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寺,當今天下第一佛寺,以太子拓跋晃為代表的一些拓跋氏皇族信奉佛教,永寧寺也因此被奉為國寺。
雖無明文規定,但永寧寺的尊貴地位已經是人盡皆知。但他們拒絕司徒崔浩進入寺內、約見住持,還是有些匪夷所思。
此刻,崔浩拿著拓跋燾的手諭,終於見到了法仁大師。可法仁大師還是拒絕崔浩帶人入寺搜查,這讓崔浩始料未及。
“這可是皇上的命令,難道法仁大師要抗旨不尊嗎?”崔浩氣憤地斥道。
“永寧寺乃佛門清靜之地,司徒大人帶著這麽多人,持刀拿劍的,實在是不妥!”法仁大師說:“隻是因為大人的一點猜疑,便要如此勞師動眾嗎?”
“法仁大師此言何意?”崔浩強忍住心中的怒火。
“阿彌陀佛!”法仁大師雙手合十說道:“寺外那些人是司徒大人派來的吧?他們已經在這裏駐守了足足半個多月,司徒大人又是何意?”
“你……”
“未經朝廷許可,私自圍困永寧寺,皇上可知道否?”法仁大師說:“如今天色方亮,司徒大人便要闖我永寧寺,這究竟是皇上心急還是司徒大人不懂事?”
“大膽法仁!竟敢口出狂言!”崔浩憤怒地揮了一下右手,“我看你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來人,給我衝進去!”
“司徒大人這是要硬闖嗎?”法仁大師話剛開口,一眾護寺武僧便圍了上來,隻聽法仁大師說道:“別說你是大司徒,就是大將軍來,隻怕也未必闖得進去!”
法仁大師的話絕非虛言,永寧寺這天下第一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且不說寺內僧侶眾多,即使一對一,永寧寺的僧人武功也不比江湖上的高手差。
況且,崔浩是個文官,他手下的兵將大都是看家護院的,比那些馳騁戰場的軍人差了許多,與江湖高手更無法相提並論。
如果對上永寧寺的護寺武僧,說以卵擊石誇張了點,但實力差的真不是一個等級。
看著手下這幫人一個個畏畏縮縮的樣子,崔浩縱使意氣萬丈,也隻能徒歎無奈。
其實,搜查永寧寺的事情,本不該堂堂司徒出麵。隻是事關重大,崔浩不想放過任何一個線索。而且派出去的人一個個無功而返,讓崔浩一次次地發火,這才親自上陣。
隻是沒想到,永寧寺和法仁大師,真的是又臭又硬、油鹽不進,一向自負的崔浩,竟然屢屢碰壁、跌份!
如果硬闖,如果法仁為首的永寧寺不肯讓步,結果顯而易見。崔浩不想把顏麵徹底丟盡,隻好退了回去。
臨別前,法仁大師給了崔浩一個台階,也給了自己一個台階下,“如果真是皇上的旨意,勞煩讓太子或者成王前來知會一聲,永寧寺並非抗旨不尊!”
很快,這件事就傳到了太武帝拓跋燾的耳中,經宗愛的口。
遇到此等事情,宗愛傳話,怎能不添油加醋?到了拓跋燾這裏,事情變成了這樣:法仁大師聲稱,永寧寺絕不允許別人踏足半步,就是皇上來了也不行,除非是太子拓跋晃或者成王爺蘭渤親來!
