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實在是太窮了!
這是李明勳在漢京收到各處軍管會、裁決組遞上來的報告之後得出的結論,經過三個月的係統的清算,總共隻得到了三百五十萬兩的白銀以及價值不會超過兩百萬兩的銅錢!
賊過如梳,兵過如篦!這是老百姓對於兵禍的評價,實際上,這也昭示著一個不可爭議的事實,那就是在‘搶劫’這方麵,軍隊比任何組織都更為有效率。
軍隊是有嚴格紀律的組織,掌握著強大的武力乃至合法的外衣,因此軍隊搶劫是效率最高也是最徹底的,但軍隊同樣麵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地,不是合眾國軍抄不到錢,而是朝鮮本就沒有多少錢。
朝鮮是一個典型的封建主義國家,而且是一個落後的國家,與擁有精美的絲綢、瓷器等手工藝品的中國和擁有大量金銀礦的日本相比,朝鮮幾乎不為世界市場所需要,這個國家拿不出什麽在國際市場有競爭力的商品,處於溫帶的朝鮮沒有熱帶地區的香料,也沒有什麽上佳的金銀礦,更沒有什麽高品質的手工藝品,朝鮮唯一在東方有競爭力的,也不過是人參、毛皮和高麗紙這三樣,其中人參最有競爭力,因為這個國家擁有人工培育人參的傳統。
而朝鮮又是一個極度缺乏貴金屬的國家,它本身沒有什麽金銀礦,又沒有競爭力的商品獲取來自日本、美洲的金銀,所以這個國家一直到‘大同法’頒布以來,都是使用布匹、糧食作為實物交換貨比,這個國家流通的銅錢也多是萬曆錢和一些日本錢。
雖然朝鮮貧困而愚昧,卻對合眾國來說意義重大,這是合眾國第一次大規模的實際占領一個國家,也是第一次係統性的清算一個國家,而朝鮮對合眾國最有價值的不是金銀,而是人力資源。
作為一個封建國家,而且是一個以小中華自居的國家,朝鮮深受中華文化和文明的影響,所以在中國大陸能找到的技術工種在這裏都能找到,而且,朝鮮的手工業匠人是最適合移民的,這比大陸和日本都更為適合。
朝鮮的技術人員分為兩種,一種是雜科,這是朝鮮科舉製度中考試的一個學科,包括易學、醫藥學、陰陽學和法律學科,大量的朝鮮中人階層以此為生,而中人作為朝鮮的低階貴族,也在合眾國清算的範圍內,所以完全通過勞改、流放等合法手段將其帶走。
而另外一個層級則是賤民,這是朝鮮的奴隸階層,朝鮮的皮革、屠宰、木工、石匠等匠人階層大規模屬於這個階層,對於那些朝鮮官奴和兩班、中人的私奴,自然作為‘違法財產’處置,而對於那些普通的賤民,在朝鮮其沒有任何財產,也沒有生活來源,麵對合眾國開出的土地、法律平等等權力,賤民很容易跟隨合眾國軍離開。
自合眾國軍登陸朝鮮之後,各類移民的情況不斷發生,李明勳以最高元首的名義簽訂了多項移民或者更為精確的說是流放令。
“告北洋戰區占領軍司令部,中澳船隊在即,精選朝鮮犯官女眷,年齡十六至二十四歲,適齡適婚,身強體健者,需一千三百名,限二十日內趕赴濟州港,至中澳船隊軍官評議會交接。”
“告濟州軍管會占領軍司令部,嚴選朝鮮船匠、木工、鐵匠四百口,及其家眷送往北大年行政長官區,交由海軍修船廠使用,接令之日起,十五日內湊齊,交由北大年商人協會貿易船隊交接,務求身體康健,務求家庭完整。”
“告統帥部下轄軍管會,嚴選二十五歲左右輕罪犯官四十人,以官話嫻熟、術算精專者優先,配往蝦夷地釧路港,精選鐵匠十戶、木匠十五戶、皮革匠人十五戶,每戶丁口限定五人,餘者揀出,不足者以聰慧之少年補足,另選年輕體健犯官女眷五十人,一並送往釧路港,交由安全局管製,待藍鯨號再次出航,配往美洲,交由趙君肅選用。”
