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神秘作者
《漢末三國之霜瑜煮雨》 作者:叢瑾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鍾愛音律的袁術來說,此時若能以一曲幽蘭清樂,歡慶此番與孫堅結盟之喜悅時刻,那便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現下的會盟廳堂中,杜夔等人所演奏的樂曲,恰恰是袁術所夢寐以求的,遂托辭道:“一刻鍾將至,想必曹孟德的檄文,現已撰寫完畢。文台兄,可與我前去一觀否?”
“嗯,公路兄請。”
“誒,文台兄身為我盟軍之先鋒,驍勇與否,直係此次討董大計之成敗,理當先請才是。”
“誒,公路兄身為盟主之胞弟,生於三公之世家,身份可謂尊崇至極,理當先請才是。”
他們互相推脫著。
“父親,你與袁將軍一番繁文縟節,真是頗有些儒生秀氣。領兵之人,連生死都應置之度外,況冗餘之禮乎?”孫策道,“以晚輩愚見,二位不如並肩同行,如何?”
他們“嗯”地應了聲“有理”,遂攜手走向會盟大廳。臨近會盟大廳時,孫堅忽然停步問道:“公路兄,可記得結盟條件否?”
心緒早已馳往於管弦絲竹之中的袁術,不由回神自問道:“嗯?是何條件?”須臾回思後,袁術才反應道:“兄台的意思,我明白。”說完,袁術便隻身走向會盟大廳。
袁術進門之時,正值此器樂之中後段。在笛塤琴箏等絲竹八音之交互下,袁術不由地暗自歎道:“此曲何名!為何人所作!竟能如此別具一格!若能結交此人,真乃人生之大幸矣!”
雖然袁術僅僅聞賞此曲片刻,但似這般雲起雪飛之曲,隻這一段宮商交織,便足以令人心馳而神往矣。
片刻後,孫堅父子也徐步走了進來。而此時,樂曲的演奏,也已臨近尾聲。
豎篴輕顫“宮”音,古琴重挑“羽”音——在孫策途經曹操坐席時,樂曲末端的這段旋律,忽然引起了孫策的注意。他不由地呢喃道:“無情曲!”
由於孫策的言語之聲過於細弱、勝似蚊蠅,更有絲竹管弦鳴聲之幹擾,故而就連走在他身前的父親孫堅,都沒有能夠在意到。唯有孫策眼下,正在校驗檄文的曹操,似乎在隱約之間,聽見了“無情曲”這三個字。
在孫氏父子回到座位就坐後,這首樂曲也隨之終了。隻聽袁紹鼓掌道:“此曲當為神祇作,聞疑彌羅落凡塵!杜樂師所奏之雲雲,可謂神乎其技矣!”
“盟主謬讚了,屬下愧不敢當。”杜夔作揖道。
“當得,當得,杜樂師太謙了!”袁紹道,“術弟,你適才去哪了?如此美妙之音律,錯過著實可惜。”
“正因如此,我才覺孫將軍不應錯過,這才去尋他。錯過些許樂段,我也覺甚是可惜。”袁術對答如流,似乎對此早有準備。
“確實可惜!”袁紹道,“眾位以為此曲如何啊?”
“就此曲音律之婉轉淒愴而言,當為訴說當今天下兵禍不斷,百姓骨肉分離之悲涼也。”孔伷道。
“嗯,有理!”就在眾諸侯紛紛表示讚同時,杜夔卻道:“若隔靴搔癢,不得其中精髓矣!不知眾位貴胄中,能否有人參透此曲之隱情?”
一番思量後,孔伷即搖頭道:“百轉千回,難以捉摸,不猜也罷,不猜也罷!”
