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望著台上的‘神使’看看台下的眾人向農夫傳音道:“以施粥來吸引流民,待流民到場之後開始煽動流民的恐慌,拋出人欲引發天災的論調,再借著施粥的行為讓百姓先行有了好感,易於相信他們的言論,流民為了粥米不得忍耐著聽下去,接下來用白磷燃火,以伸縮劍刺體來偽證神跡,再用‘迷音’和‘惑術’逐漸侵蝕流民的心智,使其陷入幻覺之中,能來領賑濟粥米的都是饑餓已久的,缺糧缺水本就讓他們神誌薄弱,有的甚至處於崩潰的邊緣,哪裏還能經受的住這謀劃已久的算計?”
農夫傳音道:“朝廷早想著調查‘神贖教’奈何內寇外賊與日俱增,騰不開手來,這幾年軍中越來越多的將軍替‘神贖教’說話,大概朝廷缺餉軍中也有人被‘神贖教’收買滲透了。”
中年男子道:“侯爺有何對策?”
農夫搖了搖頭道:“沒有對策,若要剿滅‘神贖教’別說朝廷現在有沒有那個實力,能不能騰出手來,光是斷了給流民施粥之路這一條就能被受災的百姓撕碎活吃了,何況朝中有巴不得我去死的,一旦民變再次大幅度增加連皇帝都無法保我這個大帥。”
中年男子看著那些吃了空氣,喝了幻想中的水的流民一個個擦著嘴,摸著肚皮一副滿足的樣子,歎了口氣道:“攝魂催眠類的手法有時是一種助益,但如此霸道和極端的手法固然能讓人一時感覺到到吃飽喝足,但對如此饑渴如此饑餓的百姓不嫌太過殘忍了些嗎?待到幻境散去,等待他們的將是體力的透支和壽命的消耗,這世道真的沒救了麽?”
農夫道:“有救,死掉六成以上的人,剩下的自然會有活路。”
中年男子心頭一震,不敢相信這話是從這位極為低調極為有原則之人嘴裏說出來的,他震驚的望著農夫。
農夫歎了口氣回道:“經濟和人口是很複雜的事,我朝以農桑立國,指天吃飯,穩中求進,在太平年歲生產恢複起來極快,用不了幾年百姓便可溫飽,這之後朝廷需要人交稅,需要人戍守邊疆,所以鼓勵百姓生養,於是不用百年,國家富足,軍隊強盛,這也是曆朝曆代建朝初期選擇休養生息的原因,也是農桑大國的優勢。
可到此刻,事情便開始失控,人口增長越來越快,以本朝為例從五千萬人口到八千萬人口用了百年,從八千萬到一億人口用了七八十年,可最近這四五十年人口卻從不足一億陡增到兩億多人,人口翻倍而耕地增加卻不足兩成,朝廷這幾年在不斷從番邦引進各種糧食種子,希望能多產,能抗旱,然而還是太慢,沒有大災荒時這新引進的種子勉強還可以度日,一旦災荒爆發,原本能養活一億五千萬人的糧食瞬間變成隻能養活五千萬人。
而且上下分配不均有人還在恣意奢靡浪費,多數人卻得餓肚子,再加上運輸成本的增加和不便,於是乎本來能養活五千萬人口的糧食真正能養活的隻有三千萬人,可現在卻要養活兩億的人,那是兩億張嘴啊,一天不吃都不行的嘴,造反是必然的,餓死也是必然的。
‘吏部’這幾年未曾真正普查人口戶籍,若要真查,恐怕這幾年至少有三五千萬人死在了災荒和戰爭之上,流的血不算少了,可流民依然過半,甚至過八成,死是大多數人的宿命,我們隻是不敢承認罷了,當年‘龍神’帶著手下出海恐怕也是看出了一些端倪才有如此一著,傳言當初羅掌櫃將‘沁龍樓’和錢莊交還給皇上的時候曾提醒‘沁龍樓’經營不如變賣,此後果然買賣一落千丈,這當中雖有權臣不敢去皇帝家的酒樓吃飯的原因,另一點也是災荒爆發的始料未及,唉,你、我、皇上比起‘龍神’和羅掌櫃他們的眼光還是差了一些啊。”
中年男子道:“侯爺所說也有道理,眼下我們是否要混入‘神贖教’內部探查?”
