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忠點點頭:“當然,這是我的職責,榮王殿下。”
在安排李昭承的安全問題上,李素是找對的人,李永忠的父親就對裕王極為忠誠,而李永忠此人思想進步,而且膽大心細,同樣是可托付之輩。
八月四日,組建完成的遠征軍開始出發,雖然這支軍隊的規模超過三萬人,但實際機動部隊隻有一個陸戰隊混成旅外加遠疆區提供的四千名騎兵,但裝備卻先進了參戰國家一個時代。
大部分軍隊被安排管控第聶伯河上的各大主要渡口、燈塔等設施,這些活動得到了波蘭政府的認可,雖然這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的政府並未得到俄國等周邊主要國家的承認,但俄國方麵也默認了這些做法,甚至於遠征軍接管幾個俄國控製的港口時,雙方也沒有爆發衝突。
原因很簡單,按照當年的《四國條約》,俄國獲得的土地全部位於第聶伯河的西岸,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已經形成了一塊富庶的農業區,並且擁有敖德薩這樣一座很不錯的港口,這塊土地被沙皇彼得命名為小烏克蘭,而在小烏克蘭,俄國駐紮有相當規模的軍隊,對付的則是奧斯曼帝國,彼得既需要通過海路維持與這支軍隊的聯係,又不想被奧斯曼趁人之危。
在遠征軍的行動的時候,俄軍與瑞軍同樣在行動,雙方都是由君主率軍親征,瑞軍有四萬五千人,其中三萬兩千人是瑞典本國的精銳軍隊,另外一萬多則是附屬波蘭貴族的軍隊。
俄軍迅速動員了全部能動員的軍隊,一共有七萬人,隻不過在與哥薩克成為敵人之後,騎兵的數量明顯減少。除了這三支軍隊,馬澤帕與澤連科的軍隊也進入戰場,這支聯軍規模在兩萬四千人左右,卻也不是全部的軍隊,雖然並未與遠征軍合兵一處,但這支打著烏克蘭民族聯合陣線旗幟,被叫做烏克蘭聯合軍的軍隊,不斷的派遣使者往來於雙方駐地之間,馬澤帕和澤連科二人全都表示,願意與帝國遠征軍共進退。
瑞軍渡過第聶伯河後,把基輔城交給了帝國遠征軍派遣的憲兵營,除了不能征用船隻,而是必須以合理價格雇傭船隻運輸軍需和軍隊之外,瑞典軍隊並未遭遇任何的阻礙。
在與遠征軍進行了交流之後,卡爾十二世也發現,帝國對其並未有什麽威脅,於是沒有留餘力,全軍壓上,繼續東進,相反,俄國軍隊則放緩的腳步,讓瑞典軍隊進入了俄國腹地,等到八月中旬的時候,各方軍隊得到消息,俄國主力駐守在波爾塔瓦一帶,已經安營紮寨,不再前進了,各方立刻奔行而去。
李素親自率領軍中三千騎兵為先鋒,以保護難民的名義,也趕往了波爾塔瓦戰場,馬澤帕也帶來了一萬多哥薩克騎兵,到了這個時候,俄國和瑞典都已經完全明白帝國派兵的企圖。
中國不希望交戰雙方中有一方一敗塗地,因為這不符合中國在本地的平衡戰略,而同樣,無論誰贏,戰後的蛋糕和勢力劃分,都必須由帝國執刀。
瑞典軍隊抵達波爾塔瓦之後,直接占領了這座小城,因為俄軍是在城外一處土坡上列陣的,占據了地理優勢。在接下來的很長時間裏,雙方隻有斥候在陣前接觸,在側後則有小規模的騎兵爆發了戰鬥,戰場上陷入了安靜,李素很清楚,瑞典和俄國雙方在進行秘密接觸。
很明顯,帝國不想參戰,又想掌握局勢,瑞典和俄國,無論誰贏都不能贏的徹底,不能達成戰略目標。那麽雙方也未必要拚死拚活了,所以戰場上出現了奇怪的一幕,劍拔弩張的雙方邀請了看戲的帝國親王進行調停,地點則在城外的一處小教堂裏。
很快,因為和談條件涉及到,馬澤帕也被牽扯了進來。
隻不過,談判雙方雖然都有意願實現和平,但條件相差太多了。
卡爾十二世要求俄國退出占領的英格利亞地區,並且自己拆除正在興建的聖彼得堡,以後不再插手瑞典和波蘭兩國的內部事務。還要承認卡爾十二世扶持的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的政府,承諾以後不再參與任何反對瑞典的同盟,同時承認馬澤帕的領地獨立,建立一個哥薩克酋長國。
而這些條款已經還是退讓過的,卡爾十二世一開始甚至要求俄國割讓小烏克蘭給瑞典方麵。
