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大漠生存(35)
彌補遺憾:楚灩湫快穿之旅 作者:岩峻梅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實在不怪燕景行不懂禮數,隻是這些年被那幾個字折磨得有些敏感,乍一聽到就想問個清楚。
“子睿呀,哦,這是他的表字,這位朋友姓楚名哲。”見眾人都露出驚詫的表情,甄琰覺得很是納悶。
“那他和俞城可有關係?”燕景行緊張地站了起來,多少年了啊。
“當年隨家父外出經商,與子睿賢弟相識於束發,他介紹自己說的就是俞城子睿,那一別再見已是四年後的元都。”如今都過了二十多年了。
大家麵麵相覷,一時無言。
甄琰這才發現眾人的異常,“可有什麽問題?燕公子怎麽會提到俞城?”畢竟這不是真實存在的城鎮,知道的人很少,連他也隻聽過一次,隻有被楚哲信任之人才知道“俞城子睿”這個稱號,尤其是俞城的存在。
“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消息。”楚灩湫看大家一時無法回神,隻好跟甄琰解釋。她理解這些人如今的感受,苦苦費了七八年時間調查無果的人竟就這麽突然出現,換成誰也無法平靜。倒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哈哈,甄先生真是我們的貴人啊。”燕景行回過神來後高興地對甄琰說,“不知先生可否將這位楚先生的事情詳細說一下,燕某感激不盡。”
“哪裏哪裏,諸位才是貴人,這也是因果循環啊。既如此,某必知無不言。”
宸國建國三百多年,朝中早已不複聖武帝時選賢任能、勵精圖治的清明,黨派紛爭不斷,外有外戚幹政,內有宦官專權,朝中上下一派混亂。
當今聖上十歲登基,衝齡踐祚,至今已四十年。宸國官場製度分為中央的三公九卿與地方刺史郡守,但還有一個官位淩駕於這些之上,即太傅。太傅負責教授太子學識和政治理念,待太子登基後成為帝師,相當於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太傅死後此位空懸,以示尊榮。
聖上出生時即立為太子,三歲啟蒙,先帝任當時楚家長子楚筠為太傅,負責教習太子一切學識。楚筠其人驚才絕絕,且長相俊美,為人謙恭儒雅,深受先帝器重,隻是此人心性淡泊,醉心於史料、經術的研究,各派係爭相拉攏卻不得。
皇帝登基時年僅十歲,楚筠娶俞氏嫡女為妻,厭倦了朝中的勾心鬥角,本想辭官回家專心研究古籍文獻,奈何朝堂外有外戚大司馬龐徳把持,內有太後龐氏專政。小皇帝雖從小學習帝王術,可惜年齡稚嫩,對他又極為信任依賴,楚筠不忍,隻能暫緩辭官日程。
龐徳等多次籠絡楚筠不成,而且樹大招風,楚家盡管這幾年行事低調,但還是招惹了太多人的眼紅。太後身邊的總管李行深知主子心意,將義子李致推薦給太後和龐徳。李致隻是個中等家族的庶子,慣會鑽研取巧,想要成為人上人,而龐徳等也需要有人打頭陣,兩相合作,目標都是楚筠。
後來龐徳、李致以及其他一些想瓜分楚家的人聯手,設計楚家居心叵測,有謀權篡位之心。太後龐氏在宮中裏應外合,假借皇諭判楚家滿門抄斬,株連九族。未免夜長夢多,楚家家主以及其他重要成員當天便被賜毒酒,連楚筠將要臨盆的妻子俞氏都被灌了毒酒。等皇帝得知消息時早已晚矣。
由於皇帝年幼,又失了教導輔佐之人,即便想親政都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傀儡。李致也慢慢被推到太傅之位,成為宸國建國三百年來唯一一個繼任太傅之位的人,整個朝政落到外戚龐氏之手。
楚家一直樂善好施,結了不少善緣,也有很多隱在的人脈。楚家家主早有預感,暗中聯係了一些人馬本想保住楚筠等子侄,卻沒想到龐徳他們下手這樣早,等那些人趕到時已經晚了。幸運的是俞氏拚死產下楚家嫡長孫,楚筠令他們將楚哲帶走,遠離是非之地。
