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怪普魯士國王像是吃了蜜蜂屎一樣開心,因為李君威的態度是支持他的王國進行領土擴張。
這一點早在四年前就已經確定下來,隻不過,李君威把這一計劃提前的一些罷了。
原因無他,一切都與帝國的歐陸戰略有關。帝國對歐洲的戰略就是維持一個落後、混亂、分裂而均勢的歐洲,對歐洲進行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但是現在有幾個因素導致這一戰略的實施難度在提高。
其一就是歐洲資產階級的崛起,荷蘭已經完全是一個資產階級國家,英國完成了第二次光榮革命正在大踏步走向這條路,而現在,法國也出現在了第三等級會議這一組織,也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這意味著歐洲的崛起。
當資產階級開始崛起之後,意味著歐洲早早晚晚會擺脫對東方的落後局麵。
而第二點就在於西班牙王位戰爭的失去控製,導致神聖羅馬帝國的崛起和法國的衰落,歐洲的均勢要被打破了。
第三點,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讓大同盟國家的關係更為緊密,現在而言,因為戰爭消耗過大,各國利益不同,這個聯盟會分崩離析,但在資產階級崛起,歐洲開始對外擴張之後,與擁有巨大體量的帝國產生矛盾,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對抗的可能性很大。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la">ranwen.la</a>
因此,必須在歐洲打入一個楔子,李君威早早的選中了普魯士,隻不過隨著歐洲的資產階級擴張不可逆的情況下,提升普魯士的實力則更為迫切。
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土地、人口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工業革命的技術條件下,資源也成為了必要條件。而普魯士崛起的就需要這三種東西,一個小小的科隆主教區可完全不夠,而李君威給普魯士指示的方向則是向東,向波蘭方向擴張。
這也與東歐、北歐的局勢發展有關。
過去幾年,在瑞典取得了納爾瓦戰役的決定性勝利之後,卡爾十二世變的不可一世,在戰爭初期,他考慮的是如何在俄國、波蘭、薩克森的聯盟下保住自己的領土,而現在,他要稱霸歐洲。
納爾瓦戰役中之後,俄國精銳陸軍損失巨大,但瑞典也麵臨著從立窩尼亞方向無法攻入莫斯科的窘迫,因此卡爾十二世率軍揮師南下,攻入波蘭。波蘭國王奧古斯都完全不是一個合格的統帥,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國王。
波蘭的貴族根本不支持他,在戰爭中屢屢拖後腿,雙方開戰,波蘭貴族聯合軍隊與瑞典軍隊達成秘密協議,相互放空炮的案例比比皆是,在關鍵的幾次戰役了,瑞典騎兵一衝鋒,波蘭騎兵撒丫子逃跑,扔下薩克森軍隊也是常態。
這導致奧古斯都完全不是瑞典軍隊的對手,到了帝國四十一年的時候,瑞典軍隊已經攻入薩克森境內,奧古斯都放棄波蘭王位已經是定局了。
到了這個時候,帝國與瑞典的矛盾開始顯現,李君威建議卡爾國王,扶持一個順從自己的波蘭國王,聯合波蘭、立陶宛貴族,哥薩克和烏克蘭勢力,建立一個反俄的包圍圈,而帝國也會盡可能的支持這個同盟。
但年輕氣盛的卡爾國王直接拒絕了這個提議,他確實要扶持一個波蘭國王,也確實在聯絡波立聯邦乃至南俄草原的各方勢力,但並非隻是建立同盟,瑞典要聯合各方,率軍跨過波蘭全境,從俄國南部、西部攻入俄國,徹底打敗俄國。
這是一種冒險性的策略,直接把東歐局勢變成了零和遊戲。
帝國陸軍、理藩院以及裕王行營等各方的軍官、軍事顧問都得出了一個共同結論。
這種深入敵境,萬裏遠征的結局隻有大勝或者大敗,如果瑞典軍隊贏了,一個比俄國還要強大的東歐強權會出現。而如果瑞典軍隊失敗了,反而會促進俄國的崛起。
