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下人山人海,萬眾矚目。
不當值的親軍全部當場,城中陣亡將士的家眷也被請來。
惶恐而錯愕,似乎並不知道接下來將要發生什麽。
觸及這些人的眼神,周煜全身一震。
“你知道你錯在哪裏了?”楊崢聲音低沉。
有些事情不得不做。
因為士卒都在看著,秦國也在看著。
周煜如果不伏軍法,那麽楊崢的軍法也就是一紙空文。
諸葛武侯難道不知道斬馬謖,是蜀漢的重大損失?
有過必罰,有功必賞,將士才能用命。
周煜出戰的出發點都錯了。
不是為了大秦,而是為了爭功。
“屬下知錯了。”周煜長歎一聲,“我本不該回來的,隻因貪戀富貴,以為大王會顧忌舊情,饒我一命,心存僥幸。”
“你死之後,你的五個兒子就不用擔心了。”
“謝大王!”周煜再一次跪伏在地。
當他起身的時候,沒有任何征兆,電石火光間,劍光一閃,周煜的人頭幹淨利索的掉在地上。
臉上的表情仍維持著一絲愧疚和一絲驚訝。
劍是好劍,劍法也是上乘,極其精準斬在肩上三寸頸骨最脆弱之處,沒有絲毫拖泥帶水,所以周煜沒有任何痛苦。
鮮血從脖頸中噴出,灑了楊崢一臉、一身。
白色的錦袍被染成了紅色。
苦澀與無奈齊齊湧上心頭,臉上卻麵沉如水。
台下寂靜無聲,似乎都沒有反應過來。
台上的一百多個將領眼神也在急劇變化,看楊崢的眼神越來越敬畏。
憑心而論,楊崢這些年對將士不錯,甚至好的有些過分了。
涼州所有的資源都傾向軍中,一些作奸犯科之事,睜一隻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隻要不是提著刀造反,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那是以前,以前大家腦袋別在褲襠上,提著刀子喝西北風,麵對一個一個強敵,時時刻刻有生存危機。
然而現在不同了。
現在不是草台班子,也不是土匪窩,而是一個國。
立國以法,才能走的長遠。
不管是軍法民法,有個規則在維係著人心,人心才能聚在一起。
楊崢目光掃過眾將,又俯視台下的人山人海,原本積攢了一肚子的話,卻因周煜的死一個字都說不出。
如果周煜這種元從故舊、都督護軍級別的人都能被正軍法,還有什麽人不能殺?
一身是血的站在台上。
偌大的刑場鴉雀無聲,人人噤若寒蟬。
楊崢一人的殺伐之氣仿佛籠罩所有人。
一句話不說,反而更加深了這種威勢!
到了此刻,楊崢心中的目標異常清晰起來,既然以秦為國號,當變法、當東出、當橫掃天下、當一統山河,為後世之垂範!
這才是“秦”字的意義所在。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既然成了秦王,當以此畢生目標!
靜默了足足半個時辰,人群才在宣義郎的授意下,有序的退散。
周煜的人頭也為秦國軍法增添了不少重量。
楊崢抹了一把眼角的淚光,抱起周煜的屍首,一步一步走到台下。
周煜走到今天,跟自己的縱容不無關係。
如果他隻是一個將軍不是都督,或許不會走到今日。
很多人能成為一個很好的將領,卻無法成為獨當一麵的帥才。
“大王!”衛瓘率先拜了下去。
“大王!”其他將領也單膝跪地。
楊崢一言不發。
同一時刻,長安大街小巷上貼滿了新印刷的文告。
周煜所犯何法,戰敗的經過,家眷的處置全都寫的清清楚楚。
五個兒子全部廢為治民,永不錄用,不當田產、錢財,皆由鎮撫司一一查詢來路。
力戰而死的杜河則被大力褒揚,追封虎賁郎將,賜西原亭侯,長子杜衝不用退級,直接襲封,下一代才開始退級。
長安的緹騎也紛紛外出,將處置命令送往各州各郡各縣。
爭天下可以用陰謀,但治國當以陽謀。
錯了就是錯了,無需遮遮掩掩,自欺欺人。
反而會增加官府的公信力和威信。
陣亡將士的家眷臉上怨氣少了很多。
都督一級的重將被斬,對軍中衝擊力極大。
軍紀不知不覺就嚴明起來,以前是宣義郎苦口婆心的說教,上官懶懶散散的執行。
現在人人驚醒,任何軍令都嚴格執行。
軍中貪贓枉法之事少了很多。
