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些因素,圖爾維爾在麵見李君威的時候,展現出了良好的風度,二人相談甚歡,法國人的自信和幽默在圖爾維爾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顯然他走到這一步,嫻熟的社交技巧也是必備的能力,隻不過,雙方談到合作細節的時候,很快產生了分歧。
帝國方麵要求法國以北美殖民地的主權擔保,但圖爾維爾提出,應該以新法蘭西的收入或者經營權為擔保。帝國提出的是八到十年的短期貸款,而圖爾維爾則要求是三十年以上的長期貸款,同時圖爾維爾還希望借貸更多的款項,顯然他肩負的責任不僅是擴張海軍,還有希望為路易十四爭取更多的資金。
可問題是,這一係列的要求帝國都難以答應,因為長期且數額巨大的貸款意味著帝國與法國的關係綁定,至少未來不能交惡,否則以路易十四的德性,未來肯定會賴賬。但恰恰是帝國不能保證兩國的關係。原因就在於,大同盟戰爭肯定會結束,但下一場戰爭卻還會爆發,有些曆史進程被李君威父子打斷、改變,但是有些則完全不會。比如未來因為西班牙王位而引爆的歐陸大戰。
不管世界如何改變,隻要是那個西班牙國王,中魔者卡洛斯二世一死,就會立刻產生衝突,這場戰爭很難避免,除非在眼前的戰爭中把法國給滅了。
在原本的曆史中,卡洛斯二世還有九年的活頭,可誰知道他會不會早死呢,李君威可不想因為眼前的合作限製了帝國對歐陸‘光榮中立’的戰略。
雖然雙方有諸多矛盾,但是圖爾維爾顯然不是李君威的對手,這不是能力問題,是因為雙方關係的不對等性,俗話說有錢就是大爺,現在是法國要向帝國借錢,姿態就是擺的低,還要做出更多的讓步,而李君威想要改變的就是未來‘欠錢是大爺’這種局麵。
<a href="http://m.beqege.cc" id="wzsy">beqege.cc</a>
李君威根本就不給圖爾維爾更多討論長遠戰略的機會,在弄清楚了圖爾維爾的態度和法國國王的想法後,李君威隻同意就第一期貸款方案進行討論,李君威提出的要求是,法國以新法蘭西為抵押,借貸六百萬兩的帝國銀元,用於法國海軍的鐵甲艦隊擴建、武裝和訓練工作。等第一期貸款落到實處後,再討論後麵的貸款方案。而第一期的六百萬兩,分八年還清,本息合計七百五十萬兩。
而這個方案恰恰是圖爾維爾不會拒絕的,因為他是法國海軍的主帥,這個方案完全就是為了武裝法國海軍,比把六百萬兩給路易十四還要對他有利。
路易十四可以把原本屬於海軍的軍費、物資移交給陸軍使用,但是總不能把鐵甲艦送到岸上去吧。而唯一不能達成一致的還是擔保,但圖爾維爾有充足的動力說服路易十四同意這個完全為他,為法國海軍考慮的方案。
但是圖爾維爾也並非浪得虛名,他雖然是李君威主動要求的法國代表,但卻有著自己的思想,他把主動勸說法國國王接受以新法蘭西殖民地為擔保作為籌碼,要求帝國方麵為法國海軍提供更先進的裝備。
一開始,李君威願意為法國海軍提供的主要是老式裝備或者老式裝備的改進版本,一種就是帝國遠征艦隊體係內那些已經落後的致遠級和美洲級的風帆巡航艦,這種軍艦原本就擁有改裝成兩層乃至三層甲板戰列艦的潛力,李君威計劃就此完成改裝,配備帝國海軍已經開始淘汰的短重炮,頂多再加上使用開花彈的能力。一種就是國內上岸封存的戰列艦,稍微進行整修即可,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拿出二十艘以上的,擁有至少八十門重炮的戰列艦,這在歐洲戰場已經是足以改變戰局的力量了。