沙皇彼得同樣表現出了足夠的強硬,他的要求就是在實際控製地區停火,也就是讓瑞典承認俄國已經獲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並且要求波蘭瑟姆會議重新選舉國王,新的選舉必須在主要大國監督之下進行。
當然,沙皇也表現出了對土地的渴望,他在新選國王上進行了退讓,但要求獲得補償,即波蘭在《四國條約》中獲得的烏克蘭東岸土地交給俄國,而沙皇願意赦免馬澤帕的叛亂,並且承認哥薩克的自治,但哥薩克不許獨立,馬澤帕和澤連科都可以作為俄國的藩屬勢力存在。
爭吵是必然的,連李素都對雙方的傲慢和野心感覺到愕然,雖然他這個調停人原本就沒有想好好的調停,但現實還是給了他一些震撼。
“我感覺他們不是請你來調停的,榮王兄。”在最後一次調停失敗後,帝國一方選擇了提前離場,因為雙方的態度已經讓見證人都知道,已經不可能成功了。
李素笑了笑:“那他們想幹什麽?”
“示威,或者表達自己的意願。”李昭承說。
李素也有這樣的感覺,他也很無奈,李昭承問:“我不明白,這場戰爭為什麽會發展成這個樣子,感覺我們現在的地位很尷尬,我們不會是真的來維護和平的吧。”
“你覺得這樣不好嗎?”李素問。
李昭承搖搖頭,一開始他確實有些不以為然,帝國動員軍隊,進入了外國境內,難道就是維持秩序和安寧嗎?烏克蘭人、波蘭人還有俄羅斯人,他們和帝國有什麽狗屁關係,值得帝國為他們付出這麽多嗎?
可是在深入了第聶伯河後,看到那些因為戰爭,拖家帶口逃難的人,李昭承多少心中生出一些憐憫,至少他覺得,現在做的事情是正義的,可他也明白,這肯定不是帝國遠征軍的主要任務。
“裕王是一個無利不起早的人。”
李昭承還記得這樣一種評價,這是嫉妒者、反對者對他父親的評價,雖然說的很不好聽,但李昭承此次西來,和父親長期的生活在一起,了解他做事的風格,觀察他行事的理念,發現這種評價是多麽的貼切呀。
“我們究竟是來做什麽的?”李昭承問道。
李素說:“這是一場決戰,我們出現在這裏,聯合馬澤帕和澤連科,就是要保證,輸的那一方絕對不能輸的太慘。”
李昭承想了想,還是不太明白,他又問:“榮王兄,我想知道,你希望俄國贏還是瑞典贏?或者說,這兩個國家哪個贏了,對帝國更為有利。”
這個問題,其實李素也有些摸不準,因為他的心裏也沒有一個非常完美的答案。
如果俄國贏了,俄國的實力就會擴張,這是帝國不想看到的一幕,可以說,俄國是帝國在大陸上的最大的競爭者,沒有之一。
<a id="wzsy" href="http://www.xiashuba.com">xiashuba.com</a>
奧斯曼帝國、波斯帝國和印度斯坦帝國雖然也是與帝國陸地接壤的大國,但這些大國都與帝國隔著天然的屏障,高加索山脈、興都庫什山脈、裏海黑海一類的,而俄國則完全沒有,一條頓河可不是什麽不可逾越的天塹,特別是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
但如果俄國失敗了,也並不那麽的合適,因為按照裕王李君威和李素本人一起製定的戰略,不論輸贏了,蛋糕必須由帝國來切,戰後本地的秩序也必須由帝國來主導,顯然,失敗者是願意看到這一點的,畢竟帝國方麵在歐陸一直追求平衡,平衡就意味著,失敗者不會損失太多的利益,尤其是不會損失核心的利益。
瑞典如果是勝利者,帝國必然與瑞典之間發生衝突,這意味著雙方二十多年來良好的關係會被打破,同時帝國在北歐也會失去一個夥伴。要知道,瑞典與普魯士亦一樣,也是帝國扶持的對象,其是用來平衡俄國的。
思來想去,李素說道:“還是讓俄國贏,但不能贏的太多。”
李昭承搖搖頭:“這可真是一個很困難的課題呀。”
“為什麽這麽說?”李素笑著問。
李昭承騎在馬上,略略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其實特別簡單,假如我們組織一支軍隊,比如把遠征軍三萬多人集中起來,憑借我們在裝備上的優勢,加入任何一方,都會取得絕對的優勢。在戰後,也一定會獲得主導地位。可問題在於,我們盡可能的不參戰,那就很難做到這一點了,不參戰,還要控製局勢發展,這不是很困難嗎?”