農夫道:“沒那個時間,比起混入內部我倒以為查清他們的糧食的來路和去路更加重要,你們自家收回來的米邵盟主還能嚐得出來麽?”
“試試看。”中年漢子擠到人群之前,探手抓了一把米之後撤了回來,走到農夫身邊,兩人各抓了幾粒米直接丟在嘴裏嚼了起來。
“嗯,倒像是‘大龍城’一帶的米,邵盟主以為呢?”農夫問道。
中年男子道:“‘中州’多以小麥玉米為食,漕運不通,別家未曾聽聞從其他地方運送糧食過來,再加上味道吻合這應該就是我們丟失的那批米,看來與先前得到的消息相同,‘揚刀盟’的分堂就是被他們挑了的。”
農夫點點頭,兩人漸漸走出人群,農夫道:“邵盟主打算怎麽辦?報仇還是把糧食追回來?”
中年男子道:“那要看侯爺能否祝我一臂之力了。”
農夫搖頭道:“局勢紛繁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內寇外賊未除,此時與‘神贖教’為敵恐迫使其與另外兩方聯手,‘神贖教’能一夜之間滅掉你的‘揚刀盟’其實力可見一斑,現在朝廷首尾難顧,明知‘神贖教’必藏陰謀也隻能任其去了,但願在他們發動之前內寇外賊能平定一個也就有了勝算。”
中年男子苦笑道:“有一便有二,有三便有四,侯爺不願幫忙我不但丟失的糧食拿不回來,兄弟們的仇報不了,我‘揚刀盟’更是罹禍不遠,一旦‘神贖教’得知魏先生與‘大隅天城’真正的關係後必會攻上總舵,到時候一個魏先生可擋不住他們。”
農夫道:“所以,事情迫在眉睫,我打算請蓋摩天來軍中相助,若我兩聯手能一舉擊潰流寇也好騰出手來詳細調查‘神贖教’,至於‘揚刀盟’,如何選擇就是邵盟主的事了。”
中年男子道:“侯爺,蓋摩天這個人喜怒無常,性格怪異,在軍中恐怕要生出事端。”
農夫道:“我還有更好的選擇麽?”
中年男子道:“有。”
農夫道:“哦?”
中年男子道:“當初雲老留了一記暗著,與一位高手達成交易,京城一戰中他應該是來了,卻未曾露麵,本不該再行打擾,但此一時彼一時不得已也隻好再試試請他相助了。”
農夫一愕道:“這人是?”
中年男子道:“‘八荒穀’二百年來第一人,曾經的大內第一高手景輝景熙煌。”
“是他?他不是被‘不死邪尊’殺了麽?”農夫問道。
中年男子道:“景大人應當未與‘不死邪尊’交過手,傳言中擊敗景大人的‘不死邪尊’是雲老假扮的,景大人假死了三日,待‘八荒穀’鍾穀主發現後便將計就計,將景大人深夜埋葬,當時武經國怕景熙煌假死,派趙硎等人在明處吊唁查探,又怕趙硎等礙於身份引起鍾穀主的懷疑,於是又派了景大人生前唯一的好友唐賢暗中探查,這一節卻是我們也不知道的了。景大人功力遠高於唐賢,又有鍾穀主在側,想必也未能如願查出端倪,後來鍾穀主各方奔走求助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已,那時景大人應該早已在‘八荒穀’中養傷。此後,京城格局有變,先皇病死,新皇登基,雲老當初雖未與景大人明言交易內容想必也曾透露過一二,再加上當今皇上與先皇兄弟情深,先皇卻非當今皇上所害,有此一節景大人或可出麵。”
農夫道:“他若能相助倒果然能勝過蓋摩天,不過邵盟主薦舉了景大人給我,‘揚刀盟’豈不是失了最好的助力?”