“從主動投效之平民、賤民階層中,遴選體健聰慧之少年八百人,年齡不逾十二,入台北歸化學校入學,其家人一並歸屬台北安置,另選能書寫漢字、言官話之青年,年齡十四至十六之間,人數不限,階層不限,可以兩班、中人中妓生子、次子和賤生子為主,嚴選之後遞送濟州統戰學堂,三七分比,三成入軍政係,七成政法係列,統戰學堂需進行嚴格政治之審查、忠誠之測試,方可入學。”
統帥部不斷在朝鮮挑選技術人才發往合眾國各行政長官區使用,在技術人才的使用上,統帥部盡可能保證其家庭完整,而對待犯官階層上,就極為寬鬆了,其最大規模的移民選定了犯官群體中的女眷,以適婚適齡女眷充入流放營之中,多為犯官女兒、妾室和丫鬟,這些女子則配往美洲、金城和澳洲等地,因為這些地方距離合眾國過於遙遠,在初始的拓殖階段,限於船舶不足,隻能是揀選必要之人前往,大部分是男子,而本地的土著多為矮人、黑人,其相貌與中國迥異,文明又落後,不為拓殖之官民所喜,而李明勳是絕對不會虧待那些在偏遠、凶惡之地為合眾國開疆拓土的勇士,因此遴選犯官女眷,送往邊疆,配給有功之臣,實際上,就是給開拓之勇士發老婆。
當然,無論是技術匠人還是適婚女子都屬於特殊案例,實際上,在持續十四個月的朝鮮占領軍管製時代,合眾國一共從朝鮮轉移走人口達四十五萬,其中六成屬於犯官及其親屬、宗族和私奴,幾乎把朝鮮的貴族和士紳地主階層一網打盡,而其餘多是朝鮮貧賤的平民和賤民階層,這些人移民被永寧、呂宋、濟州和北大年瓜分,其中永寧得人最多,二十萬人分配到了永寧,其次是呂宋和濟州。
按照合眾國移民局的官方文件,朝鮮之移民不允許其以村鎮之形勢聚居,需與國民團體雜居,在地方不許擁有朝鮮村落鎮甸,在城市不許擁有朝鮮街道和聚落,在村鎮一級,朝鮮人不得超過漢人人口三分之一,在三級及以上行政城市,朝鮮人不許超過城市人口百分之十,且不許壟斷某個行業。
因此,想要接受普通的朝鮮移民,需要擁有一個巨大的人口基數,永寧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呂宋則有些差強人意。
當然,移民局也並非完全不近人情,在呂宋和北大年提出丁壯需求之後,移民局也調整了政策,那就是把大量的壯丁,特別是俘虜自朝鮮軍隊、衙署的丁壯充入勞改營,輸送至呂宋和北大年,作為種植園勞動力、工礦勞動力和建築勞工使用,一時間讓兩地的勞動力達到了飽和。
對於朝鮮的軍事占領和係統性清算一直持續到了永曆五年初,那個時候的清廷解決了陝西和陝甘叛亂,而在西南戰場也取得了突破,解放了大量的兵力加入到了山東和朝鮮戰場,在山東戰場告急,朝鮮戰場又麵臨五萬規模的滿清軍隊,而聯軍中不和或缺的戰力,魯監國係統的明軍有急於趕赴舟山回援,外有強敵內有紛爭,李明勳才下達了總撤退令。
實際上,這已經遠遠超出了李明勳的預料,原本李明勳以為,對朝鮮的事實占領不會超過四個月,畢竟朝鮮有那麽多的人口,滿清軍隊加上臨時武裝起來的朝鮮仆從軍就可以把朝鮮戰場變成一個賠本買賣,但烏穆的超常發揮,讓合眾國軍在短期內就把朝鮮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區域占據,讓朝鮮不具備動員的基礎,才最終讓占領持續了十四個月。
正是因為判斷的失誤,讓清算行動也變的朝令夕改,一開始占領軍先抄走人和貴金屬及貴重的財貨,後來發現局勢穩定又開始搬空糧倉,再後來發現占領是持續的,連人帶牲畜的開始往濟州搬運,到了末期,索性把朝鮮那些經過幾次‘洗劫’的官衙、官邸甚至於某個城市直接承包給合眾國的商人,這群人又徹徹底底的舔了一遍,把一些建材、花草、石雕等重量大不好運輸的藝術品全部帶走,甚至與一些磚塊、條石乃至於佛像也被統統拆走。
