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艇名:阿瑞斯(ares)
隸屬係譜:阿瑞斯級(aresss)
類型:戰列巡洋艦/前線ms投放/支援艦
番號:bsd—hx—1(bsd分別代表—bombardment,轟擊;support,支援;d,deliver,投送;hx是high-end-experimental,高尖端試驗艦)
所屬方:紮夫特
研發設計:紮夫特第一海軍戰略研究所
建造:紮夫特
部分對外承包商:福克。威靈頓公司(艦身結構改進);阿納海姆(部分電子設備;熱核火箭);歐陽重工(艦載導彈;線控炮引擎)
首批服役艦隻:阿瑞斯(一號艦);伊利亞特(二號艦);色雷斯(三號艦)
艦全長:485米
艦寬:165米
戰鬥全重(不搭載ms):80455噸
艦身主要材料:輕量化e碳鋼/高張力鋼
滿員編製:1107人(軍官83人);ms聯隊相關人員(473人)
引擎:紮夫特海軍戰略研究所cbg—1型激光融合反應爐x4座;阿納海姆精密電子vzn—84型熱核火箭噴射引擎x2基
輔助推進係統:陽電子噴射懸浮係統
單艦無補給續航戰鬥可能時間(宇宙):27天
單艦無補給續航戰鬥可能時間(地球):16天
ms搭載(正常):12機
ms搭載(強襲/無維修補給):30機
----------------------------------------------------------------------------
ms運輸/彈射
ms升降機:4座
ms彈射通道:2
ms投放口:2
緊急ms回收滑道:2
----------------------------------------------------------------------------
武器裝備:
雙聯裝光束炮x4
180毫米雙聯裝對ms機炮x8
100毫米對空散彈炮x6
大型多用途*發射管x4
內藏式4聯垂直導彈發射井x2
艦載式線控炮x6
艦載偽裝氣球x2
-------------------------------------------------------------------------
艦艇說明/簡介:
麵對聯邦軍的戰艦以及在米諾夫斯基粒子環境下的作戰體係的挑戰,紮夫特現有主力戰艦的一敗塗地讓紮夫特的高層焦頭爛額----ms搭載量不足以對抗聯邦艦艇的投送能力;艦載截擊武器無法麵對新的敵人形成足夠的攔截火力網;續航能力不足,機動力低下,防禦力不足。
為了改善戰艦的性能,紮夫特不惜血本建立第一海軍戰略研究所,並且讓各大軍火商公開競標,開始廣泛吸收聯邦戰艦的長處。
最終,老牌戰艦商福克。威靈頓公司,阿納海姆精密電子,以及在引擎和納米科技方麵有獨到優勢的歐陽重工與紮夫特的海軍戰略研究所共同提出“第三次艦艇研發改進計劃”,以“能在大氣圈外行動並且可以突入大氣圈;具有優秀的火力投送能力以及ms搭載能力;具有旗艦級的管製能力,並且可以單獨進行特種隱秘戰鬥”為前提,開始設計建造“阿瑞斯”級戰艦。
以紮夫特的“密涅瓦”高速戰鬥艦為原始出發點,吸收亞曆山大,愛爾蘭,以及克拉普級的設計經驗,在船塢中的密涅瓦的同型艦開始接受改造。
艦首的陽電子炮被徹底拆除,上端的實彈炮以及光束主炮部分拆除以及重新布置,兩座雙聯裝光束炮被布置在艦首的底部,並且充分考慮了射擊以及旋轉角度,使得阿瑞斯不需要像大天使號那樣玩“特技”也可以向下方以及後方實施有效的炮擊;
同時被置於艦首的還有4部大型*發射裝置,用於在重力環境下發射歐陽重工生產的“逆戟鯨3”型對艦/對潛魚類;或者在宇宙環境中發射“颶風2型”對艦*以及“蝗蟲1型”對ms集群殺傷型*。
艦首其餘的空間也被ms搭載,截擊武器有效利用。
福克。威靈頓公司為了阿瑞斯級設計了可以當做大型逃生艙的複合式戰鬥艦橋,新的艦橋裝甲被分割成10多個隔離區,每個隔離區靠近指揮中樞的一側接裝有柔性的防彈纖維,結構全部采取輕量化的e碳鋼,可以有效地降低彈片以及衝擊波的殺傷;艦橋外的抗光束塗層以及積層裝甲可以抵擋多次納斯卡級主炮的直擊。
艦身中下部設置有在艦首的彈射通道受損時可以直接將ms扔進宇宙中的ms投放升降口,並且在兩側裝有垂直導彈發射井,用以發射近距離用的高速導彈。
由對ms機炮,對空散彈炮,以及艦載的線控炮組成遠,中,近的複合式防空網,即使麵對大集群的ms圍攻,也不會出現需要艦載ms變成固定炮台的尷尬情況,而且由於和新型的大型生體傳感器以及光學傳感器的聯動,加上截擊炮座被設計成可以人工操縱,攔截成功率大幅度上升。
艦身修長的阿瑞斯級戰艦將更多的防空火力放置於艦身的後半段,並且在後半部添設了3座阿納海姆電子提供的專門搜索小/微型目標的雷達,結合截擊武器和厚重的裝甲以及防暴隔層設計,可以避免艦尾引擎被浮遊炮/龍騎兵武裝攻擊而失去戰鬥力的尷尬情景出現。
並且使阿瑞斯在前線激烈的攻防中,如果麵對敵人的艦首以及前端受到重創,依然可以戰鬥,並且仍然可以為ms提供前線支援。
三號艦“色雷斯”更是搭載了隔絕光波盾係統,以便執行特殊任務。
