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如何把這封信送達李君度麵前上,李君華耍了一個心眼,因為他知道,如論自己的姿態如何放的低,無論自己的語言如何懇切,他的話都會被長兄視為假惺惺、假仁義,畢竟,當年爭奪皇位這件事是長兄一生都走不出的漩渦。
所以,這封信沒有走兩國皇室之間的密件渠道,這個渠道其實早早建立,是兩國皇室之間私人信件的來往,當然,建立這些年來,隻有李君度與帝國境內父母之間來往,這兄弟二人從未通訊過。
李君華命令安全局的人按照外交渠道的流程,把這封信送達帝國駐阿格拉的大使館,是外交郵件裏麵裝皇帝私信,這樣帝國駐印度大使在拿到之後肯定不敢拆看,但也會擔心送回國內而耽誤行程,因此一定會找裕王這位皇帝的親兄弟解決這個麻煩。
李君華對自己的弟弟實在是太了解,李君威這個家夥素來對別人的隱私好奇,當年李君華尚未婚配,北伐漠北時去軍前效力,與身在京城的未來皇後之間有書信往來,但凡經過了李君威的手,無一例外都是要被他偷看的。
與長兄從未有私人書信聯絡的李君華,忽然在印度政變之後給長兄去了一封書信,僅僅是這一點,都足夠李君威打開了,更不要說,裏麵的內容肯定涉及到李君威。
隻要讓李君威看到了寫給李君度的信,那一切就好辦了。
如何順利讓長兄接受自己的安排,李君華不知道該如何做,但他知道,隻要按照這個流程到了李君威手裏,憑借弟弟的聰明才智,肯定就能解決了。
事實正如李君華料想的那樣,李君威看到書信之中,感覺這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他從來不懼怕國內有人故意整自己,因為他向來把報複政敵當成自己在國內的主要事務,並非他有這個愛好,而是李君威認為這是他與二哥李君華之間的優勢互補。
在李君威的眼裏,二哥李君華實在過於正直了,這個以君子德行約束自己的皇帝實在是有些迂腐,有些時候,他願意用一些非常的手段替兄長解決一些人一些事。
但是這一次有些不同,這一次反對的人實在太多了,隱隱有結黨之勢,已經不是快刀斬亂麻可以解決的了。
李君威也耍了一個小手段,他故意把信帶去了太子宮,故意讓負責灑掃的奴隸看到,李君威清楚的知道,這些人之中肯定有長兄的眼線,未必是監視自己,而是監視身為太子的李昭圭的。而這些人確實看到了書信,抄錄了一份送到了李君度麵前,徹底把他安排的明明白白。
李君度這個時候也已經知道李君威在國內遭遇的輿論指責,他沒有管是因為這符合他的目的,或許可以逼迫弟弟留下來,但是看到這書信,李君度就知道,自己的打算又落空了。
為了保住裕王,李君華甚至會央求自己幫忙,那麽已經說明了兩點。
李君華絕對不會讓弟弟君威留在印度的。
李君華會不顧一切的為李君威在印度所做的一切開脫,或許會做一些非常之事。
在李君度看來,身為一個皇帝,解決下麵的糾紛太簡單了,殺幾個領頭鬧事的就可以。既然裕王離開已經不可避免,李君度可不想讓李君華當這個好人,於是立刻讓李君威進宮,幫助弟弟解決來自國內的指摘。
李君度做了兩件事,一個是通商,另外一個就是和平外交。