孔伷者,鴻儒也,“經史子集”無一不曉,“雅燕清商”無一不通。眾諸侯見其不明就裏,遂跟著沒了主意。
倘若單論音律,袁術當不在孔伷之下,可適才袁術來時,樂曲已經臨近尾聲,常言道:“管中窺豹,猶如坐井觀天,其見解之局促,隻可見一斑也。”袁術聽到的那一小段旋律,雖然可令其推斷而得知基調,但卻無法從根本還原出整曲之故事。
為了避免冷場,袁紹不禁望向了一旁的袁紓。
“何故看我?我拜師學年尚淺,不曾習得此曲。”袁紓答道。
眼看冷場在即,身為主人的袁紹,不惜將隨身攜帶的那塊上品琰琬解下,以做彩頭道:“今日誰能將此曲之意味,說得分毫不差,本盟主便將此玉佩,無償饋贈於他。”
細細看來,這玉佩色澤紅潤,晶瑩剔透,上有橙色佩綬為縌,下有橙色流蘇垂飾。玉體上,似猛虎般的雕琢,則讓孔伷不禁長言道:
“《山海經》有雲:‘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麵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史記·大宛傳》亦有雲:‘漢使窮河源,河源出於寘,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雲。’
自武帝遣使張騫貨通西域伊始,我大漢曆代君王便常年求玉於河西走廊之間。然,所得玉石之成色,則多不盡如人意耳。
至靈帝朝時,西域一貨玉客商,於昆侖之巔,偶得佳玉。為牟暴利,客商不惜跋涉千裏之遙,貨通中原,以要價千金。令尊聞之,即擲千金,購得此玉,獻以靈帝。靈帝見之大喜,著即提拔令尊為司空,並遣高手匠人雕琢之。
靈帝本意將此原石,按宮中佩玉之製,分琢三玉。一曰‘寰宇’,琢聖為龍;二曰‘柔荑’,雕物為凰;三曰‘狷介’,磨獸為蛟。三玉之中,‘寰宇’語出《易林》,猶天下亦全國之境,為當朝天子所佩掛;‘柔荑’語出《詩經》,喻女子之芊芊玉手,為中宮皇後所佩飾;‘狷介’語出《國語》,本意為拘謹小心耳,為年幼儲君所佩別。
三玉雕琢成型,製佩束身,玉石尚未盡殞,餘量足以再製成佩,先帝遂命匠人刻玉為虎,名曰‘赤烏’,賜與令尊。
這塊紅色虎形玉,莫不就是當年的‘赤烏’?”
“不錯,此玉正是‘赤烏’。”還不等袁紹開口,袁術便替兄長答道,“隻因我伯父袁成早逝無子,其遺誌無人可承之,父親憐憫,便將兄長過繼於他。兄長時年舞象,父親念其年幼,便將家中的許多財帛,連同這‘赤烏’,一並陪繼了過去。”
這塊名曰“赤烏”的玉,先不論其質地細潤如絲,鐫琢巧奪天工,就漢靈帝欽賜這一點,便已價值千金。
袁紹雖家財萬貫,卻素來小氣,平日就連一般的珍物,都不肯輕易送人,就更不要說是這隨身佩掛的“赤烏”寶玉了。況《禮記·曲禮》有雲:“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對於諸侯而言,上等玉佩除自身價值外,還代表著他們的品狀德行,凡隨身之玉,本就不該輕易送人。袁紹之所以答應贈玉,完全是抱著一種“白丁揣詩經,十者必中一;鴻儒聞幽曲,千者撞一運。”的思想。
常言道:“字者實之,音者虛之。”就連由文字唱成的《詩經》之中,也不乏如《唐風·無衣》、《檜風·素冠》這樣頗具爭議的篇目,就更不要說是千變萬化、虛幻飄渺的樂曲了。其實,袁紹一開始就打定了“空手套白狼”的如意算盤。
有了這塊“赤烏”寶玉的刺激,眾諸侯果然不再沉默。斟酌再三後,孔伷先以《詩經》中的一首開唱道:“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攜手同行……”
一曲唱罷後,孔伷釋言道:“我認為此曲當與《北風》殊途同歸。描繪的當是:作者在國家危亂之際,四散奔逃的景象。”
“非也,非也。”杜夔搖頭道。
有了孔伷的模板,韓馥也跟著“以詩歌鑒樂曲”的思路,唱道:“有兔爰爰,雉離於羅。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逢此百罹……”
一曲唱罷,韓馥也釋言道:“我認為此曲當與這首《兔爰》異源同流。描繪的當是:作者出生之初,大漢正值盛世,眾生無災無難;可出生不久後,大漢卻因各種內憂,而民不聊生。”
“非也,非也。”杜夔依舊搖首。
至此,早就對“赤烏”心儀已久的袁術,也不禁唱言道:“園有桃,其實之肴。心之憂矣,我歌且謠。不我知者,謂我士也驕……”
一曲唱罷,袁術亦釋言道:“我認為此曲當與這首《園有桃》大體一致。描繪的當是:作者在社稷危難之時憂國憂民,卻不被眾人所理解,故而作此長曲,以消心中之憤懣。”
“非也,非也。”杜夔第三次搖首。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袁紹也唱道。
一曲唱罷,袁紹亦分解道:“依我之見,此曲當與這首《楚辭·國殤》異曲同衷,當為追悼大戰之中,為國捐軀之將士所作。”
“非也,非也。”隻見杜夔再次搖首否認道:“貴胄們,一味地用‘經史子集’來衡量此曲,是萬萬行不通的,加些天馬行空之猜測,或可言中一二矣!”
