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十二世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可以順滑的與帝國合作。
在歐洲,帝國有兩個對手,一個是近在咫尺的沙俄,帝國不希望這個國家強大,一個是歐陸強權法國,帝國希望能平衡其影響力。
也正是為了防止這兩個國家支持的貴族成為波蘭國王,所以帝國選擇了支持奧古斯都這個名氣大於實力的家夥。
原本,奧古斯都就是最有力的兩個競爭者之一,但隨著帝國已經半公開的支持和默認支持其為了王位而使用武力的行為,那麽奧古斯都就是最有力的競爭者。
奧古斯都可能會在奪取王位後發動與瑞典的戰爭,這一點,帝國方麵並不會反對。但問題是,奧古斯都可能與沙俄結盟,這就是帝國不能接受的了。
顯然,既想奧古斯都奪取波蘭王位,與帝國友好,又不讓其與沙俄結盟,是很困難的事,想要做到這一點,就不隻是外交行動,需要加大投入,比如軍事威脅甚至直接參戰,但這又與帝國有限投入的戰略相悖。
可國與國之間就是如此,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
帝國視沙俄為對手,可是當奧斯曼中斷帝國的蘇伊士運河計劃時,李君威毫不猶豫的為沙俄提供軍事援助,誘使其南下進攻奧斯曼,幫助彼得穩固了皇權。
法國是帝國在歐洲最大的競爭者,可是當有機會斬斷英國資產階級進程的時候,帝國也毫不猶豫的與法國合作,協助其建立了一支蒸汽動力艦船組成的艦隊,戰勝了英國海軍,登陸了英國本土。
相對於奧古斯都與沙俄結盟,帝國更擔心這個國家被沙俄或者法國掌握。畢竟奧古斯都與沙俄結盟也是對付瑞典,而不是對付帝國。
“這是一個好的切入點,但問題是怎麽解決?”澹台雲風攤手表示了無奈。
卡爾十二世與奧古斯都是表兄弟關係,相互之間很了解。其實波立聯邦與瑞典的戰爭必然性很大程度是因為奧古斯都本人,這個人有著相當的野心,想要徹底擁有波立聯邦,建立世襲的政權,把波立聯邦與薩克森合二為一,而建立威望的最好辦法就是取得戰爭的勝利。
而如果換一個性格較為軟弱,或者實力比較弱的貴族擔任國王,就沒有這個隱患了。可問題是,一個軟弱的國王很容易受到彼得、路易十四和哈布斯堡的影響,這也對帝國在波立聯邦的利益有害。
外交場上本就沒有完美的局麵,有的隻是取舍與妥協。
“瑞典有沒有更好的人選可以取得奧古斯都,如果有的話,我們可以換一個人支持。”澹台雲風說道,目前對奧古斯都的支持並不是太大,主要是態度上的,可以隨時調整政策。
江閑雲沉默片刻,輕輕搖頭,瑞典方麵確實提出過幾個人選,還是在卡爾十一世在世的時候,可那是對瑞典有利,在對帝國有利方麵,並不如奧古斯都。
雖然帝國願意支持瑞典對抗沙俄,又不想波蘭與沙俄結盟,唯一的辦法就是製止這場戰爭,但問題是,帝國不會這麽做。
在這個時代,戰爭是打開一個國家國門的最好辦法,帝國擁有巨大的體量,海量的資源和先進的技術,戰爭的雙方都希望帝國站在自己一方,或者至少不會投入到敵對陣營裏去。隻要帝國向戰爭的一方提供武器裝備,那麽另一方也必須購買。結果就是戰爭雙方都必須向帝國開放國內市場,展開貿易。
在和平時代,參戰國為了保障國內權貴的利益,會限製本國進口一些商品,保護本國的產業,但一旦戰爭開啟,這些就限製都會取消。
“隻不過,卡爾國王和他的重臣們提出了一個構想,那就是建立一個足以對抗敵人的聯盟。”江閑雲說,為了避免澹台雲風誤會,他主動說道:“當然,關於帝國的戰略態度,我已經向他們申明了,所以,他們對帝國加入聯盟的態度並不強硬。”
這已經不是十年前了,通過大同盟戰爭、俄土戰爭等各類大大小小的戰爭,歐洲主要國家已經摸清了帝國的戰略。