而在這個過程中,一股思潮在占領軍中湧動,那就是既然朝鮮這麽弱,滿清的反擊也不強,不如索性徹底占領了朝鮮,一個八百萬人口的國家,怎麽也相當於大陸兩省之地,隻要把犯官和國有土地租借給朝鮮百姓,並且大興貿易,那所獲定然是豐厚的。
然而,李明勳卻拒絕了這個計劃,堅決要求進行總撤退,原因很簡單,合眾國吞下朝鮮,那就是蛇吞象,要知道合眾國也不過堪堪擁有四百萬人口罷了,如何吞並兩倍於己的文明國度呢?八百萬人口的國家,就需要兩萬人規模的官僚隊伍,這是合眾國不可能拿的出來的,而占領這樣一個國家,且要擋住來自遼東地區那越來越強的滿清軍隊,又需要多少軍隊呢,朝鮮戰場的開銷肯定是超過了山東戰場,這是合眾國支應不起來的。
如果朝鮮和山東兩個戰場隻能選一個,合眾國自然是選擇山東戰場了。
而反過來說,朝鮮被滿清占據又有有什麽損失呢,這個國家的重要財富已經被清算一空,官僚隊伍也近乎消失,統治這個國家的基礎已經不存在了,滿清需要多少人才能恢複這個國家的統治和生產呢,又需要多少時間,又需要投入多少呢?
更何況合眾國在撤離之前做了兩個重要決定,一是支持本地的農民義軍明火賊,把朝鮮府庫中被明軍挑選剩下的軍火甲械統統扔給了明火賊,二是給朝鮮老百姓分地,把原先兩班貴族和地主階層的土地、房產(假如沒被拆的話)全部分給朝鮮百姓。
前者是支持明火賊對朝鮮官府的反叛,而後者則是為滿清和朝鮮舊有貴族的統治埋下一個炸彈,把土地分給百姓可能不會得到擁戴,但把土地從百姓手裏搶回來,肯定會遭遇叛亂。
朝鮮已經不是滿清的力量源泉反而需要滿清的資源投入,這對於力量弱小的合眾國來說,也是不錯的局麵了,更何況,盤踞在鹹鏡道一帶的沈藩和李也無時無刻不再挑戰著滿清,前有紛爭,背有芒刺,朝鮮,這個古老的封建國家,很長時間內都會處於混亂之中了。
在朝鮮亂成一鍋粥的時候,遙遠的大陸戰場上,滿清軍隊正快速的占據上風。
從永曆三年秋天開始,滿清軍隊就開始了對西南戰場的進攻,兩廣仍然是主戰場,濟爾哈朗這位滿清輔政叔王在武昌坐鎮全局,把麾下滿洲軍隊大部送往前線,交由三漢藩指揮,也為監軍之用,孔有德負責進攻廣西,而尚可喜和剛剛從因‘逃奴案’自殺的耿仲明手中接過藩權的耿繼茂聯手進攻廣東,滿清軍隊在西南戰場匯聚了十五萬的兵馬,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藩和精挑細選的綠營,可謂全國精銳匯聚了,僅僅是前線的兵馬便有七萬人之多。
<a id="wzsy" href="https://www.yyxs.la">yyxs.la</a>
孔有德作為三漢藩之首,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收複了湖廣全部,但是其戰果是高開低走,在進軍桂林的途中,在全州、靈渠、岩關一線碰的是頭破血流,南明首輔瞿式耜率軍嚴防死守,在嚴酷的峽穀地形中,兵力多寡並非關鍵,孔有德的優勢發揮不出來。
尚可喜進攻廣東一開始便遇到了困難,李成棟先死守贛州,拖延了兩個月,然後堅守梅關。
瞿式耜利用地形優勢把戰鬥拖延到了永曆四年的冬季,廣東的堅守同樣取得了如此成果,可以說,讓兩部堅守的信心來源是雲南的大西軍的那十萬雄兵,可惜的是,兩廣同樣失望了,孫可望與李定國並未有出援兩廣的計劃,因為這兩個人都很明白,出援兩廣也隻能是救一時之急,於抗清大業並無大用。
這是李明勳在漢京收到各處軍管會、裁決組遞上來的報告之後得出的結論,經過三個月的係統的清算,總共隻得到了三百五十萬兩的白銀以及價值不會超過兩百萬兩的銅錢!
