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皇帝的讚許很快落實下來,李雲道官複原職領黑衣衛統領,晉靖北侯,賞賜無數。
婦人姚誌萍溫良賢淑,教子有方,賜三品誥命。
其子李驚瀾升雲騎都尉。
聖旨很快傳到京城李府,接旨的隻有李雲道的夫人姚誌萍,接旨謝恩之後,傳旨的太監又口述了皇帝口諭:靖北侯與國有大功,大秦必將全力營救,鎮北軍以及黑衣衛已經展開營救計劃,必保靖北侯及李驚弦安返大秦雲雲。
姚誌萍麵如止水,禮儀周備,隻是少言不語。
待到宣旨完畢,送走宣旨太監等一眾人等,姚夫人獨自走進李雲道的書房,將手中的聖旨隨便丟在案幾之上。喃喃自語道:“六王爺,這是唯恐李家死不盡,死不絕啊!也罷,李家從此便不欠你什麽。”
“有沒有比孤兒寡母更慘的?李雲道你這個王八蛋,你死了無所謂,老娘守活寡也無所謂,你不是喜歡燒人祖墳麽,驚弦和驚瀾要有什麽三長兩短,老娘親自把你李家的祖墳燒了,你信不信?”
“驚瀾,別怪你爹,他不能做的更好了!自古忠孝難兩全啊!怪娘,娘不該生下你來,又不能護你周全,是娘不對……”
“驚弦,苦了你了…….”
婦人把下巴擱在右臂,俯身用左手指尖摩挲著李雲道書桌上的一對紫玉核桃,低聲自言自語,不知不覺的睡了過去。
睡容淒惶。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常居八九,可她,求一二都不得,又如何?
李驚瀾是正月初四接到柳同的傳書,沒有過多的描述,隻是大致說明了下情況,讓李驚瀾不要擔心,呂彥超的弟子蕭拓海等人已經北上,黑衣衛也搬出沉寂多年的內線。
還有驚弦的手書:“好好待在山上,否則抽死你!”
李驚瀾在燭台下把前一封燒成灰燼,把姐姐的信反複的看了幾遍,整整齊齊的疊好,放在和裴小環身世有關的小包袱裏。然後整理行裝。
出人意料的是李驚瀾原以為張寶熙這邊不會輕易同意,可老道士僅僅是唉聲歎氣了半天,囑咐了他一些事情,就擺擺手讓他自行下山。反而把他弄得摸不著頭腦。
東西不多,還是那個大包袱,還是一大一小兩個人,李驚瀾摸摸裴小環的腦袋,有點相依為命的感覺。
走到山門口,卻是有人早已等在那裏,還是熟人,易秋師兄。
易秋道長開門見山的說,每個龍虎山有望飛升的大真人親傳弟子,第一次下山遊曆,都有專門指定的護道人,一是酬謝大真人為龍虎山所付出的,二是表明態度,師父飛升了,徒弟還是龍虎山的弟子,龍虎山還會罩著。三就是既希望下山遊曆有所得,也不希望他們過早地夭折。一般情況護道人不會插手,主要還是防著江湖上一些不講規矩的前輩出手。易秋說按說這個活兒應該是北海那位幹的,可那位也是隨時可以破境,弄不好就是千年以降龍虎山罕見的師徒聯袂飛升,就連掌教真人都不敢輕易傳書那位,可李驚瀾這輩分在這裏擺著,就連三代弟子身世煊赫,武道極高的守拙道人都沒資格給李驚瀾當護道人,張寶熙那邊沒和李驚瀾說這個,私下裏卻豁出老臉跟張承乾把易秋道長要了出來。
李驚瀾也是轉身朝後山方向磕了三個響頭,張寶熙在後山望著雲霧繚繞的山頂:“驚瀾,京城居不易啊!師父也隻能幫你到這裏了!”
