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的藍霧,如煙繚繞。
或者是因為時差吧,玄智此刻毫無睡意。
奶奶突然打過來越洋電話。
“智啊,還順利嗎?”她問。
“順利啊,今天什麽都不需要做,不知道多輕鬆呢。”玄智下意識的摸了摸臉,切,他可不能告訴阿拉莫尼,度假的第一天,不但被記者糾纏,還被一個小女子在大街上兜麵一個耳光吧?
“嗯,那就好。你記得啊,別和你的粉絲講中文。”
哦,玄智一陣心虛,今天他可是和那個叫蘋果的小女生,全中文交流啊,可這也不算違背奶奶的旨意啊。
她都不認識我,也算不得是我粉絲啊。
心裏這樣想了想,嘴上說:“阿拉莫尼,你以為我是在中國嘛,我是在美國啊,那那麽多粉絲啊。”
“你小子,你以為奶奶足不出戶,就啥都不知道是啊,舊金山多少中國人啊,你最好給我小心點。”
可是晚了啊,阿拉莫尼,誰讓你不早點說呢?玄智心想,不就是我有中國血統嘛,有什麽大不了的呢?真是的,也不知道奶奶這是幹嘛,難道還是是韓國排華的年代嘛,中韓都建交20多年了,你還這麽古板。
如果不想讓人知道我有中國血統,為什麽還要教我中文啊?還那麽認真的說:“智啊,要記住自己的根,紀念先祖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中文學好。”
奶奶說的有些哽咽,他知道奶奶一準是又想起那些傷心事了。
他的中文當然全是爺爺奶奶奶奶教的。
玄智從來都知道啊,他的爺爺奶奶都是純正的中國人。
爺爺和奶奶的相遇,他們苦中作樂的故事,他們相守一輩子的愛情,他們兩個人背後的家族,全都是深沉的血淚啊。
是嗬,在韓國生活的下來的老韓華,那一個沒有曆經中日戰爭,抗美援朝,和一度中韓關係緊張,韓國國內的排華?那一個人的背後不是滿滿的沉澱,濃濃的故事呢。
奶奶心中的痛楚,他還很小的時候,就能清晰的感受到。她常常一個人發呆,看著爸爸,還有那些過世的親人們的照片,太爺爺,太奶奶,還有他的舅姥爺。
哦,對了,奶奶的那塊玉.......
桌子上放著一份中文報紙,是他路過唐人街的時候刻意買的,卻讓他看到了一則古玉拍賣的消息,那古玉看起來像極了奶奶的那塊,不會奶奶的那塊玉真的是這塊玉不見的另一半吧?
“蔣家家傳古玉-夜明還有它不見的另一半,如果雙魚合體,價值不可估量.....”報紙如是說。
這是什麽鬼話?
奶奶明明告訴他,那玉是王家的家傳,從太太祖爺爺那一代到現在啦,怎麽會是你蔣家的?
玄智認真的看了看報紙,這vincent蔣,來頭不小嘛,莫不是你家先人用了什麽樣不正當的方法,把我們家的古玉搶了一半去?
可這也不合理啊。
玄智忍不住把這消息告訴了奶奶。
電話那頭,王敏之愣住了,良久未語。
“阿拉莫尼,你怎麽啦?”玄智有些奇怪的追問,他不知道罷了,電話那頭,王敏之拿著聽筒的手,有些瑟瑟發抖。
“真的有人在拍賣古玉嗎?”她的聲線有些顫抖。
“哦,是啊,好像是個什麽姓蔣的。”
“嗯,我知道了。”
“可是奶奶,這兩塊玉.......”
“智啊,”王敏之打斷了玄智的話說:“奶奶有些累了,就不聊這些無謂的瑣事了,很晚了,你也早點休息啊。”
這也算是無謂瑣事?
放下電話,玄智心想,奶奶,你也真是的,不就是一點家族往事嘛,究竟有什麽大不了的,不能告訴我呢?
玄智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王敏之扣下了電話筒,在椅子上緩緩的坐下。
難道這該來的,總是會來的嗎?
無論任她如何的不想。
如何的不想。
她其實還有個名字,叫安敏之,事實上,她的證件上,幾十年來在韓國都是安敏之,不但是她,還有她那英年早逝去的哥哥,也是安敏俊。
可她當然知道安不過是她的母姓罷了,她是王家的後人。那鼎鼎大名的節度使,玉容王世傑,正是她先祖。
當年父親在中國病逝,有朝鮮血統的母親帶著他和哥哥回到黃海道,原本也隻是希望把外公的骨灰送回故鄉安葬,了了他老人家的心願。
戰火紛飛,顛沛流離之中,他們一家卻再也沒有能回到中國。那個年代,承認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可沒有一丁點好處。
母親苦於無奈,給她和哥哥改了姓,讓他們對外宣稱自己是祖籍黃海道的安氏家族後人。這當然並非妄言,她的外公安元勳本就是兩班貴族-黃海道安氏家族的嫡子長孫。安氏祖上曆代隨使節出訪清國,而她的外祖父自然也是個不折不扣的的,精通漢語的商人。
雖然安氏一早沒落的不成樣子,可還歹這兩班的虛名也幫他們度過不少艱難時日。
王敏之在中國出生,小小年紀跟著母親和哥哥去了朝鮮,最後好不容易才在漢城安定下來,出生名門望族的母親順姬,無論日子過的多麽艱辛,都堅持要送她去讀書。
小孩子家,在學堂裏免不了說些幼稚的攀比話,她最討厭的是人家影射她,說她是中國人,總是很驕傲的說自己祖上是兩班貴族。
“哼,我阿拉伯己可是黃海道安氏家族的長子嫡孫!”她小頭一甩,把小臉揚的好高。
那天回到家,她對辛苦工作了一天的母親安順姬不停的朝鮮語。
母親很溫柔的提醒她說:“敏啊,在家裏,我們說漢語,今天你哥哥教你的中文你做了嗎?”