帝國參與歐洲戰爭從來都不會過早的加入戰爭,隻有在保持中立的情況下,才能吃兩家。
而歐洲國家進行戰爭,帝國幾乎沒有什麽領土訴求,主要的訴求就是戰略平衡與經濟貿易訴求,這使得帝國不會輕易下場。
瑞典所要建立的同盟,其中必然會成功的是荷蘭,但瑞典認為這還不夠,想要爭取兩個重要盟友,一個是奧斯曼帝國,雙方可以一起對付沙俄和波蘭,另外一個就是英國。而這兩個國家,一個與瑞典交往不多,另外一個與帝國的戰爭才結束,想要拉他們進入聯盟,還是需要在帝國支持的情況下。
“這一點請卡爾國王放心,英國與奧斯曼是否參戰,完全是他們的自由。”澹台雲風表示。
英國的內戰剛剛消停下來,尚未結束,肯定不會輕易參戰,而奧斯曼也是進入恢複期,應該也會謹慎進入戰爭狀態。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裏,在斯德哥爾摩的澹台雲風與卡爾十二世會麵了四次,每一次,卡爾都會給澹台雲風驚喜。
先是確定購買包括線膛槍和後裝火炮在內的軍事裝備,其次就是簽訂一些經濟貿易合作,而這些,都有江閑雲的功勞在裏麵。江閑雲在瑞典已經四年,他對卡爾國王和這個國家很了解,他知道瑞典可以為之付出什麽,也知道帝國想要得到什麽,而一切的成果都在最後一次會麵所得到的秘密協定之後。
這次會談,卡爾十二世拿出了一個帝國無法拒絕的條件,那就是冰島。隻要帝國支持瑞典贏得戰爭,保衛國家,那麽瑞典則會幫助帝國得到冰島。
此時的冰島屬於丹麥與挪威王國,但卻被視為殖民地,丹麥國王從來不把冰島人當成自己的子民,肆意的壓榨和剝削,任何火山爆發之類的天災或者瘟疫疾病,都會讓冰島上的人口大規模的減少,此時的冰島人口隻有區區三萬多。
而帝國對冰島曾經也表現出一些興趣,這與帝國的戰略有關,那就是盡可能在靠近歐洲的地方獲得土地,休達、馬耳他和佛得角群島都是佐證,但這些領地都靠南,帝國希望在歐洲西北方向也可以擁有土地。冰島自然就成了最好的選擇,雖然氣候惡劣,但人口比較少,且距離英國也不遠。
可是丹麥國王沒有任何合作的意願,丹麥與帝國的關係很差,就以東印度公司為例,現在英國與荷蘭的東印度公司都已經取締,瑞典、法國等國雖然還保留東印度公司,但壟斷也僅僅是拘泥於某些奢侈品,比如香料,航線壟斷已經不存在了,唯有丹麥例外,其拒絕一切帝國商人進入境內貿易,所有的東方商品的輸入隻能通過東印度公司,其控製著,波羅的海與北海的海峽,卻不願意為帝國的商船提供服務。
卡爾國王答應,如果與丹麥爆發戰爭,並且可以擊敗丹麥,那麽就會要求其割讓冰島,繼而把這個島嶼出售給帝國。
這可是真的瘙到了帝國的癢癢肉,也可以想見,這是江閑雲給自己朋友找到了合作方法。
而瑞典也並非沒有條件,他們的條件就是帝國與丹麥的關係要在戰爭結束之前維持現狀。
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現在的歐洲都是如此,一旦麵臨生死存亡,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會選擇與帝國拉近關係,想要獲得幫助,無論是先進的軍事裝備還是海量的貸款,都是與國王存亡息息相關的。
瑞典不希望看到這一幕,雖然在軍事戰略上,卡爾和他的重臣把江閑雲拒之門外,但明眼人都知道,一旦爆發戰爭,瑞典的第一目標就是丹麥。因為丹麥是所有與瑞典敵對的國家裏唯一一個有海軍的,其還控製著波羅的海與北海之間的鬆德海峽,一旦丹麥扼守海峽,就意味著瑞典與一切盟友和友好國家的往來結束,在隻依靠自身力量的情況下,瑞典就輸了一半。
當然,實際情況比江閑雲等人想的還要激進,瑞典的高層已經決定,隻要瑞典被拖入戰爭,無論丹麥是不是參戰方,瑞典都要先發製人,保證可以自由出入波羅的海,才好應對其他國家的挑戰。