李素欣慰的看著李昭承,打趣說道:“昭承啊,你說的很對啊,很有道理啊,作為統帥,我也一直被這件事困擾。”
“那你準備怎麽辦呢,榮王兄?”李昭承問。
李素駕馭著戰馬,靠近了李昭承,神秘兮兮的說道:“不如昭承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別跟王叔說,我這邊安排一下,造成個偷襲啊、士兵失蹤之類的事件,借機參戰算了,隻要打起來,一切就由不得你爹了,到時候,還不是咱們哥倆說了算,你我都能立功,不好嗎?”
李昭承聽了這話,眼睛瞪大,連連擺手:“不行,不行,絕對不行,這種私下行動,可是大罪,榮王兄可不要胡來。”
“你不說,我不說,誰能知道。再說了,我覺得你爹未必在乎,他也知道這件事不好操作呀。”李素繼續引誘。
李昭承依舊搖頭:“不,不,這不光是爹爹的意思,主要還是國內的意思,皇伯父的聖旨。”
“我怎麽瞧著你也不想讓帝國參戰呀?”李素問。
李昭承歎息一聲:“到底是不義之戰,又沒有什麽戰略利益,參戰有什麽意義呢?”
經過了巴黎之戰,李昭承對戰爭的看法也有了變化,在巴黎城外,他是親眼看到那些不是軍人的法國人,為了自己的信仰和民族、國家,舍生忘死的和奧地利的騎兵搏殺的,事實上,受到觸動的人不僅是李昭承,還有當時駐紮在巴黎城外的遠征軍。
當時,遠征軍上下都不想加入戰鬥,而李君威做出不參戰的決定後,也是得到上上下下支持的。現在同樣如此,這場大北方戰爭,就是爭霸之戰,不參加也罷。
“榮王兄,你可莫要做什麽糊塗事啊。”李昭承想了想,還是提醒說道。
李素哈哈大笑:“昭承啊,我也就是逗一逗你,哪裏真的想著參戰,瑞典和俄國兩個地方強國爭霸狗咬狗,和我們有什麽關係,雖說國內的經濟危機過去了,軍費上沒有什麽限製,但現在這場戰爭既不能為我們的民族贏取生存空間,也不是匡扶正義,滌蕩天下,我們何必摻和呢?”