這種不符合帝國戰略的行動自然不會像以前一樣得到帝國的全麵支持。而相反,帝國境內已經出現了應該支持俄國,維持東歐平衡的聲音。
瑞典這種肆意擴張的行為,無論導致哪種結果,帝國都有可能下場參戰,而且不是像目前遠征法國這種武裝旅遊,是真正的參戰。所以李君威必須盡可能快的解決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以免帝國陷入兩麵作戰的狀態。
而為了將來的戰爭,提前布子,尋找一個可靠盟友也是必要的計劃,普魯士的地位更加重要。
“我已經全部明白了,我們要在瑞典與俄國分出勝負之前結束現在這場戰爭,然後在其分出勝負之後,幫助弱小的一方。對嗎,我最親愛的殿下。”老威廉抑製不住心中的激動,熱切的說道。
李君威點點頭,而老威廉又說:“但問題就在於,如果我們最後幫助的是弱者,那麽我們的利益如何保證呢,總不能讓勝利的一方割讓領土吧。”
李君威聞言笑了,指著桌上沒有碰的烤羊腿,說道:“威廉國王,如果我們兩個的孩子以這條羊腿為賭注打賭,你我下場幫忙,最後的結局會是怎樣的呢?”
不等老威廉回答,李昭譽則是說道:“國王殿下,無論誰贏,贏的一方得到的是羊腿,而不是對方的胳膊。而在瑞典與俄國的這場賭鬥之中,波立聯邦才是羊腿。”
“我明白了。”
其實在這場大北方戰爭中,最倒黴的是波蘭,其既是戰場,也是各方爭奪的肥肉。
現在的波立聯邦也已經完全處於分裂的狀態,瑞典要扶持一個政府,西部的貴族傾向於支持奧古斯都這個有神羅支持的國王,而南部貴族本不想加入戰爭,他們選擇中立,其中也有部分希望獨立,或者至少置身事外,而東部的貴族和立陶宛貴族堅持維護波立聯邦的主權,聯合俄國,要與瑞典打到底。
老威廉父子都是實幹家,在這一場私密的會談結束後,小威廉就從巴黎城外離開,前往了科隆,按照李君威指點的那樣,向科隆的銀行家、商人大規模的借貸。
一開始就借了不少款項,畢竟普魯士明顯處於戰爭的優勢地位,但很快,前線就傳來了無法攻克巴黎城的消息,科隆銀行家們鑒於大同盟一方無法輕易獲得賠款,對他們償債能力提出質疑。
但這個時候,新的消息和政策給銀行家們注入了信心,第一個消息就是中國再次向普魯士貸款二百萬帝國銀元,這讓科隆銀行家對普魯士信心倍增,而小威廉很快提出了新的貸款方案,抵押品不再隻是普魯士的稅收,還有普魯士境內一些重要企業的王國股份。
要知道,普魯士向帝國學習,建設新型企業和工廠已經有二十年的曆史了,在這段時間,經曆了不少變化,早先是國王所在的霍亨索倫家族壟斷,比如對中國貿易的東方公司,普魯士鋼鐵廠,哥尼斯堡紡織廠等大企業都是如此,一手控製生產,一手控製市場,其他人根本插手不進去。
但很快就發現,這種官方的壟斷經營造成了效率低下和利潤率降低,哥尼斯堡紡織廠曾經一度瀕臨破產。於是老威廉開始政策轉變,從官辦轉為官督商辦和官商合營,大量的私人資本進入這些企業,而小威廉回國之後,更是大刀闊斧的改革,讓霍亨索倫家族隻占據股份,不專橫管理,還提供各類有利的稅收和市場政策。
結果就是,這些新興企業發展的很快,財務透明,利潤率也很高,因為有國王提供的政策支持,也有基本市場保證。
在銀行家和商人們的眼裏,這些企業是優質資產,而且是在整個歐洲都少見的優質資產。
小威廉拿這些企業的股份作為抵押品,瞬間引來了無數人的興趣,科隆的幾家銀行規模不大,很快錢款就耗盡,而普魯士國債在科隆地區大規模發行。
這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等到帝國四十一年五月開始正式停戰談判,普魯士明確表示要吞並科隆的時候,科隆市議會根本不敢提出異議,他們擔心一旦拒絕,科隆就要與普魯士進入戰爭狀態,一旦進入戰爭狀態,自然就會賴賬了。大半個科隆的財富進入霍亨索倫家族的腰包,科隆百姓根本沒有這個膽量。
在普魯士和帝國都在私下裏行動的時候,法國的戰局也在發生著變化。
