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郡主幾天沒有出門,汾陽王妃終於忙完了手頭上的事想起女兒,讓人去請淳安郡主和世子他們一道過正房來用晚飯。
這些天她仔細的想了想,崔大爺說的很有道理,娘家是很重要,可是她自己也有孩子,甚至已經有了外孫,這些人也是她的親人。
就算以後娘家沒事了,她難道就不要兒女了嗎?
她下定決心要好好跟兒女修補關係。
可是丫頭去了一趟,無功而返。
汾陽王妃一時有些錯愕的皺起眉:“郡主說什麽?”
“郡主說.......”丫頭嚇得發抖,硬著頭皮重複淳安郡主的話:“郡主說,三爺才出了事,她心裏不舒服,沒有心情吃飯。”
這是在往汾陽王妃傷口上撒鹽,兄長去世,她怎麽可能不傷心?噗通一聲,她將羊角宮燈打翻在地,麵色沉了下來:“好!好的很,她不想吃,那就別吃了!”
汾陽王府後宅的關係一時降至冰點。
府裏的氣氛凝滯,前朝對於崔家的彈劾也還在繼續,幾個出了名的強硬的禦史抓著這件事不放,說崔三爺此舉若是不能重罰,綱常倫理豈不是都成了擺設。
連田太後聽見也評論一句:“確實是聞所未聞,乃是世間少有的人倫慘劇。崔家世族的教養哪裏去了?教養出這樣的人,難道還能舔居什麽名門嗎?”
她身體如今日漸好了許多,天氣不那麽熱的時候,便在前殿院中搭起來的高台上休息消夏,底下種著許多梔子花,風一吹,撲麵而來都是梔子花的清香。
連元豐帝也笑了:“母後這處好,清風徐來,如同是去了避暑山莊了。”
“還是蘇邀那個丫頭想出來的。”田太後說起這件事來,麵上泛起笑意:“說起來,她也差不多該回宮來了罷?十一這丫頭都來哀家這裏問過幾次了。”
元豐帝不由有些稀奇:“她不是不喜歡蘇家那個丫頭,嫌人家太古板嗎?怎的又惦記起來了?”
小孩子的喜歡來得快維係的時間卻也短暫,田太後想起田循,麵上的表情沉重片刻,才道:“小孩子麽,喜歡什麽不喜歡什麽,來得快去的也快,她出宮一趟,隻怕也是看到了許多東西的,這也好。”
皇家的公主,不要養的太過天真,也不要太過嬌縱。
如此才能過的更好一些。
元豐帝見田太後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心中鬆快一些,就聽見田太後又問起了蕭恒:“雲南那邊,怎麽樣?”
田太後在深宮中消息不通,但是她隱約也能察覺出前朝的風起雲湧,略頓一頓,她歎了口氣:“皇帝,之前你說的那些事兒......”
“還不到火候。”元豐帝也有些疲倦:“正在查,可是如今他們也沉不住氣了,這次崔家鬧出這等醜事,也是求到了楊燦誌那裏,原本楊燦誌雖然被他們推上位,可他們這種人,哪裏會一開始就想著收回人情?如今卻這樣,已經是遮不住狐狸尾巴了。”
田太後冷笑了一聲:“國朝如今已經這麽久了,這些跳梁小醜還是賊心不死,廢帝李後把江山禍害成什麽樣了?!又給了他們什麽恩惠,值得他們這麽瘋魔?說什麽是為廢帝李後,其實還不是因為他們自己身上的屎沒擦幹淨,沾染太深了又太貪心,才會這麽不擇手段?也是輪到他們覆沒的時候了。”
說了一會兒話,田太後問元豐帝:“崔家這事兒.....”
“讓他們更急一些。”元豐帝麵上毫無表情,提起崔家的時候眼神漠然。
汾陽王妃因為淳安郡主的事兒都還沒緩過神來,便要擔心崔家被彈劾的事,她實在忍不住,找了崔大爺來鄭重的問他:“大哥,你說都已經安排好了,到底是什麽意思?崔先生說,現在朝中的風向對我們很不利,都說我們膽大妄為,目無法紀......”