這邊坐鎮北邊的太子周安世也接到聖旨,讓他交卸大軍給吳庸,克日返京;三年的期限不過寥寥幾月,雖說和滄軍幹了幾仗,勝負參半,但太子已經表現出自己強硬的一麵,可滄國已經發出強烈抗議,擺明了北邊是要打幾場大仗的,這個時候把太子召回京城,其實是有損太子的威望的,幾位幕僚商議了半天,居然得出一個結論,除非前一道聖旨隻是個幌子,所有的一切隻是為了讓滄國把注意力放在北境,從而讓東北的朵顏三衛能夠順利的內附。所以,所謂太子戍邊隻不過是一顆棋子而已,如今朵顏三衛順利內附,北境眼看就要迎來一場大戰,自然是要調兵遣將,肯定還要調一位沙場老將來指揮的,如果太子在這裏,就難免會有掣肘的嫌疑,這個解釋,那就符合所有發生的一切了。
幾個幕僚都恭喜太子,原來當初並不是他們所猜測的,太子看來並未失寵,反而鍍上一層雖然不太厚,但足以代表軍方的金燦燦的外衣。
然而,誰都沒注意到太子微微的皺了一下眉頭。
周安世很擔心那個胖子,所以這幾仗他打的很強硬,也很用心,要不是吳庸攔著,他都想打一個反衝鋒,他知道,這邊打的凶一點,那個胖子又多一份逃回來的機會,他雖然已經看懂了父皇要做什麽,但那並不代表自己所認為的,李雲道知道的太多了,可他並不在乎,即便是父皇不相信,母後不能信,天下所有人都不信,但他信,那個胖子,那個願意給自己講故事到深夜,那個願意拎著血淋淋的腦袋在大內皇宮違禁的轉了一圈,那個明明輕功絕倫,卻願意為自己爬樹的胖子,不會對自己產生威脅,絕不會。
所以他要回去問一問父皇,求一求父皇,因為這個事,幕僚們絕對不會同意他的魯莽,會認為他這麽做隻會激怒皇帝,動搖太子的根基,所以,這一切太子並沒有說出來。
正月十五,元宵節,長安城內張燈結彩,鑼鼓喧天,十幾丈長的彩龍,銅皮鐵骨的獅子,扭秧歌,劃旱船,大頭娃娃滿街轉,踩高蹺的,耍大刀,鋼叉,猴棍,巨石砸釘板的,賣糖人,捏泥人的,賣布頭,賣掛件兒的,李記糖葫蘆,王記包子,趙記驢打滾兒的……
萬人空巷,好不熱鬧。
未時許,一騎輕騎自北門闖入,還未到近前,一塊黃澄澄牌子便飛擲到門口禁軍腳下,帶隊的校尉撿起來一看,趕緊單膝跪地,未等門口士卒全部跪倒,一匹棗紅寶駒已經穿城而過,直奔內城而去。眼尖的看到是一位十八九歲的錦衣少年,雙目如星,風塵仆仆。
守門的校尉把手中的牌子用衣袖擦得幹幹淨淨,囑咐副手看好崗位,把牌子揣在懷裏,有摸了幾下,才心懷忐忑的往城內奔去。
酉時一刻,北大街門可羅雀的新晉靖北侯府門口,一位年約十五六歲的灰袍少年,拉著一匹駑馬,馬上坐著一個粉妝玉琢,紅綢短襖紅綢棉褲,腦袋上用紅絲線紮著兩個朝天小辮的小丫頭,並排的一個身材魁梧黑須,黑麵的老道士手裏牽著一匹騾子,雙目微垂。
天色漸沉,盤踞了一天的烏雲,終於耐不住性子,鵝毛般的雪片,從天空中緩緩飄落。
少年抬頭看看嶄新的牌匾,嘴角一扯,伸手把紅衣小姑娘從馬鞍上抱了下來,拂去她頭上晶瑩的雪花,輕聲說道:“丫頭,到家了!”
