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將軍雖然勇武,隻可爭勇於陣前,卻不能獨當一麵,大王以兩萬精銳托付之,若有不測,是自損國威!”魯芝找到一個私下場合進諫。
這種話也隻有他敢說。
劉珩在長安惡名遠揚,大錯沒有,小錯不斷,看不慣他的人很多。
楊崢道:“若是中土戰事,孤自然不敢用他獨當一麵,但草原諸部另當別論,我數萬大軍遠襲,則敵必遠遁漠北,兩萬大軍不多不少,焚燒草原,行絕戶計,諸部必會聯合,彼眾我寡,非勇猛之將不能破之,劉珩正當其任,身邊有龐青、薑伐野、彭護,必有捷報傳回。”
劉珩不是真傻,當初長安大戰,這廝繞過文鴦,盯著龐會打。
草原太遼闊了,從北海(貝爾加湖)到羅荒野(西伯利亞),從大鮮卑山到金山(阿爾泰山),兩萬人灑進去,猶如大海中的一滴水。
兩萬兵力,可以給草原諸部一個錯覺,努力一把,或許能吃掉他們。
即便他們不動,劉珩在草原上這麽燒下去,諸部活不過這個冬天。
當年魏武攻打烏桓,開鑿溝通呼沱河、鮑丘水的平虜、泉州二渠以運輸糧草,敢出兵就各種不順,大雨滂沱道路阻塞,烏桓軍扼守要道,魏軍不得寸進。
隻能在田疇部曲帶領下,走徐無山,輕騎出盧龍塞,於崇山峻嶺中疾行數百裏。
與烏桓主力相遇於白狼山。
魏軍主力在後方,前線兵力一共也才七千,烏桓數萬精銳。
魏軍左右皆懼,主張等待後方重兵集結。
隻有張遼一力主張發動猛攻,魏武壯之,賜以麾仗,張遼奮勇爭先,陣斬蹋頓及烏桓名王十多人,降者二十餘萬口。
強盛一時的烏桓自此衰亡。
絕大多數情況下,敢提著刀子上,結果都不會差到哪裏去。
當年攻打河湟強渡青羊澗,也是劉珩第一個下水,不顧性命,撲騰到對麵,才讓楊崢大軍繞到迷當背後,襲取了大小榆穀,斷了迷當的根。
兩萬精銳中軍,裝備精良,士氣高昂,草原上的烏合之眾難有勝算。
說白了,隻要敢玩命,這一戰就不會輸!
所以劉珩最適合這一戰。
當然,文鴦、蒙虓也足以勝任,但他們一人在河南地,一人防守臨晉。
馬循剛剛大勝,不宜再領兵出戰。
龐會也是勇將,但他心思太多了,戰局稍有不利,一定會想著保全自己,楊崢不敢讓他領兵。
“大王深謀遠慮,臣不如也。”魯芝勸了一句,見楊崢早就想好的前前後後,也就不再堅持。
浚稽山。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
劉珩侵掠如火,龐青不動如山。
戰場上血肉橫飛,諸部聯軍幾次想合圍劉珩所部騎兵,但他們的漁網不夠堅固,被五百重騎輕易鑿穿。
劉珩一杆狼牙棒,擦著便傷,碰到便死。
凡是擋在他麵前的敵騎,全都被砸成肉泥。
凡是伸過來的刀矛,全都被被砸斷。
秦國崛起,中軍待遇最優,將士們開始自製兵器、鎧甲,製式盔甲之中,再穿一層西域鎖甲或者牛皮甲,每一個箭鏃都精心打磨,每一把環首刀都反複擦拭,每一匹戰馬在出征前都喂了半個月精料,比人吃的都好……
騎兵不是步軍,奔動起來,根本圍不住。
草原諸部也沒有這個默契。
劉珩一萬三千餘騎兵在敵軍中縱橫馳騁,在草地上踏出一條血路。
遠則用騎兵短弩,近則長槊。
弩盡則短兵搏殺,槊斷則拔刀應戰,
從隅中殺至晡時,從晡時殺至日入。
最開始的一萬五千騎,變成一萬三千騎,一萬騎,九千騎,很多都在洶湧的人潮中被衝散了。
力竭的戰馬當場被舍棄,散落在猩紅的戰場上。
五百重騎的戰馬早就癱軟在地,每一個士卒原本黑色的盔甲被染成了鮮紅色。
就連一向力大無窮的劉珩,都有些舉不起狼牙棒。
直接扔在戰場上,拔出環首刀奮力砍殺。
敵軍傷亡慘重,奈何不了劉珩的騎兵,集結重兵,圍攻龐青的步陣。
然而步陣比騎兵更難對付。
以諸部的實力和裝備根本撕不開這個鐵殼。