李昭承這才放心下來,等回到營地,李永忠隨即進入了帳篷,送上了諸多資料,說道:“王爺,二公子,這是從俄國海關搞到的,俄國最近幾個月從帝國和海外進口的物資。”
俄國的海關當年是由晉商銀行協助搞起來的,因此安全局在裏麵布子很多,搞到這些資料很簡單。
李昭承和李素二人分開看著,李昭承看了一份進口武器的清單,光是從荷蘭、英國就進口了一萬四千把燧發槍,這還是海關統計的,其餘的更不好說了,李昭承說:“沙皇好大的手筆,難怪口氣那麽大。”
而李素則看著從帝國進口的資料,裏麵包括罐頭、車輛都非軍事物品,但當看到一個欄的時候,李素說:“八成這一仗,彼得還真能贏了,這家夥可真會找東西。”
在安排李昭承的安全問題上,李素是找對的人,李永忠的父親就對裕王極為忠誠,而李永忠此人思想進步,而且膽大心細,同樣是可托付之輩。
八月四日,組建完成的遠征軍開始出發,雖然這支軍隊的規模超過三萬人,但實際機動部隊隻有一個陸戰隊混成旅外加遠疆區提供的四千名騎兵,但裝備卻先進了參戰國家一個時代。
大部分軍隊被安排管控第聶伯河上的各大主要渡口、燈塔等設施,這些活動得到了波蘭政府的認可,雖然這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的政府並未得到俄國等周邊主要國家的承認,但俄國方麵也默認了這些做法,甚至於遠征軍接管幾個俄國控製的港口時,雙方也沒有爆發衝突。
原因很簡單,按照當年的《四國條約》,俄國獲得的土地全部位於第聶伯河的西岸,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已經形成了一塊富庶的農業區,並且擁有敖德薩這樣一座很不錯的港口,這塊土地被沙皇彼得命名為小烏克蘭,而在小烏克蘭,俄國駐紮有相當規模的軍隊,對付的則是奧斯曼帝國,彼得既需要通過海路維持與這支軍隊的聯係,又不想被奧斯曼趁人之危。
在遠征軍的行動的時候,俄軍與瑞軍同樣在行動,雙方都是由君主率軍親征,瑞軍有四萬五千人,其中三萬兩千人是瑞典本國的精銳軍隊,另外一萬多則是附屬波蘭貴族的軍隊。
俄軍迅速動員了全部能動員的軍隊,一共有七萬人,隻不過在與哥薩克成為敵人之後,騎兵的數量明顯減少。除了這三支軍隊,馬澤帕與澤連科的軍隊也進入戰場,這支聯軍規模在兩萬四千人左右,卻也不是全部的軍隊,雖然並未與遠征軍合兵一處,但這支打著烏克蘭民族聯合陣線旗幟,被叫做烏克蘭聯合軍的軍隊,不斷的派遣使者往來於雙方駐地之間,馬澤帕和澤連科二人全都表示,願意與帝國遠征軍共進退。
瑞軍渡過第聶伯河後,把基輔城交給了帝國遠征軍派遣的憲兵營,除了不能征用船隻,而是必須以合理價格雇傭船隻運輸軍需和軍隊之外,瑞典軍隊並未遭遇任何的阻礙。
在與遠征軍進行了交流之後,卡爾十二世也發現,帝國對其並未有什麽威脅,於是沒有留餘力,全軍壓上,繼續東進,相反,俄國軍隊則放緩的腳步,讓瑞典軍隊進入了俄國腹地,等到八月中旬的時候,各方軍隊得到消息,俄國主力駐守在波爾塔瓦一帶,已經安營紮寨,不再前進了,各方立刻奔行而去。
李素親自率領軍中三千騎兵為先鋒,以保護難民的名義,也趕往了波爾塔瓦戰場,馬澤帕也帶來了一萬多哥薩克騎兵,到了這個時候,俄國和瑞典都已經完全明白帝國派兵的企圖。
中國不希望交戰雙方中有一方一敗塗地,因為這不符合中國在本地的平衡戰略,而同樣,無論誰贏,戰後的蛋糕和勢力劃分,都必須由帝國執刀。
瑞典軍隊抵達波爾塔瓦之後,直接占領了這座小城,因為俄軍是在城外一處土坡上列陣的,占據了地理優勢。在接下來的很長時間裏,雙方隻有斥候在陣前接觸,在側後則有小規模的騎兵爆發了戰鬥,戰場上陷入了安靜,李素很清楚,瑞典和俄國雙方在進行秘密接觸。
很明顯,帝國不想參戰,又想掌握局勢,瑞典和俄國,無論誰贏都不能贏的徹底,不能達成戰略目標。那麽雙方也未必要拚死拚活了,所以戰場上出現了奇怪的一幕,劍拔弩張的雙方邀請了看戲的帝國親王進行調停,地點則在城外的一處小教堂裏。
很快,因為和談條件涉及到,馬澤帕也被牽扯了進來。
隻不過,談判雙方雖然都有意願實現和平,但條件相差太多了。
卡爾十二世要求俄國退出占領的英格利亞地區,並且自己拆除正在興建的聖彼得堡,以後不再插手瑞典和波蘭兩國的內部事務。還要承認卡爾十二世扶持的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的政府,承諾以後不再參與任何反對瑞典的同盟,同時承認馬澤帕的領地獨立,建立一個哥薩克酋長國。
