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預的封賞詔令送出,他的奏章也跟著回來了。
“臣本戴罪之身,惶惶不可終日,幸遇陛下,方有今日,此生青史留名,再無憾事,陛下如此臣下,臣銘感五內,隻是多年戰事,焦心積慮,體弱多病,早已不堪重任……”
不出意外,杜預把所有封賞全部推辭了,隻求回鄉靜養,讀書著述,頤養天年。
與他一同請辭的還有羊祜,理由也差不多。
羊祜在司馬懿時代便多次推辭過朝廷的征辟,最後實在躲不過去了,才不得不出山。
他們的心思楊崢心知肚明。
杜預是擔心樹大招風,而羊祜對官職並不是很看重。
不過,現在大秦百廢待興,還不是功臣身退的時候。
漢魏以來的律法早已被士族豪強腐蝕的千瘡百孔,早就成了一紙空文。
而大秦的律法,未必適應中原和江東。
律法是治國之本。
沒有律法,國事就會漸漸淪為人治。
楊崢覺得華夏幾千年的沉疾就在人治二字上,人也是最容易被動搖的……
“卿以為朕乃勾踐乎?天下雖一統,然國中窮弊,前朝積弊甚多,正需卿等與朕繆力同心……”
接連寫了三封信,才讓杜預心意回轉。
其實這也是司馬家的遺毒之一,君臣之間的窗戶紙被捅破了,就算楊崢心胸坦蕩,杜預也是心有戚戚。
杜預今年也才四十七八,年富力強,正是為天下蒼生出力之時。
楊崢怎麽可能讓他致仕?
否則文武百官怎麽看自己?
信任是一步一步建立的,還好杜預也不是迂腐之人。
這麽多年的相處,與楊崢的關係非同尋常,君臣相知。
至於羊祜,有幾分試探的意思。
羊家家大業大,遷到大興,需要一個靠山,羊祜退了,羊家也就沒落了。
說實話,羊氏的其他人楊崢根本看不上。
羊瑾、羊暨能力一般,羊秀跟鬥富的王愷、石崇一路貨色,早年被司隸校尉劉毅彈劾,但仗著跟司馬炎是發小,走走形式,不久又被啟用。
羊家與司馬家關係太親密了。
如果不是明哲保身積極配合大秦遷入關中,早就成為重點打擊的對象,被一把擼了。
楊崢看重的是羊祜,而不是泰山羊氏。
論德行,羊祜簡直是這時代的標杆。
如果不是他跟陸抗眉來眼去,打好關係,瓦解江東人心,王濬進兵絕不會這麽容易。
這時代最缺的也是道德典範。
楊崢怎麽著也要把羊祜供起來。
製定新律的人選也初步確認,杜預、衛瓘、索靖、裴秀、張斐、張輔、李密等二十七人,加上文吏和掾屬,近一千人。
前期編纂,自然是整理秦法、漢律、魏新律。
“立法是立大秦的根基,不可偏信一家之言!”楊崢察看了新律,開篇就是納禮入律、禮律並重。
這種做法固然是這個時代的特色。
誰最重禮法?
當然是儒家。
楊崢要立的律法,而不是儒法,人選上,又重新加以更改,在太學中挑了一批墨家、法家的學子。
除此之外,楊崢在開篇定下三條。
一、非楊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二、凡大秦之人,上至王子公卿文武百官,下至販夫走卒,一律賦稅。
三、大秦永不加賦。
這三條其實相當於大秦的憲、法。
楊崢看了幾遍,除了第一條能完全執行,後麵兩條難度頗大。
但再難也要堅持。
大秦能走多遠,其實就看後麵兩條的執行程度。
當然,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完美的東西也經不住人心的滲透,之所以這麽做,也是為了給後代和後世立下一個標杆。
也算是大秦的初衷。
不得不說,開國皇帝的威信就是大,無人敢反駁,也基本沒遇到什麽阻力。
