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今天咱們給爹娘送水粑饃饃去吧,你把你這身舊衣服換了,就穿秋收前一晚你換下來洗了的那件藏青色厚衣吧,我覺得你穿那件衣裳特別精神。”王琳起床穿好衣服後又對李大石說:“今天咱們就不把捆好的玉米提出來曬了,等我們晌午回來了再曬。”
“好的,媳婦兒。”
王琳見李大石穿好了衣裳,站在他前麵伸手幫他捋了捋衣領,詢問道:“今天早上咱們就把昨天剩下的水粑稀飯熱了,我再蒸幾個水粑饃饃一起吃,你看怎麽樣?”
李大石任由王琳幫他整理衣裳,說:“可以,我很喜歡吃水粑稀飯和水粑饃饃。對了,還要給爹娘他們帶水粑饃饃,媳婦兒,要不今天早上咱們就不吃水粑饃饃了,全給爹娘他們拿去。”
看他這樣看重王大山和王劉氏他們,王琳心裏感動得不行,笑著說:“不用了,水粑饃饃還有很多,我早把給爹娘他們的準備好了,放在擀麵板上的籃子裏的,一共有15個,夠他們吃了。”李大石這樣,不知道的還以為王大山和王劉氏是他的親爹娘,而自己是不怎麽把他們放在心上的兒媳婦呢。
聽王琳說把東西都準備好了,李大石就不再說什麽了,和王琳一起走出房間。王琳到灶房去熱早飯,李大石便去院子裏看花生和紅苕。
吃早飯時李大石對王琳說:“媳婦兒,花生和紅苕曬得差不多了,可以裝起來了。”
“好的,等它們再曬一上午,咱們回來了就收拾。”
去王琳娘家必須從村裏經過,村裏人遠遠的見王琳和李大石來了,紛紛進屋關上門。
王琳見狀看向李大石,隻見李大石神色平靜,好像根本就沒有受到影響一樣,但王琳還是發現李大石的身體有片刻的緊繃,就知道他內心並非他表現出來的那麽平靜。
這樣的李大石讓王琳心疼得不行,王琳伸手緊緊地拉住李大石的手,無言的安慰他,李大石看王琳一副心疼的表情,安慰王琳道:“媳婦兒,沒事的,我已經習慣了,不會在意的。”其實,李大石真的不在意村裏人怎麽對他,他隻是害怕媳婦兒會在意,但看媳婦兒對他笑,還拉著他的手,他就知道媳婦兒也和他一樣不在意,就放了心,心裏歎道:媳婦兒的手真小真軟。
王琳也不說什麽,隻是對李大石笑笑,然後拉著他大步向前走,一路上都沒有鬆開過李大石的手。
***
到了王琳娘家,兩人走進堂屋就看見王大山和王劉氏正坐在堂屋休息,王萍和王小山都不在家,“爹娘,我和大石來了。”
王大山看著李大石關心的說:“大石來啦,快坐下歇歇,一路上累了吧。”
李大石依言坐在了王大山旁邊,回答道:“爹,不累,我和小琳來給你們送水粑饃饃。”
王琳坐在王劉氏旁邊,把籃子遞給王劉氏,“娘,這是我昨天用嫩玉米做的水粑饃饃,都是我自己瞎琢磨的,大石說好吃,叫我給你們也送幾個來嚐嚐。”
王劉氏接過籃子說:“還是大石疼我和你爹,有什麽好東西都要給我們送來,嗬嗬。”
王琳假裝吃醋道:“就大石疼你們啊,我就不疼了啊。”
大家見王琳一副小孩子模樣,都笑出了聲,王劉氏捏捏王琳的臉,說:“是是,你也疼我和你爹行了吧,都是成親的人了,怎麽還像個孩子似的,也不怕大石笑你。”
王琳撒嬌道:“在爹娘麵前我永遠都是一個孩子,大石才不會笑我呢。”
聽了王琳的話王劉氏他們又笑了,就連王琳自己都忍不住笑出了聲。
過了會兒,王琳問道:“小萍和小山呢?”