而卡爾自幼生活在軍營和軍校之中,參與了其父親與帝國之間的合作,他見識過帝國陸軍的製式槍炮和海軍的先進裝備。與歐洲普遍裝備的武器相比,那都是革命性的,現在來說,丹麥的海軍和陸軍都不如瑞典,可一旦局勢緊張,丹麥與帝國展開合作,瑞典製定的速勝戰略就土崩瓦解了。
除了冰島這個條件,瑞典方麵還給出了其他的條件,那就是帝國與丹麥的貿易問題,瑞典也會在戰爭中幫忙解決。
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澹台雲風最終與卡爾十二世簽訂了秘密協定,讓他下定決心的還有荷蘭的態度,瑞典在此之前已經與荷蘭達成了協議。
澹台雲風在搞定了瑞典的事情後,立刻坐船,繞行了大半個歐洲,前往了塞得港,在那裏,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儀式已經在籌備之中。
這是一個規格比較低的儀式,帝國方麵出席的人員中,規格最高的就是駐歐全權特使澹台雲風外加蘇伊士運河工程的總負責人趙銘德,而奧斯曼帝國方麵的規格也不是特別高,隻有一個維齊爾和埃及、西奈兩個行省的帕夏出席。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本就不是預定的蘇伊士運河開通儀式。
要知道,按照帝國與奧斯曼帝國雙方達成的協議,蘇伊士運河應該有十四米深,可以通行三萬五千噸船隻的運河,但是現在的實際情況是,隻有九米水深,隻能保證六千噸的船隻通過,當然,這已經讓這個時代絕大部分的船隻可以使用了。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局麵,是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來自國際的壓力,蘇伊士運河計劃的展開,除了帝國與奧斯曼共同協作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歐洲強國都陷入了戰爭不能自拔,無暇顧及海外。但是現在不同了,大同盟戰爭結束,沙俄與奧斯曼也停戰了,歐洲的和平讓越來越多的國家想要在蘇伊士運河上插一手。
奧斯曼是有意如此的,越多的國家參與,水越渾,奧斯曼就越有利益,但帝國不願意與其他國家分享蘇伊士運河,因此一手導演了蘇伊士運河的開通,運河的開通就意味著蘇伊士運河公司的正式運作,除了在金融市場上購入股票,否則無法染指這條運河。
而第二個原因就是蘇伊士運河的股東。
一開始,兩國約定的是,蘇伊士運河完全由兩國政府所有,具體的股權分配看兩國做出的貢獻,但是很快就做不到了。奧斯曼帝國連年戰爭,根本拿不出錢來修運河,隻能強製征召埃及勞工,以極低廉的價格強迫其修運河,非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造成了埃及百姓起義,讓運河一度停工,相反提高了運河開通的成本。
因此,兩國開始向外出售股票,把蘇伊士運河股票拆分成了四十萬股出售。
<a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 id="wzsy">lingdiankanshu.com</a>
到運河開通時,奧斯曼帝國政府隻擁有運河百分之十七的股票,這還是以運河兩岸的土地入股的。而帝國政府擁有百分之二十五,是運河的第一大股東。剩餘的股票,麵向中國、奧斯曼及威尼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熱那亞等少數國家的極少數商人出售,除了兩國可以自由購買股票,其餘的都是經過奧斯曼帝國審核的。