龐青列陣在小土丘上,土丘之南則是龍勒水,步陣並非死守,而是百人為一小陣,五十多個小陣散落在土丘上,騎兵可從中間空隙向土丘上衝,但會麵臨小陣的層層截殺。
最前的數個步陣正是禿發樹機能的部曲。
龐青原本想消耗他們,沒想到他們也異常頑強,猶如磐石,禿發樹機能和禿發務丸身先士卒,二人都頗為勇武,指揮若定,禿發部居然傷亡不大。
戰場上也多少如此,越是怕死,往往死的越快。
這些人眾誌成城,憑借木車大盾死命血戰。
山丘上血水緩緩下流,人和馬的屍體散落一地。
有士卒直接捧起混雜人血的馬血一飲而盡,或者小刀割馬肉咽下。
眼中的猩紅殺意更甚。
涼州處於東南西北諸部的交匯之地,從東漢中期便處於血戰之戰。
羌人慓悍,士卒精勇。
楊崢把他們整合起來,自然冠絕天下。
這種惡戰對他們而言不過如此。
龐青坐在土丘之上,牙旗之下,“秦”字大纛隨著朔風翻卷。
隻要這麵旗沒有倒下,這支秦軍就不會敗。
也正因為步陣的堅守,給了騎兵巨大的精神支撐。
每次騎兵回望見還在飄揚的旗幟,再艱難的死戰都不會放棄。
而潮水一般的敵軍卻在不斷萎靡。
這種聯盟永遠不可能精誠團結,誰的部落多死一個男丁,麵對的生存壓力就會更大一分。
不是他們不夠勇武,也不是他們沒有決心,而是部落的框架決定了他們必然不會死戰。
嗚嗚嗚——
惶急的號角聲中,一個部落率先退出戰場。
第一個退走的,損失最小,最後退走的,肯定傷亡最大。
草原上也處處是算計。
很快,撤退就變成了爭先恐後,如潮水般湧來,又如潮水般褪去。
劉珩頓覺眼前天高地闊,敵人已經潰逃了,張開血盆大嘴吼道:“殺!一個都不放過!殺啊!”
騎兵們振作精神,剛準備追擊,劉珩身體一歪,從馬上摔了下來。
“將軍!將軍……”
身先士卒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劉珩身披十餘創,身上的血不僅是敵人的,還有自己的。
他的戰馬都戰死累死五匹,而他能支撐到現在,已經是個小小奇跡……
這種話也隻有他敢說。
劉珩在長安惡名遠揚,大錯沒有,小錯不斷,看不慣他的人很多。
楊崢道:“若是中土戰事,孤自然不敢用他獨當一麵,但草原諸部另當別論,我數萬大軍遠襲,則敵必遠遁漠北,兩萬大軍不多不少,焚燒草原,行絕戶計,諸部必會聯合,彼眾我寡,非勇猛之將不能破之,劉珩正當其任,身邊有龐青、薑伐野、彭護,必有捷報傳回。”
劉珩不是真傻,當初長安大戰,這廝繞過文鴦,盯著龐會打。
草原太遼闊了,從北海(貝爾加湖)到羅荒野(西伯利亞),從大鮮卑山到金山(阿爾泰山),兩萬人灑進去,猶如大海中的一滴水。
兩萬兵力,可以給草原諸部一個錯覺,努力一把,或許能吃掉他們。
即便他們不動,劉珩在草原上這麽燒下去,諸部活不過這個冬天。
當年魏武攻打烏桓,開鑿溝通呼沱河、鮑丘水的平虜、泉州二渠以運輸糧草,敢出兵就各種不順,大雨滂沱道路阻塞,烏桓軍扼守要道,魏軍不得寸進。
隻能在田疇部曲帶領下,走徐無山,輕騎出盧龍塞,於崇山峻嶺中疾行數百裏。
與烏桓主力相遇於白狼山。
魏軍主力在後方,前線兵力一共也才七千,烏桓數萬精銳。
魏軍左右皆懼,主張等待後方重兵集結。
隻有張遼一力主張發動猛攻,魏武壯之,賜以麾仗,張遼奮勇爭先,陣斬蹋頓及烏桓名王十多人,降者二十餘萬口。
強盛一時的烏桓自此衰亡。
絕大多數情況下,敢提著刀子上,結果都不會差到哪裏去。
當年攻打河湟強渡青羊澗,也是劉珩第一個下水,不顧性命,撲騰到對麵,才讓楊崢大軍繞到迷當背後,襲取了大小榆穀,斷了迷當的根。
兩萬精銳中軍,裝備精良,士氣高昂,草原上的烏合之眾難有勝算。
說白了,隻要敢玩命,這一戰就不會輸!
