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老夫子的書院依舊是那個書院,可明顯的有些門前冷落車馬稀的意思,小夫子坐鎮書院一年,別說宮裏一次都沒有召見,就是待在書院的時日也不足一半,書院外的變化已經影響到院內的氣氛,沒有了定心丸,光是幾本聖賢書可不太好拴住心猿意馬。這還是在今年春闈中,上榜的弟子與往年並無差別的狀況下,對此李驚瀾心知肚明,老師的打算隻有為數不多的幾人能看清楚,可偏偏又不足為外人道,隻好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一個不溫不火的書院,一個無欲無求的夫子,倒是挺相配的。
蜀中屠蛟之事,本來隱秘,李驚瀾自然不會急著去師兄那裏表功,而太子府那邊也沉得住氣,小夫子回京十日了,都沒有往這邊送過隻言片語,這與太子以往三天兩頭的往書院跑的行徑大相徑庭,書院失勢?還是太子與師弟反目?倘或是李驚瀾這顆棋子已成了棄子?一時間,各種各樣的猜測四起。
閆宇平和厲天行仍然在較勁,而那個初來之時活蹦亂跳的小公主,卻像被霜打了一樣,沒精打采的,也許是實在沒心情應付打著切磋討教名義往自己身邊蹭的文人雅士,葉輕塵索性縮在李驚瀾的小院裏躲清靜,李驚瀾就覺得這個小院可能風水真的不錯,自己,裴小環,小和尚,元曉菲,小公主,嗬嗬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一年的時間人氣暴漲啊!這還是小胖子李富貴出仕了,要不然真得琢磨是不是需要加蓋一間。
“你就眼瞧著書院江河日下,而束手無策?”小公主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肥豬滿街跑,幾日的功夫就瞧出書院四麵漏風的光景,忍不住想問一問每日除了跟小魔頭例行的活動,隻是練拳,練刀,吐納,讀書,抄寫,悶頭不管窗外事的書院主事人。
李驚瀾擱下手中的半卷古籍,抬頭笑笑,指著身邊的椅子說:“殿下請坐!”
小公主對李驚瀾少年老成的樣子極不感冒,可他坐著她站著也不是那麽回事,隻好勉為其難的坐下。
“有些道理是說給明白人的,有些道理是搪塞世人的,殿下想聽哪個?”李驚瀾不緊不慢。
“你覺得本殿下如世人般愚蠢?”葉輕塵反唇相譏。
“好,那就好叫殿下知道,老師的願望!”
“想必殿下看到門口大石上,所刻的那些字了?”
“這算是顯擺?吹牛皮誰不會?”葉輕塵不說早在燕都燕無雙和厲天行對那二十二個字的滿口讚譽,反而如同孩童吵架般撇開主題。
李驚瀾並無半點尷尬:“不瞞殿下,這是老師所述,隻是為我裝點門麵而已。”
“哼,早就猜到了,算你老實。”葉輕塵故作高深。
“大秦百年,前三十年重武輕文,養出了萬裏江山的一股豪氣,無論是我爹還是閆叔叔,甚至荒城邊兵一小卒,麵對千軍萬馬,背靠一杆黑龍旗,從內心深處都是有底氣的,這個不是裝,也不是演,是武帝,先皇一句‘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從上至下的霸氣使然;武帝龍隕之後,給先皇留下一幅萬裏江山,也留下一副爛攤子,數十年戰火,世人皆苦,天下苦,聖人出,才有了夫子出世,定朝綱,抑武夫,興文脈,繼而修生養息,天下大治。今上登基之後,老師退出朝堂,創立書院,不求一時而為大秦求萬世,所以,今上深感老師的厚德,對書院別有一份情義,無論是當初的雲真人與書院的天人之辯,還是燕國師私下裏傳播‘以退為進,把持朝綱’的誅心離間之計,都不曾讓以誠待國的夫子與當今心中有隙。”說到這裏,李驚瀾緩了口氣。
“哼,明明是心裏有鬼,倒說別人造謠,還不是仗著力氣壯聲音大汙人清白!”縱然是葉輕塵知道這裏不免有燕無雙的首尾,但她又怎麽能承認。
好在李驚瀾並不準備與她辯駁這個,喝了一口涼茶,繼續說道。
