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小君子倒是好見識,每每有異於常人之語,不知在邘國之內是何爵何職啊?”小宗伯似乎注意到了角落中的年輕人,投來關注的目光。
“小子慚愧,隻不過是軍中一佐吏甲士而已,此行受主君之命跟隨井奚大夫而來,護衛其安全。”於正麵不改色地說著既定的那套說辭,繼續偽裝者自己的身份。
“哦,僅是軍中之士,有此見識倒是殊為難得。”小宗伯點點頭表示認可和欣賞之意,又特意對著他道:
“若是按你的說法,邘氏軍事實力雄厚,足以自守。循的是許國之例,隻需一個名號即可。可是你可知,當年許國僅僅是一男爵,而邘國是何爵,邘叔傳下來的可是公爵之位,這又如何能相同。
<a href="https://m.yawenba.net" id="wzsy">yawenba.net</a>
除非……除非降等襲爵,還有一絲可能。”
小宗伯倒是提出了一種可能,但他話中仍充滿著較大的不確定性。於正聞聽此言,卻是立馬看向了百裏奚,百裏奚自也瞧見了主君望來的眼色,他能分辨出小宗伯此言確實是實在的肺腑之言,可是此事非同小可,豈是這麽輕易能決定的。因而既未答應也未回絕,隻是又聊了些旁的話題。
貶爵容易,可是諸侯想要升爵卻是千難萬難,眾觀周朝之前的曆史,除非有平叛、開疆這樣的潑天大功,不然諸侯們是沒有機會進一步升爵的。否則齊國、晉國也不會一直隻是侯爵之位了。小宗伯也明白,這不是百裏奚所能做主的,因而也未曾進一步逼他下決斷。
雙方又聊了一時三刻,小宗伯這才告辭出來,謝絕了晚宴的邀請,百裏奚隻得又識趣地贈了些“獻金”。
送走了小宗伯,於正和百裏奚二人便於室內進一步商量起來。此次交談應該說還是非常有幫助的,該得到的信息也都知道的差不多了,也大概知道了王室禮官們是個什麽意思。
百裏奚言道:“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魯桓公謀殺其兄魯隱公,自立為君,因為理虧,未向桓王請求冊封。從此,諸侯由周天子冊封的製度便遭到破壞,但若論名正言順,這一步卻是不可少的。”
百裏奚擔心於正因為求爵之事進展不順,起了自立為君的心思,故而重提舊事告誡於正。特別是複國之事,若要得到其它諸侯的認可,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
魯國是東方的大國,實力擺在那,又有不少附庸國,各諸侯們做不到無視它,但邘國目前顯然還沒有這樣的實力。
若是實力足夠,便如當年的鄭國一般也可無懼王室影響。當年周王一怒之下消去鄭莊公的封號,鄭莊公也是絲毫不懼,敢於王室開戰,逼得王室最後不得不以慘敗收場,主動來修複關係,重新複爵。
也因此事的影響,之後繼任的周天子們並不會主動去削減諸侯們的爵位,以免引起諸侯們的反叛,周王室已經再無實力發動平叛戰爭。
所以這降等襲爵初聽來,似乎帶著些侮辱之意。
“終究是邘國沒落太久了,也難怪人家會看不起。”於正歎著氣道。
之後的幾日,通過井氏宗族的力量,於正和百裏奚陸陸續續又會見了一些畿內的王室官吏,禮物陸陸續續送出去不少,但求爵的事情卻是一直停滯不前。
直到元銳處也傳來消息,齊國似乎有意在鄭、邘之間權衡,甚至有可能為了拉攏鄭國而出賣邘國的利益,而且衛國也有意收回衛地的封邑,齊國似乎也是支持的態度。
真的是全員惡人啊,之前想指望它國特別是齊國,如今看來還是太天真了。
此事讓於正內心徹底定下了主意來。降等襲爵就降等吧,好歹先把諸侯之位給定下來,如此他才能有餘力和鄭國、齊國、衛國等國周旋。
如此,百裏奚便帶著於正又親自登門拜訪了小宗伯,送出了不少禮金,這才換來小宗伯答應盡力一試的話語。
周朝屬於諸侯的外爵有五等:公、侯、伯、子、男,均世襲罔替,封地稱國,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
