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們就不捐了。”烏月聽到的第一個主意就是不捐。
“不捐,既然說是捐,那就是看個人意願。”呂正西也不願捐,捐一次,可以,可現在的情況,誰家都怕還有下一次,誰敢給他們保證沒有以後。
“我去看看村裏大家的想法。”烏月對村裏的熱鬧關心不多,這些事就得呂正西來。
“先看看村長他們。”關心不多,不過烏月還是知道一點。
“行,明天早上我去看一下。”今天剛廣播,大家是什麽反應也得等一下。
“還是這天氣鬧的。”烏月歎氣,如果沒有這該死的天氣,大家都能活得好好的,而不是像現在,努力了,卻還是艱苦著。
“沒事的,大家總能商量出個主意來,今天我看了下玻璃房裏邊,靠山這邊的兩個玻璃房裏很多菜可以收了,明天我們多辛苦一點,能收的都收了,除了自己吃的,其它的都讓胡哥拉走。”不想讓小月再多想,影響她的情緒,呂正西轉了個話題。
至於收菜上,大冷天,多留菜也沒必要,一來,做不成菜幹,二來,家裏就是種菜的,現在所有的土裏都蓋起了玻璃房,每個玻璃房裏菜色交錯著成熟,不愁吃菜的問題。
“嗯,讓糖寶它們守著安安,我收你來裝。”兩個人分工剛好,也不累。
“等到這些菜收好,我們換下土,再種新菜。”用的是木盒放架子上種菜,每個盒子裏的土少就更需要讓土休息還有育肥了。
“嗯,就是現在木頭材找不著了,不然我們可以多做點木盒子。”有了更多的木盒子,就可以更多的把土養肥,種出來的菜就能更好。
“沒事,我們現在的木盒子剛好可以替換著來。”呂正西安慰媳婦,不過心裏也有點懊惱,早知道現在什麽都缺,當初他那間破屋,他應該拆幹淨,那破屋正好就是木材蓋的,以前嫌棄,現在可是好東西,可惜啊,都還村上了。
“兩間玻璃房出的菜,阿西,爸爸媽媽那裏的贍養費該給了吧,剛好。”小月算算這次的大概收入,又想到公公婆婆那邊的贍養費,一年一回,一個月五百,一年六千,賣了菜剛好。
“等收了菜,再把菜種弄好,我就給村長約時間把錢送過去。”為了以防萬一,呂正西每次給他媽贍養費都是當著村長的麵,這樣做是難看一點,丟臉一點,可總比事後麻煩好。
“嗯,呂村那邊的輕軌通了嗎?要是通了,就做輕軌去。”到處都是雪,烏家村裏大家都掃了,但出了烏家村,路上的積雪怕是沒人掃,她可不放心阿西就這樣去,上次呂村那邊的輕軌在調試沒辦法,她擔著的心一直到阿西回來才放下,現在,通了車,她是說什麽都不會讓阿西再冒著一路的積雪出門的。
“通了,但我們這裏沒有直通呂村的,得去市裏轉,麻煩了,我走幾步就行。”上次他也這樣走著去的,路兩邊的積雪是有點多,不過路上到是還行,總有走的人,走的多了,路上的雪也給踩融了,就是滑了點,要小心點。
“不行,就做輕軌,你從這裏坐到市裏,再從市裏轉去呂村,都在一個車站,費不了多少力,上次去,這次去,雪得積了多少,被人走過的地方,雪是少了,可成了冰,更滑,我不放心,你要不坐輕軌,我也和你去!”小月拉著阿西的手不放,這次她不要妥協。
“好,好,我坐輕軌去。”麵對著堅持的媳婦,關心的暖意,呂正西絕對要收下。
“安安,爸爸要是不坐輕軌去看爺爺和奶奶,我們知道了,就不和爸爸玩,好不好?”要是車票是紙的,她還能讓阿西帶著回來,隻是現在的車票都是電子票,隻能靠個人自覺,所以抱著安安,小月哼哼,先警告再說。
“安安,來,我們和媽媽說,爸爸一定會聽媽媽話,媽媽說什麽就是什麽。”呂正西哭笑不得,他可從來沒騙過媳婦,怎麽還什麽都沒做就被當成說謊犯對待了。
烏月似乎也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氣,不好意思地紅了臉,然後,夫妻倆口,你看我,我看你,最後加個還隻會傻樂的安安,一家三口傻樂成一團。
“你休息一會兒,我去外麵看看。”第二天,夫妻倆先把玻璃房的菜收了裝好,讓胡哥運走,回到屋裏,吃過飯,呂正西就打算出去看看,昨天廣播提到的捐贈,大夥是什麽想法,他們家是不想捐,可再好好想想,如果大家都捐,他們怕是也不得不捐,最好的就是想出辦法來,不捐,捐了一次,就有兩次,三次,無數次,呂正西最擔心的最怕的就是這個,天災一天不結束,這捐贈開了頭,怕就不會停,就當他自私吧,他想到的隻有他們一家人好,也沒有那麽大的心再去關心別人。