而這些條款已經還是退讓過的,卡爾十二世一開始甚至要求俄國割讓小烏克蘭給瑞典方麵。
沙皇彼得同樣表現出了足夠的強硬,他的要求就是在實際控製地區停火,也就是讓瑞典承認俄國已經獲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並且要求波蘭瑟姆會議重新選舉國王,新的選舉必須在主要大國監督之下進行。
當然,沙皇也表現出了對土地的渴望,他在新選國王上進行了退讓,但要求獲得補償,即波蘭在《四國條約》中獲得的烏克蘭東岸土地交給俄國,而沙皇願意赦免馬澤帕的叛亂,並且承認哥薩克的自治,但哥薩克不許獨立,馬澤帕和澤連科都可以作為俄國的藩屬勢力存在。
爭吵是必然的,連李素都對雙方的傲慢和野心感覺到愕然,雖然他這個調停人原本就沒有想好好的調停,但現實還是給了他一些震撼。
“我感覺他們不是請你來調停的,榮王兄。”在最後一次調停失敗後,帝國一方選擇了提前離場,因為雙方的態度已經讓見證人都知道,已經不可能成功了。
李素笑了笑:“那他們想幹什麽?”
“示威,或者表達自己的意願。”李昭承說。
李素也有這樣的感覺,他也很無奈,李昭承問:“我不明白,這場戰爭為什麽會發展成這個樣子,感覺我們現在的地位很尷尬,我們不會是真的來維護和平的吧。”
“你覺得這樣不好嗎?”李素問。
李昭承搖搖頭,一開始他確實有些不以為然,帝國動員軍隊,進入了外國境內,難道就是維持秩序和安寧嗎?烏克蘭人、波蘭人還有俄羅斯人,他們和帝國有什麽狗屁關係,值得帝國為他們付出這麽多嗎?
可是在深入了第聶伯河後,看到那些因為戰爭,拖家帶口逃難的人,李昭承多少心中生出一些憐憫,至少他覺得,現在做的事情是正義的,可他也明白,這肯定不是帝國遠征軍的主要任務。
“裕王是一個無利不起早的人。”
李昭承還記得這樣一種評價,這是嫉妒者、反對者對他父親的評價,雖然說的很不好聽,但李昭承此次西來,和父親長期的生活在一起,了解他做事的風格,觀察他行事的理念,發現這種評價是多麽的貼切呀。
“我們究竟是來做什麽的?”李昭承問道。
李素說:“這是一場決戰,我們出現在這裏,聯合馬澤帕和澤連科,就是要保證,輸的那一方絕對不能輸的太慘。”
李昭承想了想,還是不太明白,他又問:“榮王兄,我想知道,你希望俄國贏還是瑞典贏?或者說,這兩個國家哪個贏了,對帝國更為有利。”
這個問題,其實李素也有些摸不準,因為他的心裏也沒有一個非常完美的答案。
如果俄國贏了,俄國的實力就會擴張,這是帝國不想看到的一幕,可以說,俄國是帝國在大陸上的最大的競爭者,沒有之一。
<a id="wzsy" href="http://www.xiashuba.com">xiashuba.com</a>
奧斯曼帝國、波斯帝國和印度斯坦帝國雖然也是與帝國陸地接壤的大國,但這些大國都與帝國隔著天然的屏障,高加索山脈、興都庫什山脈、裏海黑海一類的,而俄國則完全沒有,一條頓河可不是什麽不可逾越的天塹,特別是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
但如果俄國失敗了,也並不那麽的合適,因為按照裕王李君威和李素本人一起製定的戰略,不論輸贏了,蛋糕必須由帝國來切,戰後本地的秩序也必須由帝國來主導,顯然,失敗者是願意看到這一點的,畢竟帝國方麵在歐陸一直追求平衡,平衡就意味著,失敗者不會損失太多的利益,尤其是不會損失核心的利益。
瑞典如果是勝利者,帝國必然與瑞典之間發生衝突,這意味著雙方二十多年來良好的關係會被打破,同時帝國在北歐也會失去一個夥伴。要知道,瑞典與普魯士亦一樣,也是帝國扶持的對象,其是用來平衡俄國的。
思來想去,李素說道:“還是讓俄國贏,但不能贏的太多。”
李昭承搖搖頭:“這可真是一個很困難的課題呀。”
“為什麽這麽說?”李素笑著問。
李昭承騎在馬上,略略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其實特別簡單,假如我們組織一支軍隊,比如把遠征軍三萬多人集中起來,憑借我們在裝備上的優勢,加入任何一方,都會取得絕對的優勢。在戰後,也一定會獲得主導地位。可問題在於,我們盡可能的不參戰,那就很難做到這一點了,不參戰,還要控製局勢發展,這不是很困難嗎?”
