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雖然不烈,但喝到最後李旭還是有了幾分醉意,恍惚間他好像又回到了那日的禦書房,父皇問他是否好奇齊王的突然失寵。
如果要表現兄弟情深,李旭應該為齊王求情;如果要表現對君父的崇拜,李旭應該說:“父皇訓斥,自然是因為大哥犯了錯,有錯自然當罰。”
可是李旭既沒有為齊王求情,也沒有向乾元帝表忠心,而是說:“大哥固然應罰,然名不正言不順,恐難服眾,父皇如果因為大哥推舉的人選不合心意而對大哥大加責罵,難免會讓人覺得父皇行事隨心所欲,長此以往,朝堂之上則多有阿諛奉承的小人,而少有以死相諫的賢臣。何不如以理服人,大哥犯了什麽錯,就按什麽罪罰他,事情一清二楚,天下臣民皆無可爭議。”
李旭不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反正那日之後,他的父皇已經兩日不曾召見他,如果父皇因此厭棄了自己,李旭想,他也不會後悔說那些話。
從喬珩那兒出來,李旭已經喝得迷醉,被送回宮中時才恢複一點清醒,隨便洗漱了一下就打算休息,恰是在這時候,朱德奎前來宣旨,大半夜地把李旭帶到了禦書房。
***
今年的冬季比往年要冷多了,聽說京郊的民居被積雪壓垮了不少,幸好聖上及時下旨賑災,京裏的大戶也紛紛施粥贈藥,才把雪災的影響降到最低。因為禮部尚書湯道先誣陷齊王的事,幾個皇子都被聖上斥責,連帶著各派的官員也都夾緊尾巴做人,所以這個年,上京城過得冷冷清清。
但是再怎麽冷清,團圓飯還是要熱熱鬧鬧的吃的,喬珩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恭敬地為喬嶸斟酒,他們兩父子這一年難得這麽坐下來聚一回,喬珩時常在外讀書,臨近年關的三個月還去了南方,而喬嶸,他雖然沒什麽大本事,但心裏門清的很,自己的大兒子早就不是垂髫小兒,喬珩在做的很多事,喬嶸未必不知道,但他卻從未過問,好也罷壞也罷,反正他是管不了這個兒子了。
坐在席上的還有喬瑄和葉少棠,喬瑄認認真真地在看廳上演的戲,而葉少棠,則轉身叫小廝葉童拿出三份禮,一一送到喬家三父子麵前。
葉少棠起身,客氣的說:“侄子在舅舅家叨擾了這麽久,實在不好意思,臨了年節,就想盡一份心意,這些不過是民間野趣的小玩樣兒,送來給舅舅和兩位表弟逗趣的,東西雖小也算是我和妹妹的一份心意。”
這三份禮還真是像葉少棠說的那樣,不是什麽了不起的東西,送給喬嶸的一柄折扇,材質一般,但勝在模樣別致,傘骨被做成了曲蛇狀。給喬瑄的是一塊做成夏蟬造型的鎮紙,同樣是取一個巧字。至於送給喬珩的,則是一支裝在筆套中的毛筆。那毛筆倒是沒什麽新奇,頂多算是二等的品質,雖然比市麵上的通貨好不少,但跟喬珩用慣手的那幾支簡直不能比,唯一有意思的,就是緞織的筆套上繡著一尾靈動的錦鯉。寓意倒是不錯,錦鯉繡的也精細,隻是喬珩想到前世朋友圈多到泛濫的‘錦鯉’,不禁扯了扯嘴角,好吧,這是個隻有他一個人明白的梗。
葉少棠見喬珩拿著筆套笑,就說:“珩表弟喜歡這份禮我就放心了,為兄還真想不好該送表弟什麽,最後才決定送你這支筆,我又怕禮物太輕,還求了妹妹做了這筆套,也算是我們兄妹兩個人的心意。”
喬珩眯著眼,握在手裏的筆套突然變得燙手,他身上穿的用的,都是出自繡娘或者家中女眷之手,葉雨欣雖然是表妹,但他拿著這筆套總覺得不踏實,畢竟他已經有了在意的人。