進入帝國四十一年後,法國皇太子在波爾多登基,成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此路易十五非曆史上的路易十五),法國進入了新時代。令法國人欣喜的是,在巴黎的第三等級會議不僅立刻承認了路易十五,而且宣誓效忠,而路易十五在登基儀式上發表施政演說的時候,除了提到盡快結束戰爭,維護法國利益,更是提到了第三等級會議。
路易十五宣布,三級會議會變成一種常態性的會議,第三等級會議同樣如此。而三級會議也會進行改革,當然改革要在戰後進行,路易十五國王授權三級會議審核法國高等法院通過的法令,這變相的承認了三級會議成為最高權力機構。
因為法國國王的旨意要最高法院通過才能施行,而現在三級會議可以製約最高法院,而第三等級會議代表在三級會議中占據至少一半,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法國國王的旨意要第三等級同意才能施行。
路易十四還宣布要在戰後製定憲法,改革稅政等等方略,在後來的法國曆史中,把這次施政演說看做法國走向君主立憲的標誌,是資產階級的勝利。
而在當時看來,這意味著法國各個階級徹底團結起來。
與此同時,在與李君威商定好戰略配合後,普魯士方麵對戰爭的態度開始從出工不出力,變成了三心二意。
二月中旬,維拉爾元帥就率領一支六千人的騎兵直接從巴黎南麵突破普魯士的封鎖,進入了巴黎城,期間爆發戰爭,雙方各有損傷,十天後,維拉爾元帥又一次率領一千多騎兵衝擊,突破封鎖,殺出城外,這一次普魯士軍隊銃炮齊發,卻無一人傷亡。
此後,巴黎的國民自衛軍與城外的法國軍團建立了聯係,結果就是大同盟的封鎖戰略徹底失敗,原本奧地利方麵是準備用饑餓戰略對付巴黎防衛力量的,為此甚至在塞納河下遊專門建立的據點,控製塞納河航線。
但在普魯士人的放水之下,越來越多的糧食進入巴黎,雖然仍然無法滿足需求,但至少不會因為挨餓而投降。
而出乎各方預料的是,第一個提出要和法國進行單方麵談判,盡快退出戰爭的是荷蘭。
這是因為,荷蘭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海因修斯這個總統受到議會的製約。
荷蘭人要求法國賠款因為巴黎的第三等級會議抵抗而不能實現,荷蘭人想要統治西屬尼德蘭卻被奧地利拒絕,而荷蘭還要為大同盟各國提供軍費。早在帝國四十一年初,在荷蘭三級議會的強烈要求下,海因修斯被迫公布政府與大同盟的資金往來。
荷蘭人這才發現,荷蘭大量把資金送給奧地利人和普魯士人去打法國,而為此不僅大規模增稅,國債規模擴大,整個荷蘭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因為戰爭,各種產業縮水,而生活必需品價格卻在提升。
這些導致海因修斯備受責難,甚至有議員在三級會議上提出罷免他,而荷蘭人對總統的要求是,要麽帶來一場輝煌的勝利,要麽盡快結束痛苦的戰爭。
發生在三月份的一件事,更是讓海因修斯壓力倍增,在巴爾幹方向,奧地利的邊防軍隊與奧斯曼帝國軍隊發生衝突。
這直接導致荷蘭群情激憤,因為荷蘭的糧食缺口是由黑海沿岸的各國提供的,一旦奧斯曼與奧地利爆發戰爭,那麽黑海海峽關閉,荷蘭糧價會上天,事實是,在消息傳到阿姆斯特丹的三天內,阿姆斯特丹的麵包價格提升了百分之三十二。
這一點早在四年前就已經確定下來,隻不過,李君威把這一計劃提前的一些罷了。
原因無他,一切都與帝國的歐陸戰略有關。帝國對歐洲的戰略就是維持一個落後、混亂、分裂而均勢的歐洲,對歐洲進行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但是現在有幾個因素導致這一戰略的實施難度在提高。
其一就是歐洲資產階級的崛起,荷蘭已經完全是一個資產階級國家,英國完成了第二次光榮革命正在大踏步走向這條路,而現在,法國也出現在了第三等級會議這一組織,也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這意味著歐洲的崛起。
當資產階級開始崛起之後,意味著歐洲早早晚晚會擺脫對東方的落後局麵。
而第二點就在於西班牙王位戰爭的失去控製,導致神聖羅馬帝國的崛起和法國的衰落,歐洲的均勢要被打破了。