《周禮·地官·大司徒》:凡建邦國,以土圭土其地而製其域。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裏,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裏。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裏。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裏。諸男之地,封疆方百裏。
各諸侯國內,置卿、大夫、士等爵位,屬於諸侯國內的內爵。卿、大夫有封邑,對封邑也可以行使統治權、唯受命於諸侯。
如今天下各諸侯疆域早已變更地麵目全非,所以封爵也不再以土地疆域為主要的考量了,這一點上可供操作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既然是降等,自然“公”的爵位於正是不想了,可接下來的四等爵位也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男”爵,“男”爵是周朝吾等爵位,一般是異姓之國,而且多是附庸地位的小國。於正好歹是姬姓,以姬姓封賞男爵則未免太低了。
再說“子”爵,“子”爵是周朝四等爵位,倒也有很多,但無一例外都是蠻夷。比如楚國(楚子)、吳國(吳子)、越國(越子)等如今已發展壯大起來的國君,還有莒國、牟國、溫國、沈國、頓國、鍾離國等等。
所以“子”爵也不是最佳的選擇,但卻也是有可能的。
再說“伯”爵,“伯”爵是周朝三等爵位。封伯的諸侯主要有秦國、鄭國、曹國等,小宗伯認為“伯”爵相對的可能性最大。
而“侯”爵,是周朝二等爵位。周朝諸侯國中,絕大多數諸侯都爵位都是侯,所以才叫“諸侯各國”,比如有魯國、齊國、陳國、蔡國、衛國、邢國、晉國、燕國等。在本質上來說周朝的公爵和侯爵差不多為一級,隻不過公爵的地位和待遇優越一些。
所以“公”爵和“侯”爵來說未免太高,畢竟於正未有開疆拓土、平叛和抵禦異族等大功,隻是華夏內部的戰爭,故而貿然封侯爵也會使各諸侯國有意見。
“邘子”或者“邘伯”,這一切皆要看小宗伯的運作手段了,於正現在隻想快些搞定諸侯之位。
“小子慚愧,隻不過是軍中一佐吏甲士而已,此行受主君之命跟隨井奚大夫而來,護衛其安全。”於正麵不改色地說著既定的那套說辭,繼續偽裝者自己的身份。
“哦,僅是軍中之士,有此見識倒是殊為難得。”小宗伯點點頭表示認可和欣賞之意,又特意對著他道:
“若是按你的說法,邘氏軍事實力雄厚,足以自守。循的是許國之例,隻需一個名號即可。可是你可知,當年許國僅僅是一男爵,而邘國是何爵,邘叔傳下來的可是公爵之位,這又如何能相同。
<a href="https://m.yawenba.net" id="wzsy">yawenba.net</a>
除非……除非降等襲爵,還有一絲可能。”
小宗伯倒是提出了一種可能,但他話中仍充滿著較大的不確定性。於正聞聽此言,卻是立馬看向了百裏奚,百裏奚自也瞧見了主君望來的眼色,他能分辨出小宗伯此言確實是實在的肺腑之言,可是此事非同小可,豈是這麽輕易能決定的。因而既未答應也未回絕,隻是又聊了些旁的話題。
貶爵容易,可是諸侯想要升爵卻是千難萬難,眾觀周朝之前的曆史,除非有平叛、開疆這樣的潑天大功,不然諸侯們是沒有機會進一步升爵的。否則齊國、晉國也不會一直隻是侯爵之位了。小宗伯也明白,這不是百裏奚所能做主的,因而也未曾進一步逼他下決斷。
雙方又聊了一時三刻,小宗伯這才告辭出來,謝絕了晚宴的邀請,百裏奚隻得又識趣地贈了些“獻金”。
送走了小宗伯,於正和百裏奚二人便於室內進一步商量起來。此次交談應該說還是非常有幫助的,該得到的信息也都知道的差不多了,也大概知道了王室禮官們是個什麽意思。
百裏奚言道:“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魯桓公謀殺其兄魯隱公,自立為君,因為理虧,未向桓王請求冊封。從此,諸侯由周天子冊封的製度便遭到破壞,但若論名正言順,這一步卻是不可少的。”