“這不是叫我等憑空猜測嗎!”
“是啊,這誰能猜得出啊!”
就在眾人紛紛束手無策之時,孫策侃侃而談道:
“常言道:‘磬鍾者,莊重也;莊重者,貴胄也。琴篪者,清雅也;清雅者,儒道也。’從此曲多引‘磬、鍾、琴、篪’這點,可看出作者必是一位飽讀‘經史子集’的官宦中人。作者的性別,當然也可以由此,推斷為男子。
從此曲淒愴的旋律之中,我們又可以得知:此曲必為黃巾起義之後,董賊亂政之時所作。而整曲淒愴之基調中,略帶的那一絲絲纏綿與憂鬱,便可知:此曲當為言情之故。
結合整首之意境,遂可大膽猜測:此曲之作者,當是一位飽讀‘經史子集’的官宦中人,但卻由於黃巾起義、董賊亂政等原因,不得不放棄心愛之人。就在這國亂失愛之際,此人頂著極大的悲憤,作下了這首無二之曲。”
至此,杜夔不禁瞠目結舌,因為孫策所言,真可以謂得上分毫不差,如若再要細究,可能會抖出一些‘不足為外人道也’的秘密。這時,孫策似乎非常配合地將話風一轉道:“另外,此曲用了太多的變宮之音,從這一點,便完全可以得知:此曲之創作不拘舊製,其中必定結合了一些異域特色。”
話畢,殿堂之上靜默良久,杜夔的“非也,非也”之聲,也隨之隱沒了蹤跡。就杜夔反常的表現來看,孫策必定是言中了,可袁紹卻仍抱著最後一絲希冀道:“杜樂師,怎麽樣?孫小將軍所言如實嗎?”
“分毫不差。”杜夔點頭道。
眼看自己的寶貝“赤烏”玉佩,轉眼就要旁落他人之手,袁紹不甘道:“可煞作怪,小將軍適才不是與文台將軍一並出去了嗎?既如此,小將軍何來如此見解?”
“適才我等並未走遠,此曲演奏之聲又過於洪大,故而聞得一二。”孫策不慌不忙地說道。
袁紹很是無奈,遂命女兒袁紓,將這塊“赤烏”寶玉,轉交於孫策。袁紓接過玉佩,健步來到孫策麵前道:“給你!”從袁紓上揚的語調、浮誇的動作中,便不難知袁紓心中,亦不甘失去寶玉。
孫策僅道了聲“多謝”,便收下了這塊“赤烏”寶玉。
袁紓見狀,隻輕輕“哼”了一聲,便欲轉身離去。就在這時,一隻溫暖而又厚實的手,忽然拉住了她轉身離去的步伐:“若是好友,請收下這塊‘赤烏’寶玉。”
“如此貴重之物,你當真送我?”袁紹回首道。
這一瞬間,袁紓若明月般皎潔的雙眸,似乎忽然攝去了孫策理智,一向慎言的他,竟在鬼使神差下,情不自禁地言道:“博卿一笑,區區玉飾,何足掛齒。”
似這等煽情的言語,無論何種女子,恐都難以抵禦。袁紓雖非尋常之人,但既身為女子,她自然也無法例外。隻見她皓皓的眼眸中,不禁泛起點點閃爍的淚光;楚楚的紅唇上,不禁揚起絲絲動人的微笑。
反觀孫策的麵容,則是平靜若止水。可孫策平靜的表相下,內心卻早已波濤澎湃:“天哪!我在說什麽!我一定是瘋了!”