第二種就是改造戰艦,改造一批帝國或者法國正在建或者處於大修、重建期的風帆戰列艦,隻保留一層火炮甲板,為其披掛鍛鐵裝甲,加強帆具,變成風帆動力的裝甲巡航艦。當然,諸如短重炮、酒瓶炮的鑄造,開花彈及引信的生產等一係列落後技術,也可以作為合作的添頭。
可問題是,圖爾維爾直接要求,所有戰艦,都必須配備蒸汽動力。
在愛爾蘭海戰之後,圖爾維爾通過各種資料和途徑,仔細研究帝國海軍的鐵甲艦,他認為,鐵甲艦之於風帆戰列艦,最大的優勢不在於犀利的火炮和絕對的防禦,而是在於蒸汽動力,蒸汽動力、裝甲和火炮,這三者最重要的就是蒸汽動力。
愛爾蘭海戰之後,圖爾維爾還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研究鐵甲艦的戰術,一開始他使用轉向、加速都比風帆戰艦方便的劃槳船充當鐵甲艦,讓單桅護衛艦當戰列艦,進行演習。後來,法國海軍通過葡萄牙商人搞到了兩艘明輪動力的拖船,模仿鐵甲艦,由此驗證了蒸汽動力之於風帆動力的先進性。
顯然,這違反了帝國在蒸汽動力上的禁令,李君威沒有貿然答應,也沒有直接否決,他綜合了各方麵的考量之後,認為給法國戰艦加裝老式蒸汽機並不會破壞帝國在蒸汽動力上的領先,或者說,類似等級的技術擴散已經不會因為這場海軍合作停止而停止。
就比如圖爾維爾高價搞到的兩艘老式拖船,就是從葡萄牙的巴西殖民地搞到的。要知道,巴西殖民地就是為帝國的南非、開普敦兩個行省服務的,巴西為帝國南非地區的工業提供棉花、木材、煙草等原材料,而最近幾年,巴西的煤礦和鐵礦采掘行業也開始爆發式發展,從巴西到開普敦的貿易航線變的越來越繁榮,可問題在於,兩地之間是靠航運來溝通的。
帝國方麵的航運公司就提出,在開普敦,進出港是由蒸汽動力拖船搞定的,而在巴西的港口,卻需要人力拖拽,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來往於兩地港口的商船也沒有那麽多的水手,導致的結果就是,在巴西殖民地的港口,進出港效率很低不說,而且非常的不安全,因此要求帝國向巴西解禁蒸汽動力拖船,同樣的理論支持下,巴西港口設施也開始以蒸汽動力為主,畢竟煤炭和鐵礦石都不是什麽輕便的商品。
甚至於李君威這一次回到裏斯本之後,葡萄牙本土、巴西殖民地和南非地區的商人組成了一個遊說團隊,希望李君威出麵,向帝國申京開禁鐵路法案,讓巴西殖民地擁有修築鐵路的資格,以方便鐵礦石和煤炭的運輸。而在巴西可以使用蒸汽動力的港口設施之後,葡萄牙本土也提出了類似的要求,而地中海地區一係列與帝國貿易密切的港口也是如此,顯然,蒸汽動力帶來的高效率是任何國家所垂涎的,而蒸汽動力工具帶來的高利潤,也是帝國的商人無法拒絕的。
而海軍派來的技術代表則認為,給法國訂購的戰列艦增加蒸汽動力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因為造船廠有眾多的動力選擇,技術代表還提出了本土艦隊的一種改裝方式,就是為海軍現役的風帆戰列艦加裝蒸汽動力,四千噸級的戰列艦增加六百馬力的蒸汽機,隻在進出港時候使用,這是當年海軍老官僚對於蒸汽動力的早期理解,這樣的老式動力可以讓戰列艦達到七節的速度,而實際上,這已經可以滿足風帆戰列艦之間的戰鬥速度要求了。
在李君威同意了圖爾維爾的要求之後,圖爾維爾返回了法國,最終說服了路易十四,顯然在路易十四的眼裏,新大陸上那麵積數倍於法國的新法蘭西殖民地與他的歐陸霸業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曬,五萬不到的法國人加上每年不到三十萬兩白銀的毛皮貿易也是乏善可陳。但路易十四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即帝國隻能承認詹姆斯二世為英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隻有在詹姆斯二世複國之後,帝國才能與那時的英國政府完成終戰談判。