李素欣慰的看著李昭承,打趣說道:“昭承啊,你說的很對啊,很有道理啊,作為統帥,我也一直被這件事困擾。”
“那你準備怎麽辦呢,榮王兄?”李昭承問。
李素駕馭著戰馬,靠近了李昭承,神秘兮兮的說道:“不如昭承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別跟王叔說,我這邊安排一下,造成個偷襲啊、士兵失蹤之類的事件,借機參戰算了,隻要打起來,一切就由不得你爹了,到時候,還不是咱們哥倆說了算,你我都能立功,不好嗎?”
李昭承聽了這話,眼睛瞪大,連連擺手:“不行,不行,絕對不行,這種私下行動,可是大罪,榮王兄可不要胡來。”
“你不說,我不說,誰能知道。再說了,我覺得你爹未必在乎,他也知道這件事不好操作呀。”李素繼續引誘。
李昭承依舊搖頭:“不,不,這不光是爹爹的意思,主要還是國內的意思,皇伯父的聖旨。”
“我怎麽瞧著你也不想讓帝國參戰呀?”李素問。
李昭承歎息一聲:“到底是不義之戰,又沒有什麽戰略利益,參戰有什麽意義呢?”
經過了巴黎之戰,李昭承對戰爭的看法也有了變化,在巴黎城外,他是親眼看到那些不是軍人的法國人,為了自己的信仰和民族、國家,舍生忘死的和奧地利的騎兵搏殺的,事實上,受到觸動的人不僅是李昭承,還有當時駐紮在巴黎城外的遠征軍。
當時,遠征軍上下都不想加入戰鬥,而李君威做出不參戰的決定後,也是得到上上下下支持的。現在同樣如此,這場大北方戰爭,就是爭霸之戰,不參加也罷。
“榮王兄,你可莫要做什麽糊塗事啊。”李昭承想了想,還是提醒說道。
李素哈哈大笑:“昭承啊,我也就是逗一逗你,哪裏真的想著參戰,瑞典和俄國兩個地方強國爭霸狗咬狗,和我們有什麽關係,雖說國內的經濟危機過去了,軍費上沒有什麽限製,但現在這場戰爭既不能為我們的民族贏取生存空間,也不是匡扶正義,滌蕩天下,我們何必摻和呢?”
李昭承這才放心下來,等回到營地,李永忠隨即進入了帳篷,送上了諸多資料,說道:“王爺,二公子,這是從俄國海關搞到的,俄國最近幾個月從帝國和海外進口的物資。”
俄國的海關當年是由晉商銀行協助搞起來的,因此安全局在裏麵布子很多,搞到這些資料很簡單。
李昭承和李素二人分開看著,李昭承看了一份進口武器的清單,光是從荷蘭、英國就進口了一萬四千把燧發槍,這還是海關統計的,其餘的更不好說了,李昭承說:“沙皇好大的手筆,難怪口氣那麽大。”
而李素則看著從帝國進口的資料,裏麵包括罐頭、車輛都非軍事物品,但當看到一個欄的時候,李素說:“八成這一仗,彼得還真能贏了,這家夥可真會找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