宗愛跟蘭渤的矛盾自不必說,至於拓跋晃,兩人關係也十分緊張。拓跋晃自幼深受蘭渤的影響,不管是為人處世還是政見思想,都能看出一絲蘭渤的影子來。
作為大魏的儲君,拓跋燾將來的接班人,太子拓跋晃的重要地位人盡皆知。宗愛自然少不了去討好拓跋晃,然而拓跋晃並不吃宗愛的這套。
對於宗愛各種名目的賄賂,拓跋晃去從來都沒有正眼看過一次,也從來沒有給過宗愛一次好臉色。熱臉總貼冷屁股,時間久了,宗愛便也放棄了。
雖然沒有在明麵上表露,但宗愛跟拓跋晃兩個人都心知肚明,彼此都已經把對方放在了對立麵。如今,難得有機會把蘭渤和拓跋晃一網打盡,宗愛自然不願放過。
“法仁大師真是這麽說的?”拓跋燾將信將疑地問道。
在崔浩的勸說和宗愛的“引導”下,拓跋燾篤信道教,反而對佛教有些疏遠了。因此,對於法仁大師而言,拓跋燾並不算很熟悉,隻是停留在“耳聞”的階段。
唯一的一次接觸,還是為了給蘭渤宣講佛法的匆匆一麵,稱不上有什麽接觸,對法仁大師的為人,拓跋燾也不了解。
因此,法仁大師究竟什麽樣,事情又是怎麽樣,全憑宗愛一張嘴。宗愛極盡瞎說之能事,把矛頭直指蘭渤,也捎帶上拓跋晃。
最後,還把鍋甩給崔浩,聲稱自己隻是傳話的。對於崔浩,拓跋燾起碼的信任還是有的,用宗愛的話講,即使不相信宗愛,也應該相信崔浩。
在宗愛的主張下,司徒崔浩隨著太子拓跋晃的帶領,再次來到了永寧寺。這一次,法仁大師果然沒有阻攔。
而進入永寧寺的崔浩,也沒有白來,他們在寺內搜出了大量武器和金銀財寶。而且,這些物件跟當初蓋吳舉事時所用的幾乎一模一樣!
法仁大師最後也如同瘋了一般,說了一些謀逆的話,對永寧寺參與謀反之事算是承認了。
若不是親眼目睹,拓跋晃真不會相信。自己一直以來的信仰在瞬間崩塌,而且就活生生地發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永寧寺參與謀反?法仁大師一直以來和善的形象,怎麽突然就變臉了呢?再後麵,就更不敢想象了,拓跋晃怕自己承受不來。
從崔浩那裏了解到,許多罪證都把謀逆指向了一個人--蘭渤!永寧寺內的各種罪證物件,雖然不能看出是誰指使,卻抓到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法仁大師。
相信從法仁大師口中,或許能得知此次謀逆事件的主謀。以目前的情勢分析,這個主謀極有可能就是蘭渤!
此前參與謀逆的人,有說主謀是蘭姓的,有打著成王或禪俠名號的……各種名目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指向蘭渤的罪證,有的直接明了,有的巧妙隱晦。
相比之下,永寧寺和法仁大師倒是被多次提及、確信無誤,如今永寧寺已經被坐實,法仁大師也落了網。
那麽,關於蘭渤的種種說辭,究竟是惡意詆毀,還是卻有其事,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了。
雖無明文規定,但永寧寺的尊貴地位已經是人盡皆知。但他們拒絕司徒崔浩進入寺內、約見住持,還是有些匪夷所思。
此刻,崔浩拿著拓跋燾的手諭,終於見到了法仁大師。可法仁大師還是拒絕崔浩帶人入寺搜查,這讓崔浩始料未及。
“這可是皇上的命令,難道法仁大師要抗旨不尊嗎?”崔浩氣憤地斥道。
“永寧寺乃佛門清靜之地,司徒大人帶著這麽多人,持刀拿劍的,實在是不妥!”法仁大師說:“隻是因為大人的一點猜疑,便要如此勞師動眾嗎?”
“法仁大師此言何意?”崔浩強忍住心中的怒火。
“阿彌陀佛!”法仁大師雙手合十說道:“寺外那些人是司徒大人派來的吧?他們已經在這裏駐守了足足半個多月,司徒大人又是何意?”
“你……”
“未經朝廷許可,私自圍困永寧寺,皇上可知道否?”法仁大師說:“如今天色方亮,司徒大人便要闖我永寧寺,這究竟是皇上心急還是司徒大人不懂事?”
“大膽法仁!竟敢口出狂言!”崔浩憤怒地揮了一下右手,“我看你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來人,給我衝進去!”
“司徒大人這是要硬闖嗎?”法仁大師話剛開口,一眾護寺武僧便圍了上來,隻聽法仁大師說道:“別說你是大司徒,就是大將軍來,隻怕也未必闖得進去!”
法仁大師的話絕非虛言,永寧寺這天下第一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且不說寺內僧侶眾多,即使一對一,永寧寺的僧人武功也不比江湖上的高手差。
況且,崔浩是個文官,他手下的兵將大都是看家護院的,比那些馳騁戰場的軍人差了許多,與江湖高手更無法相提並論。
如果對上永寧寺的護寺武僧,說以卵擊石誇張了點,但實力差的真不是一個等級。
看著手下這幫人一個個畏畏縮縮的樣子,崔浩縱使意氣萬丈,也隻能徒歎無奈。
其實,搜查永寧寺的事情,本不該堂堂司徒出麵。隻是事關重大,崔浩不想放過任何一個線索。而且派出去的人一個個無功而返,讓崔浩一次次地發火,這才親自上陣。
隻是沒想到,永寧寺和法仁大師,真的是又臭又硬、油鹽不進,一向自負的崔浩,竟然屢屢碰壁、跌份!