因為埃及起義的發生,股東們已經按捺不住情緒了,要是按照舊有的計劃,需要帝國三十六年才能開通,與約定好的分紅日期直接相悖了。
在歐洲,帝國有兩個對手,一個是近在咫尺的沙俄,帝國不希望這個國家強大,一個是歐陸強權法國,帝國希望能平衡其影響力。
也正是為了防止這兩個國家支持的貴族成為波蘭國王,所以帝國選擇了支持奧古斯都這個名氣大於實力的家夥。
原本,奧古斯都就是最有力的兩個競爭者之一,但隨著帝國已經半公開的支持和默認支持其為了王位而使用武力的行為,那麽奧古斯都就是最有力的競爭者。
奧古斯都可能會在奪取王位後發動與瑞典的戰爭,這一點,帝國方麵並不會反對。但問題是,奧古斯都可能與沙俄結盟,這就是帝國不能接受的了。
顯然,既想奧古斯都奪取波蘭王位,與帝國友好,又不讓其與沙俄結盟,是很困難的事,想要做到這一點,就不隻是外交行動,需要加大投入,比如軍事威脅甚至直接參戰,但這又與帝國有限投入的戰略相悖。
可國與國之間就是如此,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
帝國視沙俄為對手,可是當奧斯曼中斷帝國的蘇伊士運河計劃時,李君威毫不猶豫的為沙俄提供軍事援助,誘使其南下進攻奧斯曼,幫助彼得穩固了皇權。
法國是帝國在歐洲最大的競爭者,可是當有機會斬斷英國資產階級進程的時候,帝國也毫不猶豫的與法國合作,協助其建立了一支蒸汽動力艦船組成的艦隊,戰勝了英國海軍,登陸了英國本土。
相對於奧古斯都與沙俄結盟,帝國更擔心這個國家被沙俄或者法國掌握。畢竟奧古斯都與沙俄結盟也是對付瑞典,而不是對付帝國。
“這是一個好的切入點,但問題是怎麽解決?”澹台雲風攤手表示了無奈。
卡爾十二世與奧古斯都是表兄弟關係,相互之間很了解。其實波立聯邦與瑞典的戰爭必然性很大程度是因為奧古斯都本人,這個人有著相當的野心,想要徹底擁有波立聯邦,建立世襲的政權,把波立聯邦與薩克森合二為一,而建立威望的最好辦法就是取得戰爭的勝利。
而如果換一個性格較為軟弱,或者實力比較弱的貴族擔任國王,就沒有這個隱患了。可問題是,一個軟弱的國王很容易受到彼得、路易十四和哈布斯堡的影響,這也對帝國在波立聯邦的利益有害。
外交場上本就沒有完美的局麵,有的隻是取舍與妥協。
“瑞典有沒有更好的人選可以取得奧古斯都,如果有的話,我們可以換一個人支持。”澹台雲風說道,目前對奧古斯都的支持並不是太大,主要是態度上的,可以隨時調整政策。
江閑雲沉默片刻,輕輕搖頭,瑞典方麵確實提出過幾個人選,還是在卡爾十一世在世的時候,可那是對瑞典有利,在對帝國有利方麵,並不如奧古斯都。
雖然帝國願意支持瑞典對抗沙俄,又不想波蘭與沙俄結盟,唯一的辦法就是製止這場戰爭,但問題是,帝國不會這麽做。
在這個時代,戰爭是打開一個國家國門的最好辦法,帝國擁有巨大的體量,海量的資源和先進的技術,戰爭的雙方都希望帝國站在自己一方,或者至少不會投入到敵對陣營裏去。隻要帝國向戰爭的一方提供武器裝備,那麽另一方也必須購買。結果就是戰爭雙方都必須向帝國開放國內市場,展開貿易。
在和平時代,參戰國為了保障國內權貴的利益,會限製本國進口一些商品,保護本國的產業,但一旦戰爭開啟,這些就限製都會取消。
“隻不過,卡爾國王和他的重臣們提出了一個構想,那就是建立一個足以對抗敵人的聯盟。”江閑雲說,為了避免澹台雲風誤會,他主動說道:“當然,關於帝國的戰略態度,我已經向他們申明了,所以,他們對帝國加入聯盟的態度並不強硬。”
這已經不是十年前了,通過大同盟戰爭、俄土戰爭等各類大大小小的戰爭,歐洲主要國家已經摸清了帝國的戰略。
帝國參與歐洲戰爭從來都不會過早的加入戰爭,隻有在保持中立的情況下,才能吃兩家。
而歐洲國家進行戰爭,帝國幾乎沒有什麽領土訴求,主要的訴求就是戰略平衡與經濟貿易訴求,這使得帝國不會輕易下場。