“這錦鯉倒是繡的有趣,拿過來我看看。”喬嶸坐在上首,隨口就問喬珩要那個筆套,像他這樣的風月老手,哪裏會不知道葉家兄妹的打算,表哥表妹什麽的,自古就是說不清的關係,他家大兒子榆木腦袋,這種美人恩,對於大兒子而言恐怕是桃花劫,還是讓他這個當爹的幫他擋開好了。
筆套被喬珩遞給喬嶸時,‘不小心’掉進了桌上的湯羹裏,喬珩心裏偷笑,他爹裝得跟什麽都不知道似得,其實骨子裏蔫壞蔫壞地。於是葉雨欣的一片情絲,最後都喂了筍幹老鴨湯。
日子過得是真快,大年三十之後眨眼間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適逢佳節,上京城大小街巷都停滿了小商小販,這些人裏大多都是過年前受了雪災的京郊農戶,雖然朝廷出錢給他們建了臨時的住處,暫時解決了他們的溫飽問題,但是開年之後是個什麽樣的情況誰也不知道,所以稍微有條件點的人家,都趁著元宵佳節挑著自家做的吃食來城裏兜生意,能多賺一文是一文。
乾元帝為振民心,特意下了聖旨與民同樂,著工部選址,趕工建了一個臨時的戲台,又召京中最出名的三個戲班連著演了三天的大戲,過往百姓不用花錢就能在台下看戲。這道聖旨一下,更是增添了元宵節的火熱氣氛。
往年的元宵節,喬珩都會和李旭好好玩鬧一番,但是今年,喬珩見色忘義,拋棄了好基友,一入夜就帶著安慶和平歡等在朱雀街口的鵲仙橋上了。從宋家出來到燕歸樓,必須得經過鵲仙橋,喬珩還就不信自己碰不到宋子妤了。
大約等了一盞茶的時間,喬珩眼前才出現了某個他朝思暮想的人的身影。
“子妤妹妹,一會兒我們去哪兒啊?”宋芸芸挽著宋子妤的手,她比起數月前消瘦了不少,也是,那時候她好歹還是正五品別駕之女,而現在呢,她是罪臣之女,能夠不被父親連累入獄,已經是聖上開恩了。在宋芸芸看來,自己如今深陷泥潭,能夠自救的唯一辦法,就是粘著康樂公主一家為自己尋一門好親。
宋子妤挑眉,臨出門堂姐非要跟著一起來,難道堂姐還要跟著她去見珩哥哥?宋子妤不樂意了,她好不容易才說服爹娘單獨上街,就是為了去清晏酒樓找喬珩,每年元宵節她的珩哥哥都會和七皇子去清晏酒樓,今年肯定也是。
自那日從寧國公府回去之後,宋子妤來來回回收到了不少喬珩送到宋府的東西或信件,她心裏甜蜜之餘卻也存著擔憂,所以今天,她要問問珩哥哥到底是什麽意思,要是不喜歡她,那為什麽不再躲她,上次還抱了她;要是喜歡她,那為什麽不明說,擺出一副自己隻是在照顧妹妹的架勢是怎麽回事,難道真的是她想多了?
所以宋子妤一點都不想宋芸芸跟著她一起去,這種不希望喜歡的人被別人看見的心思酸的她不行,真想把珩哥哥藏起來不讓別人看見。
宋子妤指了指燕歸樓的方向,對宋芸芸說:“爹爹在燕歸樓二樓設了席宴,堂姐不如先過去,那裏景色開闊,能將東城的街景盡收眼底,頗是個好去處。”
“那你呢,我們一起過去豈不更好?還是堂妹要去見什麽人,帶著我不方便?”宋芸芸打定主意跟著宋子妤,怎麽可能輕易被宋子妤支走。
“怎麽會呢。”宋子妤捏了捏衣袖,掙紮的不行,她也不知道今天能不能遇到珩哥哥,如果這時候被堂姐看出端倪......
就算是楚湘在她麵前,宋子妤也是隨心所欲地說話行事,可是偏偏到了宋芸芸這兒,宋子妤不得不顧忌兩分,因為她爹覺得宋芸芸失去父親已經很不幸了,千叮嚀萬囑咐叫宋子妤讓著宋芸芸兩分,所以宋芸芸刺過來的軟刀子,宋子妤沒辦法擋開。
宋子妤心急地撇過頭去,她要怎麽說好,放棄去找珩哥哥答應跟堂姐一起去燕歸樓?