中年男子道:“覆巢之下無完卵,‘揚刀盟’的事我已有打算,屆時還要侯爺借兩千輛馬車和軍兵給我,我亦會分一半糧草給侯爺的士兵。”
農夫驚道:“你還有私藏?”
中年男子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揚刀盟’歸攏所有倉庫,折賣全部家當也隻有這些了,這還是漕運暢通時運來的,當時多長了個心眼,沒敢將所有糧食全部放在分堂的糧倉之中,本打算今年冬天和明年春天施粥放米救助百姓所用,現在看來在我們手裏遲早也是不保,而且解民一時饑飽無濟於事,朝廷強才有機會扭轉乾坤,否則可憐的百姓總會讓陰謀者欺騙,像榨油一樣榨幹生命中最後一滴油。”
農夫笑了笑道:“邵盟主終於肯麵對現實了?”
中年男子長歎一口氣道:“雲老曾說從來有心算無心,這也是無奈的事,若雲老尚在今日必有善法。”
農夫道:“你也有辦法,隻可惜你和明蹤一樣,不夠狠下不了手。”
中年男子也是一笑,回道:“侯爺這句話也是在說自己吧。”
農夫一愣,旋即笑道:“麵對普通百姓我還真下不了手。”
兩人相視一笑,農夫長噓一口氣道:“好久沒有好好喝上一杯茶了,想當年,我也是睡到日上三竿,炒兩道小菜泡一壺茶優哉遊哉的閑人,一眨眼又變成疲於奔命的苦命人了。”
兩人邊走邊聊,已走出了人群,忽然間風聲颯然,兩人回頭隻見六名護法急奔而至。
“邪魔外道,膽敢窺探我神教奧秘,哪裏走?”六人齊聲斷喝,六柄刀亂砍而來,刀法精湛,配合奧妙,絲毫不下於‘玄衣衛’。
“‘稻化’”農夫一聲低喝,隻見他與中年男子忽然一僵,動也不動呆立當地,六柄刀一把不落盡數砍在兩人身上,卻是毫不留刃,劃空而過,再看兩人就如兩個嚇唬麻雀的稻草人一般愣頭愣腦站著,繼而在眾目睽睽之下慢慢消失不見。
軍營十裏外的小道,農夫和中年人並排走著,中年人道:“侯爺的功夫當真是別開生門另辟蹊徑。”
農夫道:“這本是我夫人家的家傳武學,據說她家祖上有人在朝中做了一品武將半生殺伐之後喜歡上了山野清閑的生活,天下太平之後,他便辭官歸隱將一生武學結合兵法和自然界中的鳥獸魚蟲,花草樹木,山泉清流,之後便自創了這‘大匿隱五式’,五式藏五招共計二十五般變化用法,招招新奇,式式出人意料,可惜後背兒孫不肖,傳一代少一兩招,傳至我夫人祖父這一代家族中已無人練會,這半本秘籍也是在一堆舊書裏好不容易才尋出來的。”
中年男子道:“可惜可惜。”
農夫道:“這算什麽可惜,好東西丟了太多了,《青囊書》、《夢溪筆談》等多散佚,其實就算流傳至今恐怕也沒多少人珍惜。”
兩人說話間,前邊軍營在望,前方路旁一個貨郎正放著擔子在歇腳,見兩人過來忽然站起迎了過來,兩人當即止步。
“請問兩位可是鍾侯爺和邵盟主麽?”貨郎問道。
“閣下是?”農夫問道。
貨郎不答突然寒光一閃,一劍迅若奔雷刺向中年人咽喉,中年男子微退半步,手中刀刀柄抵住來劍,刀出半鞘一股製衡之感登時讓貨郎前進不得,貨郎收劍後退,抱拳道:“得罪了,我家樓主有封信要交給邵盟主。”說著貨郎從懷裏掏出一封信箋遞給中年男子轉身離去。
農夫道:“闇樓主的人當真幹脆直接,若邵盟主方才出刀他已是死人。”
中年男子打開信箋看了兩眼遞給農夫,農夫看罷遞還給中年男子,中年男子道:“果與‘大隅天城’得來的消息相符,本想繼續查下去,如今看來不必了,侯爺,在下這便告辭回山,車馬的事煩請侯爺盡快準備。”
農夫道:“好,力所能及定會助你。”
兩人說罷分道而行,這中年男子正是‘揚刀盟’的邵鳴謙,這農夫正是鍾蟄,如今的他大權在握,遠非當日‘匿州侯’可比,但邵鳴謙還是習慣稱之為侯爺。
農夫傳音道:“朝廷早想著調查‘神贖教’奈何內寇外賊與日俱增,騰不開手來,這幾年軍中越來越多的將軍替‘神贖教’說話,大概朝廷缺餉軍中也有人被‘神贖教’收買滲透了。”
中年男子道:“侯爺有何對策?”