所以劉珩最適合這一戰。
當然,文鴦、蒙虓也足以勝任,但他們一人在河南地,一人防守臨晉。
馬循剛剛大勝,不宜再領兵出戰。
龐會也是勇將,但他心思太多了,戰局稍有不利,一定會想著保全自己,楊崢不敢讓他領兵。
“大王深謀遠慮,臣不如也。”魯芝勸了一句,見楊崢早就想好的前前後後,也就不再堅持。
浚稽山。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
劉珩侵掠如火,龐青不動如山。
戰場上血肉橫飛,諸部聯軍幾次想合圍劉珩所部騎兵,但他們的漁網不夠堅固,被五百重騎輕易鑿穿。
劉珩一杆狼牙棒,擦著便傷,碰到便死。
凡是擋在他麵前的敵騎,全都被砸成肉泥。
凡是伸過來的刀矛,全都被被砸斷。
秦國崛起,中軍待遇最優,將士們開始自製兵器、鎧甲,製式盔甲之中,再穿一層西域鎖甲或者牛皮甲,每一個箭鏃都精心打磨,每一把環首刀都反複擦拭,每一匹戰馬在出征前都喂了半個月精料,比人吃的都好……
騎兵不是步軍,奔動起來,根本圍不住。
草原諸部也沒有這個默契。
劉珩一萬三千餘騎兵在敵軍中縱橫馳騁,在草地上踏出一條血路。
遠則用騎兵短弩,近則長槊。
弩盡則短兵搏殺,槊斷則拔刀應戰,
從隅中殺至晡時,從晡時殺至日入。
最開始的一萬五千騎,變成一萬三千騎,一萬騎,九千騎,很多都在洶湧的人潮中被衝散了。
力竭的戰馬當場被舍棄,散落在猩紅的戰場上。
五百重騎的戰馬早就癱軟在地,每一個士卒原本黑色的盔甲被染成了鮮紅色。
就連一向力大無窮的劉珩,都有些舉不起狼牙棒。
直接扔在戰場上,拔出環首刀奮力砍殺。
敵軍傷亡慘重,奈何不了劉珩的騎兵,集結重兵,圍攻龐青的步陣。
然而步陣比騎兵更難對付。
以諸部的實力和裝備根本撕不開這個鐵殼。
龐青列陣在小土丘上,土丘之南則是龍勒水,步陣並非死守,而是百人為一小陣,五十多個小陣散落在土丘上,騎兵可從中間空隙向土丘上衝,但會麵臨小陣的層層截殺。
最前的數個步陣正是禿發樹機能的部曲。
龐青原本想消耗他們,沒想到他們也異常頑強,猶如磐石,禿發樹機能和禿發務丸身先士卒,二人都頗為勇武,指揮若定,禿發部居然傷亡不大。
戰場上也多少如此,越是怕死,往往死的越快。
這些人眾誌成城,憑借木車大盾死命血戰。
山丘上血水緩緩下流,人和馬的屍體散落一地。
有士卒直接捧起混雜人血的馬血一飲而盡,或者小刀割馬肉咽下。
眼中的猩紅殺意更甚。
涼州處於東南西北諸部的交匯之地,從東漢中期便處於血戰之戰。
羌人慓悍,士卒精勇。
楊崢把他們整合起來,自然冠絕天下。
這種惡戰對他們而言不過如此。
龐青坐在土丘之上,牙旗之下,“秦”字大纛隨著朔風翻卷。
隻要這麵旗沒有倒下,這支秦軍就不會敗。
也正因為步陣的堅守,給了騎兵巨大的精神支撐。
每次騎兵回望見還在飄揚的旗幟,再艱難的死戰都不會放棄。
而潮水一般的敵軍卻在不斷萎靡。
這種聯盟永遠不可能精誠團結,誰的部落多死一個男丁,麵對的生存壓力就會更大一分。
不是他們不夠勇武,也不是他們沒有決心,而是部落的框架決定了他們必然不會死戰。
嗚嗚嗚——
惶急的號角聲中,一個部落率先退出戰場。
第一個退走的,損失最小,最後退走的,肯定傷亡最大。
草原上也處處是算計。
很快,撤退就變成了爭先恐後,如潮水般湧來,又如潮水般褪去。
劉珩頓覺眼前天高地闊,敵人已經潰逃了,張開血盆大嘴吼道:“殺!一個都不放過!殺啊!”
騎兵們振作精神,剛準備追擊,劉珩身體一歪,從馬上摔了下來。
“將軍!將軍……”
身先士卒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劉珩身披十餘創,身上的血不僅是敵人的,還有自己的。
他的戰馬都戰死累死五匹,而他能支撐到現在,已經是個小小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