誰知就在這時候宋子妤定睛一看,居然從人群裏看到了站在前頭的喬珩,她還以為今天要見不到喬珩了呢,誰知道這麽巧,才出門就遇見了,難道真是上天眷顧?
喬珩已經從鵲仙橋上下來,朝著宋子妤她們走來:“子妤表妹,宋小姐,今日真是巧,能在這裏碰見兩位。”
喬珩那眼睛勾著宋子妤,翻過年十六歲的少年,身姿挺拔地像青鬆,雖錦服華帶加身,但並不顯得俗氣,反而使他超脫於人間富貴之氣,生出一股理當睥睨天下的魅力。
宋子妤手指繞著手帕,嘴角壓都壓不下來,真是的,這人生的這麽好看做什麽:“還真是巧了。”
宋芸芸:(白眼)演戲給誰看,傻子才信你們是偶遇!
喬珩粗看了一眼跟在宋子妤和宋芸芸身後的丫鬟侍衛,也不知道康樂公主和宋世叔在防誰,兩個姑娘家出門,足足帶了四個丫鬟十八個護衛。
宋世元:防狼。
“今日元宵佳節,街上人多,父親就多派了幾個人跟著我們。”宋子妤見喬珩在打量自己身後的護衛,不好意思地解釋道,她可不想讓喬珩覺得她驕縱,出門都帶著這麽多人。
誰知喬珩卻說:“宋世叔考慮周全,你一個弱女子出門,多帶點人安全。可憐我就帶了兩個小廝出門,今夜上京城確實不太安全,我見表妹你也是往城東方向而且,可否讓我沾光隨行,護我到燕歸樓即可。”
平歡和安慶/(tot)/~~:世子爺,出門前是你非要撇下護衛的,而且我們兩個也能保護你!
宋芸芸 ̄へ ̄:我也是弱女子,為什麽沒有人注意我?!
喬珩不要臉起來還真是挺無賴的,宋家在燕歸樓包了廂房這不算什麽秘密,喬珩早就把這些打聽的一清二楚,所以這時候才故意說要去燕歸樓,至於走哪條路去,繞多大圈去,這些小問題都是可以商量的嘛。
如果要表現兄弟情深,李旭應該為齊王求情;如果要表現對君父的崇拜,李旭應該說:“父皇訓斥,自然是因為大哥犯了錯,有錯自然當罰。”
可是李旭既沒有為齊王求情,也沒有向乾元帝表忠心,而是說:“大哥固然應罰,然名不正言不順,恐難服眾,父皇如果因為大哥推舉的人選不合心意而對大哥大加責罵,難免會讓人覺得父皇行事隨心所欲,長此以往,朝堂之上則多有阿諛奉承的小人,而少有以死相諫的賢臣。何不如以理服人,大哥犯了什麽錯,就按什麽罪罰他,事情一清二楚,天下臣民皆無可爭議。”
李旭不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反正那日之後,他的父皇已經兩日不曾召見他,如果父皇因此厭棄了自己,李旭想,他也不會後悔說那些話。
從喬珩那兒出來,李旭已經喝得迷醉,被送回宮中時才恢複一點清醒,隨便洗漱了一下就打算休息,恰是在這時候,朱德奎前來宣旨,大半夜地把李旭帶到了禦書房。
***
今年的冬季比往年要冷多了,聽說京郊的民居被積雪壓垮了不少,幸好聖上及時下旨賑災,京裏的大戶也紛紛施粥贈藥,才把雪災的影響降到最低。因為禮部尚書湯道先誣陷齊王的事,幾個皇子都被聖上斥責,連帶著各派的官員也都夾緊尾巴做人,所以這個年,上京城過得冷冷清清。
但是再怎麽冷清,團圓飯還是要熱熱鬧鬧的吃的,喬珩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恭敬地為喬嶸斟酒,他們兩父子這一年難得這麽坐下來聚一回,喬珩時常在外讀書,臨近年關的三個月還去了南方,而喬嶸,他雖然沒什麽大本事,但心裏門清的很,自己的大兒子早就不是垂髫小兒,喬珩在做的很多事,喬嶸未必不知道,但他卻從未過問,好也罷壞也罷,反正他是管不了這個兒子了。
坐在席上的還有喬瑄和葉少棠,喬瑄認認真真地在看廳上演的戲,而葉少棠,則轉身叫小廝葉童拿出三份禮,一一送到喬家三父子麵前。