“我不學中文,我又不是中國人。”
“你的父親是中國人,你當然是中國人。”
“我不是,我姓安。”
“順,”母親蹲下身,扶著她的肩膀說:“做人不能忘本,知道嗎?你的父親他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知道嗎?你的爺爺他更了不起。”
“是啊,我爺爺他是安氏.......”
“那是你的外公!你要知道你的爺爺他可是清朝的節度使,他是個高風亮節的民族英雄。”母親打斷她的話,很嚴肅的說。
“我才不管什麽風,什麽節的,反正我就是不想做個中國人,我討厭中國人!”
啪的一聲,母親很憤然的打了她一記耳光。
她捂住了臉,恨恨地說:“難道這姓,不是你讓改的嗎?”
一語擊中心窩。
她轉身跑了出去,母親順姬在身後,流下了無聲的眼淚。
哥哥剛從外麵回來,看著情形就明白了大半,因為像這樣的爭論,也不是第一次啦。
她撲進哥哥的懷裏,嚶嚶的哭。
哥哥拿出一塊糖給她,再拍了拍她的背說,“敏兒啊,你想不想知道爺爺和外公的故事呢,哥哥講點給你聽好嗎?”
還真是個孩子,一塊糖,她馬上就破涕為笑啦。
“這故事呢,些許有些沉重,可我們家敏兒都12歲啦,不是嗎?還這麽嘟嘟的聰明,所以我想,你一定能理解的,哥哥講給你聽,好嗎?”
“好啊。”她說。
那是她第一次近距離聆聽,塵封的家族往事。
風煙吹起厚厚的塵埃,時光中......水雲真處。
(作家有話說:我不怕與眾不同,我怕我和其它人一模一樣。)
或者是因為時差吧,玄智此刻毫無睡意。
奶奶突然打過來越洋電話。
“智啊,還順利嗎?”她問。
“順利啊,今天什麽都不需要做,不知道多輕鬆呢。”玄智下意識的摸了摸臉,切,他可不能告訴阿拉莫尼,度假的第一天,不但被記者糾纏,還被一個小女子在大街上兜麵一個耳光吧?
“嗯,那就好。你記得啊,別和你的粉絲講中文。”
哦,玄智一陣心虛,今天他可是和那個叫蘋果的小女生,全中文交流啊,可這也不算違背奶奶的旨意啊。
她都不認識我,也算不得是我粉絲啊。
心裏這樣想了想,嘴上說:“阿拉莫尼,你以為我是在中國嘛,我是在美國啊,那那麽多粉絲啊。”
“你小子,你以為奶奶足不出戶,就啥都不知道是啊,舊金山多少中國人啊,你最好給我小心點。”
可是晚了啊,阿拉莫尼,誰讓你不早點說呢?玄智心想,不就是我有中國血統嘛,有什麽大不了的呢?真是的,也不知道奶奶這是幹嘛,難道還是是韓國排華的年代嘛,中韓都建交20多年了,你還這麽古板。
如果不想讓人知道我有中國血統,為什麽還要教我中文啊?還那麽認真的說:“智啊,要記住自己的根,紀念先祖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中文學好。”
奶奶說的有些哽咽,他知道奶奶一準是又想起那些傷心事了。
他的中文當然全是爺爺奶奶奶奶教的。
玄智從來都知道啊,他的爺爺奶奶都是純正的中國人。
爺爺和奶奶的相遇,他們苦中作樂的故事,他們相守一輩子的愛情,他們兩個人背後的家族,全都是深沉的血淚啊。
是嗬,在韓國生活的下來的老韓華,那一個沒有曆經中日戰爭,抗美援朝,和一度中韓關係緊張,韓國國內的排華?那一個人的背後不是滿滿的沉澱,濃濃的故事呢。
奶奶心中的痛楚,他還很小的時候,就能清晰的感受到。她常常一個人發呆,看著爸爸,還有那些過世的親人們的照片,太爺爺,太奶奶,還有他的舅姥爺。
哦,對了,奶奶的那塊玉.......
桌子上放著一份中文報紙,是他路過唐人街的時候刻意買的,卻讓他看到了一則古玉拍賣的消息,那古玉看起來像極了奶奶的那塊,不會奶奶的那塊玉真的是這塊玉不見的另一半吧?