正月十五雪打燈,前後兩騎入長安。
皇帝的讚許很快落實下來,李雲道官複原職領黑衣衛統領,晉靖北侯,賞賜無數。
婦人姚誌萍溫良賢淑,教子有方,賜三品誥命。
其子李驚瀾升雲騎都尉。
聖旨很快傳到京城李府,接旨的隻有李雲道的夫人姚誌萍,接旨謝恩之後,傳旨的太監又口述了皇帝口諭:靖北侯與國有大功,大秦必將全力營救,鎮北軍以及黑衣衛已經展開營救計劃,必保靖北侯及李驚弦安返大秦雲雲。
姚誌萍麵如止水,禮儀周備,隻是少言不語。
待到宣旨完畢,送走宣旨太監等一眾人等,姚夫人獨自走進李雲道的書房,將手中的聖旨隨便丟在案幾之上。喃喃自語道:“六王爺,這是唯恐李家死不盡,死不絕啊!也罷,李家從此便不欠你什麽。”
“有沒有比孤兒寡母更慘的?李雲道你這個王八蛋,你死了無所謂,老娘守活寡也無所謂,你不是喜歡燒人祖墳麽,驚弦和驚瀾要有什麽三長兩短,老娘親自把你李家的祖墳燒了,你信不信?”
“驚瀾,別怪你爹,他不能做的更好了!自古忠孝難兩全啊!怪娘,娘不該生下你來,又不能護你周全,是娘不對……”
“驚弦,苦了你了…….”
婦人把下巴擱在右臂,俯身用左手指尖摩挲著李雲道書桌上的一對紫玉核桃,低聲自言自語,不知不覺的睡了過去。
睡容淒惶。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常居八九,可她,求一二都不得,又如何?
李驚瀾是正月初四接到柳同的傳書,沒有過多的描述,隻是大致說明了下情況,讓李驚瀾不要擔心,呂彥超的弟子蕭拓海等人已經北上,黑衣衛也搬出沉寂多年的內線。
還有驚弦的手書:“好好待在山上,否則抽死你!”
李驚瀾在燭台下把前一封燒成灰燼,把姐姐的信反複的看了幾遍,整整齊齊的疊好,放在和裴小環身世有關的小包袱裏。然後整理行裝。
出人意料的是李驚瀾原以為張寶熙這邊不會輕易同意,可老道士僅僅是唉聲歎氣了半天,囑咐了他一些事情,就擺擺手讓他自行下山。反而把他弄得摸不著頭腦。
東西不多,還是那個大包袱,還是一大一小兩個人,李驚瀾摸摸裴小環的腦袋,有點相依為命的感覺。
走到山門口,卻是有人早已等在那裏,還是熟人,易秋師兄。
易秋道長開門見山的說,每個龍虎山有望飛升的大真人親傳弟子,第一次下山遊曆,都有專門指定的護道人,一是酬謝大真人為龍虎山所付出的,二是表明態度,師父飛升了,徒弟還是龍虎山的弟子,龍虎山還會罩著。三就是既希望下山遊曆有所得,也不希望他們過早地夭折。一般情況護道人不會插手,主要還是防著江湖上一些不講規矩的前輩出手。易秋說按說這個活兒應該是北海那位幹的,可那位也是隨時可以破境,弄不好就是千年以降龍虎山罕見的師徒聯袂飛升,就連掌教真人都不敢輕易傳書那位,可李驚瀾這輩分在這裏擺著,就連三代弟子身世煊赫,武道極高的守拙道人都沒資格給李驚瀾當護道人,張寶熙那邊沒和李驚瀾說這個,私下裏卻豁出老臉跟張承乾把易秋道長要了出來。
李驚瀾也是轉身朝後山方向磕了三個響頭,張寶熙在後山望著雲霧繚繞的山頂:“驚瀾,京城居不易啊!師父也隻能幫你到這裏了!”