顯然,正如李君威所料的那樣,路易十四不願意與帝國分享未來的英國,若是在幾個月前,李君威肯定會拒絕的,但是經過父親李明勳的提醒,李君威對征服英國有了一些悲觀情緒。其實李君威認為,征服英國或者說長期的壓製並非不可能,但關鍵不在自己或者路易十四的身上,而在詹姆斯二世這個保守愚昧的家夥身上。
軍事上擊敗英國並不難,但關鍵是後期在英國實行什麽樣的政策。李君威認為,政策隻能走兩個極端,要麽寬容,要麽鐵血。
寬容就是詹姆斯二世成為他的兄長查理二世,成為新教徒,或者至少包容其他的教派,然後不斷的增強自己的皇權,至少是像帝國這樣,成為一個二元君主立憲製的國家。這樣一個保守封建的君主執掌英國,而在外,帝國則占領英國的殖民地,而策動英國與帝國結盟,對抗法國,如此就把英國變成一個地方強權。
而走鐵血的路線就是效仿李明勳的路子,隻不過在複國之後,不是對封建地主清算,而是對所有的資本家和新貴族清算,把這些人殺光,把他們的土地收歸皇室或者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這樣就可以得到國民支持的同時,建立一個類似法國一樣的絕對君主製的國家,這樣哪怕戰後的英國與帝國為敵,也從根本上解除了英國崛起,威脅帝國全球地位的可能。
可問題在於,詹姆斯二世不受李君威控製,而且他也不會給與國內宗教寬容。
經過仔細衡量之後,李君威最終還是絕對在滿足路易十四條件的情況下,與法國合作。雖然在未來的英國,帝國不具有和法國一樣的地位,但是所有征服、占領和統治英國的成本將會全部由法國承擔。當然,也並不是未來的英國完全與帝國無關,這份蛋糕李君威還是準備切一塊的,而棋子他早就布置好了,那就是還在新大陸殖民地征服的菲茨詹姆斯。
而之於戰略,李君威也有備用計劃,假設以詹姆斯複位的方式中斷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計劃最終失敗了,那麽備用計劃就是分裂英國,畢竟英格蘭是英格蘭,蘇格蘭與其隻是共主國,愛爾蘭則是英格蘭的殖民地,就連威爾士也與英格蘭的盎撒人不是一個民族,而愛爾蘭和蘇格蘭是天主教主導的,英格蘭和威爾士則是新教主導,宗教、民族乃至舊秩序,都會給李君威分裂英國的空間。
李君威籌劃著戰略和設想著英國日後的命運前途,而潘名器卻在完成了大西洋艦隊駐地和大西洋船廠的定址工作後來到了李君威的身邊,正式與圖爾維爾討論向法國出售鐵甲艦的具體問題,而他則以海軍顧問和黑海造船廠首席工程師的身份參與這項工作,而潘名器也樂在其中。
早年在檳城與申京的時候,他徜徉在設置圖紙之中,對外界的一切都很模糊,不擅長與官僚、軍隊打交道,也不懂得什麽政治智慧,他癡迷於技術和設計,但卻忘了這些工作的本質是為海軍服務的,潘名器在國內無法生存並非僅僅是設計觀念上的對立,更重要的是他隻懂船舶設計,比如他曾經參與設計的軍艦都比較大,為船員留下了充足的生活空間,平均每個人達到了2.5個立方,實際上1.5個就足夠了,最大也不能到2。
顯然,這是他長期設計郵輪留下的壞毛病,但這段時間與遠征艦隊一起行動,潘名器對海軍的需求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而李君威對其也非常器重,為了讓潘名器可以與黑海艦隊搞好關係,專門為其準備的兩份大禮。