賊過如梳,兵過如篦!這是老百姓對於兵禍的評價,實際上,這也昭示著一個不可爭議的事實,那就是在‘搶劫’這方麵,軍隊比任何組織都更為有效率。
軍隊是有嚴格紀律的組織,掌握著強大的武力乃至合法的外衣,因此軍隊搶劫是效率最高也是最徹底的,但軍隊同樣麵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地,不是合眾國軍抄不到錢,而是朝鮮本就沒有多少錢。
朝鮮是一個典型的封建主義國家,而且是一個落後的國家,與擁有精美的絲綢、瓷器等手工藝品的中國和擁有大量金銀礦的日本相比,朝鮮幾乎不為世界市場所需要,這個國家拿不出什麽在國際市場有競爭力的商品,處於溫帶的朝鮮沒有熱帶地區的香料,也沒有什麽上佳的金銀礦,更沒有什麽高品質的手工藝品,朝鮮唯一在東方有競爭力的,也不過是人參、毛皮和高麗紙這三樣,其中人參最有競爭力,因為這個國家擁有人工培育人參的傳統。
而朝鮮又是一個極度缺乏貴金屬的國家,它本身沒有什麽金銀礦,又沒有競爭力的商品獲取來自日本、美洲的金銀,所以這個國家一直到‘大同法’頒布以來,都是使用布匹、糧食作為實物交換貨比,這個國家流通的銅錢也多是萬曆錢和一些日本錢。
雖然朝鮮貧困而愚昧,卻對合眾國來說意義重大,這是合眾國第一次大規模的實際占領一個國家,也是第一次係統性的清算一個國家,而朝鮮對合眾國最有價值的不是金銀,而是人力資源。
作為一個封建國家,而且是一個以小中華自居的國家,朝鮮深受中華文化和文明的影響,所以在中國大陸能找到的技術工種在這裏都能找到,而且,朝鮮的手工業匠人是最適合移民的,這比大陸和日本都更為適合。
朝鮮的技術人員分為兩種,一種是雜科,這是朝鮮科舉製度中考試的一個學科,包括易學、醫藥學、陰陽學和法律學科,大量的朝鮮中人階層以此為生,而中人作為朝鮮的低階貴族,也在合眾國清算的範圍內,所以完全通過勞改、流放等合法手段將其帶走。
而另外一個層級則是賤民,這是朝鮮的奴隸階層,朝鮮的皮革、屠宰、木工、石匠等匠人階層大規模屬於這個階層,對於那些朝鮮官奴和兩班、中人的私奴,自然作為‘違法財產’處置,而對於那些普通的賤民,在朝鮮其沒有任何財產,也沒有生活來源,麵對合眾國開出的土地、法律平等等權力,賤民很容易跟隨合眾國軍離開。
自合眾國軍登陸朝鮮之後,各類移民的情況不斷發生,李明勳以最高元首的名義簽訂了多項移民或者更為精確的說是流放令。
“告北洋戰區占領軍司令部,中澳船隊在即,精選朝鮮犯官女眷,年齡十六至二十四歲,適齡適婚,身強體健者,需一千三百名,限二十日內趕赴濟州港,至中澳船隊軍官評議會交接。”
“告濟州軍管會占領軍司令部,嚴選朝鮮船匠、木工、鐵匠四百口,及其家眷送往北大年行政長官區,交由海軍修船廠使用,接令之日起,十五日內湊齊,交由北大年商人協會貿易船隊交接,務求身體康健,務求家庭完整。”
“告統帥部下轄軍管會,嚴選二十五歲左右輕罪犯官四十人,以官話嫻熟、術算精專者優先,配往蝦夷地釧路港,精選鐵匠十戶、木匠十五戶、皮革匠人十五戶,每戶丁口限定五人,餘者揀出,不足者以聰慧之少年補足,另選年輕體健犯官女眷五十人,一並送往釧路港,交由安全局管製,待藍鯨號再次出航,配往美洲,交由趙君肅選用。”
“從主動投效之平民、賤民階層中,遴選體健聰慧之少年八百人,年齡不逾十二,入台北歸化學校入學,其家人一並歸屬台北安置,另選能書寫漢字、言官話之青年,年齡十四至十六之間,人數不限,階層不限,可以兩班、中人中妓生子、次子和賤生子為主,嚴選之後遞送濟州統戰學堂,三七分比,三成入軍政係,七成政法係列,統戰學堂需進行嚴格政治之審查、忠誠之測試,方可入學。”
