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領罪請罰
綁定係統後,炮灰崽崽她成了福寶 作者:祝未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素雲這邊是選擇了忍氣吞聲,沒有那個心思去折騰,也沒有那個力氣了。
但高素雲沒有格外聲張,徐華音這邊反倒是沒有就此善罷甘休,就如此一般的裝作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的樣子。
而是故意拆去了自己頭上的發簪,直接去往了承乾宮。
“嬪妾徐氏,求見皇後。”
忽然整了這麽一出,皇後也很疑惑。
並沒有聽說什麽別的風聲,怎麽徐華音要如此鄭重其事的,一副脫簪待罪的模樣?
皇後自然是讓徐華音進去了,見到皇後之後,同往常一樣和皇後行禮。
“嬪妾給皇後請安。”
行完禮之後,卻沒有等皇後再說話,就直接徑直跪了下去。
“嬪妾今日,是過來請罪領罰的。”
何故要行此大禮?
皇後心中疑惑,也隻好聽她繼續講下去了:“你有何罪要罰?”
“嬪妾今日觸犯了宮規,私自對同為嬪味的後宮嬪妃行了責罰,打了高嬪一巴掌。”
<a href="http://m.xiashuba.com" id="wzsy">xiashuba.com</a>
徐華音回答的是幹脆利落,但這讓皇後心中的疑惑,不減反增了。
聽起來,也隻不過是後宮的兩個女人之間,鬧了一點小矛盾和不愉快。
並不是什麽新鮮事,本身沒有什麽值得深究的。
但頭一回遇到的是,那個挨了巴掌的人沒有跑到皇後麵前來哭鬧,要皇後給她主持正義,怎麽這個打了別人的人,反倒要主動湊上前來?
心中不免覺得有些奇怪,皇後自然是要多問幾句的:“是因何而起的爭執?你又是為何要對她動手?”
徐華音依舊是實話實說:“她口口聲聲說是顧念舊情,前來拜訪嬪妾這個舊主,要來感念嬪妾之前對她的照顧和幫扶,但在言語之間盡是譏諷和刻薄。”
“嬪妾之前便是因她而蒙受了不白之冤,從始至終都無愧於心,沒有做過的事情,就是沒有做過。所以便一時氣上心頭,在高嬪出言嘲諷的時候,一時沒有沉得住氣,就親自動手,教訓了她一下。”
“隻是嬪妾也明白,不管因為何種原因,嬪妾的確做得不合規矩。”
“所以嬪妾才特來請罪,求皇後責罰。以正宮規,以正視聽。”
徐華音自始至終也沒有承認過半句,她試圖謀害高素雲的事情。哪怕麗蕊已經被就地正法,對她試圖謀害皇嗣的事情供認不諱,皇上也的確罰了她,但她依然從未改過口。
她的確沒有照顧好高素雲,沒能做到體察入微,沒能提前發現身邊最親近的這兩個人,都在背地裏,做了那麽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所以不管最後的處罰如何,她都是心甘情願的認了,絲毫沒有半分的怨懟可言,這是她應該吃到的教訓。
但沒做過的事情,就是沒做過,再問一萬遍她也會這麽說。
現在不過也是就事論事罷了。
是她做過的事情,她也不會逃避。
皇後聽明白了她的意思,但一時之間,也沒有下決斷。
徐華音和高素雲,這兩個人之間,從前是主仆,如今是一同伺候皇上的嬪妃,這一層關係,後宮內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皇後自然也心知肚明。
這件事情也簡單明了,並不複雜。
可但凡是要斷案,那都是兩邊的人要一起,要將這所有的說法合在一起,才能夠避免偏聽一方,才能夠做到真正的以正視聽。
就算今天過來的這個人不是來申冤的,而是來主動領罰的,那也應該好歹去問一問另一方,確認了事實如何,才好下定論不是?