在印度斯坦帝國建立之後,這個國家的對外貿易完全壟斷在了後族手中,為了加強管理,整個帝國隻有第烏一個通商口岸,而為了讓李君威有所交代,李君度把通商口岸增加到了四個,但新增的三個全部都是殖民者曾經的殖民地。但這仍然彌足珍貴,有助於開啟工業革命的帝國在印度的貿易擴張。
而和平外交則並非與帝國之間,兩國的外交從來都是若即若離的,李君度並不準備改變這些。所謂和平外交是接受帝國裕王殿下的外交斡旋,與一直敵對的莫臥兒王朝等次大陸上的敵人達成和平協議。
雖然這些功勞安在李君威身上,但是仍然符合印度的利益。李君度的放開通商,是以引進帝國先進技術為前提的。而和平外交也在印度經曆一次內亂之後,需要一定時間的恢複期。
當然,這都是作為李君威‘實際取得的外交成果’對國內展現,諸如印度準備徹底開放、要與帝國聯合征服波斯等謠言也有意的被推出來,雖然人人都知道這些是謠言,但都是可以在報紙上大標題報道的東西,因此會讓裕王的印度之行顯的更有成效。
雖然兩個哥哥鬥智鬥勇,各顯神通,但李君威是實實在在得利的,原本前去印度隻是一個意外,但卻沒想到為他這幾年的海外行動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既然裕王的印度之行取得了如此豐厚的成果,於國有大利,那麽一些輿論上的指責就不攻自破了。一直以來,實行包容政策的皇帝也下令嚴查,著實抓了一大批人,而這也是給裕王的交代。
你看,有人罵你,我替你報仇了,那你回來就不能反攻倒算了吧。
“怎麽隻有你,皇上怎麽沒有來接我?”李君威看到碼頭上隻有誠王林君弘,不解的問道。
林君弘自然不會把裕王的這種話當成什麽大不敬,畢竟這說的是兄弟之間的事。“病了,這兩日尤其難受,下不來床。”林君弘無奈說道。
“怎麽回事?”李君威皺起眉頭。
李家兄弟三人,老大南征北戰幾十年,不像是長壽的樣子,李君威也覺得自己這些年在外奔波太多,身體不甚康健。唯有二哥李君華,在國內養尊處優,平日養生惜福,既不吃丹藥,信長生,也沒有貪杯好色那種不良嗜好。就算平日裏太過忙碌,但他當皇帝也不是一日兩日了,從未出現病的下不來床這種事。
“李昭稷惹事.......。”林君弘低聲說了皇子之事,當日李昭稷燒傷同學的事終究還是沒有瞞住皇帝。
“原來是這樣。”李君威聽完,也頗為無奈,他並非表現出太多的情緒,這些年他已經形成了一個習慣,萬不能聽一家之言。
林君弘說:“所以這次回來,別惹是生非了,皇上不好當呀。”
李君威微微點頭,他原本就沒有立刻報複的念頭。二人坐上馬車,一路說著閑話,林君弘想起一件事:“對了老三,有一件事你要失望了。”
“直說無妨。”
“聽說你在歐洲時,答應英國的那個牛頓爵士,他若來帝國,保他進科學院,並且答應了很高的待遇?”林君弘主動問道。
李君威並不否認這件事,畢竟他少年時候就聽父親提到過牛頓,在後世那都是教科書上的人物,當年父親李明勳對其念念不忘,怎麽也都能配得上自己答應的那些待遇。
林君弘說:“這件事不好辦了。半個月前,澹台從裏斯本發來消息,說牛頓真的要到帝國來,請求政治避難。問我們這邊,你答應的那些條件還作數嗎?”