統帥部不斷在朝鮮挑選技術人才發往合眾國各行政長官區使用,在技術人才的使用上,統帥部盡可能保證其家庭完整,而對待犯官階層上,就極為寬鬆了,其最大規模的移民選定了犯官群體中的女眷,以適婚適齡女眷充入流放營之中,多為犯官女兒、妾室和丫鬟,這些女子則配往美洲、金城和澳洲等地,因為這些地方距離合眾國過於遙遠,在初始的拓殖階段,限於船舶不足,隻能是揀選必要之人前往,大部分是男子,而本地的土著多為矮人、黑人,其相貌與中國迥異,文明又落後,不為拓殖之官民所喜,而李明勳是絕對不會虧待那些在偏遠、凶惡之地為合眾國開疆拓土的勇士,因此遴選犯官女眷,送往邊疆,配給有功之臣,實際上,就是給開拓之勇士發老婆。
當然,無論是技術匠人還是適婚女子都屬於特殊案例,實際上,在持續十四個月的朝鮮占領軍管製時代,合眾國一共從朝鮮轉移走人口達四十五萬,其中六成屬於犯官及其親屬、宗族和私奴,幾乎把朝鮮的貴族和士紳地主階層一網打盡,而其餘多是朝鮮貧賤的平民和賤民階層,這些人移民被永寧、呂宋、濟州和北大年瓜分,其中永寧得人最多,二十萬人分配到了永寧,其次是呂宋和濟州。
按照合眾國移民局的官方文件,朝鮮之移民不允許其以村鎮之形勢聚居,需與國民團體雜居,在地方不許擁有朝鮮村落鎮甸,在城市不許擁有朝鮮街道和聚落,在村鎮一級,朝鮮人不得超過漢人人口三分之一,在三級及以上行政城市,朝鮮人不許超過城市人口百分之十,且不許壟斷某個行業。
因此,想要接受普通的朝鮮移民,需要擁有一個巨大的人口基數,永寧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呂宋則有些差強人意。
當然,移民局也並非完全不近人情,在呂宋和北大年提出丁壯需求之後,移民局也調整了政策,那就是把大量的壯丁,特別是俘虜自朝鮮軍隊、衙署的丁壯充入勞改營,輸送至呂宋和北大年,作為種植園勞動力、工礦勞動力和建築勞工使用,一時間讓兩地的勞動力達到了飽和。
對於朝鮮的軍事占領和係統性清算一直持續到了永曆五年初,那個時候的清廷解決了陝西和陝甘叛亂,而在西南戰場也取得了突破,解放了大量的兵力加入到了山東和朝鮮戰場,在山東戰場告急,朝鮮戰場又麵臨五萬規模的滿清軍隊,而聯軍中不和或缺的戰力,魯監國係統的明軍有急於趕赴舟山回援,外有強敵內有紛爭,李明勳才下達了總撤退令。
實際上,這已經遠遠超出了李明勳的預料,原本李明勳以為,對朝鮮的事實占領不會超過四個月,畢竟朝鮮有那麽多的人口,滿清軍隊加上臨時武裝起來的朝鮮仆從軍就可以把朝鮮戰場變成一個賠本買賣,但烏穆的超常發揮,讓合眾國軍在短期內就把朝鮮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區域占據,讓朝鮮不具備動員的基礎,才最終讓占領持續了十四個月。
正是因為判斷的失誤,讓清算行動也變的朝令夕改,一開始占領軍先抄走人和貴金屬及貴重的財貨,後來發現局勢穩定又開始搬空糧倉,再後來發現占領是持續的,連人帶牲畜的開始往濟州搬運,到了末期,索性把朝鮮那些經過幾次‘洗劫’的官衙、官邸甚至於某個城市直接承包給合眾國的商人,這群人又徹徹底底的舔了一遍,把一些建材、花草、石雕等重量大不好運輸的藝術品全部帶走,甚至與一些磚塊、條石乃至於佛像也被統統拆走。