“小萍去扯豬草了,小山去村裏耍了。小琳,我和你爹打算明年就送小山去學堂,明年小山都6歲了。”
“好啊,咱不求小山能取得功名,隻希望小山能認得幾個字,以後有個好前程。”
王劉氏歎口氣說:“是啊,我和你爹也是這樣想的。我們就把小山送去村裏李秀才哪裏,離家近,每年的束是500個錢。”
王琳表示了解的點點頭,然後對王劉氏說道,“娘,玉米饃饃你們蒸熱了再吃,冷的不好吃。我和大石就先回去了,家裏還有很多糧食沒有收拾,等過兩天閑下來了,我和大石再來看你們。”說著就和李大石站了起來。
“既然你們還要忙著收拾糧食,我和你娘就不留你們了,趁還沒有下雨趕快把糧食收拾好放進屋裏,這樣你們也安心些。”
王劉氏也說:“是啊,你們還有多少沒有收拾?忙不過來的話就帶個信來,我和你爹好過去幫你們。”
李大石笑著說:“娘,不用,沒有多少了,我和小琳幾天就弄完了,你和爹就好好在家耍。”
王琳和李大石到家時剛好午正,“大石,我去做晌午飯,你去準備等會兒裝花生用的麻袋和裝紅苕用的籮筐,等吃了飯咱們就去收拾花生和紅苕。”
“好的,媳婦兒。”
王琳想起秋收前割得肉還剩下5、6兩的五花肉,就打算做一個紅燒肉,這個紅燒肉李大石特別喜歡吃,每次做五花肉他都要多吃一碗飯。
想到這裏,王琳才想起前幾天做的辣椒醬,現在應該好了,到雜物房剛掀開陶罐的蓋子就聞到一股特別濃鬱的辣椒醬的香味,看來辣椒醬真的做好了。王琳去灶房拿了一個大碗和一個沒有沾油的勺子,舀了一大碗辣椒醬,打算放在碗櫃裏方便使用,不用每次都到陶罐裏來取,頻繁的打開陶罐不利於辣椒醬的保存,自己還打算讓這些辣椒醬支撐到明年新辣椒出來呢,壞了的話,還不心疼死自己。
王琳用指頭蘸了點碗裏的辣椒醬放進嘴裏嚐了嚐,特別香,比自己前世在超市買的辣椒醬還好吃,如果有花椒的話就更好了,看來哪天自己應該和李大石上山去看看山裏有沒有野生的花椒,現在正是花椒成熟的時候。
除了紅燒肉,王琳還做了個素菜湯,蒸了一大鍋米飯。
兩人吃了飯,換了身髒衣裳就去收拾花生和紅苕,“大石,咱倆把紅苕分開放吧,又大又好的放一起,這些咱們用來吃;中等大小的沒有損傷的放一起,這些用來做種,做種剩下的咱們也可以吃;小一點的沒有損傷的放一起,這些可以等咱們買了豬用來喂豬;剩下的有損傷的放在一起,這些容易壞不好保存,得盡快把它們處理了,壞了的話多可惜呀,不如咱們過幾天就去抓頭小豬回來,喂好一點的話到年前宰時應該有100斤左右。”
李大石想離年前還有3、4個月應該可以,但又怕喂豬累著王琳,便猶豫道:“行是行,我就怕累著你。”
王琳毫不在意的說:“不會,這幾天把糧食收拾好後,要等到年後才會忙起來,這幾個月正是清閑的時候,再說不是還有你嗎?”
李大石想想也是,便點頭道:“那我就叫嫂子幫咱們打聽打聽,看誰家有小豬仔,叫嫂子給咱們抱一隻回來,媳婦兒你看怎麽樣?”
“行,等明天有時間了我就去給嫂子說說。”
王琳他們選出:人吃的上等紅苕,一籮筐,大概有6鬥;做種的中等紅苕,一大籮筐,大概有1石(即188.8斤),做種最多用去2鬥,剩下的8鬥也是人吃的;喂豬的下等紅苕,一大籮筐,大概有1石;有損傷的紅苕,一小籮筐,大概有4鬥。一畝地能產大約3石的糧食,在這裏算是高產了,所以這裏每家每戶都要種一兩畝地的紅苕,就是因為它的高產,當口糧不夠吃時,吃紅苕也能吃飽,不至於餓肚子。
李大石把上等紅苕和中等紅苕都搬進地窖裏儲存,其他的紅苕就放在雜物房裏。
“大石,花生今年咱們就不賣了吧,我以前在娘家時聽李秀說書上有一種用花生榨油的方法,她當好玩兒才說給我聽的。但我想書上說的肯定不會有錯,大石,咱們可以試試,怎麽用花生榨油我記得清清楚楚,說不定真的能成,到時候咱們就可以省下一大筆買油的錢。”王琳試探的說完後,就一臉期待的看著李大石。
李大石一旦看到自家媳婦兒那期待的可愛表情就會答應她所有的事情,還不用說這是書上說的法子,於是便毫不猶豫的點頭答應:“媳婦兒,你說怎麽做,咱就怎麽做。”
“嗬嗬,大石,你真好!”