“是啊!無風不起浪,這是其一;也是其次,近些年老師遊曆天下,偶有所得,令出一門固然通順,但在朝堂之上,一品執宰出自書院,二品座師出自書院,三品權柄出自書院,四品巡查出自書院,五品頂頭上司出自書院,六品引路人是師兄,七品同僚是師弟,那麽,先是敘舊還是論事,先是論情還是執法?規矩之外又有小規矩,法令之外又有先知後覺之分,如此和氣的朝堂,如此鼎盛的書院,是為大秦天下選拔英才,還是不斷鉤織一張人情世故,法外有法,投機鑽營的大網?當所有人都倒向一邊,如何分黑白,明是非?不是老師懷疑人心,實在是人心不見得經得住拷問,麟德八年,山南道一個七品知縣判錯了案子,刑部發回重審,知縣丟不起這個人,走了書院門生的路子,可殿下知道麽,最後真相大白之時,從山南道,到京師,最後甚至牽扯到三品大員吏部尚書劉天茂,涉案大小官吏七十三人;四王之亂,淮南道經略使楊益光在同門師兄的苦苦哀求之下,硬生生將告急文書壓了兩天,之後在反往圍城之時從城頭一躍而下的楊經略使,不是貪生怕死大節有虧,而是,這二十四個時辰的延遲,讓大秦子民丟失了十一萬條性命,十一萬哪!一場不義之戰,一場本來能在大火初燃就能撲滅的戰爭,就因為同門之誼先機殆盡。這都是擺到明麵上的,大秦萬裏山河,書院數十年出仕弟子千餘人,其中的包庇縱容,沆瀣一氣,暗地裏又有多少?那些個寒窗苦讀十年的莘莘學子,如何變成這樣?書院這條捷徑的存在,對大秦還有何意義?”李驚瀾雙目直視葉輕塵,“有教無類?書院大考之時,沒有十兩銀子,連莫姬湖都走不進來,書院初衷已經支離破碎,殿下看到的江河日下,不是書院的教習懈怠了,而是那條捷徑被堵死了。”
“傳道授業解惑書院,成了牽線搭橋鋪路的捐客,如此皮之不存的書院,可是配得上殿下仰慕的大秦文脈?”李驚瀾霍然起身。
“不破不立?”天資聰穎的葉輕塵小聲說道。
“我大秦武夫有一怒拔刀,同樣老師拋下立地成聖的契機,所求的是大秦百萬讀書人能夠捫心自問,能夠百花齊放,能夠有事有不平則鳴擔當,和開萬世太平的底氣。”
“夫子離開書院,將來我也要離開書院,那些有師者之風的教習也會慢慢離開書院,去往大秦各處,大秦書院沒了,可學無止境,氣有浩然的大秦文脈,會在遍地開花,這才是老師的願望,大秦讀書人的願望,大秦開萬世太平的希望!”
“殿下,老師此舉何嚐不是如同慷慨赴死的燕國師一樣,你可懂?”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讀書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有些人牢牢記住自己的初心,像夫子,有些人為了自己的使命不惜放棄寶貴的生命,像燕無雙:有些人,忍辱負重,艱難前行像李驚瀾,有些話不可說,有些事千百年之後才能真相大白。
但讀書人從來都隻是捫心自問,無怨,無悔。
師者,扛著一代人的責任,要站的更高,望得更遠,要自省要慎獨,要大德要大仁要大愛;夫子無悔,但有愧,所以夫子坦然的攤開手放下過去的憂,從容的拾起現在的樂。
敝屣功名尊道義。
葉輕塵起身往書樓一拜。
恭敬,虔誠。
蜀中屠蛟之事,本來隱秘,李驚瀾自然不會急著去師兄那裏表功,而太子府那邊也沉得住氣,小夫子回京十日了,都沒有往這邊送過隻言片語,這與太子以往三天兩頭的往書院跑的行徑大相徑庭,書院失勢?還是太子與師弟反目?倘或是李驚瀾這顆棋子已成了棄子?一時間,各種各樣的猜測四起。
閆宇平和厲天行仍然在較勁,而那個初來之時活蹦亂跳的小公主,卻像被霜打了一樣,沒精打采的,也許是實在沒心情應付打著切磋討教名義往自己身邊蹭的文人雅士,葉輕塵索性縮在李驚瀾的小院裏躲清靜,李驚瀾就覺得這個小院可能風水真的不錯,自己,裴小環,小和尚,元曉菲,小公主,嗬嗬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一年的時間人氣暴漲啊!這還是小胖子李富貴出仕了,要不然真得琢磨是不是需要加蓋一間。
“你就眼瞧著書院江河日下,而束手無策?”小公主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肥豬滿街跑,幾日的功夫就瞧出書院四麵漏風的光景,忍不住想問一問每日除了跟小魔頭例行的活動,隻是練拳,練刀,吐納,讀書,抄寫,悶頭不管窗外事的書院主事人。
李驚瀾擱下手中的半卷古籍,抬頭笑笑,指著身邊的椅子說:“殿下請坐!”
小公主對李驚瀾少年老成的樣子極不感冒,可他坐著她站著也不是那麽回事,隻好勉為其難的坐下。
“有些道理是說給明白人的,有些道理是搪塞世人的,殿下想聽哪個?”李驚瀾不緊不慢。
“你覺得本殿下如世人般愚蠢?”葉輕塵反唇相譏。
“好,那就好叫殿下知道,老師的願望!”
“想必殿下看到門口大石上,所刻的那些字了?”
