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進入曆史上一個愈加危險的時代。我們的人口正迅速增長,對這顆行星上有限的資源的需求量正處於指數級的增長當中,與此同時我們的技術也越發先進,改造環境以使之適應人類需求的能力也越來越強。然而我們的體內仍然有著出於生存本能的最原始的自私和攻擊性的基因本質。在未來數百年間人類將很難避免遭遇重大的災難,更不要說是未來數千或數百萬年間了。我們生存的唯一機會就是不要蝸居在地球,而是盡快在太空中擴散開來。”


    --------霍金


    2030年8月26日,第一個月球永久基地由中美俄聯合建造完成。


    2031年4月7日,五大常任理事國向聯合國提交議案:整合全球航空航天資源。並計劃聯合建造火星永久基地。


    2032年1月,五大常任理事國所提交的議案終獲95%國家通過,全球航空航天資源開始整合。


    2035年2月3日,民用月球基地開始建造,並於年底建成10個分別用於100人生活的永久型民用基地。


    2036年1月1日,1000個幸運兒分批登陸月球。


    2036年11月13日,載著第一個火星永久基地建造材料及3個自動機器人的火箭升空。


    2036年12月7日,被名為“聯合1號”的航空火箭不幸失靈,成為太空中又一個“不明飛行物”。


    2037年,“聯合2號”升空。


    2038年,“聯合2號”順利到達火星,開始建造永久型基地。


    2038年9月,載著中、美、俄、歐共14名宇航員及大量物資的“聯合3號”升空向火星駛去。


    21世紀40年代,是整個地球聯合航空航天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個時代,但這個時代,也將一去不返。地球,將成為一個實質整體出現在是人的麵前,而不僅僅是“聯合國”。


    2040年,1月1日,聯合國所有成員國通過了一項前所未有的決議,這是真正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地球聯合政府”成立,負責所有成員國的航空航天,質量檢疫,衛生安全等事務。但不包括政治,經濟,軍事,警務等國家主體事務。地球,正在向一個真正的聯合邁進。


    2043年,經過5年建設的火星基地,在修建,擴建,以及不斷地重新設定下順利建成,總體能容納並滿足2471人的生產生活。


    2067年,“地球聯合政府”經過27年的磨合與摩擦,終於開始真正的組合在一起----西部歐洲組建“西歐大區”,區首府位於柏林;東部歐洲組建“東歐大區”,區首府位於莫斯科。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組建“南部非洲大區”,區首府位於茨瓦內;中東,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區組建“阿拉伯大區”,區首府位於利雅得;澳大利亞,新西蘭及太平洋島國組建“太平洋大區”,區首府位於悉尼;拉丁美洲區域組建“拉丁美洲大區”,區首府位於巴西利亞;美國,加拿大及大西洋島國,加勒比海部分島國組建“大西洋大區”,區首府位於華盛頓;南亞,東南亞組建“南部亞洲大區”,區首府位於新加坡;中亞及西伯利亞組建“中亞-西伯利亞大區”,區首府位於阿拉木圖;中國,蒙古,日本,朝鮮半島組建“東亞大區”,區首府位於北京。“地球聯合政府”修改名稱為“地球聯邦政府”。


    2069年,地球向外星移民人數已達1億。其中火星4000萬,月球6000萬。地球進入向外移民的高速發展時期。從2043年開始每年向外星移民平均為346.15萬人。


    2070年年底,據“地球聯邦政府”外星移民局統計,2070年一年,向外移民人數為781.29萬人。


    2072年,人類開始開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2073年,“太空總署”(原航空航天局)可以開采於數十年前便發現的全部由au元素(黃金)組成的小行星,其質量相當於地球黃金總和的5倍。並在6個月內連續發現有鉑金、黃金、白銀組成的小型行星,雖然其質量無法與第一顆隕石相比,但無疑會衝擊地球生活圈的金融秩序。


    2074年2月,“太空總署”宣布停止對火星-木星小行星帶的開發“暫時性的停止”,將在“合適的時機”重新開發。


    2074年5月,“地球聯邦”財政部宣布重組幣製,不再采取金本位製,黃金不再成為政府的戰略金融儲備,並將於10月底開始流通新幣種--聯邦幣。聯邦幣不再與國家戰略金融儲備--黃金掛鉤,而是由政府自動調節。