“這次的形勢確實不怎麽樣?”崔大爺也皺著眉頭跟汾陽王妃說了實話:“隻怕必定是要有一場震動的,所以我們更要早做打算了。我已經跟白七爺談好,這一次那邊,我們出這個數。”
崔大爺伸出五個手指。
汾陽王妃神情凝重:“五萬兩銀子?”
崔大爺搖了搖頭,苦笑了一聲:“五十萬兩。”
什麽?!汾陽王妃失聲驚呼了一聲,有些慌亂的看著崔大爺:“大哥你瘋了?!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你跟父親和族裏商議過了嗎?”
“沒有法子了。”崔大爺絲毫不為所動,完全不顧汾陽王妃的驚呼,理所當然的搖頭:“你這邊如今已經徹底是被接二連三的事情弄得廢了,王府從前還能給族裏帶來不少生意和財路,可現在王爺出事,你身份如今尷尬,又因為最近幾件事而暴露了立場,崔家沒有別的法子,隻能攪渾池水,隻要雲南那邊出事,我們這邊的壓力就會徹底消散。”
就跟當年太子的案子一樣。
蕭恒一出事,所有人的目光都會聚集在雲南那邊。
局勢不穩,朝廷冒不起再正在東南大動幹戈的風險。
汾陽王妃無話可說,停了許久才問:“需要這麽多銀子,看來是動靜要鬧的大?那會不會有暴露的風險?”
“不會的。”崔大爺對汾陽王妃笑了笑:“初出茅廬的愣頭青罷了,放在戰場上,刀槍無眼,出事不是最正常不過嗎?要查也查不到我們頭上。”
決定都已經做了,該給的銀子也已經給出去,現在再說什麽也於事無補,汾陽王妃隻好歎了一聲氣。
這口氣還沒完,外頭就連滾帶爬的跑進一個小廝,一口氣跑到了崔大爺和汾陽王妃邊上,哭喪著臉跟崔大爺道:“大爺,您快回老宅去吧,家裏出事了!”
崔大爺還沒說話,汾陽王妃先問了一句:“什麽事?!”
“聖上下旨了,說是要拆了老宅裏的禦賜牌匾,還有,還有說......說命押送大爺回家,把老家祠堂裏的牌坊也給拆除......”
崔家出了幾個進士,崔家就有多少進士牌坊。
這些天她仔細的想了想,崔大爺說的很有道理,娘家是很重要,可是她自己也有孩子,甚至已經有了外孫,這些人也是她的親人。
就算以後娘家沒事了,她難道就不要兒女了嗎?
她下定決心要好好跟兒女修補關係。
可是丫頭去了一趟,無功而返。
汾陽王妃一時有些錯愕的皺起眉:“郡主說什麽?”
“郡主說.......”丫頭嚇得發抖,硬著頭皮重複淳安郡主的話:“郡主說,三爺才出了事,她心裏不舒服,沒有心情吃飯。”
這是在往汾陽王妃傷口上撒鹽,兄長去世,她怎麽可能不傷心?噗通一聲,她將羊角宮燈打翻在地,麵色沉了下來:“好!好的很,她不想吃,那就別吃了!”
汾陽王府後宅的關係一時降至冰點。
府裏的氣氛凝滯,前朝對於崔家的彈劾也還在繼續,幾個出了名的強硬的禦史抓著這件事不放,說崔三爺此舉若是不能重罰,綱常倫理豈不是都成了擺設。
連田太後聽見也評論一句:“確實是聞所未聞,乃是世間少有的人倫慘劇。崔家世族的教養哪裏去了?教養出這樣的人,難道還能舔居什麽名門嗎?”
她身體如今日漸好了許多,天氣不那麽熱的時候,便在前殿院中搭起來的高台上休息消夏,底下種著許多梔子花,風一吹,撲麵而來都是梔子花的清香。
連元豐帝也笑了:“母後這處好,清風徐來,如同是去了避暑山莊了。”
“還是蘇邀那個丫頭想出來的。”田太後說起這件事來,麵上泛起笑意:“說起來,她也差不多該回宮來了罷?十一這丫頭都來哀家這裏問過幾次了。”
元豐帝不由有些稀奇:“她不是不喜歡蘇家那個丫頭,嫌人家太古板嗎?怎的又惦記起來了?”