“嗯,給村長家帶點豆芽過去,我裝好了。”最好先知道下村長的態度。
“哎,你和安安睡一會兒,晚飯我回來做。”呂正西提著媳婦準備好的豆芽往村長家走,準備先聽聽村長的想法,沒想到的是,一路上竟遇見了好幾個人,大家不約而同地都是往村長家走,這樣子,怕是大家都想到一塊了,先問問村長的想法再說。
“村長,你就給我們說說吧,冷不丁地來了這個通知,到底是怎麽說,我們要怎麽辦,真要捐?”剛進了村長家,就聽見裏麵已經有人在說話了,顯然大家現在都在關心這個問題。
“既然是捐贈,那就隨大家的想法,你想怎麽捐就怎麽捐,不勉強。”村長當然不可能明晃晃地告訴大家,不捐也行,隻能這樣說。
“那村長,是不是不捐也行?”大家的腦子也不笨,馬上就想到了點子上。
“捐贈活動本身就不是要求,要不然,我們就不搞捐贈,直接挨家挨戶上門了。”嘴上說著,心裏村長點頭,大家果然都不是笨人。
他不想捐,烏家村的人沒幾個想捐,這事上,別說村民,他自己也有怨言,現在他們村裏種的糧食基本上都是上交國家的,有些家裏人口多的,又沒有存糧的,他們和城裏人一樣也得靠著限購糧才能過日子,還要他們怎麽捐,要不然,人人平等,大家都捐,他們農村人捐,城裏人也捐,這樣,或許村長心裏還會平衡一點,要不然,他就是沒法想得通,做得到!
“那村長,我們不捐,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要是今天捐一回,明天又來捐一回,我們怎麽辦,現在我們種的基本都交給國家了,還要怎麽捐,還有,要捐,城裏的捐了沒有,大家都一樣,靠著國家的限購證過日子,要是他們沒捐,憑啥我們捐他們不捐?”別小瞧了任何人的智慧,村長想到的,呂正西想得到,別人想得到,大家都能想得到。
“行啦,知道什麽事情就都都回去吧,村委那邊有人住著,這次的捐贈點就在我家後院這裏,大家記著。”村長站起來,揮手,這麽多人圍著,你說一句,我講一聲,不知道的還以為鬧事呢,要是有外人,烏家村的名聲要不要了,村長重實幹,也重名聲,要不然,他不會說個話還得藏半截。
“叔,我們家的豆芽發好了,送點過來給你和三嬸加個菜。”意思都明白了,可以捐,可以不捐,大家都是不捐的,還留著幹嘛,一下子,大家都各回各家,各幹各事,就剩村長和呂正西兩人。
“剛好,我和你三嬸還在說這幾天有點想豆芽菜了呢。”村長也不客氣,接過袋子。
“叔,那我回了。”村長的態度剛才已經明明白白和大家說了,呂正西也不用多問了。
“行,回去吧,天寒地凍的,回家暖和。”村長也不留人,現在他算是在辦公,名義上等著捐贈,雖然看現在大家的樣子是不會有人捐了,可做為村長的他也不能在工作時間公然吹牛聊天,這種有損他名聲的事情,村長是絕不會做的,呂正西也明白村長的想法,所以,放下東西就走。
“大家怎麽說?”烏月剛把安安喂好奶,丈夫就回來了,到讓她意外了下,這麽快。
“捐不捐都隨個人,不過,大家的意思是既然不強迫,隨個人,我們就都不捐了,而且,這事上,城裏人捐了沒有,如果沒捐,大家一樣靠的是國家的限購證生活,為什麽他們不捐,我們就要捐,所以,我們不捐。”出了村長家,還能碰到剛剛從村長家出來各自回家的大夥,不過,大家點個頭,也沒再繼續剛才在村長家的話題,既然村長都說這事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了,現在他們當然不會傳,自從災害以來,國家法製力度重度加強,該注意的還是注意下,反正捐贈這件事上知道怎麽做就行了。
“大家說的對,比我們想到的多,要是城裏人也捐,我們也捐,反正全國都捐,他們要是沒捐的話,我們為什麽就要捐。”大家想到他們沒想到的,而且更是解決的辦法,烏月這下心總算定了。
別說烏月心定了,村長心也定了,因為剛剛大夥的話同樣給他提了醒,城裏的,農村的都是靠國家各種限購證生活,那這次捐贈,城裏的捐了嗎?捐了,那他還真得讓大家都捐,要是沒捐,憑啥,你城裏的沒捐,就要我們農村的捐。