李大石看王琳高興,自己也覺得開心,心想:媳婦兒這樣高高興興的模樣真好看,臉紅紅的,嫩嫩的,說不出的好看。
“那大石咱們就先用30斤花生來試試看到底怎麽樣。”
李大石絕對的支持,“行,媳婦兒我們用什麽東西來榨花生的油?”
王琳想了想,問道:“村裏人榨醬油是在哪裏榨的?”
“就在村裏的祠堂邊,那裏有個專門用來榨醬油的房子,村裏人都叫它油房。”
“咱們就去油房,用榨醬油的東西就可以榨花生油。”
李大石不再有疑問,留了30來斤的花生放在一旁,其他的都裝進麻袋裏,放進了地窖。半畝地的帶殼花生裝了一大麻袋並大半麻袋,大概有一石左右,去掉殼的話大概有6鬥(110多斤)的花生米。
等李大石把裝袋的花生都放好後,王琳對李大石說:“大石,你去河邊用籮筐把這30斤的帶殼花生洗幹淨,洗幹淨後裝進大篩子裏放在太陽底下曬一兩天,等曬幹後咱們就去殼,然後把去殼後的花生米再曬一兩個太陽,我就把花生米放在鍋裏炒一炒,炒好後再去榨油,這樣好榨油,出油也多。”
李大石拍拍身上的灰說:“嗯,我這就去。”
等李大石將花生洗好後,王琳已經把大篩子放在了院子裏,李大石直接把花生倒進篩子裏,攤開就可以了。用篩子曬東西可以不用收,晚上把篩子端進屋裏,第二天再端出來曬就行,這樣很方便。
“喔,大石趁現在太陽大,我去把竹墊拿出來放在院子裏,你去把放在雜物房的黃豆拿出來,咱們多曬曬,不曬幹就裝進麻袋裏這樣容易發芽,等曬幹後再收進袋子裏這樣可以放好幾年。把玉米也提出來曬曬。”
“好了,終於弄好了,大石,咱們可以歇歇了,明天咱們再繼續收拾。”
“好的,媳婦兒。”
王琳見李大石穿好了衣裳,站在他前麵伸手幫他捋了捋衣領,詢問道:“今天早上咱們就把昨天剩下的水粑稀飯熱了,我再蒸幾個水粑饃饃一起吃,你看怎麽樣?”
李大石任由王琳幫他整理衣裳,說:“可以,我很喜歡吃水粑稀飯和水粑饃饃。對了,還要給爹娘他們帶水粑饃饃,媳婦兒,要不今天早上咱們就不吃水粑饃饃了,全給爹娘他們拿去。”
看他這樣看重王大山和王劉氏他們,王琳心裏感動得不行,笑著說:“不用了,水粑饃饃還有很多,我早把給爹娘他們的準備好了,放在擀麵板上的籃子裏的,一共有15個,夠他們吃了。”李大石這樣,不知道的還以為王大山和王劉氏是他的親爹娘,而自己是不怎麽把他們放在心上的兒媳婦呢。
聽王琳說把東西都準備好了,李大石就不再說什麽了,和王琳一起走出房間。王琳到灶房去熱早飯,李大石便去院子裏看花生和紅苕。
吃早飯時李大石對王琳說:“媳婦兒,花生和紅苕曬得差不多了,可以裝起來了。”
“好的,等它們再曬一上午,咱們回來了就收拾。”
去王琳娘家必須從村裏經過,村裏人遠遠的見王琳和李大石來了,紛紛進屋關上門。
王琳見狀看向李大石,隻見李大石神色平靜,好像根本就沒有受到影響一樣,但王琳還是發現李大石的身體有片刻的緊繃,就知道他內心並非他表現出來的那麽平靜。
這樣的李大石讓王琳心疼得不行,王琳伸手緊緊地拉住李大石的手,無言的安慰他,李大石看王琳一副心疼的表情,安慰王琳道:“媳婦兒,沒事的,我已經習慣了,不會在意的。”其實,李大石真的不在意村裏人怎麽對他,他隻是害怕媳婦兒會在意,但看媳婦兒對他笑,還拉著他的手,他就知道媳婦兒也和他一樣不在意,就放了心,心裏歎道:媳婦兒的手真小真軟。
王琳也不說什麽,隻是對李大石笑笑,然後拉著他大步向前走,一路上都沒有鬆開過李大石的手。
***
到了王琳娘家,兩人走進堂屋就看見王大山和王劉氏正坐在堂屋休息,王萍和王小山都不在家,“爹娘,我和大石來了。”
