭議。
對於這件突發事件,考察小組在外部調研結束後,專門又在內部召開了一個會議,討論了一下清風的問題。會議討論的結果是:一、將實名舉報信轉發設計院黨委,由其負責進一步調查、處理,並將結果上報部紀檢部門;二、基於清風在競聘考試期間某段時間內存在持股情況,且未在《領導幹部個人申報事宜表》中未如實填寫,取消其幹部競聘資格;三、按照《實施方案》的規定,由張孚誌遞進成為第一推薦人,按規定對其進行重點考察。
一周後,考察小組返回了京師。又過了半個月,任前公示出來了,張孚誌擬任設計院副院長一職,清風出局。
對於這個結局,清風是有所預感的,就在考察小組收到舉報信後沒幾天,就有消息靈通人士把這個情況告訴了清風。清風聽到這個消息後,就已經知道自己大勢已去,隻要接下來舉報信事件不持續發酵,就算是萬幸了。
對於這次的慘敗,清風並沒有太多的失落,也沒有對張孚誌的背後一刀心生憤怒。他認識到這一切都是自己自找的,原本隻是去陪跑的,自己卻當了真,原本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自己卻奢望著一步登天。如今所有的擔心都應驗了,清風更多的是自責,還有擔心。
他擔心有關自己在外持股的調查不會就此終止。阻止自己的晉升,這不能算是張孚誌的最終勝利,他擔心自己在谘詢公司的現任職務也將很快被撤掉。原本院領導班子裏有一位看自己不順眼的,就已經夠自己麻煩不斷了,現在更是多了一位自己的死對頭,人家現在高高在上了,下一步分管谘詢公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清風的好日子已經走到頭了。
清風心生退意。
他感覺自己有些疲倦了,這種疲倦的感覺自從第二個任期開始就很明顯,現在更加明顯了。離自己的任期屆滿還有不到一年時間,要不要提前申請,先從管理崗位上退下來,然後找個合適的機會,辭職下海?
可是,這不等於在逃跑嗎?
不,我清風的命運隻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我會退嗎?當然會退,但不是現在,不是在這個失意的人生道口,我要退,但我要在自己輝煌事業的頂點上退,主動退下來,而不是被人嚇退。
打定了主意後,清風繼續一如往常地管理著公司。沒有了張孚誌在公司裏搞小動作,清風各方麵的工作做起來更順了。
就在這一年的冬天,在2012年度的工作總結大會上,清風帶領谘詢公司,終於以一個億的合同額,超越全院所有的部門,創造了屬於谘詢公司的奇跡,也創造了他清風的人生奇跡。
七年的時間,清風帶領谘詢公司從一個合同額二百萬的小部門,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了年合同額達到一個億的大部門。而七年前那支二十幾人的小團隊,如今已經發展壯大為接近三百人的設計院第一大部門。
但是,成績雖然輝煌,卻無人為他加冕。因為在外持股的調查,或者因為一些領導們的授意,清風無緣今年的先進工作者。
但清風並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自己已經實現了當初定下的奮鬥目標,在谘詢公司這個平台上,他成功了,他對自己的成績很滿意,而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評價自己,清風並不介意。
去意已決,就選在這個時間點吧。
在人生事業的巔峰,從容轉身。
我將離去,留給你們一個無法超越的背影。
就在這一年的一月份,春節之前,清風提交了辭職報告。
新的公司章程是一個月前變更的,股東一欄中沒有清風的名字。但在之前備案的舊公司章程中,有清風的名字,持股25%。
然後又調取了工商備案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等資料,也沒有發現清風的名字。情況已經很清楚了:清風曾經在外持股,但在進行此輪幹部競聘的筆試之後,清風轉讓了股份,也就是說,舉報信中所說的情況,目前已經不存在了。
有關領導幹部持股的情況,《公司法》中並沒有明確的禁止性規定。馬組長掌握的主要有這麽幾個法律或文件:一個是2009年中辦下發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幹規定》,一個是國資委2008年下發的《關於規範國有企業職工持股、投資的意見》。
