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朝鮮三國鼎立,西國本就是親清餘孽,而東國則忠順前明,死不悔改,去年偽明還都南京,朝鮮東朝政權立刻遣使入朝,讓帝國直接取締了與東朝政權的盟友關係,結束了二十多年來的經貿往來,而南國政權雖說是帝國一手支持創辦的,但明火軍大元帥申明俊在北伐失敗後,為了穩固地位,也是隨意找了一個李朝宗室,擁立為朝鮮國王,又是聯姻,以勳臣和外戚身份把持朝政,直言要求帝國助其一統朝鮮,再為漢家藩屬,但內在裏卻是加強封建政權,讓帝國國內不少商人利益受損。


    而如果吞並朝鮮,長遠來看可以解除帝國在東方陸地上最後一個潛在威脅,短期來看,也能移朝鮮之民實邊,解雲中、燕北、吉林等遍地乏民之困,而李德燦身為理藩院總裁,如何不知道李明勳的打算呢,無論他如何想,都必須支持帝國吞並朝鮮。


    李德燦沉聲解釋道:“微臣反對接納朝鮮為藩,主張對朝鮮八道廢藩置縣,其因有三,第一,朝鮮三國,西國是滿清餘孽,東國對我朝素不忠順,彼時進讒言離間華盟,此刻又背負舊主,圖謀富貴,實在可恨,而南國則是暴民作亂,得國不政,權臣把持,毫無文治,三國皆自稱李朝之正統,實是叛逆賊寇之屬。


    其二,李朝一脈本就是女真後裔,蒙騙前明太祖,才得郡王分封,親王待遇,其既不是中華嫡流,亦非我朝鮮之屬,如何再為我朝鮮萬民之主。


    其三便是微臣一點私心了,微臣生於朝鮮,長於新朝,深切知曉朝鮮萬民生活之困苦,兩班貴族把持權柄,肆意盤剝,百姓多為牛馬奴仆,生不如死,災年求生無路,盛年進步無門,但微臣二十餘年在新朝,但見朝鮮百姓歸附,新朝一視同仁,國內官民平等,無有特權,而陛下仁愛,朝鮮歸治於中華,才是朝鮮萬民之幸事,而若再封藩屬,無論取三國任一,還是承認李氏與否,都是讓朝鮮一族再入火坑,生生世世不得翻身,微臣身為朝鮮一族,為全族考慮,當歸附帝國,廢藩置縣,才是全族之幸。”


    李明勳認真聽著,雖說李德燦的話不是全然發自內心,但好歹也多是實話,朝鮮階層固化,甚於明清,兩班、中人、平民和賤民四等階層,上下有別,生而為賤民,則世代為賤民,再無進身之可能,即便是滿清朱明,尋常人家若能積攢錢財,從事科舉,也有為官興旺的那一日。


    而帝國的平等製度更是朝鮮人想也不敢想的,說起來,歸附帝國,真真是朝鮮幸事,這是做不得假的。


    “你的心思,朕明白了,方才你說,朝鮮之事須得速辦而緩決,是何道理?”李明勳問道。


    李德燦連忙說:“陛下,國朝初定,國內清算士紳,平定地方,西南圍剿漢賊,尚不安寧,而北地還有滿蒙餘孽作祟,帝國雖強盛,卻為各方所製,朝鮮雖重要,卻也非緊急之務,為今之計,攘外必先安內,安靖國內之後,才好對外用兵,因此對朝鮮,要行緩決之策,但雖要緩決,卻要從速介入,如今滿清覆滅,關外為帝國所有,朝鮮西國本是滿清走狗,失卻滿清支持,內憂外患,在國內是人人喊打,若是帝國不從速介入,那西國極難堅持,若東朝和南國任何一方吞並西國,則實力強盛,而東朝與南國本就有抗清之誼,若是再有妥協之舉,豈不是朝鮮一統的局麵嗎?”


    “那以你所見,眼下該當如何處置,才好維持三足鼎立局麵?”