“與法國合作的事,你要盡快操作起來,現在歐陸各國都打的不可開交,法國在財政上的壓力很大,我可不想在艦隊尚未組建完,法國那邊撐不住了。”在前往西津的航線上,李君威對潘名器語重心長的說道。
帝國方麵要求法國以北美殖民地的主權擔保,但圖爾維爾提出,應該以新法蘭西的收入或者經營權為擔保。帝國提出的是八到十年的短期貸款,而圖爾維爾則要求是三十年以上的長期貸款,同時圖爾維爾還希望借貸更多的款項,顯然他肩負的責任不僅是擴張海軍,還有希望為路易十四爭取更多的資金。
可問題是,這一係列的要求帝國都難以答應,因為長期且數額巨大的貸款意味著帝國與法國的關係綁定,至少未來不能交惡,否則以路易十四的德性,未來肯定會賴賬。但恰恰是帝國不能保證兩國的關係。原因就在於,大同盟戰爭肯定會結束,但下一場戰爭卻還會爆發,有些曆史進程被李君威父子打斷、改變,但是有些則完全不會。比如未來因為西班牙王位而引爆的歐陸大戰。
不管世界如何改變,隻要是那個西班牙國王,中魔者卡洛斯二世一死,就會立刻產生衝突,這場戰爭很難避免,除非在眼前的戰爭中把法國給滅了。
在原本的曆史中,卡洛斯二世還有九年的活頭,可誰知道他會不會早死呢,李君威可不想因為眼前的合作限製了帝國對歐陸‘光榮中立’的戰略。
雖然雙方有諸多矛盾,但是圖爾維爾顯然不是李君威的對手,這不是能力問題,是因為雙方關係的不對等性,俗話說有錢就是大爺,現在是法國要向帝國借錢,姿態就是擺的低,還要做出更多的讓步,而李君威想要改變的就是未來‘欠錢是大爺’這種局麵。
<a href="http://m.beqege.cc" id="wzsy">beqege.cc</a>
李君威根本就不給圖爾維爾更多討論長遠戰略的機會,在弄清楚了圖爾維爾的態度和法國國王的想法後,李君威隻同意就第一期貸款方案進行討論,李君威提出的要求是,法國以新法蘭西為抵押,借貸六百萬兩的帝國銀元,用於法國海軍的鐵甲艦隊擴建、武裝和訓練工作。等第一期貸款落到實處後,再討論後麵的貸款方案。而第一期的六百萬兩,分八年還清,本息合計七百五十萬兩。
而這個方案恰恰是圖爾維爾不會拒絕的,因為他是法國海軍的主帥,這個方案完全就是為了武裝法國海軍,比把六百萬兩給路易十四還要對他有利。
路易十四可以把原本屬於海軍的軍費、物資移交給陸軍使用,但是總不能把鐵甲艦送到岸上去吧。而唯一不能達成一致的還是擔保,但圖爾維爾有充足的動力說服路易十四同意這個完全為他,為法國海軍考慮的方案。
但是圖爾維爾也並非浪得虛名,他雖然是李君威主動要求的法國代表,但卻有著自己的思想,他把主動勸說法國國王接受以新法蘭西殖民地為擔保作為籌碼,要求帝國方麵為法國海軍提供更先進的裝備。
一開始,李君威願意為法國海軍提供的主要是老式裝備或者老式裝備的改進版本,一種就是帝國遠征艦隊體係內那些已經落後的致遠級和美洲級的風帆巡航艦,這種軍艦原本就擁有改裝成兩層乃至三層甲板戰列艦的潛力,李君威計劃就此完成改裝,配備帝國海軍已經開始淘汰的短重炮,頂多再加上使用開花彈的能力。一種就是國內上岸封存的戰列艦,稍微進行整修即可,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拿出二十艘以上的,擁有至少八十門重炮的戰列艦,這在歐洲戰場已經是足以改變戰局的力量了。
第二種就是改造戰艦,改造一批帝國或者法國正在建或者處於大修、重建期的風帆戰列艦,隻保留一層火炮甲板,為其披掛鍛鐵裝甲,加強帆具,變成風帆動力的裝甲巡航艦。當然,諸如短重炮、酒瓶炮的鑄造,開花彈及引信的生產等一係列落後技術,也可以作為合作的添頭。
可問題是,圖爾維爾直接要求,所有戰艦,都必須配備蒸汽動力。