小孩子的喜歡來得快維係的時間卻也短暫,田太後想起田循,麵上的表情沉重片刻,才道:“小孩子麽,喜歡什麽不喜歡什麽,來得快去的也快,她出宮一趟,隻怕也是看到了許多東西的,這也好。”
皇家的公主,不要養的太過天真,也不要太過嬌縱。
如此才能過的更好一些。
元豐帝見田太後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心中鬆快一些,就聽見田太後又問起了蕭恒:“雲南那邊,怎麽樣?”
田太後在深宮中消息不通,但是她隱約也能察覺出前朝的風起雲湧,略頓一頓,她歎了口氣:“皇帝,之前你說的那些事兒......”
“還不到火候。”元豐帝也有些疲倦:“正在查,可是如今他們也沉不住氣了,這次崔家鬧出這等醜事,也是求到了楊燦誌那裏,原本楊燦誌雖然被他們推上位,可他們這種人,哪裏會一開始就想著收回人情?如今卻這樣,已經是遮不住狐狸尾巴了。”
田太後冷笑了一聲:“國朝如今已經這麽久了,這些跳梁小醜還是賊心不死,廢帝李後把江山禍害成什麽樣了?!又給了他們什麽恩惠,值得他們這麽瘋魔?說什麽是為廢帝李後,其實還不是因為他們自己身上的屎沒擦幹淨,沾染太深了又太貪心,才會這麽不擇手段?也是輪到他們覆沒的時候了。”
說了一會兒話,田太後問元豐帝:“崔家這事兒.....”
“讓他們更急一些。”元豐帝麵上毫無表情,提起崔家的時候眼神漠然。
汾陽王妃因為淳安郡主的事兒都還沒緩過神來,便要擔心崔家被彈劾的事,她實在忍不住,找了崔大爺來鄭重的問他:“大哥,你說都已經安排好了,到底是什麽意思?崔先生說,現在朝中的風向對我們很不利,都說我們膽大妄為,目無法紀......”
“這次的形勢確實不怎麽樣?”崔大爺也皺著眉頭跟汾陽王妃說了實話:“隻怕必定是要有一場震動的,所以我們更要早做打算了。我已經跟白七爺談好,這一次那邊,我們出這個數。”
崔大爺伸出五個手指。
汾陽王妃神情凝重:“五萬兩銀子?”
崔大爺搖了搖頭,苦笑了一聲:“五十萬兩。”
什麽?!汾陽王妃失聲驚呼了一聲,有些慌亂的看著崔大爺:“大哥你瘋了?!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你跟父親和族裏商議過了嗎?”
“沒有法子了。”崔大爺絲毫不為所動,完全不顧汾陽王妃的驚呼,理所當然的搖頭:“你這邊如今已經徹底是被接二連三的事情弄得廢了,王府從前還能給族裏帶來不少生意和財路,可現在王爺出事,你身份如今尷尬,又因為最近幾件事而暴露了立場,崔家沒有別的法子,隻能攪渾池水,隻要雲南那邊出事,我們這邊的壓力就會徹底消散。”
就跟當年太子的案子一樣。
蕭恒一出事,所有人的目光都會聚集在雲南那邊。
局勢不穩,朝廷冒不起再正在東南大動幹戈的風險。
汾陽王妃無話可說,停了許久才問:“需要這麽多銀子,看來是動靜要鬧的大?那會不會有暴露的風險?”
“不會的。”崔大爺對汾陽王妃笑了笑:“初出茅廬的愣頭青罷了,放在戰場上,刀槍無眼,出事不是最正常不過嗎?要查也查不到我們頭上。”
決定都已經做了,該給的銀子也已經給出去,現在再說什麽也於事無補,汾陽王妃隻好歎了一聲氣。
這口氣還沒完,外頭就連滾帶爬的跑進一個小廝,一口氣跑到了崔大爺和汾陽王妃邊上,哭喪著臉跟崔大爺道:“大爺,您快回老宅去吧,家裏出事了!”
崔大爺還沒說話,汾陽王妃先問了一句:“什麽事?!”
“聖上下旨了,說是要拆了老宅裏的禦賜牌匾,還有,還有說......說命押送大爺回家,把老家祠堂裏的牌坊也給拆除......”
崔家出了幾個進士,崔家就有多少進士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