“你說的事情,本宮已經明了了。”
“隻是既然是高嬪受了委屈,那該如何罰你,也自然應當先問過另一方,才好做決斷。”
“是。”徐華音隻是把自己的所做所為和心中所想表明了,並不曾遮遮掩掩,剩下的就交給皇後去定奪了。
“嬪妾這就回宮,閉門思過,等待皇後的旨意。”
“嬪妾告退。”
來去匆匆,一點都沒有拖泥帶水。
但高素雲沒有格外聲張,徐華音這邊反倒是沒有就此善罷甘休,就如此一般的裝作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的樣子。
而是故意拆去了自己頭上的發簪,直接去往了承乾宮。
“嬪妾徐氏,求見皇後。”
忽然整了這麽一出,皇後也很疑惑。
並沒有聽說什麽別的風聲,怎麽徐華音要如此鄭重其事的,一副脫簪待罪的模樣?
皇後自然是讓徐華音進去了,見到皇後之後,同往常一樣和皇後行禮。
“嬪妾給皇後請安。”
行完禮之後,卻沒有等皇後再說話,就直接徑直跪了下去。
“嬪妾今日,是過來請罪領罰的。”
何故要行此大禮?
皇後心中疑惑,也隻好聽她繼續講下去了:“你有何罪要罰?”
“嬪妾今日觸犯了宮規,私自對同為嬪味的後宮嬪妃行了責罰,打了高嬪一巴掌。”
<a href="http://m.xiashuba.com" id="wzsy">xiashuba.com</a>
徐華音回答的是幹脆利落,但這讓皇後心中的疑惑,不減反增了。
聽起來,也隻不過是後宮的兩個女人之間,鬧了一點小矛盾和不愉快。
並不是什麽新鮮事,本身沒有什麽值得深究的。
但頭一回遇到的是,那個挨了巴掌的人沒有跑到皇後麵前來哭鬧,要皇後給她主持正義,怎麽這個打了別人的人,反倒要主動湊上前來?
心中不免覺得有些奇怪,皇後自然是要多問幾句的:“是因何而起的爭執?你又是為何要對她動手?”
徐華音依舊是實話實說:“她口口聲聲說是顧念舊情,前來拜訪嬪妾這個舊主,要來感念嬪妾之前對她的照顧和幫扶,但在言語之間盡是譏諷和刻薄。”
“嬪妾之前便是因她而蒙受了不白之冤,從始至終都無愧於心,沒有做過的事情,就是沒有做過。所以便一時氣上心頭,在高嬪出言嘲諷的時候,一時沒有沉得住氣,就親自動手,教訓了她一下。”
“隻是嬪妾也明白,不管因為何種原因,嬪妾的確做得不合規矩。”
“所以嬪妾才特來請罪,求皇後責罰。以正宮規,以正視聽。”
徐華音自始至終也沒有承認過半句,她試圖謀害高素雲的事情。哪怕麗蕊已經被就地正法,對她試圖謀害皇嗣的事情供認不諱,皇上也的確罰了她,但她依然從未改過口。
她的確沒有照顧好高素雲,沒能做到體察入微,沒能提前發現身邊最親近的這兩個人,都在背地裏,做了那麽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所以不管最後的處罰如何,她都是心甘情願的認了,絲毫沒有半分的怨懟可言,這是她應該吃到的教訓。
但沒做過的事情,就是沒做過,再問一萬遍她也會這麽說。
現在不過也是就事論事罷了。
是她做過的事情,她也不會逃避。
皇後聽明白了她的意思,但一時之間,也沒有下決斷。
徐華音和高素雲,這兩個人之間,從前是主仆,如今是一同伺候皇上的嬪妃,這一層關係,後宮內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皇後自然也心知肚明。
這件事情也簡單明了,並不複雜。
可但凡是要斷案,那都是兩邊的人要一起,要將這所有的說法合在一起,才能夠避免偏聽一方,才能夠做到真正的以正視聽。
就算今天過來的這個人不是來申冤的,而是來主動領罰的,那也應該好歹去問一問另一方,確認了事實如何,才好下定論不是?
“你說的事情,本宮已經明了了。”
“隻是既然是高嬪受了委屈,那該如何罰你,也自然應當先問過另一方,才好做決斷。”
“是。”徐華音隻是把自己的所做所為和心中所想表明了,並不曾遮遮掩掩,剩下的就交給皇後去定奪了。
“嬪妾這就回宮,閉門思過,等待皇後的旨意。”
“嬪妾告退。”
來去匆匆,一點都沒有拖泥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