原本訓練的時候,老卒自恃勞苦功高,敷衍了事,或是告假,如今全都老老實實的跟新兵一起訓練。
趁此機會,楊崢改親衛三軍為中軍,設虎賁、鷹揚、武衛、驍騎、中壘、中堅六營,每營一萬至一萬六,預計今後兩年,中軍規模擴充至七萬左右。
曹家失過,就是從中領軍與中護軍易手開始,一個統領全軍,一個主管軍中將領升遷,權力太大了,楊崢將領兵之權、升遷之權全部收歸自己有。
各軍亦不設各軍主將,秦王是最高統帥。
每軍各設校尉、左右司馬、參軍、主簿、宣義令等職負責訓練、後勤、監察等事務。
戰時,由楊崢賜下虎符統軍出戰。
廢除部曲製,軍為國有,校尉以上,衛兵由十人、五十人、百人依次增加,最高不得超過三百人。
既然已經立國,稱呼行台大為不妥,改為尚書台、中書台。
尚書台下設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總理國政,最高官員為尚書令,其下為左右仆射,再下為六部尚書。
中書台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機要,發布政令。
楊崢博采眾家之長,深刻學習新嶽父劉禪,不設丞相,亦不設錄尚書事,改為平尚書事,亦即幾百年後的同平章事。
魯芝、衛瓘、杜預三人加平尚書事,索靖、張斅為左右仆射。
李密、陳壽、張輔、常忌、壽良、皇甫陶等人皆為中書舍人。
蘇泓、張煥、杜寬、皇甫謐、彭護、薑伐野各為一部尚書。
這些任命不是楊崢一拍腦袋就決定的。
而是與魯芝、衛瓘、李密、陳壽、張輔等人商量數月才成型。
涼州士人、蜀中士人、軍中將領,各方麵的利益都照顧到了。
馬上可以打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
秦國也需要走入正軌。
以後的東西大戰,都需要國力支持。
而不是一兩場大勝就能決定天下歸屬。
(本章完)
不當值的親軍全部當場,城中陣亡將士的家眷也被請來。
惶恐而錯愕,似乎並不知道接下來將要發生什麽。
觸及這些人的眼神,周煜全身一震。
“你知道你錯在哪裏了?”楊崢聲音低沉。
有些事情不得不做。
因為士卒都在看著,秦國也在看著。
周煜如果不伏軍法,那麽楊崢的軍法也就是一紙空文。
諸葛武侯難道不知道斬馬謖,是蜀漢的重大損失?
有過必罰,有功必賞,將士才能用命。
周煜出戰的出發點都錯了。
不是為了大秦,而是為了爭功。
“屬下知錯了。”周煜長歎一聲,“我本不該回來的,隻因貪戀富貴,以為大王會顧忌舊情,饒我一命,心存僥幸。”
“你死之後,你的五個兒子就不用擔心了。”
“謝大王!”周煜再一次跪伏在地。
當他起身的時候,沒有任何征兆,電石火光間,劍光一閃,周煜的人頭幹淨利索的掉在地上。
臉上的表情仍維持著一絲愧疚和一絲驚訝。
劍是好劍,劍法也是上乘,極其精準斬在肩上三寸頸骨最脆弱之處,沒有絲毫拖泥帶水,所以周煜沒有任何痛苦。
鮮血從脖頸中噴出,灑了楊崢一臉、一身。
白色的錦袍被染成了紅色。
苦澀與無奈齊齊湧上心頭,臉上卻麵沉如水。
台下寂靜無聲,似乎都沒有反應過來。
台上的一百多個將領眼神也在急劇變化,看楊崢的眼神越來越敬畏。
憑心而論,楊崢這些年對將士不錯,甚至好的有些過分了。
涼州所有的資源都傾向軍中,一些作奸犯科之事,睜一隻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隻要不是提著刀造反,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那是以前,以前大家腦袋別在褲襠上,提著刀子喝西北風,麵對一個一個強敵,時時刻刻有生存危機。
然而現在不同了。
現在不是草台班子,也不是土匪窩,而是一個國。
立國以法,才能走的長遠。
不管是軍法民法,有個規則在維係著人心,人心才能聚在一起。
楊崢目光掃過眾將,又俯視台下的人山人海,原本積攢了一肚子的話,卻因周煜的死一個字都說不出。
如果周煜這種元從故舊、都督護軍級別的人都能被正軍法,還有什麽人不能殺?