在愛爾蘭海戰之後,圖爾維爾通過各種資料和途徑,仔細研究帝國海軍的鐵甲艦,他認為,鐵甲艦之於風帆戰列艦,最大的優勢不在於犀利的火炮和絕對的防禦,而是在於蒸汽動力,蒸汽動力、裝甲和火炮,這三者最重要的就是蒸汽動力。
愛爾蘭海戰之後,圖爾維爾還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研究鐵甲艦的戰術,一開始他使用轉向、加速都比風帆戰艦方便的劃槳船充當鐵甲艦,讓單桅護衛艦當戰列艦,進行演習。後來,法國海軍通過葡萄牙商人搞到了兩艘明輪動力的拖船,模仿鐵甲艦,由此驗證了蒸汽動力之於風帆動力的先進性。
顯然,這違反了帝國在蒸汽動力上的禁令,李君威沒有貿然答應,也沒有直接否決,他綜合了各方麵的考量之後,認為給法國戰艦加裝老式蒸汽機並不會破壞帝國在蒸汽動力上的領先,或者說,類似等級的技術擴散已經不會因為這場海軍合作停止而停止。
就比如圖爾維爾高價搞到的兩艘老式拖船,就是從葡萄牙的巴西殖民地搞到的。要知道,巴西殖民地就是為帝國的南非、開普敦兩個行省服務的,巴西為帝國南非地區的工業提供棉花、木材、煙草等原材料,而最近幾年,巴西的煤礦和鐵礦采掘行業也開始爆發式發展,從巴西到開普敦的貿易航線變的越來越繁榮,可問題在於,兩地之間是靠航運來溝通的。
帝國方麵的航運公司就提出,在開普敦,進出港是由蒸汽動力拖船搞定的,而在巴西的港口,卻需要人力拖拽,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來往於兩地港口的商船也沒有那麽多的水手,導致的結果就是,在巴西殖民地的港口,進出港效率很低不說,而且非常的不安全,因此要求帝國向巴西解禁蒸汽動力拖船,同樣的理論支持下,巴西港口設施也開始以蒸汽動力為主,畢竟煤炭和鐵礦石都不是什麽輕便的商品。
甚至於李君威這一次回到裏斯本之後,葡萄牙本土、巴西殖民地和南非地區的商人組成了一個遊說團隊,希望李君威出麵,向帝國申京開禁鐵路法案,讓巴西殖民地擁有修築鐵路的資格,以方便鐵礦石和煤炭的運輸。而在巴西可以使用蒸汽動力的港口設施之後,葡萄牙本土也提出了類似的要求,而地中海地區一係列與帝國貿易密切的港口也是如此,顯然,蒸汽動力帶來的高效率是任何國家所垂涎的,而蒸汽動力工具帶來的高利潤,也是帝國的商人無法拒絕的。
而海軍派來的技術代表則認為,給法國訂購的戰列艦增加蒸汽動力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因為造船廠有眾多的動力選擇,技術代表還提出了本土艦隊的一種改裝方式,就是為海軍現役的風帆戰列艦加裝蒸汽動力,四千噸級的戰列艦增加六百馬力的蒸汽機,隻在進出港時候使用,這是當年海軍老官僚對於蒸汽動力的早期理解,這樣的老式動力可以讓戰列艦達到七節的速度,而實際上,這已經可以滿足風帆戰列艦之間的戰鬥速度要求了。
在李君威同意了圖爾維爾的要求之後,圖爾維爾返回了法國,最終說服了路易十四,顯然在路易十四的眼裏,新大陸上那麵積數倍於法國的新法蘭西殖民地與他的歐陸霸業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曬,五萬不到的法國人加上每年不到三十萬兩白銀的毛皮貿易也是乏善可陳。但路易十四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即帝國隻能承認詹姆斯二世為英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隻有在詹姆斯二世複國之後,帝國才能與那時的英國政府完成終戰談判。