“不捐,既然說是捐,那就是看個人意願。”呂正西也不願捐,捐一次,可以,可現在的情況,誰家都怕還有下一次,誰敢給他們保證沒有以後。
“我去看看村裏大家的想法。”烏月對村裏的熱鬧關心不多,這些事就得呂正西來。
“先看看村長他們。”關心不多,不過烏月還是知道一點。
“行,明天早上我去看一下。”今天剛廣播,大家是什麽反應也得等一下。
“還是這天氣鬧的。”烏月歎氣,如果沒有這該死的天氣,大家都能活得好好的,而不是像現在,努力了,卻還是艱苦著。
“沒事的,大家總能商量出個主意來,今天我看了下玻璃房裏邊,靠山這邊的兩個玻璃房裏很多菜可以收了,明天我們多辛苦一點,能收的都收了,除了自己吃的,其它的都讓胡哥拉走。”不想讓小月再多想,影響她的情緒,呂正西轉了個話題。
至於收菜上,大冷天,多留菜也沒必要,一來,做不成菜幹,二來,家裏就是種菜的,現在所有的土裏都蓋起了玻璃房,每個玻璃房裏菜色交錯著成熟,不愁吃菜的問題。
“嗯,讓糖寶它們守著安安,我收你來裝。”兩個人分工剛好,也不累。
“等到這些菜收好,我們換下土,再種新菜。”用的是木盒放架子上種菜,每個盒子裏的土少就更需要讓土休息還有育肥了。
“嗯,就是現在木頭材找不著了,不然我們可以多做點木盒子。”有了更多的木盒子,就可以更多的把土養肥,種出來的菜就能更好。
“沒事,我們現在的木盒子剛好可以替換著來。”呂正西安慰媳婦,不過心裏也有點懊惱,早知道現在什麽都缺,當初他那間破屋,他應該拆幹淨,那破屋正好就是木材蓋的,以前嫌棄,現在可是好東西,可惜啊,都還村上了。
“兩間玻璃房出的菜,阿西,爸爸媽媽那裏的贍養費該給了吧,剛好。”小月算算這次的大概收入,又想到公公婆婆那邊的贍養費,一年一回,一個月五百,一年六千,賣了菜剛好。
“等收了菜,再把菜種弄好,我就給村長約時間把錢送過去。”為了以防萬一,呂正西每次給他媽贍養費都是當著村長的麵,這樣做是難看一點,丟臉一點,可總比事後麻煩好。
“嗯,呂村那邊的輕軌通了嗎?要是通了,就做輕軌去。”到處都是雪,烏家村裏大家都掃了,但出了烏家村,路上的積雪怕是沒人掃,她可不放心阿西就這樣去,上次呂村那邊的輕軌在調試沒辦法,她擔著的心一直到阿西回來才放下,現在,通了車,她是說什麽都不會讓阿西再冒著一路的積雪出門的。
“通了,但我們這裏沒有直通呂村的,得去市裏轉,麻煩了,我走幾步就行。”上次他也這樣走著去的,路兩邊的積雪是有點多,不過路上到是還行,總有走的人,走的多了,路上的雪也給踩融了,就是滑了點,要小心點。
“不行,就做輕軌,你從這裏坐到市裏,再從市裏轉去呂村,都在一個車站,費不了多少力,上次去,這次去,雪得積了多少,被人走過的地方,雪是少了,可成了冰,更滑,我不放心,你要不坐輕軌,我也和你去!”小月拉著阿西的手不放,這次她不要妥協。
“好,好,我坐輕軌去。”麵對著堅持的媳婦,關心的暖意,呂正西絕對要收下。
“安安,爸爸要是不坐輕軌去看爺爺和奶奶,我們知道了,就不和爸爸玩,好不好?”要是車票是紙的,她還能讓阿西帶著回來,隻是現在的車票都是電子票,隻能靠個人自覺,所以抱著安安,小月哼哼,先警告再說。
“安安,來,我們和媽媽說,爸爸一定會聽媽媽話,媽媽說什麽就是什麽。”呂正西哭笑不得,他可從來沒騙過媳婦,怎麽還什麽都沒做就被當成說謊犯對待了。
烏月似乎也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氣,不好意思地紅了臉,然後,夫妻倆口,你看我,我看你,最後加個還隻會傻樂的安安,一家三口傻樂成一團。
“你休息一會兒,我去外麵看看。”第二天,夫妻倆先把玻璃房的菜收了裝好,讓胡哥運走,回到屋裏,吃過飯,呂正西就打算出去看看,昨天廣播提到的捐贈,大夥是什麽想法,他們家是不想捐,可再好好想想,如果大家都捐,他們怕是也不得不捐,最好的就是想出辦法來,不捐,捐了一次,就有兩次,三次,無數次,呂正西最擔心的最怕的就是這個,天災一天不結束,這捐贈開了頭,怕就不會停,就當他自私吧,他想到的隻有他們一家人好,也沒有那麽大的心再去關心別人。