瑞典所要建立的同盟,其中必然會成功的是荷蘭,但瑞典認為這還不夠,想要爭取兩個重要盟友,一個是奧斯曼帝國,雙方可以一起對付沙俄和波蘭,另外一個就是英國。而這兩個國家,一個與瑞典交往不多,另外一個與帝國的戰爭才結束,想要拉他們進入聯盟,還是需要在帝國支持的情況下。
“這一點請卡爾國王放心,英國與奧斯曼是否參戰,完全是他們的自由。”澹台雲風表示。
英國的內戰剛剛消停下來,尚未結束,肯定不會輕易參戰,而奧斯曼也是進入恢複期,應該也會謹慎進入戰爭狀態。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裏,在斯德哥爾摩的澹台雲風與卡爾十二世會麵了四次,每一次,卡爾都會給澹台雲風驚喜。
先是確定購買包括線膛槍和後裝火炮在內的軍事裝備,其次就是簽訂一些經濟貿易合作,而這些,都有江閑雲的功勞在裏麵。江閑雲在瑞典已經四年,他對卡爾國王和這個國家很了解,他知道瑞典可以為之付出什麽,也知道帝國想要得到什麽,而一切的成果都在最後一次會麵所得到的秘密協定之後。
這次會談,卡爾十二世拿出了一個帝國無法拒絕的條件,那就是冰島。隻要帝國支持瑞典贏得戰爭,保衛國家,那麽瑞典則會幫助帝國得到冰島。
此時的冰島屬於丹麥與挪威王國,但卻被視為殖民地,丹麥國王從來不把冰島人當成自己的子民,肆意的壓榨和剝削,任何火山爆發之類的天災或者瘟疫疾病,都會讓冰島上的人口大規模的減少,此時的冰島人口隻有區區三萬多。
而帝國對冰島曾經也表現出一些興趣,這與帝國的戰略有關,那就是盡可能在靠近歐洲的地方獲得土地,休達、馬耳他和佛得角群島都是佐證,但這些領地都靠南,帝國希望在歐洲西北方向也可以擁有土地。冰島自然就成了最好的選擇,雖然氣候惡劣,但人口比較少,且距離英國也不遠。
可是丹麥國王沒有任何合作的意願,丹麥與帝國的關係很差,就以東印度公司為例,現在英國與荷蘭的東印度公司都已經取締,瑞典、法國等國雖然還保留東印度公司,但壟斷也僅僅是拘泥於某些奢侈品,比如香料,航線壟斷已經不存在了,唯有丹麥例外,其拒絕一切帝國商人進入境內貿易,所有的東方商品的輸入隻能通過東印度公司,其控製著,波羅的海與北海的海峽,卻不願意為帝國的商船提供服務。
卡爾國王答應,如果與丹麥爆發戰爭,並且可以擊敗丹麥,那麽就會要求其割讓冰島,繼而把這個島嶼出售給帝國。
這可是真的瘙到了帝國的癢癢肉,也可以想見,這是江閑雲給自己朋友找到了合作方法。
而瑞典也並非沒有條件,他們的條件就是帝國與丹麥的關係要在戰爭結束之前維持現狀。
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現在的歐洲都是如此,一旦麵臨生死存亡,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會選擇與帝國拉近關係,想要獲得幫助,無論是先進的軍事裝備還是海量的貸款,都是與國王存亡息息相關的。
瑞典不希望看到這一幕,雖然在軍事戰略上,卡爾和他的重臣把江閑雲拒之門外,但明眼人都知道,一旦爆發戰爭,瑞典的第一目標就是丹麥。因為丹麥是所有與瑞典敵對的國家裏唯一一個有海軍的,其還控製著波羅的海與北海之間的鬆德海峽,一旦丹麥扼守海峽,就意味著瑞典與一切盟友和友好國家的往來結束,在隻依靠自身力量的情況下,瑞典就輸了一半。
當然,實際情況比江閑雲等人想的還要激進,瑞典的高層已經決定,隻要瑞典被拖入戰爭,無論丹麥是不是參戰方,瑞典都要先發製人,保證可以自由出入波羅的海,才好應對其他國家的挑戰。
而卡爾自幼生活在軍營和軍校之中,參與了其父親與帝國之間的合作,他見識過帝國陸軍的製式槍炮和海軍的先進裝備。與歐洲普遍裝備的武器相比,那都是革命性的,現在來說,丹麥的海軍和陸軍都不如瑞典,可一旦局勢緊張,丹麥與帝國展開合作,瑞典製定的速勝戰略就土崩瓦解了。