“這算是顯擺?吹牛皮誰不會?”葉輕塵不說早在燕都燕無雙和厲天行對那二十二個字的滿口讚譽,反而如同孩童吵架般撇開主題。
李驚瀾並無半點尷尬:“不瞞殿下,這是老師所述,隻是為我裝點門麵而已。”
“哼,早就猜到了,算你老實。”葉輕塵故作高深。
“大秦百年,前三十年重武輕文,養出了萬裏江山的一股豪氣,無論是我爹還是閆叔叔,甚至荒城邊兵一小卒,麵對千軍萬馬,背靠一杆黑龍旗,從內心深處都是有底氣的,這個不是裝,也不是演,是武帝,先皇一句‘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從上至下的霸氣使然;武帝龍隕之後,給先皇留下一幅萬裏江山,也留下一副爛攤子,數十年戰火,世人皆苦,天下苦,聖人出,才有了夫子出世,定朝綱,抑武夫,興文脈,繼而修生養息,天下大治。今上登基之後,老師退出朝堂,創立書院,不求一時而為大秦求萬世,所以,今上深感老師的厚德,對書院別有一份情義,無論是當初的雲真人與書院的天人之辯,還是燕國師私下裏傳播‘以退為進,把持朝綱’的誅心離間之計,都不曾讓以誠待國的夫子與當今心中有隙。”說到這裏,李驚瀾緩了口氣。
“哼,明明是心裏有鬼,倒說別人造謠,還不是仗著力氣壯聲音大汙人清白!”縱然是葉輕塵知道這裏不免有燕無雙的首尾,但她又怎麽能承認。
好在李驚瀾並不準備與她辯駁這個,喝了一口涼茶,繼續說道。
“是啊!無風不起浪,這是其一;也是其次,近些年老師遊曆天下,偶有所得,令出一門固然通順,但在朝堂之上,一品執宰出自書院,二品座師出自書院,三品權柄出自書院,四品巡查出自書院,五品頂頭上司出自書院,六品引路人是師兄,七品同僚是師弟,那麽,先是敘舊還是論事,先是論情還是執法?規矩之外又有小規矩,法令之外又有先知後覺之分,如此和氣的朝堂,如此鼎盛的書院,是為大秦天下選拔英才,還是不斷鉤織一張人情世故,法外有法,投機鑽營的大網?當所有人都倒向一邊,如何分黑白,明是非?不是老師懷疑人心,實在是人心不見得經得住拷問,麟德八年,山南道一個七品知縣判錯了案子,刑部發回重審,知縣丟不起這個人,走了書院門生的路子,可殿下知道麽,最後真相大白之時,從山南道,到京師,最後甚至牽扯到三品大員吏部尚書劉天茂,涉案大小官吏七十三人;四王之亂,淮南道經略使楊益光在同門師兄的苦苦哀求之下,硬生生將告急文書壓了兩天,之後在反往圍城之時從城頭一躍而下的楊經略使,不是貪生怕死大節有虧,而是,這二十四個時辰的延遲,讓大秦子民丟失了十一萬條性命,十一萬哪!一場不義之戰,一場本來能在大火初燃就能撲滅的戰爭,就因為同門之誼先機殆盡。這都是擺到明麵上的,大秦萬裏山河,書院數十年出仕弟子千餘人,其中的包庇縱容,沆瀣一氣,暗地裏又有多少?那些個寒窗苦讀十年的莘莘學子,如何變成這樣?書院這條捷徑的存在,對大秦還有何意義?”李驚瀾雙目直視葉輕塵,“有教無類?書院大考之時,沒有十兩銀子,連莫姬湖都走不進來,書院初衷已經支離破碎,殿下看到的江河日下,不是書院的教習懈怠了,而是那條捷徑被堵死了。”
“傳道授業解惑書院,成了牽線搭橋鋪路的捐客,如此皮之不存的書院,可是配得上殿下仰慕的大秦文脈?”李驚瀾霍然起身。
“不破不立?”天資聰穎的葉輕塵小聲說道。
“我大秦武夫有一怒拔刀,同樣老師拋下立地成聖的契機,所求的是大秦百萬讀書人能夠捫心自問,能夠百花齊放,能夠有事有不平則鳴擔當,和開萬世太平的底氣。”
“夫子離開書院,將來我也要離開書院,那些有師者之風的教習也會慢慢離開書院,去往大秦各處,大秦書院沒了,可學無止境,氣有浩然的大秦文脈,會在遍地開花,這才是老師的願望,大秦讀書人的願望,大秦開萬世太平的希望!”
“殿下,老師此舉何嚐不是如同慷慨赴死的燕國師一樣,你可懂?”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讀書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有些人牢牢記住自己的初心,像夫子,有些人為了自己的使命不惜放棄寶貴的生命,像燕無雙:有些人,忍辱負重,艱難前行像李驚瀾,有些話不可說,有些事千百年之後才能真相大白。
但讀書人從來都隻是捫心自問,無怨,無悔。
師者,扛著一代人的責任,要站的更高,望得更遠,要自省要慎獨,要大德要大仁要大愛;夫子無悔,但有愧,所以夫子坦然的攤開手放下過去的憂,從容的拾起現在的樂。
敝屣功名尊道義。
葉輕塵起身往書樓一拜。
恭敬,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