農夫搖了搖頭道:“沒有對策,若要剿滅‘神贖教’別說朝廷現在有沒有那個實力,能不能騰出手來,光是斷了給流民施粥之路這一條就能被受災的百姓撕碎活吃了,何況朝中有巴不得我去死的,一旦民變再次大幅度增加連皇帝都無法保我這個大帥。”
中年男子看著那些吃了空氣,喝了幻想中的水的流民一個個擦著嘴,摸著肚皮一副滿足的樣子,歎了口氣道:“攝魂催眠類的手法有時是一種助益,但如此霸道和極端的手法固然能讓人一時感覺到到吃飽喝足,但對如此饑渴如此饑餓的百姓不嫌太過殘忍了些嗎?待到幻境散去,等待他們的將是體力的透支和壽命的消耗,這世道真的沒救了麽?”
農夫道:“有救,死掉六成以上的人,剩下的自然會有活路。”
中年男子心頭一震,不敢相信這話是從這位極為低調極為有原則之人嘴裏說出來的,他震驚的望著農夫。
農夫歎了口氣回道:“經濟和人口是很複雜的事,我朝以農桑立國,指天吃飯,穩中求進,在太平年歲生產恢複起來極快,用不了幾年百姓便可溫飽,這之後朝廷需要人交稅,需要人戍守邊疆,所以鼓勵百姓生養,於是不用百年,國家富足,軍隊強盛,這也是曆朝曆代建朝初期選擇休養生息的原因,也是農桑大國的優勢。
可到此刻,事情便開始失控,人口增長越來越快,以本朝為例從五千萬人口到八千萬人口用了百年,從八千萬到一億人口用了七八十年,可最近這四五十年人口卻從不足一億陡增到兩億多人,人口翻倍而耕地增加卻不足兩成,朝廷這幾年在不斷從番邦引進各種糧食種子,希望能多產,能抗旱,然而還是太慢,沒有大災荒時這新引進的種子勉強還可以度日,一旦災荒爆發,原本能養活一億五千萬人的糧食瞬間變成隻能養活五千萬人。
而且上下分配不均有人還在恣意奢靡浪費,多數人卻得餓肚子,再加上運輸成本的增加和不便,於是乎本來能養活五千萬人口的糧食真正能養活的隻有三千萬人,可現在卻要養活兩億的人,那是兩億張嘴啊,一天不吃都不行的嘴,造反是必然的,餓死也是必然的。
‘吏部’這幾年未曾真正普查人口戶籍,若要真查,恐怕這幾年至少有三五千萬人死在了災荒和戰爭之上,流的血不算少了,可流民依然過半,甚至過八成,死是大多數人的宿命,我們隻是不敢承認罷了,當年‘龍神’帶著手下出海恐怕也是看出了一些端倪才有如此一著,傳言當初羅掌櫃將‘沁龍樓’和錢莊交還給皇上的時候曾提醒‘沁龍樓’經營不如變賣,此後果然買賣一落千丈,這當中雖有權臣不敢去皇帝家的酒樓吃飯的原因,另一點也是災荒爆發的始料未及,唉,你、我、皇上比起‘龍神’和羅掌櫃他們的眼光還是差了一些啊。”
中年男子道:“侯爺所說也有道理,眼下我們是否要混入‘神贖教’內部探查?”
農夫道:“沒那個時間,比起混入內部我倒以為查清他們的糧食的來路和去路更加重要,你們自家收回來的米邵盟主還能嚐得出來麽?”