除了冰島這個條件,瑞典方麵還給出了其他的條件,那就是帝國與丹麥的貿易問題,瑞典也會在戰爭中幫忙解決。
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澹台雲風最終與卡爾十二世簽訂了秘密協定,讓他下定決心的還有荷蘭的態度,瑞典在此之前已經與荷蘭達成了協議。
澹台雲風在搞定了瑞典的事情後,立刻坐船,繞行了大半個歐洲,前往了塞得港,在那裏,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儀式已經在籌備之中。
這是一個規格比較低的儀式,帝國方麵出席的人員中,規格最高的就是駐歐全權特使澹台雲風外加蘇伊士運河工程的總負責人趙銘德,而奧斯曼帝國方麵的規格也不是特別高,隻有一個維齊爾和埃及、西奈兩個行省的帕夏出席。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本就不是預定的蘇伊士運河開通儀式。
要知道,按照帝國與奧斯曼帝國雙方達成的協議,蘇伊士運河應該有十四米深,可以通行三萬五千噸船隻的運河,但是現在的實際情況是,隻有九米水深,隻能保證六千噸的船隻通過,當然,這已經讓這個時代絕大部分的船隻可以使用了。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局麵,是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來自國際的壓力,蘇伊士運河計劃的展開,除了帝國與奧斯曼共同協作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歐洲強國都陷入了戰爭不能自拔,無暇顧及海外。但是現在不同了,大同盟戰爭結束,沙俄與奧斯曼也停戰了,歐洲的和平讓越來越多的國家想要在蘇伊士運河上插一手。
奧斯曼是有意如此的,越多的國家參與,水越渾,奧斯曼就越有利益,但帝國不願意與其他國家分享蘇伊士運河,因此一手導演了蘇伊士運河的開通,運河的開通就意味著蘇伊士運河公司的正式運作,除了在金融市場上購入股票,否則無法染指這條運河。
而第二個原因就是蘇伊士運河的股東。
一開始,兩國約定的是,蘇伊士運河完全由兩國政府所有,具體的股權分配看兩國做出的貢獻,但是很快就做不到了。奧斯曼帝國連年戰爭,根本拿不出錢來修運河,隻能強製征召埃及勞工,以極低廉的價格強迫其修運河,非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造成了埃及百姓起義,讓運河一度停工,相反提高了運河開通的成本。
因此,兩國開始向外出售股票,把蘇伊士運河股票拆分成了四十萬股出售。
<a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 id="wzsy">lingdiankanshu.com</a>
到運河開通時,奧斯曼帝國政府隻擁有運河百分之十七的股票,這還是以運河兩岸的土地入股的。而帝國政府擁有百分之二十五,是運河的第一大股東。剩餘的股票,麵向中國、奧斯曼及威尼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熱那亞等少數國家的極少數商人出售,除了兩國可以自由購買股票,其餘的都是經過奧斯曼帝國審核的。
因為埃及起義的發生,股東們已經按捺不住情緒了,要是按照舊有的計劃,需要帝國三十六年才能開通,與約定好的分紅日期直接相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