而在這個過程中,一股思潮在占領軍中湧動,那就是既然朝鮮這麽弱,滿清的反擊也不強,不如索性徹底占領了朝鮮,一個八百萬人口的國家,怎麽也相當於大陸兩省之地,隻要把犯官和國有土地租借給朝鮮百姓,並且大興貿易,那所獲定然是豐厚的。
然而,李明勳卻拒絕了這個計劃,堅決要求進行總撤退,原因很簡單,合眾國吞下朝鮮,那就是蛇吞象,要知道合眾國也不過堪堪擁有四百萬人口罷了,如何吞並兩倍於己的文明國度呢?八百萬人口的國家,就需要兩萬人規模的官僚隊伍,這是合眾國不可能拿的出來的,而占領這樣一個國家,且要擋住來自遼東地區那越來越強的滿清軍隊,又需要多少軍隊呢,朝鮮戰場的開銷肯定是超過了山東戰場,這是合眾國支應不起來的。
如果朝鮮和山東兩個戰場隻能選一個,合眾國自然是選擇山東戰場了。
而反過來說,朝鮮被滿清占據又有有什麽損失呢,這個國家的重要財富已經被清算一空,官僚隊伍也近乎消失,統治這個國家的基礎已經不存在了,滿清需要多少人才能恢複這個國家的統治和生產呢,又需要多少時間,又需要投入多少呢?
更何況合眾國在撤離之前做了兩個重要決定,一是支持本地的農民義軍明火賊,把朝鮮府庫中被明軍挑選剩下的軍火甲械統統扔給了明火賊,二是給朝鮮老百姓分地,把原先兩班貴族和地主階層的土地、房產(假如沒被拆的話)全部分給朝鮮百姓。
前者是支持明火賊對朝鮮官府的反叛,而後者則是為滿清和朝鮮舊有貴族的統治埋下一個炸彈,把土地分給百姓可能不會得到擁戴,但把土地從百姓手裏搶回來,肯定會遭遇叛亂。
朝鮮已經不是滿清的力量源泉反而需要滿清的資源投入,這對於力量弱小的合眾國來說,也是不錯的局麵了,更何況,盤踞在鹹鏡道一帶的沈藩和李也無時無刻不再挑戰著滿清,前有紛爭,背有芒刺,朝鮮,這個古老的封建國家,很長時間內都會處於混亂之中了。
在朝鮮亂成一鍋粥的時候,遙遠的大陸戰場上,滿清軍隊正快速的占據上風。
從永曆三年秋天開始,滿清軍隊就開始了對西南戰場的進攻,兩廣仍然是主戰場,濟爾哈朗這位滿清輔政叔王在武昌坐鎮全局,把麾下滿洲軍隊大部送往前線,交由三漢藩指揮,也為監軍之用,孔有德負責進攻廣西,而尚可喜和剛剛從因‘逃奴案’自殺的耿仲明手中接過藩權的耿繼茂聯手進攻廣東,滿清軍隊在西南戰場匯聚了十五萬的兵馬,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藩和精挑細選的綠營,可謂全國精銳匯聚了,僅僅是前線的兵馬便有七萬人之多。
<a id="wzsy" href="https://www.yyxs.la">yyxs.la</a>
孔有德作為三漢藩之首,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收複了湖廣全部,但是其戰果是高開低走,在進軍桂林的途中,在全州、靈渠、岩關一線碰的是頭破血流,南明首輔瞿式耜率軍嚴防死守,在嚴酷的峽穀地形中,兵力多寡並非關鍵,孔有德的優勢發揮不出來。
尚可喜進攻廣東一開始便遇到了困難,李成棟先死守贛州,拖延了兩個月,然後堅守梅關。
瞿式耜利用地形優勢把戰鬥拖延到了永曆四年的冬季,廣東的堅守同樣取得了如此成果,可以說,讓兩部堅守的信心來源是雲南的大西軍的那十萬雄兵,可惜的是,兩廣同樣失望了,孫可望與李定國並未有出援兩廣的計劃,因為這兩個人都很明白,出援兩廣也隻能是救一時之急,於抗清大業並無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