葉少棠起身,客氣的說:“侄子在舅舅家叨擾了這麽久,實在不好意思,臨了年節,就想盡一份心意,這些不過是民間野趣的小玩樣兒,送來給舅舅和兩位表弟逗趣的,東西雖小也算是我和妹妹的一份心意。”
這三份禮還真是像葉少棠說的那樣,不是什麽了不起的東西,送給喬嶸的一柄折扇,材質一般,但勝在模樣別致,傘骨被做成了曲蛇狀。給喬瑄的是一塊做成夏蟬造型的鎮紙,同樣是取一個巧字。至於送給喬珩的,則是一支裝在筆套中的毛筆。那毛筆倒是沒什麽新奇,頂多算是二等的品質,雖然比市麵上的通貨好不少,但跟喬珩用慣手的那幾支簡直不能比,唯一有意思的,就是緞織的筆套上繡著一尾靈動的錦鯉。寓意倒是不錯,錦鯉繡的也精細,隻是喬珩想到前世朋友圈多到泛濫的‘錦鯉’,不禁扯了扯嘴角,好吧,這是個隻有他一個人明白的梗。
葉少棠見喬珩拿著筆套笑,就說:“珩表弟喜歡這份禮我就放心了,為兄還真想不好該送表弟什麽,最後才決定送你這支筆,我又怕禮物太輕,還求了妹妹做了這筆套,也算是我們兄妹兩個人的心意。”
喬珩眯著眼,握在手裏的筆套突然變得燙手,他身上穿的用的,都是出自繡娘或者家中女眷之手,葉雨欣雖然是表妹,但他拿著這筆套總覺得不踏實,畢竟他已經有了在意的人。
“這錦鯉倒是繡的有趣,拿過來我看看。”喬嶸坐在上首,隨口就問喬珩要那個筆套,像他這樣的風月老手,哪裏會不知道葉家兄妹的打算,表哥表妹什麽的,自古就是說不清的關係,他家大兒子榆木腦袋,這種美人恩,對於大兒子而言恐怕是桃花劫,還是讓他這個當爹的幫他擋開好了。
筆套被喬珩遞給喬嶸時,‘不小心’掉進了桌上的湯羹裏,喬珩心裏偷笑,他爹裝得跟什麽都不知道似得,其實骨子裏蔫壞蔫壞地。於是葉雨欣的一片情絲,最後都喂了筍幹老鴨湯。
日子過得是真快,大年三十之後眨眼間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適逢佳節,上京城大小街巷都停滿了小商小販,這些人裏大多都是過年前受了雪災的京郊農戶,雖然朝廷出錢給他們建了臨時的住處,暫時解決了他們的溫飽問題,但是開年之後是個什麽樣的情況誰也不知道,所以稍微有條件點的人家,都趁著元宵佳節挑著自家做的吃食來城裏兜生意,能多賺一文是一文。
乾元帝為振民心,特意下了聖旨與民同樂,著工部選址,趕工建了一個臨時的戲台,又召京中最出名的三個戲班連著演了三天的大戲,過往百姓不用花錢就能在台下看戲。這道聖旨一下,更是增添了元宵節的火熱氣氛。
往年的元宵節,喬珩都會和李旭好好玩鬧一番,但是今年,喬珩見色忘義,拋棄了好基友,一入夜就帶著安慶和平歡等在朱雀街口的鵲仙橋上了。從宋家出來到燕歸樓,必須得經過鵲仙橋,喬珩還就不信自己碰不到宋子妤了。
大約等了一盞茶的時間,喬珩眼前才出現了某個他朝思暮想的人的身影。
“子妤妹妹,一會兒我們去哪兒啊?”宋芸芸挽著宋子妤的手,她比起數月前消瘦了不少,也是,那時候她好歹還是正五品別駕之女,而現在呢,她是罪臣之女,能夠不被父親連累入獄,已經是聖上開恩了。在宋芸芸看來,自己如今深陷泥潭,能夠自救的唯一辦法,就是粘著康樂公主一家為自己尋一門好親。
宋子妤挑眉,臨出門堂姐非要跟著一起來,難道堂姐還要跟著她去見珩哥哥?宋子妤不樂意了,她好不容易才說服爹娘單獨上街,就是為了去清晏酒樓找喬珩,每年元宵節她的珩哥哥都會和七皇子去清晏酒樓,今年肯定也是。
自那日從寧國公府回去之後,宋子妤來來回回收到了不少喬珩送到宋府的東西或信件,她心裏甜蜜之餘卻也存著擔憂,所以今天,她要問問珩哥哥到底是什麽意思,要是不喜歡她,那為什麽不再躲她,上次還抱了她;要是喜歡她,那為什麽不明說,擺出一副自己隻是在照顧妹妹的架勢是怎麽回事,難道真的是她想多了?