隸屬係譜:阿瑞斯級(aresss)
類型:戰列巡洋艦/前線ms投放/支援艦
番號:bsd—hx—1(bsd分別代表—bombardment,轟擊;support,支援;d,deliver,投送;hx是high-end-experimental,高尖端試驗艦)
所屬方:紮夫特
研發設計:紮夫特第一海軍戰略研究所
建造:紮夫特
部分對外承包商:福克。威靈頓公司(艦身結構改進);阿納海姆(部分電子設備;熱核火箭);歐陽重工(艦載導彈;線控炮引擎)
首批服役艦隻:阿瑞斯(一號艦);伊利亞特(二號艦);色雷斯(三號艦)
艦全長:485米
艦寬:165米
戰鬥全重(不搭載ms):80455噸
艦身主要材料:輕量化e碳鋼/高張力鋼
滿員編製:1107人(軍官83人);ms聯隊相關人員(473人)
引擎:紮夫特海軍戰略研究所cbg—1型激光融合反應爐x4座;阿納海姆精密電子vzn—84型熱核火箭噴射引擎x2基
輔助推進係統:陽電子噴射懸浮係統
單艦無補給續航戰鬥可能時間(宇宙):27天
單艦無補給續航戰鬥可能時間(地球):16天
ms搭載(正常):12機
ms搭載(強襲/無維修補給):30機
----------------------------------------------------------------------------
ms運輸/彈射
ms升降機:4座
ms彈射通道:2
ms投放口:2
緊急ms回收滑道:2
----------------------------------------------------------------------------
武器裝備:
雙聯裝光束炮x4
180毫米雙聯裝對ms機炮x8
100毫米對空散彈炮x6
大型多用途*發射管x4
內藏式4聯垂直導彈發射井x2
艦載式線控炮x6
艦載偽裝氣球x2
-------------------------------------------------------------------------
艦艇說明/簡介:
麵對聯邦軍的戰艦以及在米諾夫斯基粒子環境下的作戰體係的挑戰,紮夫特現有主力戰艦的一敗塗地讓紮夫特的高層焦頭爛額----ms搭載量不足以對抗聯邦艦艇的投送能力;艦載截擊武器無法麵對新的敵人形成足夠的攔截火力網;續航能力不足,機動力低下,防禦力不足。
為了改善戰艦的性能,紮夫特不惜血本建立第一海軍戰略研究所,並且讓各大軍火商公開競標,開始廣泛吸收聯邦戰艦的長處。
最終,老牌戰艦商福克。威靈頓公司,阿納海姆精密電子,以及在引擎和納米科技方麵有獨到優勢的歐陽重工與紮夫特的海軍戰略研究所共同提出“第三次艦艇研發改進計劃”,以“能在大氣圈外行動並且可以突入大氣圈;具有優秀的火力投送能力以及ms搭載能力;具有旗艦級的管製能力,並且可以單獨進行特種隱秘戰鬥”為前提,開始設計建造“阿瑞斯”級戰艦。
以紮夫特的“密涅瓦”高速戰鬥艦為原始出發點,吸收亞曆山大,愛爾蘭,以及克拉普級的設計經驗,在船塢中的密涅瓦的同型艦開始接受改造。
艦首的陽電子炮被徹底拆除,上端的實彈炮以及光束主炮部分拆除以及重新布置,兩座雙聯裝光束炮被布置在艦首的底部,並且充分考慮了射擊以及旋轉角度,使得阿瑞斯不需要像大天使號那樣玩“特技”也可以向下方以及後方實施有效的炮擊;
同時被置於艦首的還有4部大型*發射裝置,用於在重力環境下發射歐陽重工生產的“逆戟鯨3”型對艦/對潛魚類;或者在宇宙環境中發射“颶風2型”對艦*以及“蝗蟲1型”對ms集群殺傷型*。
艦首其餘的空間也被ms搭載,截擊武器有效利用。
福克。威靈頓公司為了阿瑞斯級設計了可以當做大型逃生艙的複合式戰鬥艦橋,新的艦橋裝甲被分割成10多個隔離區,每個隔離區靠近指揮中樞的一側接裝有柔性的防彈纖維,結構全部采取輕量化的e碳鋼,可以有效地降低彈片以及衝擊波的殺傷;艦橋外的抗光束塗層以及積層裝甲可以抵擋多次納斯卡級主炮的直擊。
艦身中下部設置有在艦首的彈射通道受損時可以直接將ms扔進宇宙中的ms投放升降口,並且在兩側裝有垂直導彈發射井,用以發射近距離用的高速導彈。
由對ms機炮,對空散彈炮,以及艦載的線控炮組成遠,中,近的複合式防空網,即使麵對大集群的ms圍攻,也不會出現需要艦載ms變成固定炮台的尷尬情況,而且由於和新型的大型生體傳感器以及光學傳感器的聯動,加上截擊炮座被設計成可以人工操縱,攔截成功率大幅度上升。
艦身修長的阿瑞斯級戰艦將更多的防空火力放置於艦身的後半段,並且在後半部添設了3座阿納海姆電子提供的專門搜索小/微型目標的雷達,結合截擊武器和厚重的裝甲以及防暴隔層設計,可以避免艦尾引擎被浮遊炮/龍騎兵武裝攻擊而失去戰鬥力的尷尬情景出現。
並且使阿瑞斯在前線激烈的攻防中,如果麵對敵人的艦首以及前端受到重創,依然可以戰鬥,並且仍然可以為ms提供前線支援。
三號艦“色雷斯”更是搭載了隔絕光波盾係統,以便執行特殊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