第三點,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讓大同盟國家的關係更為緊密,現在而言,因為戰爭消耗過大,各國利益不同,這個聯盟會分崩離析,但在資產階級崛起,歐洲開始對外擴張之後,與擁有巨大體量的帝國產生矛盾,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對抗的可能性很大。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la">ranwen.la</a>
因此,必須在歐洲打入一個楔子,李君威早早的選中了普魯士,隻不過隨著歐洲的資產階級擴張不可逆的情況下,提升普魯士的實力則更為迫切。
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土地、人口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工業革命的技術條件下,資源也成為了必要條件。而普魯士崛起的就需要這三種東西,一個小小的科隆主教區可完全不夠,而李君威給普魯士指示的方向則是向東,向波蘭方向擴張。
這也與東歐、北歐的局勢發展有關。
過去幾年,在瑞典取得了納爾瓦戰役的決定性勝利之後,卡爾十二世變的不可一世,在戰爭初期,他考慮的是如何在俄國、波蘭、薩克森的聯盟下保住自己的領土,而現在,他要稱霸歐洲。
納爾瓦戰役中之後,俄國精銳陸軍損失巨大,但瑞典也麵臨著從立窩尼亞方向無法攻入莫斯科的窘迫,因此卡爾十二世率軍揮師南下,攻入波蘭。波蘭國王奧古斯都完全不是一個合格的統帥,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國王。
波蘭的貴族根本不支持他,在戰爭中屢屢拖後腿,雙方開戰,波蘭貴族聯合軍隊與瑞典軍隊達成秘密協議,相互放空炮的案例比比皆是,在關鍵的幾次戰役了,瑞典騎兵一衝鋒,波蘭騎兵撒丫子逃跑,扔下薩克森軍隊也是常態。
這導致奧古斯都完全不是瑞典軍隊的對手,到了帝國四十一年的時候,瑞典軍隊已經攻入薩克森境內,奧古斯都放棄波蘭王位已經是定局了。
到了這個時候,帝國與瑞典的矛盾開始顯現,李君威建議卡爾國王,扶持一個順從自己的波蘭國王,聯合波蘭、立陶宛貴族,哥薩克和烏克蘭勢力,建立一個反俄的包圍圈,而帝國也會盡可能的支持這個同盟。
但年輕氣盛的卡爾國王直接拒絕了這個提議,他確實要扶持一個波蘭國王,也確實在聯絡波立聯邦乃至南俄草原的各方勢力,但並非隻是建立同盟,瑞典要聯合各方,率軍跨過波蘭全境,從俄國南部、西部攻入俄國,徹底打敗俄國。
這是一種冒險性的策略,直接把東歐局勢變成了零和遊戲。
帝國陸軍、理藩院以及裕王行營等各方的軍官、軍事顧問都得出了一個共同結論。
這種深入敵境,萬裏遠征的結局隻有大勝或者大敗,如果瑞典軍隊贏了,一個比俄國還要強大的東歐強權會出現。而如果瑞典軍隊失敗了,反而會促進俄國的崛起。
這種不符合帝國戰略的行動自然不會像以前一樣得到帝國的全麵支持。而相反,帝國境內已經出現了應該支持俄國,維持東歐平衡的聲音。
瑞典這種肆意擴張的行為,無論導致哪種結果,帝國都有可能下場參戰,而且不是像目前遠征法國這種武裝旅遊,是真正的參戰。所以李君威必須盡可能快的解決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以免帝國陷入兩麵作戰的狀態。
而為了將來的戰爭,提前布子,尋找一個可靠盟友也是必要的計劃,普魯士的地位更加重要。
“我已經全部明白了,我們要在瑞典與俄國分出勝負之前結束現在這場戰爭,然後在其分出勝負之後,幫助弱小的一方。對嗎,我最親愛的殿下。”老威廉抑製不住心中的激動,熱切的說道。
李君威點點頭,而老威廉又說:“但問題就在於,如果我們最後幫助的是弱者,那麽我們的利益如何保證呢,總不能讓勝利的一方割讓領土吧。”
李君威聞言笑了,指著桌上沒有碰的烤羊腿,說道:“威廉國王,如果我們兩個的孩子以這條羊腿為賭注打賭,你我下場幫忙,最後的結局會是怎樣的呢?”