一身是血的站在台上。
偌大的刑場鴉雀無聲,人人噤若寒蟬。
楊崢一人的殺伐之氣仿佛籠罩所有人。
一句話不說,反而更加深了這種威勢!
到了此刻,楊崢心中的目標異常清晰起來,既然以秦為國號,當變法、當東出、當橫掃天下、當一統山河,為後世之垂範!
這才是“秦”字的意義所在。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既然成了秦王,當以此畢生目標!
靜默了足足半個時辰,人群才在宣義郎的授意下,有序的退散。
周煜的人頭也為秦國軍法增添了不少重量。
楊崢抹了一把眼角的淚光,抱起周煜的屍首,一步一步走到台下。
周煜走到今天,跟自己的縱容不無關係。
如果他隻是一個將軍不是都督,或許不會走到今日。
很多人能成為一個很好的將領,卻無法成為獨當一麵的帥才。
“大王!”衛瓘率先拜了下去。
“大王!”其他將領也單膝跪地。
楊崢一言不發。
同一時刻,長安大街小巷上貼滿了新印刷的文告。
周煜所犯何法,戰敗的經過,家眷的處置全都寫的清清楚楚。
五個兒子全部廢為治民,永不錄用,不當田產、錢財,皆由鎮撫司一一查詢來路。
力戰而死的杜河則被大力褒揚,追封虎賁郎將,賜西原亭侯,長子杜衝不用退級,直接襲封,下一代才開始退級。
長安的緹騎也紛紛外出,將處置命令送往各州各郡各縣。
爭天下可以用陰謀,但治國當以陽謀。
錯了就是錯了,無需遮遮掩掩,自欺欺人。
反而會增加官府的公信力和威信。
陣亡將士的家眷臉上怨氣少了很多。
都督一級的重將被斬,對軍中衝擊力極大。
軍紀不知不覺就嚴明起來,以前是宣義郎苦口婆心的說教,上官懶懶散散的執行。
現在人人驚醒,任何軍令都嚴格執行。
軍中貪贓枉法之事少了很多。
原本訓練的時候,老卒自恃勞苦功高,敷衍了事,或是告假,如今全都老老實實的跟新兵一起訓練。
趁此機會,楊崢改親衛三軍為中軍,設虎賁、鷹揚、武衛、驍騎、中壘、中堅六營,每營一萬至一萬六,預計今後兩年,中軍規模擴充至七萬左右。
曹家失過,就是從中領軍與中護軍易手開始,一個統領全軍,一個主管軍中將領升遷,權力太大了,楊崢將領兵之權、升遷之權全部收歸自己有。
各軍亦不設各軍主將,秦王是最高統帥。
每軍各設校尉、左右司馬、參軍、主簿、宣義令等職負責訓練、後勤、監察等事務。
戰時,由楊崢賜下虎符統軍出戰。
廢除部曲製,軍為國有,校尉以上,衛兵由十人、五十人、百人依次增加,最高不得超過三百人。
既然已經立國,稱呼行台大為不妥,改為尚書台、中書台。
尚書台下設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總理國政,最高官員為尚書令,其下為左右仆射,再下為六部尚書。
中書台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機要,發布政令。
楊崢博采眾家之長,深刻學習新嶽父劉禪,不設丞相,亦不設錄尚書事,改為平尚書事,亦即幾百年後的同平章事。
魯芝、衛瓘、杜預三人加平尚書事,索靖、張斅為左右仆射。
李密、陳壽、張輔、常忌、壽良、皇甫陶等人皆為中書舍人。
蘇泓、張煥、杜寬、皇甫謐、彭護、薑伐野各為一部尚書。
這些任命不是楊崢一拍腦袋就決定的。
而是與魯芝、衛瓘、李密、陳壽、張輔等人商量數月才成型。
涼州士人、蜀中士人、軍中將領,各方麵的利益都照顧到了。
馬上可以打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
秦國也需要走入正軌。
以後的東西大戰,都需要國力支持。
而不是一兩場大勝就能決定天下歸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