“蔣家家傳古玉-夜明還有它不見的另一半,如果雙魚合體,價值不可估量.....”報紙如是說。
這是什麽鬼話?
奶奶明明告訴他,那玉是王家的家傳,從太太祖爺爺那一代到現在啦,怎麽會是你蔣家的?
玄智認真的看了看報紙,這vincent蔣,來頭不小嘛,莫不是你家先人用了什麽樣不正當的方法,把我們家的古玉搶了一半去?
可這也不合理啊。
玄智忍不住把這消息告訴了奶奶。
電話那頭,王敏之愣住了,良久未語。
“阿拉莫尼,你怎麽啦?”玄智有些奇怪的追問,他不知道罷了,電話那頭,王敏之拿著聽筒的手,有些瑟瑟發抖。
“真的有人在拍賣古玉嗎?”她的聲線有些顫抖。
“哦,是啊,好像是個什麽姓蔣的。”
“嗯,我知道了。”
“可是奶奶,這兩塊玉.......”
“智啊,”王敏之打斷了玄智的話說:“奶奶有些累了,就不聊這些無謂的瑣事了,很晚了,你也早點休息啊。”
這也算是無謂瑣事?
放下電話,玄智心想,奶奶,你也真是的,不就是一點家族往事嘛,究竟有什麽大不了的,不能告訴我呢?
玄智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王敏之扣下了電話筒,在椅子上緩緩的坐下。
難道這該來的,總是會來的嗎?
無論任她如何的不想。
如何的不想。
她其實還有個名字,叫安敏之,事實上,她的證件上,幾十年來在韓國都是安敏之,不但是她,還有她那英年早逝去的哥哥,也是安敏俊。
可她當然知道安不過是她的母姓罷了,她是王家的後人。那鼎鼎大名的節度使,玉容王世傑,正是她先祖。
當年父親在中國病逝,有朝鮮血統的母親帶著他和哥哥回到黃海道,原本也隻是希望把外公的骨灰送回故鄉安葬,了了他老人家的心願。
戰火紛飛,顛沛流離之中,他們一家卻再也沒有能回到中國。那個年代,承認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可沒有一丁點好處。
母親苦於無奈,給她和哥哥改了姓,讓他們對外宣稱自己是祖籍黃海道的安氏家族後人。這當然並非妄言,她的外公安元勳本就是兩班貴族-黃海道安氏家族的嫡子長孫。安氏祖上曆代隨使節出訪清國,而她的外祖父自然也是個不折不扣的的,精通漢語的商人。
雖然安氏一早沒落的不成樣子,可還歹這兩班的虛名也幫他們度過不少艱難時日。
王敏之在中國出生,小小年紀跟著母親和哥哥去了朝鮮,最後好不容易才在漢城安定下來,出生名門望族的母親順姬,無論日子過的多麽艱辛,都堅持要送她去讀書。
小孩子家,在學堂裏免不了說些幼稚的攀比話,她最討厭的是人家影射她,說她是中國人,總是很驕傲的說自己祖上是兩班貴族。
“哼,我阿拉伯己可是黃海道安氏家族的長子嫡孫!”她小頭一甩,把小臉揚的好高。
那天回到家,她對辛苦工作了一天的母親安順姬不停的朝鮮語。
母親很溫柔的提醒她說:“敏啊,在家裏,我們說漢語,今天你哥哥教你的中文你做了嗎?”
“我不學中文,我又不是中國人。”
“你的父親是中國人,你當然是中國人。”
“我不是,我姓安。”
“順,”母親蹲下身,扶著她的肩膀說:“做人不能忘本,知道嗎?你的父親他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知道嗎?你的爺爺他更了不起。”
“是啊,我爺爺他是安氏.......”
“那是你的外公!你要知道你的爺爺他可是清朝的節度使,他是個高風亮節的民族英雄。”母親打斷她的話,很嚴肅的說。
“我才不管什麽風,什麽節的,反正我就是不想做個中國人,我討厭中國人!”
啪的一聲,母親很憤然的打了她一記耳光。
她捂住了臉,恨恨地說:“難道這姓,不是你讓改的嗎?”
一語擊中心窩。
她轉身跑了出去,母親順姬在身後,流下了無聲的眼淚。
哥哥剛從外麵回來,看著情形就明白了大半,因為像這樣的爭論,也不是第一次啦。
她撲進哥哥的懷裏,嚶嚶的哭。
哥哥拿出一塊糖給她,再拍了拍她的背說,“敏兒啊,你想不想知道爺爺和外公的故事呢,哥哥講點給你聽好嗎?”
還真是個孩子,一塊糖,她馬上就破涕為笑啦。
“這故事呢,些許有些沉重,可我們家敏兒都12歲啦,不是嗎?還這麽嘟嘟的聰明,所以我想,你一定能理解的,哥哥講給你聽,好嗎?”
“好啊。”她說。
那是她第一次近距離聆聽,塵封的家族往事。
風煙吹起厚厚的塵埃,時光中......水雲真處。
(作家有話說:我不怕與眾不同,我怕我和其它人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