在這些《規定》或者《意見》中,的確對國有企業的幹部持股做了禁止性的規定,但不是全麵禁止,而是針對幾種情況進行了規定:一是禁止持有關聯企業的股份,主要是擔心領導幹部利用自己的職權,讓關聯企業受益,從中獲得不當利益;二是禁止持有同關型的企業股份,以免夠成同業競爭,損害國有企業的利益;三是禁止領導幹部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向自己持股的公司進行利益輸送。
如果按照以上三個文件的規定來審查,清風的持股似乎也不在禁止性之列。一來清風持股的企業雖然也是谘詢業,但專業範圍與越洋谘詢不同,不存在市場重疊和同業競爭問題;二來清風持股的企業與越洋谘詢也不存在關聯關係;三來清風並未在該企業中任職,不存在兼職或利益輸送問題。
而且,在上述三個文件中,均要求違反了禁止性規定的幹部在一年內或半年內進行糾正,而清風已經自動糾正,轉讓了股份,所以,對於這種情況的認定,是不是屬於違紀,也存在一定的爭議。
對於這件突發事件,考察小組在外部調研結束後,專門又在內部召開了一個會議,討論了一下清風的問題。會議討論的結果是:一、將實名舉報信轉發設計院黨委,由其負責進一步調查、處理,並將結果上報部紀檢部門;二、基於清風在競聘考試期間某段時間內存在持股情況,且未在《領導幹部個人申報事宜表》中未如實填寫,取消其幹部競聘資格;三、按照《實施方案》的規定,由張孚誌遞進成為第一推薦人,按規定對其進行重點考察。
一周後,考察小組返回了京師。又過了半個月,任前公示出來了,張孚誌擬任設計院副院長一職,清風出局。
對於這個結局,清風是有所預感的,就在考察小組收到舉報信後沒幾天,就有消息靈通人士把這個情況告訴了清風。清風聽到這個消息後,就已經知道自己大勢已去,隻要接下來舉報信事件不持續發酵,就算是萬幸了。
對於這次的慘敗,清風並沒有太多的失落,也沒有對張孚誌的背後一刀心生憤怒。他認識到這一切都是自己自找的,原本隻是去陪跑的,自己卻當了真,原本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自己卻奢望著一步登天。如今所有的擔心都應驗了,清風更多的是自責,還有擔心。
他擔心有關自己在外持股的調查不會就此終止。阻止自己的晉升,這不能算是張孚誌的最終勝利,他擔心自己在谘詢公司的現任職務也將很快被撤掉。原本院領導班子裏有一位看自己不順眼的,就已經夠自己麻煩不斷了,現在更是多了一位自己的死對頭,人家現在高高在上了,下一步分管谘詢公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清風的好日子已經走到頭了。
清風心生退意。
他感覺自己有些疲倦了,這種疲倦的感覺自從第二個任期開始就很明顯,現在更加明顯了。離自己的任期屆滿還有不到一年時間,要不要提前申請,先從管理崗位上退下來,然後找個合適的機會,辭職下海?
可是,這不等於在逃跑嗎?
不,我清風的命運隻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我會退嗎?當然會退,但不是現在,不是在這個失意的人生道口,我要退,但我要在自己輝煌事業的頂點上退,主動退下來,而不是被人嚇退。
打定了主意後,清風繼續一如往常地管理著公司。沒有了張孚誌在公司裏搞小動作,清風各方麵的工作做起來更順了。
就在這一年的冬天,在2012年度的工作總結大會上,清風帶領谘詢公司,終於以一個億的合同額,超越全院所有的部門,創造了屬於谘詢公司的奇跡,也創造了他清風的人生奇跡。
七年的時間,清風帶領谘詢公司從一個合同額二百萬的小部門,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了年合同額達到一個億的大部門。而七年前那支二十幾人的小團隊,如今已經發展壯大為接近三百人的設計院第一大部門。
但是,成績雖然輝煌,卻無人為他加冕。因為在外持股的調查,或者因為一些領導們的授意,清風無緣今年的先進工作者。
但清風並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自己已經實現了當初定下的奮鬥目標,在谘詢公司這個平台上,他成功了,他對自己的成績很滿意,而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評價自己,清風並不介意。
去意已決,就選在這個時間點吧。
在人生事業的巔峰,從容轉身。
我將離去,留給你們一個無法超越的背影。
就在這一年的一月份,春節之前,清風提交了辭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