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府督的臉色有點不太好,是否元老的話有些重了?”瑞婆婆追上前來道。


    “已經很客氣了,話再不說的狠點他腦袋快要搬家了。”


    “元老這話是什麽意思?”


    “沒什麽意思,曆代有才能的皇帝哪個甫一登基不是先對前朝的顧命大臣開刀?府督的權位比任何顧命大臣還要高上幾分,作風更加跋扈幾分,皇上要想掌權不對付他怎麽行?皇上若是沉湎於酒色也就罷了,可新皇性子之堅忍非常人可及,對享樂之事的忍耐更是堪稱恐怖,若說他不想有一番作為你信麽?”


    瑞婆婆道:“聽元老的意思,府督與皇上非戰不可?”


    “非戰不可!”


    “可他們一旦打起來對我們似乎沒什麽好處,反而增添一些變故。”


    “他們不打府督遲早要失勢,一旦失勢就不是丟官免職能了事的,到時候我們作為同黨又有什麽好處?”


    瑞婆婆道:“這麽說戰比不戰的好?”


    “當然,雖然眼下已經失去了最好的時機,不過五成勝算還是有的,待當了皇帝招攬人才更加容易一些,以後的麻煩再慢慢解決不遲。若是局勢一直不穩,莫說‘六龍幫’和‘揚刀盟’,以府督所作所為其他反對也會越來越多。所以當務之急還是朝局為要。”


    “問題在於府督似乎並不太想戰。”


    “他不是不想,是有些顧慮,畢竟太監當皇上前所未有,阻力必定非同一般,真要動手說不準從哪就會冒出一個勤王之師來,加上任大人和駱大人閃爍其詞,這讓他下不了這個決心。眼下最需要的便是府督的態度,他若下了死命令,跟隨他的人必然不少,若是模棱兩可,所有人都將安於現狀,時間一久他的威懾力將越來越低,皇上占據上風便越來越易。”


    瑞婆婆點了點頭道:“嗯,是這麽個理,府督對李師爺的計謀多數還是聽從的,現在就看李師爺如何勸說了。”


    元老輕蔑一笑道:“眼下最不利的因素便是李師爺了,他不搗亂就不錯了,還指望著他勸說府督動手?”


    瑞婆婆一愕,道:“怎麽會?難道李師爺看不開其中利弊麽?”


    元老道:“就是看得開所以才要搗亂,朝中大事他參與的最多,府督的秘密他知道的最為清楚,府督起事即便成功當了皇上他至多仍不過是個謀士,搞不好兔死狗烹,他一介文人連逃跑的能力都沒有,府督若是起事失敗,造反足以誅九族,甚至皇上追究起來連他這謀士八成也會一並殺掉。相反,隻要府督不造反,即便以後失勢也拖累不到他一個無官無品的人,何況即使追究到了他,他罪行有限依然可以倒戈出賣府督或是賄賂執法者脫罪,手段多得很,他與我們不同,我們手上有人命,他做事不過動動嘴而已,在明麵上很少有人知道有他這麽個人存在,故而他雖是首惡,然則身死的可能不會超過一成。”


    瑞婆婆驚道:“這廝的謀算好狠啊。”


    元老道:“當然,不然那些師爺怎麽死的?李師爺辦正事未必高明,內鬥手段卻防不勝防,殺人不見血,隻因對府督心思的拿捏誰也比不上他。”


    瑞婆婆道:“那我們怎麽辦?”


    元老道:“隻能希望府督起事的想法多一些吧,不然我們隻能找個時機走人了。”


    瑞婆婆道:“元老文武雙全,計謀不在李師爺之下,不鬥一鬥就打算認輸麽?”


    元老道:“正因為文武雙全,反成拖累。老夫武功不敢算絕頂,起碼一流沒問題,府督當初也是衝著我在武林中的名氣才予我首席之位,然而長久以來在府督心中我們江湖人強在殺人動手,智計卻不及專門從事計謀的李師爺,加上之前的成就多半是因為李師爺籌劃得當,所以在出謀劃策這一點上府督寧可相信李師爺十次,也不敢輕易相信你我一次。”


    瑞婆婆點了點頭道:“好像是這麽回事,龍神智謀絕頂,然人們無論什麽時候論起來都在說他的武功,很少有人討論他的智謀如何,時間久了連老身也自然而然將他當做絕頂高手,從未想過他智謀如何了得。”


    元老道:“正是這個道理,‘大隅天城’千年曆史,生意繁多,遍及各州,幾乎無所不包。然任何人一聽到‘大隅天城’四個字自然而然想到這是賣武功的幫派,至於‘大隅天城’其他買賣做的再好也不及賣武功這三個字響亮。”


    瑞婆婆道:“元老若是做買賣,也定是一把好手。”


    元老搖頭道:“老了,沒那個心思了。我這把年紀沒幾天奔頭了,能找個好弟子,待恢複後,好好教導幾年在我死之前能傳我衣缽也就心滿意足了。”


    瑞婆婆道:“元老的傷勢還未痊愈?”


    元老搖頭笑道:“沒半年以上難了。”


    瑞婆婆疑道:“這般嚴重?”