這邊坐鎮北邊的太子周安世也接到聖旨,讓他交卸大軍給吳庸,克日返京;三年的期限不過寥寥幾月,雖說和滄軍幹了幾仗,勝負參半,但太子已經表現出自己強硬的一麵,可滄國已經發出強烈抗議,擺明了北邊是要打幾場大仗的,這個時候把太子召回京城,其實是有損太子的威望的,幾位幕僚商議了半天,居然得出一個結論,除非前一道聖旨隻是個幌子,所有的一切隻是為了讓滄國把注意力放在北境,從而讓東北的朵顏三衛能夠順利的內附。所以,所謂太子戍邊隻不過是一顆棋子而已,如今朵顏三衛順利內附,北境眼看就要迎來一場大戰,自然是要調兵遣將,肯定還要調一位沙場老將來指揮的,如果太子在這裏,就難免會有掣肘的嫌疑,這個解釋,那就符合所有發生的一切了。
幾個幕僚都恭喜太子,原來當初並不是他們所猜測的,太子看來並未失寵,反而鍍上一層雖然不太厚,但足以代表軍方的金燦燦的外衣。
然而,誰都沒注意到太子微微的皺了一下眉頭。
周安世很擔心那個胖子,所以這幾仗他打的很強硬,也很用心,要不是吳庸攔著,他都想打一個反衝鋒,他知道,這邊打的凶一點,那個胖子又多一份逃回來的機會,他雖然已經看懂了父皇要做什麽,但那並不代表自己所認為的,李雲道知道的太多了,可他並不在乎,即便是父皇不相信,母後不能信,天下所有人都不信,但他信,那個胖子,那個願意給自己講故事到深夜,那個願意拎著血淋淋的腦袋在大內皇宮違禁的轉了一圈,那個明明輕功絕倫,卻願意為自己爬樹的胖子,不會對自己產生威脅,絕不會。
所以他要回去問一問父皇,求一求父皇,因為這個事,幕僚們絕對不會同意他的魯莽,會認為他這麽做隻會激怒皇帝,動搖太子的根基,所以,這一切太子並沒有說出來。
正月十五,元宵節,長安城內張燈結彩,鑼鼓喧天,十幾丈長的彩龍,銅皮鐵骨的獅子,扭秧歌,劃旱船,大頭娃娃滿街轉,踩高蹺的,耍大刀,鋼叉,猴棍,巨石砸釘板的,賣糖人,捏泥人的,賣布頭,賣掛件兒的,李記糖葫蘆,王記包子,趙記驢打滾兒的……
萬人空巷,好不熱鬧。
未時許,一騎輕騎自北門闖入,還未到近前,一塊黃澄澄牌子便飛擲到門口禁軍腳下,帶隊的校尉撿起來一看,趕緊單膝跪地,未等門口士卒全部跪倒,一匹棗紅寶駒已經穿城而過,直奔內城而去。眼尖的看到是一位十八九歲的錦衣少年,雙目如星,風塵仆仆。
守門的校尉把手中的牌子用衣袖擦得幹幹淨淨,囑咐副手看好崗位,把牌子揣在懷裏,有摸了幾下,才心懷忐忑的往城內奔去。
酉時一刻,北大街門可羅雀的新晉靖北侯府門口,一位年約十五六歲的灰袍少年,拉著一匹駑馬,馬上坐著一個粉妝玉琢,紅綢短襖紅綢棉褲,腦袋上用紅絲線紮著兩個朝天小辮的小丫頭,並排的一個身材魁梧黑須,黑麵的老道士手裏牽著一匹騾子,雙目微垂。
天色漸沉,盤踞了一天的烏雲,終於耐不住性子,鵝毛般的雪片,從天空中緩緩飄落。
少年抬頭看看嶄新的牌匾,嘴角一扯,伸手把紅衣小姑娘從馬鞍上抱了下來,拂去她頭上晶瑩的雪花,輕聲說道:“丫頭,到家了!”
正月十五雪打燈,前後兩騎入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