李君威訝異,因為牛頓幾次表示了堅決不來的。而林君弘把了解到的情況說了一遍,原來是英國的內戰已經越來越血腥,牛頓原本並不是威廉三世時代的大人物,但卻仍然遭到了詹姆斯二世的報複和清算,早已身無分文。
而內戰不斷,對牛頓這樣的人來說,英國已經亂到了‘放不下一張安靜書桌’的地步。想要活著,想要繼續自己的夢想,他就要離開英國。雖然牛頓可以像英國很多人那樣,逃亡尼德蘭等新教國家,但這些國家可給不了李君威答應的那些待遇。
因此在逃到阿姆斯特丹,暫時安置下來之後,牛頓立刻通過帝國駐尼德蘭使館,詢問這邊的消息。
“既然這家夥山窮水盡,那就讓他來唄。”李君威倒不覺得這是什麽大問題。
“來沒關係,給錢也可以,關鍵是你答應他入帝國科學院,這幾乎不可能。為此我特意問了問科學院那邊,給出的答案就是不行。”林君弘說。
李君威倒是不明白了:“有什麽不行啊,讓皇兄給一道聖旨不就行了。”
“你外出多年,規矩早就改了,現在的進入科學院,不是一道聖旨就能辦到的。要得到科學院三名以上院士的推薦,如果有三名以上反對,就要投票表決。這是皇上親自改的規矩,說科學的事讓科學家們決定,他這個二把刀,隻要給錢就足夠了。”林君弘說道。
<a href="http://m.1200ksw.net" id="wzsy">1200ksw.net</a>
無論是帝國皇室還是帝國政府,對科學發展的熱情都比較高,在經費支持上也一向大方,而帝國無論是國立大學還是科學院類似的研究機構,都不缺錢。因為在李明勳時代,就未雨綢繆,大學和研究機構是帝國很少有的地主,申京、檳城等大城市建立的時候,帝國皇帝就把很多好的地段送給這些機構,因此城市越發展,地皮越值錢,這些擁有土地使用權的科學機構僅僅靠租金就能得到大批資金。
李君威直接說:“那就找人推薦呀,大不了我資助幾個項目就是了。”
“要是你這招管用,我還專門和你說這個事嗎?我自己就解決了,還來煩你嗎?”林君弘說。李君威一想也是,林君弘是執掌帝國元老院,辦事比他還方便。
李君威問:“那是為什麽?”
林君弘無奈說道:“說白了吧,帝國科學院那幫子大牛,瞧不上牛頓了。
老三,這不是咱們小時候了,聽到一個萬有引力,就以為是什麽了不起的東西。帝國建立三十一年,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帝國的科學家們已經讓我們在科學方麵走到了世界的前沿,牛頓那些成就過於基礎,已經不能和科學院的那群大牛比肩。
別說進科學院,牛頓爵士估計連帝國大學裏的物理課都未必能完全聽懂。
原本我想著,牛頓爵士的三大定律,怎麽著也算是基礎科學,帝國科學界今日所得,都是站在人家肩膀上探索所得。僅此一點也能說服那些院士們接納牛頓。”
“是啊,就這麽辦吧。”李君威覺得不錯。
“是,我就是這麽辦的。可是科學院的那幫子不知道從何得知牛頓癡迷煉金術的事,立刻就不願意了。
而牛頓的一些著作和主動與帝國科學院之見的書信往來也被翻出來了,這個家夥依舊是個基督徒,字裏行間還充斥著對上帝的偏信,有時候還會用上帝來解釋科學問題。
這在科學院的那群大牛麵前是完全不可接受的,這違背帝國的科學精神。”林君弘非常為難的解釋。
李明勳是一個唯物主義者,無神論者,他的這些思想不僅傳遞給了自己的孩子們和身邊的下一代,還傳承給了帝國的科學界。