    李德燦說:“臣以為,當開罪西國,問罪東朝,分化南國才是。西國之罪,罪在為滿清之走狗,西國使者言,是受到滿清之脅***臣叛逆導致的,微臣也知道這不過是些說辭,但不如就暫且信了,既受滿清脅***臣叛亂,那但盡剿境內滿洲餘孽,懲戒奸臣,西國自當樂從,那時帝國不再以其為敵,便可對東朝和南國下止戈令,安靖朝鮮,以待時局。


    而對東朝則要問罪其朝覲偽明之事,東朝使者言,是受偽明欺騙所致,便可讓其解釋佐證,東朝一去京城數千裏,交通京城,兩月不而得,幾番交涉,也就能拖延時日了。


    而南國本是亂賊所立,雖說申明俊把持朝政,但國內實權將領不少,且多有不服,帝國隻需聯絡其中部分,便能使其內亂,國內消耗對立,自然無力北伐西國了。”


    “朕隻恐三國不許呀。”


    李德燦道:“如今濟州、覺華兩島在帝國之手,遼寧海西兩省如泰山壓頂,帝國精兵強將如雲,若有一方不聽帝國所言,便殺雞儆猴就是,再者,若不遵從陛下之命,便是犯上之舉,犯上之人,叛逆之國,如何能為我中華藩屬呢。”


    李明勳這才恍然大悟,李德燦的計策之核心,還是要以承認朝鮮為藩屬吊著三方的胃口,三方都想獨霸朝鮮,也都想得到帝國的認可,為了不得罪帝國,休兵止戈是必然的。


    “朕明白,你且告訴朝鮮三國使者,便說滿清覆滅,賊酋放逐,禍首多半伏法,朕不忍看朝鮮百姓再遭戰亂,讓三國休兵止戰,接受理藩院調停和問詢,是順是逆,待理藩院查明之後,再行區處,若調停期間,再有戰禍,帝國定然興兵問罪,絕不姑息。”李明勳沉聲吩咐道。


    “陛下英明,定能一統朝鮮三千裏,讓朝鮮一族永沐中華之光輝,陛下之仁德,微臣代朝鮮萬民謝陛下厚恩。”李德燦再次跪倒在地,磕頭謝恩。


    常阿岱到了李德燦府上的時候,門房之內正是呼天搶地的哀嚎聲,常阿岱知道,這是李家遣散那幾個收朝鮮使者銀子,引其進家驚擾主母的侍從,都是跟了李德燦十幾年的老人了,一並遣散,絲毫不留情麵,就是怕有人借題發揮。


    好在常阿岱久在李德燦手下,這次從遼寧調任理藩院,常阿岱也是李德燦主動請求帶來的幾個隨員,因此得以進入,卻見李德燦竟在書房中吃飯,一邊還拿著各類公文看個不停。


    常阿岱看了一眼,但見飯桌上不過隻有兩個熱菜,還有兩種醬菜,肉菜也隻有一樣,主食則是饅頭和米粥,他不禁感慨:“大人過的也過於清苦了些。”


    李德燦笑了笑,夾起一塊醃的翠綠的小黃瓜,說道:“六必居的醬菜,還清苦嗎,在朝鮮,就是兩班也未必享用這等飯菜,你可不知道,我在朝鮮的時候,經常幾個月見不到一點葷腥。”


    說著,李德燦放下公文,又道:“我不過是一朝鮮低賤,機緣巧合得侍新朝,被陛下委以重任,先軍管濟州,又輔佐首相,繼而封疆,如今又為帝國半相,每一次升官,我都是戰戰兢兢,時刻不敢忘了自己的本分,如履薄冰,生怕別人挑出什麽不是來,二十多年了,習慣了。”


    常阿岱抱拳說道:“下官若想有所成,也要效仿大人才是。”


    李德燦擺擺手,直接說正事:“內藩禮製和綏靖法令的事,陛下已經允了,關鍵的索丁問題上,也是願意贖買,這事定下,日後理藩院的事情也就有規矩可依了,明日把細則擬定好,派遣到各旗佐傳旨的人也要仔細挑選,萬不可在實施的時候出現錯漏。”


    “下官記下了,一定盯著辦理.......大人,下官從朝鮮三使口中得知了消息,下官怎麽覺得陛下不是要擇其忠順者為藩,反而要........。”常阿岱小心問道。


    不等常阿岱說完,李德燦放下筷子,提醒道:“這非你職權之內,就不要濫言,你心有猜想,就留在肚子裏,莫要讓旁人知曉,壞了大事,小心你的前程,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道理,我就無需教你了吧。”