這些人馬都是各領域的傑出人物,楚哲又自小聰慧勤敏,過目不忘,他們也因當年來不及救護楚家深感愧疚,因而對楚哲親囊相授,待楚哲明事後又將楚家恩怨說給他聽。這裏地處深山,人跡罕至,在山外還布有陣法,即便偶有獵戶也進不了這裏。楚哲沒有隱姓埋名,以示楚家的堂堂正正,但將此處以母姓命名為俞城,以感念母親當年生育之恩。
其實以他的身手和醫毒之術,要想神不知鬼不覺地除去這幾人很簡單,但死是最容易解脫的,他不想讓這幾人那麽痛快地死去。楚家上下幾百口人,還有與楚家往來密切之人,這些痛苦必須讓他們一點點地感受。讓這些貪慕權勢的人從高位上慢慢跌落,那種折磨不下於淩遲之痛。
十五歲時楚哲就開始四處遊曆,聯係當年楚家留下的一些暗樁,為將來楚家沉冤昭雪做準備。畢竟龐徳身為大司馬,負責全國軍官的考核,門下將士眾多,而李致身為新任太傅,門下文人遍布。如今想將他們拉下來,相當於是與大半個天下為敵。
進入都城後,楚哲秘密接觸與大司馬對立的大將軍和朝中其他反對外戚的黨派,也在朝堂和後宮安插了一些人,甚至夜入皇宮見了皇帝。皇帝這些年一直抑鬱不得誌,乍見與恩師相像的楚哲不禁痛哭流涕,哀慟不已。
後來經過多年謀劃,一步步蠶食龐徳和李致的勢力,最終將這兩個罪魁禍首除掉,太後自縊,外戚龐家元氣大傷,再難有所作為。楚哲雖然一心想為當年慘死的幾百人報仇,但對一些無辜之人也不會趕盡殺絕。
本來到此事情已經解決,皇帝內憂外患都消除,當了二十五年的傀儡此時可以親政了,隻要下道聖旨說明當年之事,還楚家等家族的清白,楚哲也可以功成身退了。但事情並沒有結束。
皇後趙氏本是龐家的表小姐,及笄時成為皇後,這也是龐家對皇帝的進一步掌控。但趙氏貌美聰慧,讓缺乏安全感和自信的皇帝打從心底喜歡依賴她,即便她身為龐家人也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龐家被除,心裏對楚哲最恨的除了龐家就是皇後。因趙家本是寒門,是當年龐家大小姐對趙家少爺一見鍾情之後下嫁,才使趙家入了世家門檻,她能成為皇後也都是龐家的功勞和扶持。如今龐家倒了,若不是這麽多年她不顧旁人勸說,假裝真心地對待皇帝,那她此時早隨太後去了。
得到了再失去,讓她如何不恨楚哲。
“子睿呀,哦,這是他的表字,這位朋友姓楚名哲。”見眾人都露出驚詫的表情,甄琰覺得很是納悶。
“那他和俞城可有關係?”燕景行緊張地站了起來,多少年了啊。
“當年隨家父外出經商,與子睿賢弟相識於束發,他介紹自己說的就是俞城子睿,那一別再見已是四年後的元都。”如今都過了二十多年了。
大家麵麵相覷,一時無言。
甄琰這才發現眾人的異常,“可有什麽問題?燕公子怎麽會提到俞城?”畢竟這不是真實存在的城鎮,知道的人很少,連他也隻聽過一次,隻有被楚哲信任之人才知道“俞城子睿”這個稱號,尤其是俞城的存在。
“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消息。”楚灩湫看大家一時無法回神,隻好跟甄琰解釋。她理解這些人如今的感受,苦苦費了七八年時間調查無果的人竟就這麽突然出現,換成誰也無法平靜。倒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哈哈,甄先生真是我們的貴人啊。”燕景行回過神來後高興地對甄琰說,“不知先生可否將這位楚先生的事情詳細說一下,燕某感激不盡。”
“哪裏哪裏,諸位才是貴人,這也是因果循環啊。既如此,某必知無不言。”
宸國建國三百多年,朝中早已不複聖武帝時選賢任能、勵精圖治的清明,黨派紛爭不斷,外有外戚幹政,內有宦官專權,朝中上下一派混亂。
當今聖上十歲登基,衝齡踐祚,至今已四十年。宸國官場製度分為中央的三公九卿與地方刺史郡守,但還有一個官位淩駕於這些之上,即太傅。太傅負責教授太子學識和政治理念,待太子登基後成為帝師,相當於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太傅死後此位空懸,以示尊榮。