而這個時代的歐洲,即便是被後世認為科學巨匠的人,對宗教的熱情也比對科學的高。
譬如牛頓,他不是一個典型的自然神論者,因為他不認為上帝隻提供第一推動,但牛頓認為,上帝在創世之後,需要是不是的出手維護世界的運轉。而隻要提上帝,就被帝國的科學界所不容。
林君弘前去科學院的時候,希望緩和一下,看在牛頓為基礎科學做出貢獻的份上,為其申請榮譽院士的稱號。但依舊被駁斥了,甚至有人說,寧願給予一位帝國的小學數學老師榮譽院士,也不會把這種稱號給予一個神棍。
李君威聞言,隻有搖頭:“牛頓沒錯,科學院也沒錯。”
“那這件事怎麽解決?”林君弘說道。
李君威直言:“我不可能為了一個牛頓而扼殺帝國的科學精神。既然科學院如此堅決,牛頓就不宜來帝國了,省的他說我出爾反爾,派人跟歐洲那邊說一下,給他錢,讓他在尼德蘭搞他的煉金術吧。”
所以,這封信沒有走兩國皇室之間的密件渠道,這個渠道其實早早建立,是兩國皇室之間私人信件的來往,當然,建立這些年來,隻有李君度與帝國境內父母之間來往,這兄弟二人從未通訊過。
李君華命令安全局的人按照外交渠道的流程,把這封信送達帝國駐阿格拉的大使館,是外交郵件裏麵裝皇帝私信,這樣帝國駐印度大使在拿到之後肯定不敢拆看,但也會擔心送回國內而耽誤行程,因此一定會找裕王這位皇帝的親兄弟解決這個麻煩。
李君華對自己的弟弟實在是太了解,李君威這個家夥素來對別人的隱私好奇,當年李君華尚未婚配,北伐漠北時去軍前效力,與身在京城的未來皇後之間有書信往來,但凡經過了李君威的手,無一例外都是要被他偷看的。
與長兄從未有私人書信聯絡的李君華,忽然在印度政變之後給長兄去了一封書信,僅僅是這一點,都足夠李君威打開了,更不要說,裏麵的內容肯定涉及到李君威。
隻要讓李君威看到了寫給李君度的信,那一切就好辦了。
如何順利讓長兄接受自己的安排,李君華不知道該如何做,但他知道,隻要按照這個流程到了李君威手裏,憑借弟弟的聰明才智,肯定就能解決了。
事實正如李君華料想的那樣,李君威看到書信之中,感覺這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他從來不懼怕國內有人故意整自己,因為他向來把報複政敵當成自己在國內的主要事務,並非他有這個愛好,而是李君威認為這是他與二哥李君華之間的優勢互補。
在李君威的眼裏,二哥李君華實在過於正直了,這個以君子德行約束自己的皇帝實在是有些迂腐,有些時候,他願意用一些非常的手段替兄長解決一些人一些事。
但是這一次有些不同,這一次反對的人實在太多了,隱隱有結黨之勢,已經不是快刀斬亂麻可以解決的了。
李君威也耍了一個小手段,他故意把信帶去了太子宮,故意讓負責灑掃的奴隸看到,李君威清楚的知道,這些人之中肯定有長兄的眼線,未必是監視自己,而是監視身為太子的李昭圭的。而這些人確實看到了書信,抄錄了一份送到了李君度麵前,徹底把他安排的明明白白。
李君度這個時候也已經知道李君威在國內遭遇的輿論指責,他沒有管是因為這符合他的目的,或許可以逼迫弟弟留下來,但是看到這書信,李君度就知道,自己的打算又落空了。
為了保住裕王,李君華甚至會央求自己幫忙,那麽已經說明了兩點。
李君華絕對不會讓弟弟君威留在印度的。
李君華會不顧一切的為李君威在印度所做的一切開脫,或許會做一些非常之事。
