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王琳和李大石沒有吃早飯就去了李河家,打算到了鎮上再吃。


    李河正在套牛車,李大石過去幫忙,李張氏對王琳說:“大石和我們一起去,你李大哥就不去了,留在家裏看孩子,不然讓孩子們自己留在家裏我們做大人的不放心。”


    王琳點點頭沒說什麽。


    套好牛車後,王琳三人就出發了,李大石駕著牛車,王琳和李張氏坐在後麵。外麵灰蒙蒙的,冷風習習,幸好臨出門時王琳想到早上坐牛車肯定很冷,就和李大石又穿了件厚衣裳,不然現在肯定會冷死,特別是李大石。


    牛車沒從村裏過而是繞著村子走的,一路上冷冷清清的,王琳來了句國問:“嫂子,你吃早飯了嗎?”


    “吃了,怎麽弟妹你們沒吃啊。”


    王琳不好意思地說:“沒有,起來晚了。”說完李張氏就曖昧的看著王琳,顯然是想歪了。


    王琳被她看得渾身不自在,見李張氏身邊放著一個大籃子,上麵用布遮著,於是轉移話題道:“嫂子,你要到鎮上去賣什麽東西嗎?”


    李張氏順著王琳的視線也看著身邊的籃子,“是啊,家裏雞下的蛋,我存了一個月,想到鎮上去賣了,再買點油鹽回去。”


    王琳點點頭,李張氏又開始東家長西家短的聊了起來,什麽村頭李山的媳婦兒是個大嘴巴,什麽事隻要她知道第二天全村人都會知道;錢寡婦要嫁給村裏張牛當媳婦兒等等。王琳聽的津津有味,這可是她了解村裏人的捷徑啊。


    ***


    一個時辰後,王琳他們就到了禮廟鎮鎮門口,李大石給了鎮門口專門看牛車的老漢一文錢讓他幫忙看著牛車,說他們下午來取車,就背著背簍和王琳、李張氏進了鎮,李張氏和王琳他們約好下午在停牛車的地方匯合一起回去,然後就去了西市專門賣菜和家禽的地方去賣雞蛋了。


    王琳和李大石在鎮門口賣麵的小店裏一人點了一碗素麵,滿滿一大碗才三文錢,王琳吃不完分給了李大石一大半,吃完麵兩人就向西市去了。


    經過上次王琳和王劉氏買布的布莊時,王琳見裏麵沒有客人就和李大石走了進去,想先在這裏買布然後存放在這裏,等他們買了其他的東西再過來取。


    掌櫃的見王琳他們進來,熱情的招呼:“客官來看看,本店布種類齊全,價格公道。”


    王琳指著一匹藏青色的棉布問:“掌櫃的,這布怎麽賣?”


    “客官這布十文一尺,900文一匹。”


    又指著一匹深藍色的棉布問道:“這匹布呢?”


    掌櫃的指著王琳看布的方向說道:“客官,你看的那邊,布都是10文一尺,900文一匹;從那匹紅色的棉布斷,你右邊的都是厚棉布,要12文一尺,1100文一匹;再過來就是印花棉布,要21文一尺,2000文一匹;白棉布9文一尺,800文一匹。”


    王琳想:給李大石做一身大約要用13尺布,(棉衣要背一點布,每身棉衣就比平時做衣服多算一尺,即一身棉衣要用14尺布)給他做三身厚衣服(一身藏青色,一身深藍色,一身藏藍色)等秋天時穿;做兩身棉衣,一身用一般的棉布做(深藍色),一身用厚棉布做(藏青色),等冬天時穿;做一身薄衣服(深藍色),現在可以穿,天氣熱的時候也可以穿。


    自己也要做兩身厚衣服(一身綠色,一身粉藍色),兩身棉衣(一身粉綠色,一身粉藍色)。王琳還想再每人做兩身類似保暖衣的衣服(都是白色),天氣冷時可以穿在裏麵,就像做棉衣那樣做,但裏麵的棉花要少一點,這個用一般的棉布做就行。那就要厚棉布78尺,要936文;一般的棉布36尺,要360文;白棉布45尺,要405文,總共要1701文。


    王琳想到還要買棉花,就打算問了棉花的價錢在一起講價,這樣就不怕掌櫃的故意將棉花的價提高,“請問掌櫃的,店裏可有棉花賣,多少錢一斤?”


    “客官有的,但都是去年的舊棉,今年的新棉還沒有出來,舊棉都是賣的二十文一斤,但客官放心我們的棉花都保存的很好,保證和新棉差不多。”


    掌櫃的把庫房裏的棉花拿了一袋出來,王琳看了看,棉花很白,質量還行,王琳點點頭。


    “這都是去年的上等棉花,如果是新棉的話,一斤上等棉要35文。”


    王琳在心裏盤算著:李大石一身棉衣要2斤半棉花,保暖衣一身要1斤,一身要半斤;自己的棉衣一身要2斤就行了,保暖衣一身要半斤。一共就要棉花11斤半,要230文。加上買布的錢,一共就要1931文。


    “掌櫃的,我們要一般的棉布:深藍色的27尺,粉綠色的9尺,一共就需要36尺;厚棉布:藏青色的27尺,深藍色的13尺,藏藍色的13尺,綠色的8尺,粉藍色的17尺,一共就是78尺;白棉布45尺;棉花11斤半。你看我們一次就買這麽多,而且做開門生意,你就給我們算一般的棉布9文錢一尺,厚棉布10文錢一尺,白布8文錢一尺,怎麽樣?做了我們的生意保證你以後生意新隆,節節高。”


    掌櫃的見王琳他們一下買這麽多東西,王琳又說到他心坎裏,所以想了想就同意了,給王琳他們按要求扯好了布,王琳付了1694文錢,又買了10捆線,兩根做厚衣服和棉衣的針,兩個頂針,掌櫃的一共收了10文錢。


    王琳回過身看見店門後麵的牆角放著幾大包的碎布頭,看裏麵的布頭也不是很小,就想買回去一塊塊的拚著用漿糊粘成布板,粘個5、6層可以用來做鞋墊,粘個十幾層可以做薄布鞋的鞋底,粘個二三十層可以做成棉鞋或厚棉鞋的鞋底。


    “掌櫃的,你這碎布頭怎麽賣?”