聖上出生時即立為太子,三歲啟蒙,先帝任當時楚家長子楚筠為太傅,負責教習太子一切學識。楚筠其人驚才絕絕,且長相俊美,為人謙恭儒雅,深受先帝器重,隻是此人心性淡泊,醉心於史料、經術的研究,各派係爭相拉攏卻不得。
皇帝登基時年僅十歲,楚筠娶俞氏嫡女為妻,厭倦了朝中的勾心鬥角,本想辭官回家專心研究古籍文獻,奈何朝堂外有外戚大司馬龐徳把持,內有太後龐氏專政。小皇帝雖從小學習帝王術,可惜年齡稚嫩,對他又極為信任依賴,楚筠不忍,隻能暫緩辭官日程。
龐徳等多次籠絡楚筠不成,而且樹大招風,楚家盡管這幾年行事低調,但還是招惹了太多人的眼紅。太後身邊的總管李行深知主子心意,將義子李致推薦給太後和龐徳。李致隻是個中等家族的庶子,慣會鑽研取巧,想要成為人上人,而龐徳等也需要有人打頭陣,兩相合作,目標都是楚筠。
後來龐徳、李致以及其他一些想瓜分楚家的人聯手,設計楚家居心叵測,有謀權篡位之心。太後龐氏在宮中裏應外合,假借皇諭判楚家滿門抄斬,株連九族。未免夜長夢多,楚家家主以及其他重要成員當天便被賜毒酒,連楚筠將要臨盆的妻子俞氏都被灌了毒酒。等皇帝得知消息時早已晚矣。
由於皇帝年幼,又失了教導輔佐之人,即便想親政都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傀儡。李致也慢慢被推到太傅之位,成為宸國建國三百年來唯一一個繼任太傅之位的人,整個朝政落到外戚龐氏之手。
楚家一直樂善好施,結了不少善緣,也有很多隱在的人脈。楚家家主早有預感,暗中聯係了一些人馬本想保住楚筠等子侄,卻沒想到龐徳他們下手這樣早,等那些人趕到時已經晚了。幸運的是俞氏拚死產下楚家嫡長孫,楚筠令他們將楚哲帶走,遠離是非之地。
這些人馬都是各領域的傑出人物,楚哲又自小聰慧勤敏,過目不忘,他們也因當年來不及救護楚家深感愧疚,因而對楚哲親囊相授,待楚哲明事後又將楚家恩怨說給他聽。這裏地處深山,人跡罕至,在山外還布有陣法,即便偶有獵戶也進不了這裏。楚哲沒有隱姓埋名,以示楚家的堂堂正正,但將此處以母姓命名為俞城,以感念母親當年生育之恩。
其實以他的身手和醫毒之術,要想神不知鬼不覺地除去這幾人很簡單,但死是最容易解脫的,他不想讓這幾人那麽痛快地死去。楚家上下幾百口人,還有與楚家往來密切之人,這些痛苦必須讓他們一點點地感受。讓這些貪慕權勢的人從高位上慢慢跌落,那種折磨不下於淩遲之痛。
十五歲時楚哲就開始四處遊曆,聯係當年楚家留下的一些暗樁,為將來楚家沉冤昭雪做準備。畢竟龐徳身為大司馬,負責全國軍官的考核,門下將士眾多,而李致身為新任太傅,門下文人遍布。如今想將他們拉下來,相當於是與大半個天下為敵。
進入都城後,楚哲秘密接觸與大司馬對立的大將軍和朝中其他反對外戚的黨派,也在朝堂和後宮安插了一些人,甚至夜入皇宮見了皇帝。皇帝這些年一直抑鬱不得誌,乍見與恩師相像的楚哲不禁痛哭流涕,哀慟不已。
後來經過多年謀劃,一步步蠶食龐徳和李致的勢力,最終將這兩個罪魁禍首除掉,太後自縊,外戚龐家元氣大傷,再難有所作為。楚哲雖然一心想為當年慘死的幾百人報仇,但對一些無辜之人也不會趕盡殺絕。
本來到此事情已經解決,皇帝內憂外患都消除,當了二十五年的傀儡此時可以親政了,隻要下道聖旨說明當年之事,還楚家等家族的清白,楚哲也可以功成身退了。但事情並沒有結束。
皇後趙氏本是龐家的表小姐,及笄時成為皇後,這也是龐家對皇帝的進一步掌控。但趙氏貌美聰慧,讓缺乏安全感和自信的皇帝打從心底喜歡依賴她,即便她身為龐家人也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龐家被除,心裏對楚哲最恨的除了龐家就是皇後。因趙家本是寒門,是當年龐家大小姐對趙家少爺一見鍾情之後下嫁,才使趙家入了世家門檻,她能成為皇後也都是龐家的功勞和扶持。如今龐家倒了,若不是這麽多年她不顧旁人勸說,假裝真心地對待皇帝,那她此時早隨太後去了。
得到了再失去,讓她如何不恨楚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