    2082年,由聯邦太空研究會3名科學家通過電腦實驗的新型發動機“穿梭者”開始研製。


    2082年6月,“穿梭者”研製成功。


    2082年11月,“穿梭者”發動機組裝進新型太空飛機“海王星”機體內,並從組裝地月球17號基地出發,於15天後到達火星,平均時速24倍音速,及8km/每秒,用時僅為原“海王星”發動機的1/5。


    2082年12月,程新,格羅特.彼得耶維奇.庫爾布斯基,泰勒.哈姆林三位科學家被聯邦議會議長授予太空科學界最高榮譽勳章“聯邦星辰勳章”及聯邦最高榮譽勳章“聯邦榮光勳章”。


    2086年,“太空總署”宣布以對火星-木星小行星帶完全探測完畢,並重啟對火星-木星小行星帶開發項目。


    2091年,聯邦太空部隊開始大範圍列裝改進型激光武器,該型激光武器具有消散性,在艦體發射時,可以控製其在特定範圍內消散,防止其擊中不必要之目標。並加強了他的防反射能力,現階段的能量護罩已不具備反射它的能力。


    2092年,聯邦太空研究會開始研製人造蟲洞。


    2095年,太空部隊整合為“聯邦第一艦隊”“聯邦第二艦隊”“聯邦第三艦隊”。


    2096年,“陽電子炮”研製成功,並開始進行實驗。


    2100年,“未知號”從火星駛向木衛六,這個可能擁有生命的星球。


    2101年3月10日,“未知號”抵達木衛六,開始進行其探索任務,並於當年4月7日在木衛六發現有機物。


    2102年,完成使命的“未知號”駛回火星,消毒後由火星太空研究所取出其從木衛六中帶回的有機物。並開始研究其演變過程。


    2107年,火星太空研究所宣布木衛六不存在生命體跡象,並不建議移民木衛六,其星球上的有機物可能對人體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2112年9月18日,地球“中華大區”東部海域發生9.4級地震並引起大範圍海嘯,造成1.9萬人遇難。


    2112年11月29日,“歐洲大區”南部發生9.0級地震,造成1.2萬人遇難。


    2112年12月3日,“大西洋大區”西部發生9.6級地震,造成1.6萬人遇難。


    2112年,被稱為地球災難之年,雖然科技讓大多數人免於死亡,斷肢重生,但對於這些在營救前便遇難的人,依然無能為力。


    2114年,聯邦第二研究所研製的抗引力金屬被應用在住房底部,使住房脫離地球引力束縛,免於地震傷害。民眾對於政府長期隱瞞抗引力金屬爆發抗議。


    2118年,智能機器人被聯邦第一研究所研製成功,開始進行試驗,“地球聯邦政府”承諾首先定型的為民用機器人。


    2120年,第一批民用智能機器人上市,可以用於各種家庭生活輔助,被命名為“創新-a”型民用智能機器人。


    2121年,第一批軍用智能機器人進入星球衛隊及太空三大艦隊,作為戰場突擊,戰場清掃等軍力呈現。


    2125年,海王星軍用基地建成。同年組建“聯邦宇宙第四艦隊”。


    2126年,“聯邦宇宙第四艦隊”駐防海王星,“聯邦宇宙第四艦隊”也被戲稱為“地方部隊”。


    2128年,聯邦太空研究會宣布蟲洞實驗已經接近成功。


    2129年,聯邦太空研究會在火星-木星小行星帶建設第一個人造蟲洞,預計在20年後,也就是2149年進行第一次有人試驗。


    2132年2月16日,海王星基地向民眾開放,每年接待定額人數為100萬人。


    2133年6月11日,經過月球及火星民眾的不斷努力,由“地球聯邦政府”議會通過,月球、火星不再由聯邦直屬,擴充後的大區由10個變為13個,新增“月球大區”“火星北大區”“火星南大區”。


    2136年,由聯邦第二研究所研製的新型太空信號中轉設備,使海王星能與地球信號同步。


    2139年,智能機器人占據了工業生產的98%份額,“地球聯邦政府”宣布民眾可以免費領取小型太空飛船進行太空航行,並聲明如果2148年蟲洞試驗成功後可以從免費領取的公民中抽取1000位進行首次深度外太空探索。


    2144年,5年間發放182.83萬艘小型太空飛船,共3.7億人參與,他們的足跡遍布太陽係的每個角落,其中不幸遇難人數為1719人。


    2144年年底,“地球聯邦政府”停止發放太空飛船,並開始宣傳“光腦”這一跨時代的全息頭盔,可以讓所有人體驗身處太空的震撼。


    2149,這是夢幻的一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際清道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芥並收藏星際清道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