在場的眾諸侯,見到此情此景,心中亦各有計較。
袁紹內心道:“好女兒,可算替為父拿回了這‘赤烏’寶玉。”
袁術內心道:“孫策這是作甚,莫不是想兩邊結盟?”
孫堅內心道:“這臭小子,竟然為了一個女子,將這價值連城的‘赤烏’寶玉拱手相讓,真是氣煞吾也!”
相較於孫策與袁紓間,無關風月的情不自禁,眾諸侯的內心,則要顯得肮髒許多。
“紓兒,快快接玉。”袁紹道。在父親的提醒之下,袁紓才緩過神來,接得玉佩道:“謝謝你,從今天起,我們就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我稱你為伯符,你喚我為紓兒,可好?”
“正合我意。”孫策答應後,袁紓遂回到袁紹身邊站下。
看著這失而複得的寶玉,再看看孫堅鐵青的臉色,袁紹不禁挖苦道:“文台兄,令公子交友的手筆,不可謂不大矣!想他行走世俗時,亦交了不少莫逆吧!”
“你!你!”孫堅憤懣之餘,也隻得以“你”字,作為最為體麵的回應。
就在袁紹自鳴得意,伸手向女兒要玉之時,袁紓卻將寶玉掛於自己腰間道:“從即日起,此玉會相伴我一生。”
“這丫頭,真不給為父長臉。”袁紹暗自計較道。
“本初兄,我得不到的,你也得不到。”孫堅回懟道。
“袁紓是我女兒,她的玉,亦是我的玉。”
“待她出嫁後,這塊玉便不再是袁家的了。”
孫策與袁紓間,剛剛建立起的一絲友誼,就在上一輩無謂的爭吵中,漸漸變得快要破碎。孫策決定要製止他們,遂“咳”地一聲道:“父親,動怒傷身。”
“此曲何名?為何人所作之?不知樂師可否將此人引薦給某?”袁術打岔道。
袁紹“呼”地長出了一口氣,道:“杜樂師,跟他說說吧。”
“此曲名曰《無情曲》,乃在下一不孝頑徒所作。”
“什麽!無情曲!”聽到“無情曲”這三個字時,曹操險些驚訝地叫出聲來。他不由地緩緩放下手中成文,用狐疑的目光猛然直視著孫策。他計較道:“此曲竟真的名喚《無情曲》,如此看來,孫策並非胡言亂語。他是如何知道的?此事不簡單哪!”
“高徒可在其中啊?”袁術指著一眾弟子道。
“不,他並不在這。”
“無妨,樂師隻需將此人的名姓、住所,盡數告知於某即可。”
“對不起,請恕杜夔不能相告。”
袁術聞聽,不禁麵帶慍怒道:“杜樂師這是瞧不起某,認為某不配與高徒結交為友嗎?”
杜夔者,孤傲清高之人也。其人耿直,不善察言觀色之能,亦不善阿諛奉承之辭,且最忌以權欺人之輩。
邵登身為首徒,跟隨杜夔最久,深知其師心性,遂替師作答道:“袁將軍莫怪,我等著實是有難言之下情啊!”
袁術不知邵登是何身份,怕邵登辱沒了他,便道:“你是何人?”
“在下邵登,洛陽人氏,漢廷前協律都尉,杜夫子之首徒是也。”
協律都尉一職,乃漢武帝年間所立,其職能為:替君王管理皇宮樂器,雖然其位分不高,但大小好歹也是個官;而身為首徒的他,替夫子出首請罪,也還說得過去。
“既如此,便也罷了。”袁術道,“你適才說‘有難言之隱情’,不知可否把話說得更明白些啊?”
“將軍若是信得過在下,就請暫且不要過問,待我聯軍攻入洛陽,梟首董賊之時,在下與杜夫子,定將此人引薦給將軍。”邵登話音剛落,孫策也立刻替其美言道:“邵樂師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袁將軍又何必急於一時呢?”