整個大秦仿佛一張白紙,仍由楊崢自由揮灑潑墨。
一個國家的氣質取決於前兩代。
光武帝以豪強而取天下,於是豪強在東漢不斷壯大,逐漸形成士族門閥,而東漢正是滅在士族豪強頭上。
】
司馬懿、司馬師耍陰謀詭計,東西兩晉便充斥著各種陰謀詭計,從上鬥到下,從裏爛到外。
大秦將來也會遇到各種問題,但楊崢覺得,至少不會像司馬家的晉朝那般窩囊……
楊崢從底層崛起,為大秦注入了蓬勃向上的活力。
兩個月後,杜預帶著孫瑾、陸抗等一幹江東君臣回到大興。
楊崢熱情接待。
孫瑾被鍾會控製多年,雖然十歲,卻還是一個不經世事的孩子,沒有多少亡國之痛。
其他江東文武雖一臉悲戚,但楊崢看得出來,絕大多數都是裝的,他們或許更關心利益怎麽分配。
孫權離世之後,皇帝在江東並沒有多少權威,江東士族也談不上對孫家有多忠誠,他們之間更像是一個利益共同體。
隻有陸抗臉上一臉低沉,眼神中帶著幾分澹澹的悲傷。
宴席之後,整日鬱鬱寡歡,最終病倒了。
不過大興醫學昌明,楊崢令太醫悉心治療,修養一段時間,身體逐漸恢複。
“太子為國之儲君,陛下雖有卷顧之意,然不可久留在外。”魯芝提醒道。
這種事情也隻有他敢開口。
“伯父所言甚是,朕這就下詔,令太子回京。”楊崢也覺得差不多了,楊旭隨同南征,已經有大半年了。
皇帝和太子關係的穩固是大秦安穩的基石。
在外麵時間長了,就會生疏。
這半年以來,幾個小家夥爭先恐後的在楊崢麵前表現,最得楊崢寵愛的是十子楊炅,他的外公正是蜀漢後主劉禪。
手下天然有一幫蜀漢舊臣勢力。
年紀輕輕,便聰慧過人,有過目不忘之能。
還有十三子楊昱,頗為英武,雄武過人,在青營中出類拔萃。
老楊家經過楊崢這麽多年的努力,已經枝繁葉茂起來。
孫子孫女都有七個了。
每次宮廷宴會,看著偌大的一家子,楊崢心中安穩不少。
司馬家不就是人丁興旺,才最終成了事嗎?
曹家子嗣本就單薄,還被曹丕圈養起來,最終讓曹魏走向凋零。
陳壽的書劄中有評斷:魏氏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於令圄;位號靡定,大小歲易;骨肉之恩乖,常棣之義廢。為法之弊,一至於此乎!
召太子回京的詔令剛剛下達,江東卻傳來驚天動地的消息,太子視察江東度田事宜,遭遇刺客襲擊!
“臣本戴罪之身,惶惶不可終日,幸遇陛下,方有今日,此生青史留名,再無憾事,陛下如此臣下,臣銘感五內,隻是多年戰事,焦心積慮,體弱多病,早已不堪重任……”
不出意外,杜預把所有封賞全部推辭了,隻求回鄉靜養,讀書著述,頤養天年。
與他一同請辭的還有羊祜,理由也差不多。
羊祜在司馬懿時代便多次推辭過朝廷的征辟,最後實在躲不過去了,才不得不出山。
他們的心思楊崢心知肚明。
杜預是擔心樹大招風,而羊祜對官職並不是很看重。
不過,現在大秦百廢待興,還不是功臣身退的時候。
漢魏以來的律法早已被士族豪強腐蝕的千瘡百孔,早就成了一紙空文。
而大秦的律法,未必適應中原和江東。
律法是治國之本。
沒有律法,國事就會漸漸淪為人治。
楊崢覺得華夏幾千年的沉疾就在人治二字上,人也是最容易被動搖的……
“卿以為朕乃勾踐乎?天下雖一統,然國中窮弊,前朝積弊甚多,正需卿等與朕繆力同心……”
接連寫了三封信,才讓杜預心意回轉。
其實這也是司馬家的遺毒之一,君臣之間的窗戶紙被捅破了,就算楊崢心胸坦蕩,杜預也是心有戚戚。
杜預今年也才四十七八,年富力強,正是為天下蒼生出力之時。
楊崢怎麽可能讓他致仕?
否則文武百官怎麽看自己?