“嗯,給村長家帶點豆芽過去,我裝好了。”最好先知道下村長的態度。
“哎,你和安安睡一會兒,晚飯我回來做。”呂正西提著媳婦準備好的豆芽往村長家走,準備先聽聽村長的想法,沒想到的是,一路上竟遇見了好幾個人,大家不約而同地都是往村長家走,這樣子,怕是大家都想到一塊了,先問問村長的想法再說。
“村長,你就給我們說說吧,冷不丁地來了這個通知,到底是怎麽說,我們要怎麽辦,真要捐?”剛進了村長家,就聽見裏麵已經有人在說話了,顯然大家現在都在關心這個問題。
“既然是捐贈,那就隨大家的想法,你想怎麽捐就怎麽捐,不勉強。”村長當然不可能明晃晃地告訴大家,不捐也行,隻能這樣說。
“那村長,是不是不捐也行?”大家的腦子也不笨,馬上就想到了點子上。
“捐贈活動本身就不是要求,要不然,我們就不搞捐贈,直接挨家挨戶上門了。”嘴上說著,心裏村長點頭,大家果然都不是笨人。
他不想捐,烏家村的人沒幾個想捐,這事上,別說村民,他自己也有怨言,現在他們村裏種的糧食基本上都是上交國家的,有些家裏人口多的,又沒有存糧的,他們和城裏人一樣也得靠著限購糧才能過日子,還要他們怎麽捐,要不然,人人平等,大家都捐,他們農村人捐,城裏人也捐,這樣,或許村長心裏還會平衡一點,要不然,他就是沒法想得通,做得到!
“那村長,我們不捐,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要是今天捐一回,明天又來捐一回,我們怎麽辦,現在我們種的基本都交給國家了,還要怎麽捐,還有,要捐,城裏的捐了沒有,大家都一樣,靠著國家的限購證過日子,要是他們沒捐,憑啥我們捐他們不捐?”別小瞧了任何人的智慧,村長想到的,呂正西想得到,別人想得到,大家都能想得到。
“行啦,知道什麽事情就都都回去吧,村委那邊有人住著,這次的捐贈點就在我家後院這裏,大家記著。”村長站起來,揮手,這麽多人圍著,你說一句,我講一聲,不知道的還以為鬧事呢,要是有外人,烏家村的名聲要不要了,村長重實幹,也重名聲,要不然,他不會說個話還得藏半截。
“叔,我們家的豆芽發好了,送點過來給你和三嬸加個菜。”意思都明白了,可以捐,可以不捐,大家都是不捐的,還留著幹嘛,一下子,大家都各回各家,各幹各事,就剩村長和呂正西兩人。
“剛好,我和你三嬸還在說這幾天有點想豆芽菜了呢。”村長也不客氣,接過袋子。
“叔,那我回了。”村長的態度剛才已經明明白白和大家說了,呂正西也不用多問了。
“行,回去吧,天寒地凍的,回家暖和。”村長也不留人,現在他算是在辦公,名義上等著捐贈,雖然看現在大家的樣子是不會有人捐了,可做為村長的他也不能在工作時間公然吹牛聊天,這種有損他名聲的事情,村長是絕不會做的,呂正西也明白村長的想法,所以,放下東西就走。
“大家怎麽說?”烏月剛把安安喂好奶,丈夫就回來了,到讓她意外了下,這麽快。
“捐不捐都隨個人,不過,大家的意思是既然不強迫,隨個人,我們就都不捐了,而且,這事上,城裏人捐了沒有,如果沒捐,大家一樣靠的是國家的限購證生活,為什麽他們不捐,我們就要捐,所以,我們不捐。”出了村長家,還能碰到剛剛從村長家出來各自回家的大夥,不過,大家點個頭,也沒再繼續剛才在村長家的話題,既然村長都說這事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了,現在他們當然不會傳,自從災害以來,國家法製力度重度加強,該注意的還是注意下,反正捐贈這件事上知道怎麽做就行了。
“大家說的對,比我們想到的多,要是城裏人也捐,我們也捐,反正全國都捐,他們要是沒捐的話,我們為什麽就要捐。”大家想到他們沒想到的,而且更是解決的辦法,烏月這下心總算定了。
別說烏月心定了,村長心也定了,因為剛剛大夥的話同樣給他提了醒,城裏的,農村的都是靠國家各種限購證生活,那這次捐贈,城裏的捐了嗎?捐了,那他還真得讓大家都捐,要是沒捐,憑啥,你城裏的沒捐,就要我們農村的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