王大山看著李大石關心的說:“大石來啦,快坐下歇歇,一路上累了吧。”
李大石依言坐在了王大山旁邊,回答道:“爹,不累,我和小琳來給你們送水粑饃饃。”
王琳坐在王劉氏旁邊,把籃子遞給王劉氏,“娘,這是我昨天用嫩玉米做的水粑饃饃,都是我自己瞎琢磨的,大石說好吃,叫我給你們也送幾個來嚐嚐。”
王劉氏接過籃子說:“還是大石疼我和你爹,有什麽好東西都要給我們送來,嗬嗬。”
王琳假裝吃醋道:“就大石疼你們啊,我就不疼了啊。”
大家見王琳一副小孩子模樣,都笑出了聲,王劉氏捏捏王琳的臉,說:“是是,你也疼我和你爹行了吧,都是成親的人了,怎麽還像個孩子似的,也不怕大石笑你。”
王琳撒嬌道:“在爹娘麵前我永遠都是一個孩子,大石才不會笑我呢。”
聽了王琳的話王劉氏他們又笑了,就連王琳自己都忍不住笑出了聲。
過了會兒,王琳問道:“小萍和小山呢?”
“小萍去扯豬草了,小山去村裏耍了。小琳,我和你爹打算明年就送小山去學堂,明年小山都6歲了。”
“好啊,咱不求小山能取得功名,隻希望小山能認得幾個字,以後有個好前程。”
王劉氏歎口氣說:“是啊,我和你爹也是這樣想的。我們就把小山送去村裏李秀才哪裏,離家近,每年的束是500個錢。”
王琳表示了解的點點頭,然後對王劉氏說道,“娘,玉米饃饃你們蒸熱了再吃,冷的不好吃。我和大石就先回去了,家裏還有很多糧食沒有收拾,等過兩天閑下來了,我和大石再來看你們。”說著就和李大石站了起來。
“既然你們還要忙著收拾糧食,我和你娘就不留你們了,趁還沒有下雨趕快把糧食收拾好放進屋裏,這樣你們也安心些。”
王劉氏也說:“是啊,你們還有多少沒有收拾?忙不過來的話就帶個信來,我和你爹好過去幫你們。”
李大石笑著說:“娘,不用,沒有多少了,我和小琳幾天就弄完了,你和爹就好好在家耍。”
王琳和李大石到家時剛好午正,“大石,我去做晌午飯,你去準備等會兒裝花生用的麻袋和裝紅苕用的籮筐,等吃了飯咱們就去收拾花生和紅苕。”
“好的,媳婦兒。”
王琳想起秋收前割得肉還剩下5、6兩的五花肉,就打算做一個紅燒肉,這個紅燒肉李大石特別喜歡吃,每次做五花肉他都要多吃一碗飯。
想到這裏,王琳才想起前幾天做的辣椒醬,現在應該好了,到雜物房剛掀開陶罐的蓋子就聞到一股特別濃鬱的辣椒醬的香味,看來辣椒醬真的做好了。王琳去灶房拿了一個大碗和一個沒有沾油的勺子,舀了一大碗辣椒醬,打算放在碗櫃裏方便使用,不用每次都到陶罐裏來取,頻繁的打開陶罐不利於辣椒醬的保存,自己還打算讓這些辣椒醬支撐到明年新辣椒出來呢,壞了的話,還不心疼死自己。
王琳用指頭蘸了點碗裏的辣椒醬放進嘴裏嚐了嚐,特別香,比自己前世在超市買的辣椒醬還好吃,如果有花椒的話就更好了,看來哪天自己應該和李大石上山去看看山裏有沒有野生的花椒,現在正是花椒成熟的時候。
除了紅燒肉,王琳還做了個素菜湯,蒸了一大鍋米飯。
兩人吃了飯,換了身髒衣裳就去收拾花生和紅苕,“大石,咱倆把紅苕分開放吧,又大又好的放一起,這些咱們用來吃;中等大小的沒有損傷的放一起,這些用來做種,做種剩下的咱們也可以吃;小一點的沒有損傷的放一起,這些可以等咱們買了豬用來喂豬;剩下的有損傷的放在一起,這些容易壞不好保存,得盡快把它們處理了,壞了的話多可惜呀,不如咱們過幾天就去抓頭小豬回來,喂好一點的話到年前宰時應該有100斤左右。”
李大石想離年前還有3、4個月應該可以,但又怕喂豬累著王琳,便猶豫道:“行是行,我就怕累著你。”
王琳毫不在意的說:“不會,這幾天把糧食收拾好後,要等到年後才會忙起來,這幾個月正是清閑的時候,再說不是還有你嗎?”