    掌櫃的順著王琳的視線看過去,“客官想要的話,一包給個兩文錢就可以全部拿走。”


    王琳覺得很劃算,就付了12文錢,將六包布頭全要了。又向掌櫃的要了一大捆的麻線,用來納鞋底。


    “掌櫃的,你看我們還要去買點其他的東西,可不可以將在你這裏買的東西暫時寄放在這裏,等我們買好了其他東西再來取。”


    掌櫃的見王琳他們買的東西確實有點多,就點頭同意:“行,你們把東西全部放在後院吧,到時你們可要記得來取啊。”王琳這次在布莊一共花了1716文錢,買了這麽多東西,心裏覺得真是撿了個大便宜。


    李大石將他們買的所有東西全部搬到了後院,王琳他們就去了雜貨鋪,買了五斤鹽,50文一斤,王琳想回家做醃蘿卜,也可以醃肉,反正隻要放在陰涼幹爽的地方,鹽巴就能保存很久,所以就買了五斤。買了三斤醬油,十文錢一斤;又買了三斤醋,也是十文錢一斤。在雜貨鋪總共花了310文。


    王琳將買的鹽、醬油和醋都放進李大石背的背簍裏,又向另一家店鋪出發了。


    路過藥鋪時王林想起現代的香料,古代人還不了解,隻把它們當做藥材,不知道它們可以做出美味的菜肴,所以王琳想買的香料隻有藥鋪有。


    看王琳向藥鋪走去李大石擔心的問:“媳婦兒,你到藥鋪去幹嗎?是不是哪裏不舒服?”說著就焦急地去摸王琳的臉。


    王琳看他的動作,擋開他的手,臉紅道:“呆子,幹什麽呢?這是在大街上。”


    李大石這才反應過來,趕忙把手收回來,也紅了臉,隻是用眼神詢問著王琳。


    “沒事,我身體好的很,我隻是想到藥鋪來買點東西。”


    李大石這才放下心來,點點頭,和王琳一起進了藥鋪。


    王琳對櫃台裏的夥計說:“大夫,給我來五兩八角,紫蔻、砂仁、肉蔻、桂皮、丁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薑、幹薑各二兩,請問能不能幫我們磨成粉?”


    這是十三香中的12中成分,還有一種是花椒 ,但這個地方還沒有花椒,隻能去山裏看看有沒有野生花椒。


    “好的,客官,磨成粉要另加10文錢。”


    “行,就把一半幫我們磨成粉,然後分開裝;沒磨成粉的也給我分開裝,一共是多少錢?”


    “客官,一共是510文。”王琳付完錢後,夥計指著旁邊的凳子說:“請你們到那裏稍等片刻,馬上就好。”


    王琳和李大石等了大概半個時辰,拿好東西後他們就去了肉鋪,打算買點肉後就去牛車上等李張氏,好一起回去。


    來到肉鋪,割了5斤肥肉,用來煉油吃,25文一斤;割了3斤肥肉多瘦肉少的五花肉,20文一斤,2斤瘦肉多肥肉少的五花肉,18文一斤;割了3斤瘦肉,15文一斤。一共花了266文,賣豬肉的看王琳他們買的多就隻收了260文,又看王琳一直看著豬下水(肝、肚、腸、腰子),就把兩副豬下水都送給了他們。王琳高興的合不攏嘴。


    這下李大石的背簍就裝的滿滿的了,他們也不打算在買什麽了,就快速的向鎮外放牛車的地方去了。


    路上王琳看見一個路邊攤上推了一堆紅辣椒,就是那種一般的辣椒,旁邊還有一堆生薑,高興地走過去問:“請問你這兩堆東西怎麽賣?”


    小販看終於有人來買東西了,高興地道:“嫂子,這兩堆東西都可以用來做菜,隻要給20文錢,就可以把它們都拿走。”


    其實這些東西都是小販從幾個藍眼睛的人手中換的,當時哪些藍眼睛說這些可以用來做菜吃,但他回來問了好多人,都沒有見過這些東西,更沒有人知道到底怎麽吃,他已經在這裏擺了三天了,今天終於有人來買,他想趕快賣出去,能賣幾個錢就是幾個錢。


    王琳看這兩堆東西應該放了有兩三天了,有的辣椒已經焉了,就皺了皺眉頭。


    小販看王琳皺眉,以為她不想買了,就著急的說:“10文錢,你們都拿去吧。”


    王琳聽後大喜,爽快的給了十文錢,叫小販幫忙吧東西給他們送去牛車上。心裏高興的想:一堆紅辣椒大概有30斤,一堆生薑大概有35斤,裏麵都有嫩的和老的,回去後把老的選出來,曬幾個太陽再收起來做種,明年種在菜地裏,嫩的到時候再處理。


    在牛車上等李張氏來了後,他們就啟程回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成農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之水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之水晶並收藏穿越成農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