“試試看。”中年漢子擠到人群之前,探手抓了一把米之後撤了回來,走到農夫身邊,兩人各抓了幾粒米直接丟在嘴裏嚼了起來。
“嗯,倒像是‘大龍城’一帶的米,邵盟主以為呢?”農夫問道。
中年男子道:“‘中州’多以小麥玉米為食,漕運不通,別家未曾聽聞從其他地方運送糧食過來,再加上味道吻合這應該就是我們丟失的那批米,看來與先前得到的消息相同,‘揚刀盟’的分堂就是被他們挑了的。”
農夫點點頭,兩人漸漸走出人群,農夫道:“邵盟主打算怎麽辦?報仇還是把糧食追回來?”
中年男子道:“那要看侯爺能否祝我一臂之力了。”
農夫搖頭道:“局勢紛繁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內寇外賊未除,此時與‘神贖教’為敵恐迫使其與另外兩方聯手,‘神贖教’能一夜之間滅掉你的‘揚刀盟’其實力可見一斑,現在朝廷首尾難顧,明知‘神贖教’必藏陰謀也隻能任其去了,但願在他們發動之前內寇外賊能平定一個也就有了勝算。”
中年男子苦笑道:“有一便有二,有三便有四,侯爺不願幫忙我不但丟失的糧食拿不回來,兄弟們的仇報不了,我‘揚刀盟’更是罹禍不遠,一旦‘神贖教’得知魏先生與‘大隅天城’真正的關係後必會攻上總舵,到時候一個魏先生可擋不住他們。”
農夫道:“所以,事情迫在眉睫,我打算請蓋摩天來軍中相助,若我兩聯手能一舉擊潰流寇也好騰出手來詳細調查‘神贖教’,至於‘揚刀盟’,如何選擇就是邵盟主的事了。”
中年男子道:“侯爺,蓋摩天這個人喜怒無常,性格怪異,在軍中恐怕要生出事端。”
農夫道:“我還有更好的選擇麽?”
中年男子道:“有。”
農夫道:“哦?”
中年男子道:“當初雲老留了一記暗著,與一位高手達成交易,京城一戰中他應該是來了,卻未曾露麵,本不該再行打擾,但此一時彼一時不得已也隻好再試試請他相助了。”
農夫一愕道:“這人是?”
中年男子道:“‘八荒穀’二百年來第一人,曾經的大內第一高手景輝景熙煌。”
“是他?他不是被‘不死邪尊’殺了麽?”農夫問道。
中年男子道:“景大人應當未與‘不死邪尊’交過手,傳言中擊敗景大人的‘不死邪尊’是雲老假扮的,景大人假死了三日,待‘八荒穀’鍾穀主發現後便將計就計,將景大人深夜埋葬,當時武經國怕景熙煌假死,派趙硎等人在明處吊唁查探,又怕趙硎等礙於身份引起鍾穀主的懷疑,於是又派了景大人生前唯一的好友唐賢暗中探查,這一節卻是我們也不知道的了。景大人功力遠高於唐賢,又有鍾穀主在側,想必也未能如願查出端倪,後來鍾穀主各方奔走求助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已,那時景大人應該早已在‘八荒穀’中養傷。此後,京城格局有變,先皇病死,新皇登基,雲老當初雖未與景大人明言交易內容想必也曾透露過一二,再加上當今皇上與先皇兄弟情深,先皇卻非當今皇上所害,有此一節景大人或可出麵。”
農夫道:“他若能相助倒果然能勝過蓋摩天,不過邵盟主薦舉了景大人給我,‘揚刀盟’豈不是失了最好的助力?”
中年男子道:“覆巢之下無完卵,‘揚刀盟’的事我已有打算,屆時還要侯爺借兩千輛馬車和軍兵給我,我亦會分一半糧草給侯爺的士兵。”
農夫驚道:“你還有私藏?”