信任是一步一步建立的,還好杜預也不是迂腐之人。
這麽多年的相處,與楊崢的關係非同尋常,君臣相知。
至於羊祜,有幾分試探的意思。
羊家家大業大,遷到大興,需要一個靠山,羊祜退了,羊家也就沒落了。
說實話,羊氏的其他人楊崢根本看不上。
羊瑾、羊暨能力一般,羊秀跟鬥富的王愷、石崇一路貨色,早年被司隸校尉劉毅彈劾,但仗著跟司馬炎是發小,走走形式,不久又被啟用。
羊家與司馬家關係太親密了。
如果不是明哲保身積極配合大秦遷入關中,早就成為重點打擊的對象,被一把擼了。
楊崢看重的是羊祜,而不是泰山羊氏。
論德行,羊祜簡直是這時代的標杆。
如果不是他跟陸抗眉來眼去,打好關係,瓦解江東人心,王濬進兵絕不會這麽容易。
這時代最缺的也是道德典範。
楊崢怎麽著也要把羊祜供起來。
製定新律的人選也初步確認,杜預、衛瓘、索靖、裴秀、張斐、張輔、李密等二十七人,加上文吏和掾屬,近一千人。
前期編纂,自然是整理秦法、漢律、魏新律。
“立法是立大秦的根基,不可偏信一家之言!”楊崢察看了新律,開篇就是納禮入律、禮律並重。
這種做法固然是這個時代的特色。
誰最重禮法?
當然是儒家。
楊崢要立的律法,而不是儒法,人選上,又重新加以更改,在太學中挑了一批墨家、法家的學子。
除此之外,楊崢在開篇定下三條。
一、非楊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二、凡大秦之人,上至王子公卿文武百官,下至販夫走卒,一律賦稅。
三、大秦永不加賦。
這三條其實相當於大秦的憲、法。
楊崢看了幾遍,除了第一條能完全執行,後麵兩條難度頗大。
但再難也要堅持。
大秦能走多遠,其實就看後麵兩條的執行程度。
當然,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完美的東西也經不住人心的滲透,之所以這麽做,也是為了給後代和後世立下一個標杆。
也算是大秦的初衷。
不得不說,開國皇帝的威信就是大,無人敢反駁,也基本沒遇到什麽阻力。
整個大秦仿佛一張白紙,仍由楊崢自由揮灑潑墨。
一個國家的氣質取決於前兩代。
光武帝以豪強而取天下,於是豪強在東漢不斷壯大,逐漸形成士族門閥,而東漢正是滅在士族豪強頭上。
】
司馬懿、司馬師耍陰謀詭計,東西兩晉便充斥著各種陰謀詭計,從上鬥到下,從裏爛到外。
大秦將來也會遇到各種問題,但楊崢覺得,至少不會像司馬家的晉朝那般窩囊……
楊崢從底層崛起,為大秦注入了蓬勃向上的活力。
兩個月後,杜預帶著孫瑾、陸抗等一幹江東君臣回到大興。
楊崢熱情接待。
孫瑾被鍾會控製多年,雖然十歲,卻還是一個不經世事的孩子,沒有多少亡國之痛。
其他江東文武雖一臉悲戚,但楊崢看得出來,絕大多數都是裝的,他們或許更關心利益怎麽分配。
孫權離世之後,皇帝在江東並沒有多少權威,江東士族也談不上對孫家有多忠誠,他們之間更像是一個利益共同體。
隻有陸抗臉上一臉低沉,眼神中帶著幾分澹澹的悲傷。
宴席之後,整日鬱鬱寡歡,最終病倒了。
不過大興醫學昌明,楊崢令太醫悉心治療,修養一段時間,身體逐漸恢複。
“太子為國之儲君,陛下雖有卷顧之意,然不可久留在外。”魯芝提醒道。
這種事情也隻有他敢開口。
“伯父所言甚是,朕這就下詔,令太子回京。”楊崢也覺得差不多了,楊旭隨同南征,已經有大半年了。
皇帝和太子關係的穩固是大秦安穩的基石。
在外麵時間長了,就會生疏。
這半年以來,幾個小家夥爭先恐後的在楊崢麵前表現,最得楊崢寵愛的是十子楊炅,他的外公正是蜀漢後主劉禪。
手下天然有一幫蜀漢舊臣勢力。
年紀輕輕,便聰慧過人,有過目不忘之能。
還有十三子楊昱,頗為英武,雄武過人,在青營中出類拔萃。
老楊家經過楊崢這麽多年的努力,已經枝繁葉茂起來。
孫子孫女都有七個了。
每次宮廷宴會,看著偌大的一家子,楊崢心中安穩不少。
司馬家不就是人丁興旺,才最終成了事嗎?
曹家子嗣本就單薄,還被曹丕圈養起來,最終讓曹魏走向凋零。
陳壽的書劄中有評斷:魏氏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於令圄;位號靡定,大小歲易;骨肉之恩乖,常棣之義廢。為法之弊,一至於此乎!
召太子回京的詔令剛剛下達,江東卻傳來驚天動地的消息,太子視察江東度田事宜,遭遇刺客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