在李君度看來,身為一個皇帝,解決下麵的糾紛太簡單了,殺幾個領頭鬧事的就可以。既然裕王離開已經不可避免,李君度可不想讓李君華當這個好人,於是立刻讓李君威進宮,幫助弟弟解決來自國內的指摘。
李君度做了兩件事,一個是通商,另外一個就是和平外交。
在印度斯坦帝國建立之後,這個國家的對外貿易完全壟斷在了後族手中,為了加強管理,整個帝國隻有第烏一個通商口岸,而為了讓李君威有所交代,李君度把通商口岸增加到了四個,但新增的三個全部都是殖民者曾經的殖民地。但這仍然彌足珍貴,有助於開啟工業革命的帝國在印度的貿易擴張。
而和平外交則並非與帝國之間,兩國的外交從來都是若即若離的,李君度並不準備改變這些。所謂和平外交是接受帝國裕王殿下的外交斡旋,與一直敵對的莫臥兒王朝等次大陸上的敵人達成和平協議。
雖然這些功勞安在李君威身上,但是仍然符合印度的利益。李君度的放開通商,是以引進帝國先進技術為前提的。而和平外交也在印度經曆一次內亂之後,需要一定時間的恢複期。
當然,這都是作為李君威‘實際取得的外交成果’對國內展現,諸如印度準備徹底開放、要與帝國聯合征服波斯等謠言也有意的被推出來,雖然人人都知道這些是謠言,但都是可以在報紙上大標題報道的東西,因此會讓裕王的印度之行顯的更有成效。
雖然兩個哥哥鬥智鬥勇,各顯神通,但李君威是實實在在得利的,原本前去印度隻是一個意外,但卻沒想到為他這幾年的海外行動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既然裕王的印度之行取得了如此豐厚的成果,於國有大利,那麽一些輿論上的指責就不攻自破了。一直以來,實行包容政策的皇帝也下令嚴查,著實抓了一大批人,而這也是給裕王的交代。
你看,有人罵你,我替你報仇了,那你回來就不能反攻倒算了吧。
“怎麽隻有你,皇上怎麽沒有來接我?”李君威看到碼頭上隻有誠王林君弘,不解的問道。
林君弘自然不會把裕王的這種話當成什麽大不敬,畢竟這說的是兄弟之間的事。“病了,這兩日尤其難受,下不來床。”林君弘無奈說道。
“怎麽回事?”李君威皺起眉頭。
李家兄弟三人,老大南征北戰幾十年,不像是長壽的樣子,李君威也覺得自己這些年在外奔波太多,身體不甚康健。唯有二哥李君華,在國內養尊處優,平日養生惜福,既不吃丹藥,信長生,也沒有貪杯好色那種不良嗜好。就算平日裏太過忙碌,但他當皇帝也不是一日兩日了,從未出現病的下不來床這種事。
“李昭稷惹事.......。”林君弘低聲說了皇子之事,當日李昭稷燒傷同學的事終究還是沒有瞞住皇帝。
“原來是這樣。”李君威聽完,也頗為無奈,他並非表現出太多的情緒,這些年他已經形成了一個習慣,萬不能聽一家之言。
林君弘說:“所以這次回來,別惹是生非了,皇上不好當呀。”
李君威微微點頭,他原本就沒有立刻報複的念頭。二人坐上馬車,一路說著閑話,林君弘想起一件事:“對了老三,有一件事你要失望了。”
“直說無妨。”
“聽說你在歐洲時,答應英國的那個牛頓爵士,他若來帝國,保他進科學院,並且答應了很高的待遇?”林君弘主動問道。
李君威並不否認這件事,畢竟他少年時候就聽父親提到過牛頓,在後世那都是教科書上的人物,當年父親李明勳對其念念不忘,怎麽也都能配得上自己答應的那些待遇。
林君弘說:“這件事不好辦了。半個月前,澹台從裏斯本發來消息,說牛頓真的要到帝國來,請求政治避難。問我們這邊,你答應的那些條件還作數嗎?”