所以宋子妤一點都不想宋芸芸跟著她一起去,這種不希望喜歡的人被別人看見的心思酸的她不行,真想把珩哥哥藏起來不讓別人看見。
宋子妤指了指燕歸樓的方向,對宋芸芸說:“爹爹在燕歸樓二樓設了席宴,堂姐不如先過去,那裏景色開闊,能將東城的街景盡收眼底,頗是個好去處。”
“那你呢,我們一起過去豈不更好?還是堂妹要去見什麽人,帶著我不方便?”宋芸芸打定主意跟著宋子妤,怎麽可能輕易被宋子妤支走。
“怎麽會呢。”宋子妤捏了捏衣袖,掙紮的不行,她也不知道今天能不能遇到珩哥哥,如果這時候被堂姐看出端倪......
就算是楚湘在她麵前,宋子妤也是隨心所欲地說話行事,可是偏偏到了宋芸芸這兒,宋子妤不得不顧忌兩分,因為她爹覺得宋芸芸失去父親已經很不幸了,千叮嚀萬囑咐叫宋子妤讓著宋芸芸兩分,所以宋芸芸刺過來的軟刀子,宋子妤沒辦法擋開。
宋子妤心急地撇過頭去,她要怎麽說好,放棄去找珩哥哥答應跟堂姐一起去燕歸樓?
誰知就在這時候宋子妤定睛一看,居然從人群裏看到了站在前頭的喬珩,她還以為今天要見不到喬珩了呢,誰知道這麽巧,才出門就遇見了,難道真是上天眷顧?
喬珩已經從鵲仙橋上下來,朝著宋子妤她們走來:“子妤表妹,宋小姐,今日真是巧,能在這裏碰見兩位。”
喬珩那眼睛勾著宋子妤,翻過年十六歲的少年,身姿挺拔地像青鬆,雖錦服華帶加身,但並不顯得俗氣,反而使他超脫於人間富貴之氣,生出一股理當睥睨天下的魅力。
宋子妤手指繞著手帕,嘴角壓都壓不下來,真是的,這人生的這麽好看做什麽:“還真是巧了。”
宋芸芸:(白眼)演戲給誰看,傻子才信你們是偶遇!
喬珩粗看了一眼跟在宋子妤和宋芸芸身後的丫鬟侍衛,也不知道康樂公主和宋世叔在防誰,兩個姑娘家出門,足足帶了四個丫鬟十八個護衛。
宋世元:防狼。
“今日元宵佳節,街上人多,父親就多派了幾個人跟著我們。”宋子妤見喬珩在打量自己身後的護衛,不好意思地解釋道,她可不想讓喬珩覺得她驕縱,出門都帶著這麽多人。
誰知喬珩卻說:“宋世叔考慮周全,你一個弱女子出門,多帶點人安全。可憐我就帶了兩個小廝出門,今夜上京城確實不太安全,我見表妹你也是往城東方向而且,可否讓我沾光隨行,護我到燕歸樓即可。”
平歡和安慶/(tot)/~~:世子爺,出門前是你非要撇下護衛的,而且我們兩個也能保護你!
宋芸芸 ̄へ ̄:我也是弱女子,為什麽沒有人注意我?!
喬珩不要臉起來還真是挺無賴的,宋家在燕歸樓包了廂房這不算什麽秘密,喬珩早就把這些打聽的一清二楚,所以這時候才故意說要去燕歸樓,至於走哪條路去,繞多大圈去,這些小問題都是可以商量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