袁術覺得有理,便“嗯”地點頭道:“待我聯軍攻陷洛陽之時,你一定要將此人帶到我麵前。”
“諾。”邵登道。
現下的會盟廳堂中,杜夔等人所演奏的樂曲,恰恰是袁術所夢寐以求的,遂托辭道:“一刻鍾將至,想必曹孟德的檄文,現已撰寫完畢。文台兄,可與我前去一觀否?”
“嗯,公路兄請。”
“誒,文台兄身為我盟軍之先鋒,驍勇與否,直係此次討董大計之成敗,理當先請才是。”
“誒,公路兄身為盟主之胞弟,生於三公之世家,身份可謂尊崇至極,理當先請才是。”
他們互相推脫著。
“父親,你與袁將軍一番繁文縟節,真是頗有些儒生秀氣。領兵之人,連生死都應置之度外,況冗餘之禮乎?”孫策道,“以晚輩愚見,二位不如並肩同行,如何?”
他們“嗯”地應了聲“有理”,遂攜手走向會盟大廳。臨近會盟大廳時,孫堅忽然停步問道:“公路兄,可記得結盟條件否?”
心緒早已馳往於管弦絲竹之中的袁術,不由回神自問道:“嗯?是何條件?”須臾回思後,袁術才反應道:“兄台的意思,我明白。”說完,袁術便隻身走向會盟大廳。
袁術進門之時,正值此器樂之中後段。在笛塤琴箏等絲竹八音之交互下,袁術不由地暗自歎道:“此曲何名!為何人所作!竟能如此別具一格!若能結交此人,真乃人生之大幸矣!”
雖然袁術僅僅聞賞此曲片刻,但似這般雲起雪飛之曲,隻這一段宮商交織,便足以令人心馳而神往矣。
片刻後,孫堅父子也徐步走了進來。而此時,樂曲的演奏,也已臨近尾聲。
豎篴輕顫“宮”音,古琴重挑“羽”音——在孫策途經曹操坐席時,樂曲末端的這段旋律,忽然引起了孫策的注意。他不由地呢喃道:“無情曲!”
由於孫策的言語之聲過於細弱、勝似蚊蠅,更有絲竹管弦鳴聲之幹擾,故而就連走在他身前的父親孫堅,都沒有能夠在意到。唯有孫策眼下,正在校驗檄文的曹操,似乎在隱約之間,聽見了“無情曲”這三個字。
在孫氏父子回到座位就坐後,這首樂曲也隨之終了。隻聽袁紹鼓掌道:“此曲當為神祇作,聞疑彌羅落凡塵!杜樂師所奏之雲雲,可謂神乎其技矣!”
“盟主謬讚了,屬下愧不敢當。”杜夔作揖道。
“當得,當得,杜樂師太謙了!”袁紹道,“術弟,你適才去哪了?如此美妙之音律,錯過著實可惜。”
“正因如此,我才覺孫將軍不應錯過,這才去尋他。錯過些許樂段,我也覺甚是可惜。”袁術對答如流,似乎對此早有準備。
“確實可惜!”袁紹道,“眾位以為此曲如何啊?”
“就此曲音律之婉轉淒愴而言,當為訴說當今天下兵禍不斷,百姓骨肉分離之悲涼也。”孔伷道。
“嗯,有理!”就在眾諸侯紛紛表示讚同時,杜夔卻道:“若隔靴搔癢,不得其中精髓矣!不知眾位貴胄中,能否有人參透此曲之隱情?”
一番思量後,孔伷即搖頭道:“百轉千回,難以捉摸,不猜也罷,不猜也罷!”