顯然,正如李君威所料的那樣,路易十四不願意與帝國分享未來的英國,若是在幾個月前,李君威肯定會拒絕的,但是經過父親李明勳的提醒,李君威對征服英國有了一些悲觀情緒。其實李君威認為,征服英國或者說長期的壓製並非不可能,但關鍵不在自己或者路易十四的身上,而在詹姆斯二世這個保守愚昧的家夥身上。
軍事上擊敗英國並不難,但關鍵是後期在英國實行什麽樣的政策。李君威認為,政策隻能走兩個極端,要麽寬容,要麽鐵血。
寬容就是詹姆斯二世成為他的兄長查理二世,成為新教徒,或者至少包容其他的教派,然後不斷的增強自己的皇權,至少是像帝國這樣,成為一個二元君主立憲製的國家。這樣一個保守封建的君主執掌英國,而在外,帝國則占領英國的殖民地,而策動英國與帝國結盟,對抗法國,如此就把英國變成一個地方強權。
而走鐵血的路線就是效仿李明勳的路子,隻不過在複國之後,不是對封建地主清算,而是對所有的資本家和新貴族清算,把這些人殺光,把他們的土地收歸皇室或者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這樣就可以得到國民支持的同時,建立一個類似法國一樣的絕對君主製的國家,這樣哪怕戰後的英國與帝國為敵,也從根本上解除了英國崛起,威脅帝國全球地位的可能。
可問題在於,詹姆斯二世不受李君威控製,而且他也不會給與國內宗教寬容。
經過仔細衡量之後,李君威最終還是絕對在滿足路易十四條件的情況下,與法國合作。雖然在未來的英國,帝國不具有和法國一樣的地位,但是所有征服、占領和統治英國的成本將會全部由法國承擔。當然,也並不是未來的英國完全與帝國無關,這份蛋糕李君威還是準備切一塊的,而棋子他早就布置好了,那就是還在新大陸殖民地征服的菲茨詹姆斯。
而之於戰略,李君威也有備用計劃,假設以詹姆斯複位的方式中斷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計劃最終失敗了,那麽備用計劃就是分裂英國,畢竟英格蘭是英格蘭,蘇格蘭與其隻是共主國,愛爾蘭則是英格蘭的殖民地,就連威爾士也與英格蘭的盎撒人不是一個民族,而愛爾蘭和蘇格蘭是天主教主導的,英格蘭和威爾士則是新教主導,宗教、民族乃至舊秩序,都會給李君威分裂英國的空間。
李君威籌劃著戰略和設想著英國日後的命運前途,而潘名器卻在完成了大西洋艦隊駐地和大西洋船廠的定址工作後來到了李君威的身邊,正式與圖爾維爾討論向法國出售鐵甲艦的具體問題,而他則以海軍顧問和黑海造船廠首席工程師的身份參與這項工作,而潘名器也樂在其中。
早年在檳城與申京的時候,他徜徉在設置圖紙之中,對外界的一切都很模糊,不擅長與官僚、軍隊打交道,也不懂得什麽政治智慧,他癡迷於技術和設計,但卻忘了這些工作的本質是為海軍服務的,潘名器在國內無法生存並非僅僅是設計觀念上的對立,更重要的是他隻懂船舶設計,比如他曾經參與設計的軍艦都比較大,為船員留下了充足的生活空間,平均每個人達到了2.5個立方,實際上1.5個就足夠了,最大也不能到2。
顯然,這是他長期設計郵輪留下的壞毛病,但這段時間與遠征艦隊一起行動,潘名器對海軍的需求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而李君威對其也非常器重,為了讓潘名器可以與黑海艦隊搞好關係,專門為其準備的兩份大禮。
“與法國合作的事,你要盡快操作起來,現在歐陸各國都打的不可開交,法國在財政上的壓力很大,我可不想在艦隊尚未組建完,法國那邊撐不住了。”在前往西津的航線上,李君威對潘名器語重心長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