    “是,下官一定把這事爛肚子裏,絕不告訴任何人。”常阿岱連忙發誓。


    李德燦點點頭:“這事原本也是無需對你保密的,但目前不是你能接觸的,但也要提前預備,據我所知,爾父滿達海郡王執掌遼東、朝鮮之事,對西國內情定然熟悉,你可寫信給他,要其找幾個熟悉西國朝局的人來,這次雖然陛下俯允,為西國開罪,但卻也不能輕輕放過了,先讓他們把國中兩班奸臣清洗了,幹完髒活,日後帝國也好接納。”


    常阿岱微微點頭,一想到李德燦出身貧寒,對朝鮮兩班多有憎惡,他問道:“若大人有嫌惡之人,也可開具一份名單,借機處置也就是了。”


    “那倒是不必,但你記著,這次懲治西國權奸,要罪責全族,犯官及其家屬,一並解押京城,交由帝國審問定罪,讓他們無論如何也要解押十萬人來。”李德燦說道。


    常阿岱被這個數量嚇了一大跳,就算把西國的兩班一網打盡,怕也湊不出這些人來,更不要說這次是拉攏武班清理文班,就是禍及全族,也難湊齊,他很是不解,眼前這位說到底也是朝鮮人,什麽深仇大恨,讓他興如此大獄,常阿岱道:“大人,十萬人實在是太多了,怕是連坐全族,外加奴仆也是不夠呀,最後或許會牽連佃戶之流。”


    <a id="wzsy" href="http://m.siluke.com">思路客</a>


    “若是那樣就更好了,那些兩班貴人和奴仆隻能當兩條腿的牲口用,佃戶都比他們有用。”李德燦笑道。


    見常阿岱依舊不解,李德燦說道:“實話告訴你,這十萬人是給雲中綏靖區要的,你可莫要忘了,內藩禮製和綏靖法令上,事是雲中許將軍做的,功勞卻是你我的,說白了,咱們是摘了許將軍和侍從室的桃子,許將軍人脈深厚,無論如何不好得罪,如今他綏靖雲中,屯糧墾荒,正缺人少,既然在朝鮮一事上有機會,便為其籌謀一二,也算還了他人情,懂了嗎?”


    “明白了,這樣許將軍非但不會怨您,還會感激您。”常阿岱擊掌而讚。


    “你到是乖覺,許家是帝國新貴,軍政兩屆都是煊赫,非你我這種人家可以招惹的,我雖是他許漢風的上官,卻也給他留足情麵,才不會招惹是非呀。”李德燦頗為無奈的說道,繼而問:“你今日到我家中來,不會隻為了公事吧。”


    常阿岱尷尬一笑,說道:“按規矩,內藩旗主分為三批,兩年一輪換,在京中效力,下官父親不想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所以下官想在您這裏求個饒,能否寬限一屆,下一屆再擇家父?”


    “爾父不是一直在京城效力嗎?”


    李德燦知道,理藩院這邊是草業初創,什麽規矩都沒有,但凡立規矩,就要用人受罰,顯然,第一屆旗主就是道的,危險重重,但李德燦也知道,滿達海這幾個月都在京中,聽聞還得宮中召見了幾次,怎麽會害怕呢?


    “家父倒是不怕初來乍到惹出麻煩,是想著回到封地,整頓軍備,來年征伐漠北,也好在軍前效力呀。”常阿岱老實說道。


    “也罷,也罷,既是為戰事考慮,我也不多說什麽了,怕是爾父不僅不想職守第一屆,心裏還有了人選吧?”李德燦問。


    常阿岱連忙抱拳:“什麽都瞞不住大人,確實,父親想著,嶽樂正年輕,常年在戰區行走,可先於父親在理藩院做事。”


    李德燦記下這事,他也知道,嶽樂與滿達海不太對付,但不由得提醒道:“這事許你父子也無不可,但有兩件事你可要聽清楚了,第一,不可因私事而暗中加害,壞了理藩院的規矩。第二嘛,藩臣旗主在京中職守,是福是禍,誰也說不準,可不要哪日人家嶽樂在京中得受天子重用,你父子再來說我的不是。”


    “決然不會,請大人放心不是,家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嫻熟戰陣而生疏政務,擔心浪費了光陰,不得為陛下盡忠,為後人謀福。”常阿岱拍著胸脯保證。


    “好好好,你父子既是這個心思,我也就不多說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海揚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且看昨日風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且看昨日風華並收藏七海揚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