孔伷者,鴻儒也,“經史子集”無一不曉,“雅燕清商”無一不通。眾諸侯見其不明就裏,遂跟著沒了主意。
倘若單論音律,袁術當不在孔伷之下,可適才袁術來時,樂曲已經臨近尾聲,常言道:“管中窺豹,猶如坐井觀天,其見解之局促,隻可見一斑也。”袁術聽到的那一小段旋律,雖然可令其推斷而得知基調,但卻無法從根本還原出整曲之故事。
為了避免冷場,袁紹不禁望向了一旁的袁紓。
“何故看我?我拜師學年尚淺,不曾習得此曲。”袁紓答道。
眼看冷場在即,身為主人的袁紹,不惜將隨身攜帶的那塊上品琰琬解下,以做彩頭道:“今日誰能將此曲之意味,說得分毫不差,本盟主便將此玉佩,無償饋贈於他。”
細細看來,這玉佩色澤紅潤,晶瑩剔透,上有橙色佩綬為縌,下有橙色流蘇垂飾。玉體上,似猛虎般的雕琢,則讓孔伷不禁長言道:
“《山海經》有雲:‘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麵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史記·大宛傳》亦有雲:‘漢使窮河源,河源出於寘,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雲。’
自武帝遣使張騫貨通西域伊始,我大漢曆代君王便常年求玉於河西走廊之間。然,所得玉石之成色,則多不盡如人意耳。
至靈帝朝時,西域一貨玉客商,於昆侖之巔,偶得佳玉。為牟暴利,客商不惜跋涉千裏之遙,貨通中原,以要價千金。令尊聞之,即擲千金,購得此玉,獻以靈帝。靈帝見之大喜,著即提拔令尊為司空,並遣高手匠人雕琢之。
靈帝本意將此原石,按宮中佩玉之製,分琢三玉。一曰‘寰宇’,琢聖為龍;二曰‘柔荑’,雕物為凰;三曰‘狷介’,磨獸為蛟。三玉之中,‘寰宇’語出《易林》,猶天下亦全國之境,為當朝天子所佩掛;‘柔荑’語出《詩經》,喻女子之芊芊玉手,為中宮皇後所佩飾;‘狷介’語出《國語》,本意為拘謹小心耳,為年幼儲君所佩別。
三玉雕琢成型,製佩束身,玉石尚未盡殞,餘量足以再製成佩,先帝遂命匠人刻玉為虎,名曰‘赤烏’,賜與令尊。
這塊紅色虎形玉,莫不就是當年的‘赤烏’?”
“不錯,此玉正是‘赤烏’。”還不等袁紹開口,袁術便替兄長答道,“隻因我伯父袁成早逝無子,其遺誌無人可承之,父親憐憫,便將兄長過繼於他。兄長時年舞象,父親念其年幼,便將家中的許多財帛,連同這‘赤烏’,一並陪繼了過去。”
這塊名曰“赤烏”的玉,先不論其質地細潤如絲,鐫琢巧奪天工,就漢靈帝欽賜這一點,便已價值千金。
袁紹雖家財萬貫,卻素來小氣,平日就連一般的珍物,都不肯輕易送人,就更不要說是這隨身佩掛的“赤烏”寶玉了。況《禮記·曲禮》有雲:“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對於諸侯而言,上等玉佩除自身價值外,還代表著他們的品狀德行,凡隨身之玉,本就不該輕易送人。袁紹之所以答應贈玉,完全是抱著一種“白丁揣詩經,十者必中一;鴻儒聞幽曲,千者撞一運。”的思想。
常言道:“字者實之,音者虛之。”就連由文字唱成的《詩經》之中,也不乏如《唐風·無衣》、《檜風·素冠》這樣頗具爭議的篇目,就更不要說是千變萬化、虛幻飄渺的樂曲了。其實,袁紹一開始就打定了“空手套白狼”的如意算盤。
有了這塊“赤烏”寶玉的刺激,眾諸侯果然不再沉默。斟酌再三後,孔伷先以《詩經》中的一首開唱道:“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攜手同行……”
一曲唱罷後,孔伷釋言道:“我認為此曲當與《北風》殊途同歸。描繪的當是:作者在國家危亂之際,四散奔逃的景象。”
“非也,非也。”杜夔搖頭道。
有了孔伷的模板,韓馥也跟著“以詩歌鑒樂曲”的思路,唱道:“有兔爰爰,雉離於羅。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逢此百罹……”
一曲唱罷,韓馥也釋言道:“我認為此曲當與這首《兔爰》異源同流。描繪的當是:作者出生之初,大漢正值盛世,眾生無災無難;可出生不久後,大漢卻因各種內憂,而民不聊生。”
“非也,非也。”杜夔依舊搖首。
至此,早就對“赤烏”心儀已久的袁術,也不禁唱言道:“園有桃,其實之肴。心之憂矣,我歌且謠。不我知者,謂我士也驕……”
一曲唱罷,袁術亦釋言道:“我認為此曲當與這首《園有桃》大體一致。描繪的當是:作者在社稷危難之時憂國憂民,卻不被眾人所理解,故而作此長曲,以消心中之憤懣。”
“非也,非也。”杜夔第三次搖首。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袁紹也唱道。
一曲唱罷,袁紹亦分解道:“依我之見,此曲當與這首《楚辭·國殤》異曲同衷,當為追悼大戰之中,為國捐軀之將士所作。”
“非也,非也。”隻見杜夔再次搖首否認道:“貴胄們,一味地用‘經史子集’來衡量此曲,是萬萬行不通的,加些天馬行空之猜測,或可言中一二矣!”