百裏奚擔心於正因為求爵之事進展不順,起了自立為君的心思,故而重提舊事告誡於正。特別是複國之事,若要得到其它諸侯的認可,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
魯國是東方的大國,實力擺在那,又有不少附庸國,各諸侯們做不到無視它,但邘國目前顯然還沒有這樣的實力。
若是實力足夠,便如當年的鄭國一般也可無懼王室影響。當年周王一怒之下消去鄭莊公的封號,鄭莊公也是絲毫不懼,敢於王室開戰,逼得王室最後不得不以慘敗收場,主動來修複關係,重新複爵。
也因此事的影響,之後繼任的周天子們並不會主動去削減諸侯們的爵位,以免引起諸侯們的反叛,周王室已經再無實力發動平叛戰爭。
所以這降等襲爵初聽來,似乎帶著些侮辱之意。
“終究是邘國沒落太久了,也難怪人家會看不起。”於正歎著氣道。
之後的幾日,通過井氏宗族的力量,於正和百裏奚陸陸續續又會見了一些畿內的王室官吏,禮物陸陸續續送出去不少,但求爵的事情卻是一直停滯不前。
直到元銳處也傳來消息,齊國似乎有意在鄭、邘之間權衡,甚至有可能為了拉攏鄭國而出賣邘國的利益,而且衛國也有意收回衛地的封邑,齊國似乎也是支持的態度。
真的是全員惡人啊,之前想指望它國特別是齊國,如今看來還是太天真了。
此事讓於正內心徹底定下了主意來。降等襲爵就降等吧,好歹先把諸侯之位給定下來,如此他才能有餘力和鄭國、齊國、衛國等國周旋。
如此,百裏奚便帶著於正又親自登門拜訪了小宗伯,送出了不少禮金,這才換來小宗伯答應盡力一試的話語。
周朝屬於諸侯的外爵有五等:公、侯、伯、子、男,均世襲罔替,封地稱國,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
《周禮·地官·大司徒》:凡建邦國,以土圭土其地而製其域。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裏,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裏。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裏。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裏。諸男之地,封疆方百裏。
各諸侯國內,置卿、大夫、士等爵位,屬於諸侯國內的內爵。卿、大夫有封邑,對封邑也可以行使統治權、唯受命於諸侯。
如今天下各諸侯疆域早已變更地麵目全非,所以封爵也不再以土地疆域為主要的考量了,這一點上可供操作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既然是降等,自然“公”的爵位於正是不想了,可接下來的四等爵位也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男”爵,“男”爵是周朝吾等爵位,一般是異姓之國,而且多是附庸地位的小國。於正好歹是姬姓,以姬姓封賞男爵則未免太低了。
再說“子”爵,“子”爵是周朝四等爵位,倒也有很多,但無一例外都是蠻夷。比如楚國(楚子)、吳國(吳子)、越國(越子)等如今已發展壯大起來的國君,還有莒國、牟國、溫國、沈國、頓國、鍾離國等等。
所以“子”爵也不是最佳的選擇,但卻也是有可能的。
再說“伯”爵,“伯”爵是周朝三等爵位。封伯的諸侯主要有秦國、鄭國、曹國等,小宗伯認為“伯”爵相對的可能性最大。
而“侯”爵,是周朝二等爵位。周朝諸侯國中,絕大多數諸侯都爵位都是侯,所以才叫“諸侯各國”,比如有魯國、齊國、陳國、蔡國、衛國、邢國、晉國、燕國等。在本質上來說周朝的公爵和侯爵差不多為一級,隻不過公爵的地位和待遇優越一些。
所以“公”爵和“侯”爵來說未免太高,畢竟於正未有開疆拓土、平叛和抵禦異族等大功,隻是華夏內部的戰爭,故而貿然封侯爵也會使各諸侯國有意見。
“邘子”或者“邘伯”,這一切皆要看小宗伯的運作手段了,於正現在隻想快些搞定諸侯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