李君威訝異,因為牛頓幾次表示了堅決不來的。而林君弘把了解到的情況說了一遍,原來是英國的內戰已經越來越血腥,牛頓原本並不是威廉三世時代的大人物,但卻仍然遭到了詹姆斯二世的報複和清算,早已身無分文。
而內戰不斷,對牛頓這樣的人來說,英國已經亂到了‘放不下一張安靜書桌’的地步。想要活著,想要繼續自己的夢想,他就要離開英國。雖然牛頓可以像英國很多人那樣,逃亡尼德蘭等新教國家,但這些國家可給不了李君威答應的那些待遇。
因此在逃到阿姆斯特丹,暫時安置下來之後,牛頓立刻通過帝國駐尼德蘭使館,詢問這邊的消息。
“既然這家夥山窮水盡,那就讓他來唄。”李君威倒不覺得這是什麽大問題。
“來沒關係,給錢也可以,關鍵是你答應他入帝國科學院,這幾乎不可能。為此我特意問了問科學院那邊,給出的答案就是不行。”林君弘說。
李君威倒是不明白了:“有什麽不行啊,讓皇兄給一道聖旨不就行了。”
“你外出多年,規矩早就改了,現在的進入科學院,不是一道聖旨就能辦到的。要得到科學院三名以上院士的推薦,如果有三名以上反對,就要投票表決。這是皇上親自改的規矩,說科學的事讓科學家們決定,他這個二把刀,隻要給錢就足夠了。”林君弘說道。
<a href="http://m.1200ksw.net" id="wzsy">1200ksw.net</a>
無論是帝國皇室還是帝國政府,對科學發展的熱情都比較高,在經費支持上也一向大方,而帝國無論是國立大學還是科學院類似的研究機構,都不缺錢。因為在李明勳時代,就未雨綢繆,大學和研究機構是帝國很少有的地主,申京、檳城等大城市建立的時候,帝國皇帝就把很多好的地段送給這些機構,因此城市越發展,地皮越值錢,這些擁有土地使用權的科學機構僅僅靠租金就能得到大批資金。
李君威直接說:“那就找人推薦呀,大不了我資助幾個項目就是了。”
“要是你這招管用,我還專門和你說這個事嗎?我自己就解決了,還來煩你嗎?”林君弘說。李君威一想也是,林君弘是執掌帝國元老院,辦事比他還方便。
李君威問:“那是為什麽?”
林君弘無奈說道:“說白了吧,帝國科學院那幫子大牛,瞧不上牛頓了。
老三,這不是咱們小時候了,聽到一個萬有引力,就以為是什麽了不起的東西。帝國建立三十一年,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帝國的科學家們已經讓我們在科學方麵走到了世界的前沿,牛頓那些成就過於基礎,已經不能和科學院的那群大牛比肩。
別說進科學院,牛頓爵士估計連帝國大學裏的物理課都未必能完全聽懂。
原本我想著,牛頓爵士的三大定律,怎麽著也算是基礎科學,帝國科學界今日所得,都是站在人家肩膀上探索所得。僅此一點也能說服那些院士們接納牛頓。”
“是啊,就這麽辦吧。”李君威覺得不錯。
“是,我就是這麽辦的。可是科學院的那幫子不知道從何得知牛頓癡迷煉金術的事,立刻就不願意了。
而牛頓的一些著作和主動與帝國科學院之見的書信往來也被翻出來了,這個家夥依舊是個基督徒,字裏行間還充斥著對上帝的偏信,有時候還會用上帝來解釋科學問題。
這在科學院的那群大牛麵前是完全不可接受的,這違背帝國的科學精神。”林君弘非常為難的解釋。
李明勳是一個唯物主義者,無神論者,他的這些思想不僅傳遞給了自己的孩子們和身邊的下一代,還傳承給了帝國的科學界。
而這個時代的歐洲,即便是被後世認為科學巨匠的人,對宗教的熱情也比對科學的高。
譬如牛頓,他不是一個典型的自然神論者,因為他不認為上帝隻提供第一推動,但牛頓認為,上帝在創世之後,需要是不是的出手維護世界的運轉。而隻要提上帝,就被帝國的科學界所不容。
林君弘前去科學院的時候,希望緩和一下,看在牛頓為基礎科學做出貢獻的份上,為其申請榮譽院士的稱號。但依舊被駁斥了,甚至有人說,寧願給予一位帝國的小學數學老師榮譽院士,也不會把這種稱號給予一個神棍。
李君威聞言,隻有搖頭:“牛頓沒錯,科學院也沒錯。”
“那這件事怎麽解決?”林君弘說道。
李君威直言:“我不可能為了一個牛頓而扼殺帝國的科學精神。既然科學院如此堅決,牛頓就不宜來帝國了,省的他說我出爾反爾,派人跟歐洲那邊說一下,給他錢,讓他在尼德蘭搞他的煉金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