“這不是叫我等憑空猜測嗎!”
“是啊,這誰能猜得出啊!”
就在眾人紛紛束手無策之時,孫策侃侃而談道:
“常言道:‘磬鍾者,莊重也;莊重者,貴胄也。琴篪者,清雅也;清雅者,儒道也。’從此曲多引‘磬、鍾、琴、篪’這點,可看出作者必是一位飽讀‘經史子集’的官宦中人。作者的性別,當然也可以由此,推斷為男子。
從此曲淒愴的旋律之中,我們又可以得知:此曲必為黃巾起義之後,董賊亂政之時所作。而整曲淒愴之基調中,略帶的那一絲絲纏綿與憂鬱,便可知:此曲當為言情之故。
結合整首之意境,遂可大膽猜測:此曲之作者,當是一位飽讀‘經史子集’的官宦中人,但卻由於黃巾起義、董賊亂政等原因,不得不放棄心愛之人。就在這國亂失愛之際,此人頂著極大的悲憤,作下了這首無二之曲。”
至此,杜夔不禁瞠目結舌,因為孫策所言,真可以謂得上分毫不差,如若再要細究,可能會抖出一些‘不足為外人道也’的秘密。這時,孫策似乎非常配合地將話風一轉道:“另外,此曲用了太多的變宮之音,從這一點,便完全可以得知:此曲之創作不拘舊製,其中必定結合了一些異域特色。”
話畢,殿堂之上靜默良久,杜夔的“非也,非也”之聲,也隨之隱沒了蹤跡。就杜夔反常的表現來看,孫策必定是言中了,可袁紹卻仍抱著最後一絲希冀道:“杜樂師,怎麽樣?孫小將軍所言如實嗎?”
“分毫不差。”杜夔點頭道。
眼看自己的寶貝“赤烏”玉佩,轉眼就要旁落他人之手,袁紹不甘道:“可煞作怪,小將軍適才不是與文台將軍一並出去了嗎?既如此,小將軍何來如此見解?”
“適才我等並未走遠,此曲演奏之聲又過於洪大,故而聞得一二。”孫策不慌不忙地說道。
袁紹很是無奈,遂命女兒袁紓,將這塊“赤烏”寶玉,轉交於孫策。袁紓接過玉佩,健步來到孫策麵前道:“給你!”從袁紓上揚的語調、浮誇的動作中,便不難知袁紓心中,亦不甘失去寶玉。
孫策僅道了聲“多謝”,便收下了這塊“赤烏”寶玉。
袁紓見狀,隻輕輕“哼”了一聲,便欲轉身離去。就在這時,一隻溫暖而又厚實的手,忽然拉住了她轉身離去的步伐:“若是好友,請收下這塊‘赤烏’寶玉。”
“如此貴重之物,你當真送我?”袁紹回首道。
這一瞬間,袁紓若明月般皎潔的雙眸,似乎忽然攝去了孫策理智,一向慎言的他,竟在鬼使神差下,情不自禁地言道:“博卿一笑,區區玉飾,何足掛齒。”
似這等煽情的言語,無論何種女子,恐都難以抵禦。袁紓雖非尋常之人,但既身為女子,她自然也無法例外。隻見她皓皓的眼眸中,不禁泛起點點閃爍的淚光;楚楚的紅唇上,不禁揚起絲絲動人的微笑。
反觀孫策的麵容,則是平靜若止水。可孫策平靜的表相下,內心卻早已波濤澎湃:“天哪!我在說什麽!我一定是瘋了!”
