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雖回到成都,卻異常關注關中形勢。
每三日,必有前線消息傳回。
“難道楊崢真想攻打長安?”黃崇道。
“王基乃曹魏宿將,楊崢不與他爭,就隻有先攻長安,吸引王基來援,但長安被司馬孚經營數年,有後援在,更難取之。”夏侯霸認識王基,也更了解司馬孚。
早年王基為司馬懿舉薦,遷中書侍郎,因諫止明帝大興土木,坐罪免職,後被曹爽提拔,出任安豐太守、河南尹,頗有政績,但因看不慣曹爽的驕奢淫逸,而被鄧颺一黨疏遠。
高平陵之變後,王基因是曹爽征辟,又被免官。
但很快就被司馬懿大力提拔,先擔任尚書,後出任荊州刺史,加揚烈將軍。
楊崢崛起於西平,夏侯霸就被調回成都。
雖然不受蜀國官僚待見,但蜀主待其頗厚。
日子也過的不錯,在成都有了豪宅,娶了幾房小妾,還生了兩個兒子,三個女兒。
蜀中風土頗為養人,離開戰場,夏侯霸麵色紅瀾,人也發福了不少。
“楊崢與司馬氏惡戰,對大漢而言,未嚐不是好事!我軍養精蓄銳,待他們兵疲糧盡,便可一鼓作氣,收複雍涼!”黃崇想的比較遠,胃口也很大。
夏侯霸不吭聲。
薑維似乎也沒什麽興趣,對身邊從人道:“龔襲為何還沒有來?”
陳祗去世後,最有可能升任尚書令之人便是尚書仆射董厥。
他在尚書台多年,曆經諸葛武侯、蔣琬、董允、費禕時代,名望才幹皆是上上之選。
薑維若想領軍在前方“恢複漢室”,後方就必須再有一個類似陳祗的人坐鎮,上承皇命,中和諸臣,下接閹豎,調和內外,支持他北伐。
不過最近呼聲最大的卻是諸葛瞻。
不僅是朝堂之上,民間的呼聲也大。
還有漢中都督胡濟、庲降都督霍戈暗中支持。
如果不是閻宇接替了宗預,出任永安都督,恐怕蜀國的三個都督,都會支持諸葛瞻。
荊州係在蜀國權柄之中可見一斑。
至於諸葛瞻,與諸葛恪一樣,年幼便有聰慧之名,後娶公主為妻,授為騎都尉。
朝堂每有政令惠及百姓,百姓皆奔走相告:葛侯之所為也。
是以諸葛瞻年紀輕輕,未有功勳,便美名流傳。
“回稟大將軍,董仆射身體染恙,今日謝絕見客。”門人匆匆忙忙來稟報。
薑維眉頭一皺,這很明顯是托詞了。
這可不是什麽好征兆。
當然,薑維也明白是怎麽回事。
段穀戰敗後,薑維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朝野內外,士庶皆怨,若不是蜀主保全,薑維的政治生涯就走到了終點。
董厥不願意見他,就意味著董厥是在避嫌。
薑維長歎一聲,忽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恢複漢室何其艱難。
關中本來有很多重大機會,卻全部葬送在自己人手中。
其實當年諸葛武侯也是如此,後方有李嚴掣肘。
過不多時,宮中另一道消息傳出,讓薑維更加心煩意亂,蜀主加封黃皓為奉車都尉。
此職在漢武帝時為秩比二千石的上官,掌管皇帝輿車,霍光曾任此官,由此可見劉禪對黃皓的寵幸。
“陛下在此時任黃皓為奉車都尉,莫不是在敲打荊州係?”夏侯霸詫異道。
“此次接任尚書令的人選一定不是諸葛瞻。”黃崇篤定道。
蔣琬、董允、費禕之後,胡濟有重大過失,宗預年歲已高,剩下的也就身為武侯嫡子的諸葛瞻了。
以蜀主這些年對荊州士人的厭惡,很有可能尚書令既不是諸葛瞻,也不是董厥。
從現在的趨勢看,最有可能得勢的是黃皓一黨。
“看來隻有我去勸諫陛下了!”薑維道。
其實一直以來,皇帝與荊州係有個巨大矛盾。
皇權與相權之爭。
諸葛武侯掌權十一年,不僅是蜀國的丞相,還是蜀主劉禪的“相父”。
因此相權一度壓製皇權。
費禕屢次爭取丞相之位,間接的也是在爭取當劉禪的“爹”。
費禕主政恰好也是十一年,資曆聲望都夠了……
所以隻能莫名其妙的死在一個降將手中。
本來局麵大好的荊州係遭受毀滅性打擊,丞相之位沒撈到,連尚書令、大將軍之位都被陳袛、薑維分了。
所以蜀國的矛盾才會越來越大,終於釀成段穀之敗。
段穀之敗隻是一個開始。
扶風郡。
涼州士卒也夾河立寨,從以槐裏作為後方,沿河築壘,修到長安城下,擺出一副強攻的架勢。
司馬孚依舊龜縮不出。
而且王基也不上當,隻派出路蕃引三千中軍協防長安。
望著長安城牆上插著的“司馬”旗,楊崢冷笑道:“真以為某不敢攻打長安?傳令,調張特、周旨各引府兵前來助戰!”
