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餘日前,周瑜與周安離開洛陽時,周家已用石室中的那筆不義之財,從各地采購了許多糧草,招納了許多流民,建起了許多木屋。


    二十餘日後的午間,當周瑜、周安帶著孫策故地重遊時,洛陽城中卻出奇地寂靜。周瑜一行三人,帶著滿腹的疑惑,急匆匆地策馬趕到新建的周府,遂見街道中央,倒在血泊之中的父母與家丁。


    “父親!母親!”


    就在周瑜叫喊著,急忙下馬跑向父母時,街道兩旁忽然衝出十餘位身著烏衣、麵蒙黑巾、手持刀劍的人,道:“周瑜,納命吧。”


    “公瑾莫慌,我來幫你。”


    孫策看這群人來勢洶洶,非周瑜所能應對,遂拔出腰間的七星龍淵劍,一同加入到這場搏鬥中。


    出人意料的是,即便有了孫策和他手中的七星龍淵劍,這場搏鬥也遠沒有想像的那般輕鬆。


    雙方混戰了將近一刻鍾,孫策都沒有能殺掉任何一人。


    從這一刻起,孫策漸漸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


    又一刻的搏鬥,屬於勝利的天平,終於漸漸倒向了孫策與周瑜。


    “撤,快撤。”


    就在黑衣人倉皇逃竄時,孫策終於抓住時機,挑下了其中一名黑衣人的蒙麵黑巾。


    雖然隻一瞬間,那人就用手遮在了臉上,但孫策還是認出了此人便是胡軫。


    隨後,周瑜也抓住時機,親手殺掉了一名身手最差的黑衣人。這是周瑜生平第一與人以命相搏,更是周瑜第一次動手次殺人。雖然身處亂世的周瑜,早就司空見慣了殺人之舉,但真正輪到自己動手時,周瑜的雙手還是止不住顫抖。


    周瑜挑下了這名黑衣人的遮麵巾,可他的麵孔,卻是周瑜極為陌生的。周瑜惶惑不已,遂跑到父母身邊哭道:“父親、母親,究竟是何人殺了你們?”


    “是董卓手下的將領,其中有個黑衣人,就是大將胡軫。”孫策道,“至於地上的黑衣人,我也不認得,應該是董卓新提拔的將領吧。不過,還好呂布沒有前來,否則你我恐都在劫難逃。”


    原來,自呂布於洛陽戰敗,他就回到了長安,將戰事的一切前因後果,盡數稟報給了董卓。董卓氣不過周家父子的背叛,即命呂布挑選十餘名戰將組成隊伍,遠赴洛陽暗殺周瑜一家。


    呂布接到命令,本想親自帶隊前去。幸好王芕得知消息,以牽掛為名勸下了呂布。最終,呂布挑選出了胡軫、樊稠、郭汜、徐榮、李傕、高順、張遼、段煨、李蒙等十餘位將領為殺手,董卓女婿牛輔為指揮,統一穿上黑衣、蒙上黑巾,悄悄向洛陽進發。


    幾日後的午間,這群將領終於抵達洛陽。他們向流民打探了周家父子的住所,遂埋伏於周府四周。


    到了傍晚,周異回府安歇時,這群人倏然蜂擁而上,與周異刀劍相向。周府內,周異夫人聽到打鬥之聲,即刻率領家丁出府協助。片刻的打鬥後,周異夫婦與家丁,全都橫死街頭。


    當這群將領驗明屍身時,竟發現周瑜不見了蹤跡,遂於街道兩側埋伏,等候著周瑜自投羅網。


    翌日早間,流民等不到周異前來分配重建洛陽的任務,即一同前往周府探看。流民看到周異一家的屍首,心中惶恐萬分,便四散而逃。


    至此,一切都如黑衣將領計劃的那般順利——若隻是周瑜、周安兩人回到洛陽,一定會性命不保。但是,孫策的一同歸來,終使黑衣將領的計劃落空。


    看著眼前一家人慘死的景象,憶起不久前孫家發生的悲劇,周瑜在悲傷之餘,倏然明白了這動蕩之年的生存法則:動蕩之年,自由乃是最大的奢望;要想保全自己的性命,保護身邊的家人,就隻有踏上從軍之路,成為不可戰勝的兵家至尊。


    可惜的是,此刻明白這些道理,未免顯得有些晚了——無論周瑜如何後悔、努力,他父母的生命都已無法挽回。


    成長,總是會伴隨著種種傷痛,有些深刻的道理,也隻能在付出慘痛的代價後,才能夠真正得以領悟。


    為了告慰父母的在天之靈,為了慘劇不再在人世間上演,從這一刻起,周瑜決定放棄自由,犧牲以文道治國的理想。他轉而投身兵家,踏上了一條以兵道安邦的漫漫長路。


    與此同時,孫策也決定不再像父親那般愚忠於漢廷,也不再被人世間所謂的道義所羈絆。想盡辦法生存,保護自己的家人,即是孫策往後的人生道路。


    “我打算前往南陽,看護好父親留下的軍隊,照顧好孫家的一家老幼。不知你日後有何打算哪?”孫策道。


    “周家的根基,盡在揚州廬江郡舒縣,我要想有所依靠,當然會回到故鄉。”周瑜道。


    “我還能為你做些什麽?”


    周瑜掏出些黃白之物,道:“幫我招募些家丁,準備些棺槨,再置辦些輜車。”


    “交給我了。”


    孫策接過金銀,即策馬前往附近城鎮辦事。


    兩日後,孫策終帶著上百家丁歸來。這些家丁中,除了有五人駕駛著輜車外,其餘人全都四人一組,抬著沉重的棺槨。


    少時,他們將屍體抬進棺槨,周瑜即刻拿出川資,道:“爾等即刻啟程,將靈柩送往舒縣城郊建陵安葬。事了,爾等即刻前往舒縣周府找我。”


    待這群家丁抬著靈柩上路,周瑜即刻拉著孫策與周安,一同將地下石室中的木箱,安放到了那五輛輜車上。在石室中,周瑜還與周安互換了衣服,讓周安做起了主人,自己變成了仆人。


    “公瑾,你這是為何?”孫策道。


    “防止賊子去而複返。”周瑜道。


    “前途凶險,還是我送你回去吧。”


    “不用了,我隻是保險起見。”


    待此間事了,孫策與周瑜即各自踏上了莫測的命途。


    可是,周瑜與周安,卻隻顧著身上的衣服,忘換了胯下馳騁的駿馬。但關鍵時候,最容易暴露周瑜的身份,恰恰是他胯下馳騁的汗血寶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三國之霜瑜煮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叢瑾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叢瑾瑜並收藏《漢末三國之霜瑜煮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