中年男子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揚刀盟’歸攏所有倉庫,折賣全部家當也隻有這些了,這還是漕運暢通時運來的,當時多長了個心眼,沒敢將所有糧食全部放在分堂的糧倉之中,本打算今年冬天和明年春天施粥放米救助百姓所用,現在看來在我們手裏遲早也是不保,而且解民一時饑飽無濟於事,朝廷強才有機會扭轉乾坤,否則可憐的百姓總會讓陰謀者欺騙,像榨油一樣榨幹生命中最後一滴油。”
農夫笑了笑道:“邵盟主終於肯麵對現實了?”
中年男子長歎一口氣道:“雲老曾說從來有心算無心,這也是無奈的事,若雲老尚在今日必有善法。”
農夫道:“你也有辦法,隻可惜你和明蹤一樣,不夠狠下不了手。”
中年男子也是一笑,回道:“侯爺這句話也是在說自己吧。”
農夫一愣,旋即笑道:“麵對普通百姓我還真下不了手。”
兩人相視一笑,農夫長噓一口氣道:“好久沒有好好喝上一杯茶了,想當年,我也是睡到日上三竿,炒兩道小菜泡一壺茶優哉遊哉的閑人,一眨眼又變成疲於奔命的苦命人了。”
兩人邊走邊聊,已走出了人群,忽然間風聲颯然,兩人回頭隻見六名護法急奔而至。
“邪魔外道,膽敢窺探我神教奧秘,哪裏走?”六人齊聲斷喝,六柄刀亂砍而來,刀法精湛,配合奧妙,絲毫不下於‘玄衣衛’。
“‘稻化’”農夫一聲低喝,隻見他與中年男子忽然一僵,動也不動呆立當地,六柄刀一把不落盡數砍在兩人身上,卻是毫不留刃,劃空而過,再看兩人就如兩個嚇唬麻雀的稻草人一般愣頭愣腦站著,繼而在眾目睽睽之下慢慢消失不見。
軍營十裏外的小道,農夫和中年人並排走著,中年人道:“侯爺的功夫當真是別開生門另辟蹊徑。”
農夫道:“這本是我夫人家的家傳武學,據說她家祖上有人在朝中做了一品武將半生殺伐之後喜歡上了山野清閑的生活,天下太平之後,他便辭官歸隱將一生武學結合兵法和自然界中的鳥獸魚蟲,花草樹木,山泉清流,之後便自創了這‘大匿隱五式’,五式藏五招共計二十五般變化用法,招招新奇,式式出人意料,可惜後背兒孫不肖,傳一代少一兩招,傳至我夫人祖父這一代家族中已無人練會,這半本秘籍也是在一堆舊書裏好不容易才尋出來的。”
中年男子道:“可惜可惜。”
農夫道:“這算什麽可惜,好東西丟了太多了,《青囊書》、《夢溪筆談》等多散佚,其實就算流傳至今恐怕也沒多少人珍惜。”
兩人說話間,前邊軍營在望,前方路旁一個貨郎正放著擔子在歇腳,見兩人過來忽然站起迎了過來,兩人當即止步。
“請問兩位可是鍾侯爺和邵盟主麽?”貨郎問道。
“閣下是?”農夫問道。
貨郎不答突然寒光一閃,一劍迅若奔雷刺向中年人咽喉,中年男子微退半步,手中刀刀柄抵住來劍,刀出半鞘一股製衡之感登時讓貨郎前進不得,貨郎收劍後退,抱拳道:“得罪了,我家樓主有封信要交給邵盟主。”說著貨郎從懷裏掏出一封信箋遞給中年男子轉身離去。
農夫道:“闇樓主的人當真幹脆直接,若邵盟主方才出刀他已是死人。”
中年男子打開信箋看了兩眼遞給農夫,農夫看罷遞還給中年男子,中年男子道:“果與‘大隅天城’得來的消息相符,本想繼續查下去,如今看來不必了,侯爺,在下這便告辭回山,車馬的事煩請侯爺盡快準備。”
農夫道:“好,力所能及定會助你。”
兩人說罷分道而行,這中年男子正是‘揚刀盟’的邵鳴謙,這農夫正是鍾蟄,如今的他大權在握,遠非當日‘匿州侯’可比,但邵鳴謙還是習慣稱之為侯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