“唯!”親兵借令而去。
既然王基不動,那就圍住長安。
長安城下頓時忙碌起來,營壘、溝壑、鹿角,還砍伐附近大樹打造攻城器械。
不妨把聲勢先弄起來。
有司馬孚在城中,楊崢還真不信他敢無動於衷。
五天之後,張特引一萬府兵趕來,為了製造聲勢,張特鼓噪而進,到處飛沙走石,領安定男女老少隨軍而行,聲勢頗大,浩浩蕩蕩順涇水而下,一萬人的府兵,被他弄成了五六萬人架勢。
又過了五天,周旨引五千隴西府兵趕來。
田章、爰邵也在其中,一見楊崢的麵,納頭便拜,“屬下拜見將軍。”
“兩位請起。”楊崢親自攙扶。
九野營暗中打探數月,基本排除了兩人死間的可能。
二人都是庶族出身,對司馬家的沒多少忠誠可言。
“謝將軍!”二人拱手。
隻要是庶族出身,便是楊崢拉攏的對象。
“長安城堅兵多,不知兩位可有破城之法?”楊崢隨口一問,隻是為了拉攏二人。
田章慨然道:“屬下願率領麾下部曲為前鋒,為將軍拿下此城。”
“好,將軍果然英勇。”
“兵法有雲,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前些時日長安糧盡,司馬孚驅趕婦孺老弱近萬,將軍仁義,皆收容之,這些人的家卷都在城中,將軍若以他們四麵喊城,長安人心必亂,即便沒有人開城投降,我軍攻之,可順勢而下!”爰邵道。
楊崢一愣,有點東西啊。
不是他提起,自己都忘記有這事。
這年頭人才遍地都是。
“此策大善,若能破城,爾為首功。”楊崢笑道。
“多謝將軍,屬下才疏學淺,乃田將軍提點,方有此悟。”
看到旁邊田章一臉懵,楊崢知道這是爰邵在抬舉田章,心中對此人的評價又高了幾分。
這年頭有才能的人不少,但沉不住氣的居多,所以一事無成。
當著這麽多將領的麵,楊崢也不好太嘉獎他,否則就是為他樹敵了。
有些事情,心知肚明即可。
“此城若破,你二人同功,孟觀,你去接前些時日安置的老弱婦孺。”
“唯!”
每三日,必有前線消息傳回。
“難道楊崢真想攻打長安?”黃崇道。
“王基乃曹魏宿將,楊崢不與他爭,就隻有先攻長安,吸引王基來援,但長安被司馬孚經營數年,有後援在,更難取之。”夏侯霸認識王基,也更了解司馬孚。
早年王基為司馬懿舉薦,遷中書侍郎,因諫止明帝大興土木,坐罪免職,後被曹爽提拔,出任安豐太守、河南尹,頗有政績,但因看不慣曹爽的驕奢淫逸,而被鄧颺一黨疏遠。
高平陵之變後,王基因是曹爽征辟,又被免官。
但很快就被司馬懿大力提拔,先擔任尚書,後出任荊州刺史,加揚烈將軍。
楊崢崛起於西平,夏侯霸就被調回成都。
雖然不受蜀國官僚待見,但蜀主待其頗厚。
日子也過的不錯,在成都有了豪宅,娶了幾房小妾,還生了兩個兒子,三個女兒。
蜀中風土頗為養人,離開戰場,夏侯霸麵色紅瀾,人也發福了不少。
“楊崢與司馬氏惡戰,對大漢而言,未嚐不是好事!我軍養精蓄銳,待他們兵疲糧盡,便可一鼓作氣,收複雍涼!”黃崇想的比較遠,胃口也很大。
夏侯霸不吭聲。
薑維似乎也沒什麽興趣,對身邊從人道:“龔襲為何還沒有來?”