不等老威廉回答,李昭譽則是說道:“國王殿下,無論誰贏,贏的一方得到的是羊腿,而不是對方的胳膊。而在瑞典與俄國的這場賭鬥之中,波立聯邦才是羊腿。”
“我明白了。”
其實在這場大北方戰爭中,最倒黴的是波蘭,其既是戰場,也是各方爭奪的肥肉。
現在的波立聯邦也已經完全處於分裂的狀態,瑞典要扶持一個政府,西部的貴族傾向於支持奧古斯都這個有神羅支持的國王,而南部貴族本不想加入戰爭,他們選擇中立,其中也有部分希望獨立,或者至少置身事外,而東部的貴族和立陶宛貴族堅持維護波立聯邦的主權,聯合俄國,要與瑞典打到底。
老威廉父子都是實幹家,在這一場私密的會談結束後,小威廉就從巴黎城外離開,前往了科隆,按照李君威指點的那樣,向科隆的銀行家、商人大規模的借貸。
一開始就借了不少款項,畢竟普魯士明顯處於戰爭的優勢地位,但很快,前線就傳來了無法攻克巴黎城的消息,科隆銀行家們鑒於大同盟一方無法輕易獲得賠款,對他們償債能力提出質疑。
但這個時候,新的消息和政策給銀行家們注入了信心,第一個消息就是中國再次向普魯士貸款二百萬帝國銀元,這讓科隆銀行家對普魯士信心倍增,而小威廉很快提出了新的貸款方案,抵押品不再隻是普魯士的稅收,還有普魯士境內一些重要企業的王國股份。
要知道,普魯士向帝國學習,建設新型企業和工廠已經有二十年的曆史了,在這段時間,經曆了不少變化,早先是國王所在的霍亨索倫家族壟斷,比如對中國貿易的東方公司,普魯士鋼鐵廠,哥尼斯堡紡織廠等大企業都是如此,一手控製生產,一手控製市場,其他人根本插手不進去。
但很快就發現,這種官方的壟斷經營造成了效率低下和利潤率降低,哥尼斯堡紡織廠曾經一度瀕臨破產。於是老威廉開始政策轉變,從官辦轉為官督商辦和官商合營,大量的私人資本進入這些企業,而小威廉回國之後,更是大刀闊斧的改革,讓霍亨索倫家族隻占據股份,不專橫管理,還提供各類有利的稅收和市場政策。
結果就是,這些新興企業發展的很快,財務透明,利潤率也很高,因為有國王提供的政策支持,也有基本市場保證。
在銀行家和商人們的眼裏,這些企業是優質資產,而且是在整個歐洲都少見的優質資產。
小威廉拿這些企業的股份作為抵押品,瞬間引來了無數人的興趣,科隆的幾家銀行規模不大,很快錢款就耗盡,而普魯士國債在科隆地區大規模發行。
這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等到帝國四十一年五月開始正式停戰談判,普魯士明確表示要吞並科隆的時候,科隆市議會根本不敢提出異議,他們擔心一旦拒絕,科隆就要與普魯士進入戰爭狀態,一旦進入戰爭狀態,自然就會賴賬了。大半個科隆的財富進入霍亨索倫家族的腰包,科隆百姓根本沒有這個膽量。
在普魯士和帝國都在私下裏行動的時候,法國的戰局也在發生著變化。
進入帝國四十一年後,法國皇太子在波爾多登基,成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此路易十五非曆史上的路易十五),法國進入了新時代。令法國人欣喜的是,在巴黎的第三等級會議不僅立刻承認了路易十五,而且宣誓效忠,而路易十五在登基儀式上發表施政演說的時候,除了提到盡快結束戰爭,維護法國利益,更是提到了第三等級會議。