如果硬闖,如果法仁為首的永寧寺不肯讓步,結果顯而易見。崔浩不想把顏麵徹底丟盡,隻好退了回去。
臨別前,法仁大師給了崔浩一個台階,也給了自己一個台階下,“如果真是皇上的旨意,勞煩讓太子或者成王前來知會一聲,永寧寺並非抗旨不尊!”
很快,這件事就傳到了太武帝拓跋燾的耳中,經宗愛的口。
遇到此等事情,宗愛傳話,怎能不添油加醋?到了拓跋燾這裏,事情變成了這樣:法仁大師聲稱,永寧寺絕不允許別人踏足半步,就是皇上來了也不行,除非是太子拓跋晃或者成王爺蘭渤親來!
宗愛跟蘭渤的矛盾自不必說,至於拓跋晃,兩人關係也十分緊張。拓跋晃自幼深受蘭渤的影響,不管是為人處世還是政見思想,都能看出一絲蘭渤的影子來。
作為大魏的儲君,拓跋燾將來的接班人,太子拓跋晃的重要地位人盡皆知。宗愛自然少不了去討好拓跋晃,然而拓跋晃並不吃宗愛的這套。
對於宗愛各種名目的賄賂,拓跋晃去從來都沒有正眼看過一次,也從來沒有給過宗愛一次好臉色。熱臉總貼冷屁股,時間久了,宗愛便也放棄了。
雖然沒有在明麵上表露,但宗愛跟拓跋晃兩個人都心知肚明,彼此都已經把對方放在了對立麵。如今,難得有機會把蘭渤和拓跋晃一網打盡,宗愛自然不願放過。
“法仁大師真是這麽說的?”拓跋燾將信將疑地問道。
在崔浩的勸說和宗愛的“引導”下,拓跋燾篤信道教,反而對佛教有些疏遠了。因此,對於法仁大師而言,拓跋燾並不算很熟悉,隻是停留在“耳聞”的階段。
唯一的一次接觸,還是為了給蘭渤宣講佛法的匆匆一麵,稱不上有什麽接觸,對法仁大師的為人,拓跋燾也不了解。
因此,法仁大師究竟什麽樣,事情又是怎麽樣,全憑宗愛一張嘴。宗愛極盡瞎說之能事,把矛頭直指蘭渤,也捎帶上拓跋晃。
最後,還把鍋甩給崔浩,聲稱自己隻是傳話的。對於崔浩,拓跋燾起碼的信任還是有的,用宗愛的話講,即使不相信宗愛,也應該相信崔浩。
在宗愛的主張下,司徒崔浩隨著太子拓跋晃的帶領,再次來到了永寧寺。這一次,法仁大師果然沒有阻攔。
而進入永寧寺的崔浩,也沒有白來,他們在寺內搜出了大量武器和金銀財寶。而且,這些物件跟當初蓋吳舉事時所用的幾乎一模一樣!
法仁大師最後也如同瘋了一般,說了一些謀逆的話,對永寧寺參與謀反之事算是承認了。
若不是親眼目睹,拓跋晃真不會相信。自己一直以來的信仰在瞬間崩塌,而且就活生生地發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永寧寺參與謀反?法仁大師一直以來和善的形象,怎麽突然就變臉了呢?再後麵,就更不敢想象了,拓跋晃怕自己承受不來。
從崔浩那裏了解到,許多罪證都把謀逆指向了一個人--蘭渤!永寧寺內的各種罪證物件,雖然不能看出是誰指使,卻抓到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法仁大師。
相信從法仁大師口中,或許能得知此次謀逆事件的主謀。以目前的情勢分析,這個主謀極有可能就是蘭渤!
此前參與謀逆的人,有說主謀是蘭姓的,有打著成王或禪俠名號的……各種名目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指向蘭渤的罪證,有的直接明了,有的巧妙隱晦。
相比之下,永寧寺和法仁大師倒是被多次提及、確信無誤,如今永寧寺已經被坐實,法仁大師也落了網。
那麽,關於蘭渤的種種說辭,究竟是惡意詆毀,還是卻有其事,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