    元老道:“彌羅之招本就損耗極大,上次為了取勝用功過度,逃命之際破空間製衡所借的力又太多,抽空了我所有修為,一時半會恢複不過來,也‘還’不完。”


    瑞婆婆點頭,她雖無法踏足那個境界,卻也模糊的知道,借力的限製太多,一旦引動天地之力這股力量便會將人精氣神連帶著抽走輕則身受重傷武功降低重則一命嗚呼,借的越多危險越大實力越強越難掌控幾乎無人可以例外,除此之外尚有許多麻煩,到底有多麻煩,則不是她能理解的了,甚至可以說幾乎無人能夠完全知曉借力的後果。


    傳說,借天地之力的限製有天地之力的製衡,天地之力的反噬,天地之力的壓製,還有對借力者本身體質的嚴酷要求,借來力量之後又要懂得平衡,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傳說借力的法門有多種多樣,但這幾條限製是避免不了的,而且實力越強橫的人能夠引動的天地之力便越大,受到天地之力的製衡、反噬、壓製也就會越大,當然實力越是強橫的人承受力也越強。此外絕大多數人實力到達一定程度之後因與天地間一切氣息的感應較為強烈即使不再借力與人動手時也會受到天地之力的幹擾和壓製,若是殺了人更易遭到死者怨氣的反噬,越是懂得運用天地之力的人越是對天地間一些常人不以為意的東西感受敏銳,而這種敏銳也會讓怨氣、恨意等東西對其境界、修為、心智、實力等侵蝕反衝越發嚴重,這也是武功絕頂的高手若非迫不得已一般不太願意動手殺人。


    元老提到的‘還’卻是與以上各種限製並存的一種限製,大多數人借力之後要麵臨一個問題,那便是善後,而這善後正是在使用力量之後借力的人雖然早已停手,但天地之力在消散的過程中依然會慣性地帶動這個人體內的力量和精氣神彌補被借處的薄弱,其實道理很簡單,一缸水,無論你從中間還是邊上舀一瓢出去周邊的水都會立刻補上,絕不會留下坑,半缸冷水半缸熱水倒在一起很快原本的熱水會變冷一些原本的冷水會變熱一些,借力也是一個道理,隻不過水的道理人人懂得借力則未必那麽清楚,這個限製不因借力者的人品和地位而改變,對秦檜有的製衡不會因嶽飛精忠報國的品行而網開一麵,對乞丐的殘忍不會因為你是皇帝或者聖人而畏懼退讓,隻要你借力了,製衡、壓力、反噬、抽離等等限製就會隨之而來。


    相信宿命論善惡相報等理論的人將其稱之為‘還’,一個‘還’字解釋起來容易許多,就好比你向一個人借錢,無論借了多少終究是要還的,天地之力也是要還的,不然就不叫借力了,而應該叫‘要’力,‘搶’力。而且和人一樣,有時候借了一兩銀子,遇到奸商損友不僅要還一兩,還要給利錢的,到底給多少利錢那就看你們處的怎樣,對方人品如何,你們如何商量了,有可能利錢隻是坐地抽一,也可能是羊羔利的倍息,還有可能對方壓根不是衝著你利息去的,而是要找個理由霸占你全部的家產,那樣的利錢一百兩都不止。借天地之力也一樣,就看你的借力水平如何,借來的力是否超過了你本身實力太多,如果水平不足,借來的力又太多,那運氣好了是一個倍息,三五個月緩不過來,運氣不好還不起則全身內息外力被掏空成為廢人,無論多麽努力勤練都永遠無法彌補,身心俱疲,身子一日不如一日,直到全部力量和精氣神被抽離致死。


    看來上次元老為了救她與孫銘著實毫無保留,瑞婆婆心中感激,說道:“希望元老身子能夠早日痊愈。”


    元老一笑道:“還是先希望李師爺這背後的刀子不要捅的太狠吧。”


    瑞婆婆道:“府督還指望著元老招攬江湖各路高手,對付‘六龍幫’和‘揚刀盟’,姓李的想陷害元老未必容易。”


    “對付‘六龍幫’要看影盜闇三人的手段,‘揚刀盟’有‘中州’四大幫派這些宿敵倒能牽製牽製,隻不過眼下局勢與前幾日不同,已不適宜和這兩個大幫開戰,府督應全力解決權位才是。”元老頓了頓又道:“其實府督若能當上皇帝,這些麻煩不解自解。隻可惜府督為人心胸狹窄,隻有做大事的狠辣卻沒有做大事的氣度,以其善於過河拆橋的作風再加上李師爺在背後煽風點火,處處邀功,誰伺候他們都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我所能依仗的隻是一身武功和對武林局勢把握,可惜我武功短時間內難以恢複,前些天瀕死之狀無力多想,武林中各路高手的名單以及延請之法也被李師爺套了去,眼下我已失了護身之法,但凡行事有一點紕漏被李師爺抓住,他必然會放大百倍,而以府督的性子結果如何委實難言”


    “‘仗義每多屠狗輩’,這讀書人太過陰險,咱們混了一輩子可別栽在他手裏。”


    “老夫現在固然虛弱,但他們若敢對我動手我必拉他們陪葬。唉!”元老說著突然歎了口氣接著說道:“我好好的閣主不當,這把年紀跑來這裏跟他們玩過家家,想想也是好笑,都怪當初那幾個不成器的弟子太莽撞,否則哪用得著過這般火中取栗的生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山易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昆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昆侖並收藏江山易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