路易十五宣布,三級會議會變成一種常態性的會議,第三等級會議同樣如此。而三級會議也會進行改革,當然改革要在戰後進行,路易十五國王授權三級會議審核法國高等法院通過的法令,這變相的承認了三級會議成為最高權力機構。
因為法國國王的旨意要最高法院通過才能施行,而現在三級會議可以製約最高法院,而第三等級會議代表在三級會議中占據至少一半,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法國國王的旨意要第三等級同意才能施行。
路易十四還宣布要在戰後製定憲法,改革稅政等等方略,在後來的法國曆史中,把這次施政演說看做法國走向君主立憲的標誌,是資產階級的勝利。
而在當時看來,這意味著法國各個階級徹底團結起來。
與此同時,在與李君威商定好戰略配合後,普魯士方麵對戰爭的態度開始從出工不出力,變成了三心二意。
二月中旬,維拉爾元帥就率領一支六千人的騎兵直接從巴黎南麵突破普魯士的封鎖,進入了巴黎城,期間爆發戰爭,雙方各有損傷,十天後,維拉爾元帥又一次率領一千多騎兵衝擊,突破封鎖,殺出城外,這一次普魯士軍隊銃炮齊發,卻無一人傷亡。
此後,巴黎的國民自衛軍與城外的法國軍團建立了聯係,結果就是大同盟的封鎖戰略徹底失敗,原本奧地利方麵是準備用饑餓戰略對付巴黎防衛力量的,為此甚至在塞納河下遊專門建立的據點,控製塞納河航線。
但在普魯士人的放水之下,越來越多的糧食進入巴黎,雖然仍然無法滿足需求,但至少不會因為挨餓而投降。
而出乎各方預料的是,第一個提出要和法國進行單方麵談判,盡快退出戰爭的是荷蘭。
這是因為,荷蘭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海因修斯這個總統受到議會的製約。
荷蘭人要求法國賠款因為巴黎的第三等級會議抵抗而不能實現,荷蘭人想要統治西屬尼德蘭卻被奧地利拒絕,而荷蘭還要為大同盟各國提供軍費。早在帝國四十一年初,在荷蘭三級議會的強烈要求下,海因修斯被迫公布政府與大同盟的資金往來。
荷蘭人這才發現,荷蘭大量把資金送給奧地利人和普魯士人去打法國,而為此不僅大規模增稅,國債規模擴大,整個荷蘭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因為戰爭,各種產業縮水,而生活必需品價格卻在提升。
這些導致海因修斯備受責難,甚至有議員在三級會議上提出罷免他,而荷蘭人對總統的要求是,要麽帶來一場輝煌的勝利,要麽盡快結束痛苦的戰爭。
發生在三月份的一件事,更是讓海因修斯壓力倍增,在巴爾幹方向,奧地利的邊防軍隊與奧斯曼帝國軍隊發生衝突。
這直接導致荷蘭群情激憤,因為荷蘭的糧食缺口是由黑海沿岸的各國提供的,一旦奧斯曼與奧地利爆發戰爭,那麽黑海海峽關閉,荷蘭糧價會上天,事實是,在消息傳到阿姆斯特丹的三天內,阿姆斯特丹的麵包價格提升了百分之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