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chemistry】


    “物理化學。”


    畢萬青習慣性敲了敲黑板。


    “它是四大化學中一個比較冷門的專業,也是我以前攻讀的一個專業,那麽它在世界上公認最經典的教材是誰寫的呢?”


    “化學係???老師您不是教物理的嗎?”


    “哦,我都學過一些,後來發現還是物理比較有意思。”畢萬青隨口答道。


    ‘這麽秀的嗎……’


    吳斌撓了撓頭,暢想著以後自己也能以這麽自然的語氣裝出如此完美的比。


    回答完吳斌的問題,畢萬青又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名字。


    【peterwilliamatkins】


    “彼得·阿特金斯,他就是物理化學最經典教材的著作者,是牛津大學的一位老教授,現在已經70多歲了,他這一輩子,都在完善這套教材,並且一直出版修改了很多次,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著作。”


    說到這畢萬青露出了些許回憶的神色。


    “我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對物理化學專業有所了解的人,甚至沒怎麽了解的人,在看完他撰寫的教材之後,都能初步的了解這個專業並領悟到他很多精心構思的地方。”


    說到這畢萬青話鋒一轉,“在看完這本之後,再來看中文版的化學物理教材,漏洞就相當多了,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總是沒法描述到重點,就是那種,撓不到你最癢那個部分的感覺。”


    畢萬青說完又拿起了粉筆。


    “比如說,書上麵寫到你現在有了一個內能,然後沒過一會兒,突然會引進一個新的函數,叫做焓,又過幾行又引進一個新的函數,叫亥姆霍茲自由能,再過幾行又引進了一個新的函數,叫吉布斯自由能。”


    寫完最後一個吉布斯自由能,畢萬青回頭問吳斌,“如果你看到這麽一本書,你會有什麽感覺?”


    “想問問作者你到底要引進什麽?”


    “對了,就是這感覺,另外還有一點,你去圖書館,能找到許多翻譯過來的科學著作,比如維納的《控製論》,彭加勒的《科學與假設》,費馬的《平麵與立體軌跡引論》等等等等,但它們的原著都是英文,你知道我為什麽要強調這一點嗎?”


    “俄……”吳斌思考了一下,回答道:“這代表著它們被翻譯成中文的時候會有偏差?”


    畢萬青聽完給了一個讚賞的目光,“差不多對了,但這個偏差並不是你理解的那種翻譯錯了的偏差,要翻譯這樣的科學著作,對翻譯者要求非常高,翻譯者不僅要精通英語,了解各種生僻詞,還同時要深刻理解他所翻譯的這本書歲描述的專業性。”


    畢萬青轉身又在黑板上寫下了兩個字。


    【理解】


    “一本小說,不同的人看,就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科學著作也是一樣,許多翻譯其實已經做得非常好,但他們依舊有可能表達的不是原作者的意思。”


    “哦~”


    聽到這,吳斌算是徹底明白了,英語在科學界占著一個什麽樣的地位。


    看到吳斌明白之後,畢萬青放下粉筆,歎了口氣,“你知道曾經民國時期,中文差點被廢除的事情嗎?”


    “當然知道。”吳斌點點頭。


    “就是因為當時很多人認為英文比中文能更好的表達科學體係,但如果以現在的眼光再來看,那純屬病急亂投醫,要說中文輸在了哪,隻輸在了起步晚啊。”


    “當時,或者說現在也一樣,世界上所有頂尖學者寫出自己的論文之後,都要翻譯成英文去發表,才能進行交流,就是因為英語是科學界最普及的語言,這就導致了整個自然科學領域,好的中文教材非常少,越往上學,就越需要去看國外教材。”


    畢萬青說完苦笑了一下,“我是不是……扯的有點遠了。”


    “不,老師您說的話非常深刻,對我幫助很大。”吳斌認真的回答道。


    畢萬青聽完笑了笑,“你能這麽想就好,我聽蔡老師詳細的說過你,一個月的時間就從物理0分衝到了滿分,這其中,天賦和努力缺一不可,所以我覺得你一定是一個可教之才,才想對你說點什麽。”


    “謝謝老師的教導。”吳斌恭敬的說道。


    “我聽蔡老師說,你的學習心得就是一天學20小時,你知道我聽到之後第一反應是什麽嗎?”


    “俄……不知道。”吳斌搖搖頭,心裏想的是大概覺得我在吹牛逼。


    “是懷念。”畢萬青慢慢走下講台,“以前拚命讀書的學生啊,是真不少,好些個讓人瞅著都心疼,太累了,那真是拿命在讀啊。


    “但付出這樣的代價後,得到的回報自然也是巨大的,你知道2000年到2014年這15年裏,華國在imo拿過多少次冠軍嗎?”


    imo吳斌倒是聽過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通稱數學世界杯,是各國數學尖子交手的一個頂級平台。


    “這個,我還真沒了解過。”對於學神的世界,曾經的吳斌並沒有一點點要去八卦的念頭。


    “12次,15年裏,斬獲12次冠軍,一個讓全世界認為黃種人全是含著算盤出生的輝煌戰績。”畢萬青說話時中氣十足。


    “牛逼!”


    聽完畢萬青的話,在吳斌心中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但是2015年到2017年,華國已經破天荒的連續三年沒得到過冠軍了。”畢萬青又歎了口氣。


    “為什麽?”


    “減負的呼聲,你應該聽過不止一次了吧?”


    “恩。”吳斌點點頭。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減負幾乎就成了教育局最重視的一塊,出台的大量政策都和減負有關,比如前幾年的《十項禁止》


    就包括了嚴禁學校自行組織選拔生源考試,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以各類競賽證書,學科競賽成績或考級證明作為招生依據,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設立任何名義的重點班,快慢班等等。


    “孩子們辛苦我也知道,但不讓孩子學習高難度的知識,怎麽選拔和識別那些天才呢,我們在放鬆的時候,別的國家可還在往前跑啊,去年imo奪冠的是韓國隊,人家拿了170,而我們隻拿了159。”


    說完畢萬青又補了一句,“等你對競賽有了概念之後,會明白11分意味著什麽。”


    聽完這些,吳斌陷入了沉默,但內心,卻熊熊燃燒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的星辰大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眉語目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眉語目笑並收藏學霸的星辰大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