在場的眾諸侯,見到此情此景,心中亦各有計較。
袁紹內心道:“好女兒,可算替為父拿回了這‘赤烏’寶玉。”
袁術內心道:“孫策這是作甚,莫不是想兩邊結盟?”
孫堅內心道:“這臭小子,竟然為了一個女子,將這價值連城的‘赤烏’寶玉拱手相讓,真是氣煞吾也!”
相較於孫策與袁紓間,無關風月的情不自禁,眾諸侯的內心,則要顯得肮髒許多。
“紓兒,快快接玉。”袁紹道。在父親的提醒之下,袁紓才緩過神來,接得玉佩道:“謝謝你,從今天起,我們就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我稱你為伯符,你喚我為紓兒,可好?”
“正合我意。”孫策答應後,袁紓遂回到袁紹身邊站下。
看著這失而複得的寶玉,再看看孫堅鐵青的臉色,袁紹不禁挖苦道:“文台兄,令公子交友的手筆,不可謂不大矣!想他行走世俗時,亦交了不少莫逆吧!”
“你!你!”孫堅憤懣之餘,也隻得以“你”字,作為最為體麵的回應。
就在袁紹自鳴得意,伸手向女兒要玉之時,袁紓卻將寶玉掛於自己腰間道:“從即日起,此玉會相伴我一生。”
“這丫頭,真不給為父長臉。”袁紹暗自計較道。
“本初兄,我得不到的,你也得不到。”孫堅回懟道。
“袁紓是我女兒,她的玉,亦是我的玉。”
“待她出嫁後,這塊玉便不再是袁家的了。”
孫策與袁紓間,剛剛建立起的一絲友誼,就在上一輩無謂的爭吵中,漸漸變得快要破碎。孫策決定要製止他們,遂“咳”地一聲道:“父親,動怒傷身。”
“此曲何名?為何人所作之?不知樂師可否將此人引薦給某?”袁術打岔道。
袁紹“呼”地長出了一口氣,道:“杜樂師,跟他說說吧。”
“此曲名曰《無情曲》,乃在下一不孝頑徒所作。”
“什麽!無情曲!”聽到“無情曲”這三個字時,曹操險些驚訝地叫出聲來。他不由地緩緩放下手中成文,用狐疑的目光猛然直視著孫策。他計較道:“此曲竟真的名喚《無情曲》,如此看來,孫策並非胡言亂語。他是如何知道的?此事不簡單哪!”
“高徒可在其中啊?”袁術指著一眾弟子道。
“不,他並不在這。”
“無妨,樂師隻需將此人的名姓、住所,盡數告知於某即可。”
“對不起,請恕杜夔不能相告。”
袁術聞聽,不禁麵帶慍怒道:“杜樂師這是瞧不起某,認為某不配與高徒結交為友嗎?”
杜夔者,孤傲清高之人也。其人耿直,不善察言觀色之能,亦不善阿諛奉承之辭,且最忌以權欺人之輩。
邵登身為首徒,跟隨杜夔最久,深知其師心性,遂替師作答道:“袁將軍莫怪,我等著實是有難言之下情啊!”
袁術不知邵登是何身份,怕邵登辱沒了他,便道:“你是何人?”
“在下邵登,洛陽人氏,漢廷前協律都尉,杜夫子之首徒是也。”
協律都尉一職,乃漢武帝年間所立,其職能為:替君王管理皇宮樂器,雖然其位分不高,但大小好歹也是個官;而身為首徒的他,替夫子出首請罪,也還說得過去。
“既如此,便也罷了。”袁術道,“你適才說‘有難言之隱情’,不知可否把話說得更明白些啊?”
“將軍若是信得過在下,就請暫且不要過問,待我聯軍攻入洛陽,梟首董賊之時,在下與杜夫子,定將此人引薦給將軍。”邵登話音剛落,孫策也立刻替其美言道:“邵樂師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袁將軍又何必急於一時呢?”
袁術覺得有理,便“嗯”地點頭道:“待我聯軍攻陷洛陽之時,你一定要將此人帶到我麵前。”
“諾。”邵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