李大石想想也是,便點頭道:“那我就叫嫂子幫咱們打聽打聽,看誰家有小豬仔,叫嫂子給咱們抱一隻回來,媳婦兒你看怎麽樣?”
“行,等明天有時間了我就去給嫂子說說。”
王琳他們選出:人吃的上等紅苕,一籮筐,大概有6鬥;做種的中等紅苕,一大籮筐,大概有1石(即188.8斤),做種最多用去2鬥,剩下的8鬥也是人吃的;喂豬的下等紅苕,一大籮筐,大概有1石;有損傷的紅苕,一小籮筐,大概有4鬥。一畝地能產大約3石的糧食,在這裏算是高產了,所以這裏每家每戶都要種一兩畝地的紅苕,就是因為它的高產,當口糧不夠吃時,吃紅苕也能吃飽,不至於餓肚子。
李大石把上等紅苕和中等紅苕都搬進地窖裏儲存,其他的紅苕就放在雜物房裏。
“大石,花生今年咱們就不賣了吧,我以前在娘家時聽李秀說書上有一種用花生榨油的方法,她當好玩兒才說給我聽的。但我想書上說的肯定不會有錯,大石,咱們可以試試,怎麽用花生榨油我記得清清楚楚,說不定真的能成,到時候咱們就可以省下一大筆買油的錢。”王琳試探的說完後,就一臉期待的看著李大石。
李大石一旦看到自家媳婦兒那期待的可愛表情就會答應她所有的事情,還不用說這是書上說的法子,於是便毫不猶豫的點頭答應:“媳婦兒,你說怎麽做,咱就怎麽做。”
“嗬嗬,大石,你真好!”
李大石看王琳高興,自己也覺得開心,心想:媳婦兒這樣高高興興的模樣真好看,臉紅紅的,嫩嫩的,說不出的好看。
“那大石咱們就先用30斤花生來試試看到底怎麽樣。”
李大石絕對的支持,“行,媳婦兒我們用什麽東西來榨花生的油?”
王琳想了想,問道:“村裏人榨醬油是在哪裏榨的?”
“就在村裏的祠堂邊,那裏有個專門用來榨醬油的房子,村裏人都叫它油房。”
“咱們就去油房,用榨醬油的東西就可以榨花生油。”
李大石不再有疑問,留了30來斤的花生放在一旁,其他的都裝進麻袋裏,放進了地窖。半畝地的帶殼花生裝了一大麻袋並大半麻袋,大概有一石左右,去掉殼的話大概有6鬥(110多斤)的花生米。
等李大石把裝袋的花生都放好後,王琳對李大石說:“大石,你去河邊用籮筐把這30斤的帶殼花生洗幹淨,洗幹淨後裝進大篩子裏放在太陽底下曬一兩天,等曬幹後咱們就去殼,然後把去殼後的花生米再曬一兩個太陽,我就把花生米放在鍋裏炒一炒,炒好後再去榨油,這樣好榨油,出油也多。”
李大石拍拍身上的灰說:“嗯,我這就去。”
等李大石將花生洗好後,王琳已經把大篩子放在了院子裏,李大石直接把花生倒進篩子裏,攤開就可以了。用篩子曬東西可以不用收,晚上把篩子端進屋裏,第二天再端出來曬就行,這樣很方便。
“喔,大石趁現在太陽大,我去把竹墊拿出來放在院子裏,你去把放在雜物房的黃豆拿出來,咱們多曬曬,不曬幹就裝進麻袋裏這樣容易發芽,等曬幹後再收進袋子裏這樣可以放好幾年。把玉米也提出來曬曬。”
“好了,終於弄好了,大石,咱們可以歇歇了,明天咱們再繼續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