陳祗去世後,最有可能升任尚書令之人便是尚書仆射董厥。
他在尚書台多年,曆經諸葛武侯、蔣琬、董允、費禕時代,名望才幹皆是上上之選。
薑維若想領軍在前方“恢複漢室”,後方就必須再有一個類似陳祗的人坐鎮,上承皇命,中和諸臣,下接閹豎,調和內外,支持他北伐。
不過最近呼聲最大的卻是諸葛瞻。
不僅是朝堂之上,民間的呼聲也大。
還有漢中都督胡濟、庲降都督霍戈暗中支持。
如果不是閻宇接替了宗預,出任永安都督,恐怕蜀國的三個都督,都會支持諸葛瞻。
荊州係在蜀國權柄之中可見一斑。
至於諸葛瞻,與諸葛恪一樣,年幼便有聰慧之名,後娶公主為妻,授為騎都尉。
朝堂每有政令惠及百姓,百姓皆奔走相告:葛侯之所為也。
是以諸葛瞻年紀輕輕,未有功勳,便美名流傳。
“回稟大將軍,董仆射身體染恙,今日謝絕見客。”門人匆匆忙忙來稟報。
薑維眉頭一皺,這很明顯是托詞了。
這可不是什麽好征兆。
當然,薑維也明白是怎麽回事。
段穀戰敗後,薑維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朝野內外,士庶皆怨,若不是蜀主保全,薑維的政治生涯就走到了終點。
董厥不願意見他,就意味著董厥是在避嫌。
薑維長歎一聲,忽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恢複漢室何其艱難。
關中本來有很多重大機會,卻全部葬送在自己人手中。
其實當年諸葛武侯也是如此,後方有李嚴掣肘。
過不多時,宮中另一道消息傳出,讓薑維更加心煩意亂,蜀主加封黃皓為奉車都尉。
此職在漢武帝時為秩比二千石的上官,掌管皇帝輿車,霍光曾任此官,由此可見劉禪對黃皓的寵幸。
“陛下在此時任黃皓為奉車都尉,莫不是在敲打荊州係?”夏侯霸詫異道。
“此次接任尚書令的人選一定不是諸葛瞻。”黃崇篤定道。
蔣琬、董允、費禕之後,胡濟有重大過失,宗預年歲已高,剩下的也就身為武侯嫡子的諸葛瞻了。
以蜀主這些年對荊州士人的厭惡,很有可能尚書令既不是諸葛瞻,也不是董厥。
從現在的趨勢看,最有可能得勢的是黃皓一黨。
“看來隻有我去勸諫陛下了!”薑維道。
其實一直以來,皇帝與荊州係有個巨大矛盾。
皇權與相權之爭。
諸葛武侯掌權十一年,不僅是蜀國的丞相,還是蜀主劉禪的“相父”。
因此相權一度壓製皇權。
費禕屢次爭取丞相之位,間接的也是在爭取當劉禪的“爹”。
費禕主政恰好也是十一年,資曆聲望都夠了……
所以隻能莫名其妙的死在一個降將手中。
本來局麵大好的荊州係遭受毀滅性打擊,丞相之位沒撈到,連尚書令、大將軍之位都被陳袛、薑維分了。
所以蜀國的矛盾才會越來越大,終於釀成段穀之敗。
段穀之敗隻是一個開始。
扶風郡。
涼州士卒也夾河立寨,從以槐裏作為後方,沿河築壘,修到長安城下,擺出一副強攻的架勢。
司馬孚依舊龜縮不出。
而且王基也不上當,隻派出路蕃引三千中軍協防長安。
望著長安城牆上插著的“司馬”旗,楊崢冷笑道:“真以為某不敢攻打長安?傳令,調張特、周旨各引府兵前來助戰!”
“唯!”親兵借令而去。
既然王基不動,那就圍住長安。
長安城下頓時忙碌起來,營壘、溝壑、鹿角,還砍伐附近大樹打造攻城器械。
不妨把聲勢先弄起來。
有司馬孚在城中,楊崢還真不信他敢無動於衷。
五天之後,張特引一萬府兵趕來,為了製造聲勢,張特鼓噪而進,到處飛沙走石,領安定男女老少隨軍而行,聲勢頗大,浩浩蕩蕩順涇水而下,一萬人的府兵,被他弄成了五六萬人架勢。
又過了五天,周旨引五千隴西府兵趕來。
田章、爰邵也在其中,一見楊崢的麵,納頭便拜,“屬下拜見將軍。”
“兩位請起。”楊崢親自攙扶。
九野營暗中打探數月,基本排除了兩人死間的可能。
二人都是庶族出身,對司馬家的沒多少忠誠可言。
“謝將軍!”二人拱手。
隻要是庶族出身,便是楊崢拉攏的對象。
“長安城堅兵多,不知兩位可有破城之法?”楊崢隨口一問,隻是為了拉攏二人。
田章慨然道:“屬下願率領麾下部曲為前鋒,為將軍拿下此城。”
“好,將軍果然英勇。”
“兵法有雲,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前些時日長安糧盡,司馬孚驅趕婦孺老弱近萬,將軍仁義,皆收容之,這些人的家卷都在城中,將軍若以他們四麵喊城,長安人心必亂,即便沒有人開城投降,我軍攻之,可順勢而下!”爰邵道。
楊崢一愣,有點東西啊。
不是他提起,自己都忘記有這事。
這年頭人才遍地都是。
“此策大善,若能破城,爾為首功。”楊崢笑道。
“多謝將軍,屬下才疏學淺,乃田將軍提點,方有此悟。”
看到旁邊田章一臉懵,楊崢知道這是爰邵在抬舉田章,心中對此人的評價又高了幾分。
這年頭有才能的人不少,但沉不住氣的居多,所以一事無成。
當著這麽多將領的麵,楊崢也不好太嘉獎他,否則就是為他樹敵了。
有些事情,心知肚明即可。
“此城若破,你二人同功,孟觀,你去接前些時日安置的老弱婦孺。”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