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四年尾,洮陽城內。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主家有人否,主家可否化與小僧一些齋飯”一小和尚敲門問道。
但見小沙彌年約十八九,身著素僧袍,臉如雕刻,五官分明有棱有角,一雙劍眉下卻生的一對細長的桃花眼,高挑的鼻梁,厚薄適中的嘴唇始終帶著微笑。
隻聽滋的一聲,門慢慢打開,小和尚見門開,眉角上挑、眼尾上翹,笑的更加開心了起來,見門開即道:“阿彌陀佛,主家,可否化與小僧一些齋飯,小僧自少林出遊,未曾想下山些許時日,聽聞安節度使起兵,故此小僧隻得沿路走到洮陽,幾日不曾進食,望主家舍些齋飯便可。”
那人打量許久,無奈的道:“小師傅,非某家不與飯食,實乃家糧也然不多,不若你能做場法事超度家中亡人,亦能與你一餐,以為如何?”
和尚沉吟片刻,不久答道:“阿彌陀佛,請主家帶路。”
踏著青石板,低頭急步隨著主人家走著,不久便走到了正廳。隻見正廳之上,白簾道道,正廳之中靈棺置之堂前。小和尚細細看來,靈棺乃用上等金絲楠木製成,暗想到此間主人想來也是富貴人家,定睛望去,卻見家中木器雖好,卻無半分的家飾。
未經思索便脫口問道:“主家想來也是富貴人家,何故家糧不多?”語落,便暗悔多言,犯了口業,說道:“阿彌佗佛,主家切莫誤會,小僧隻覺不解,見主家實乃富貴人家,卻並無半分家飾,因此心中好奇,並無他意,出家人亦以慈悲為懷,莫說主家人家糧不多矣,即便是不予小僧,小僧亦會幫主家此事”。言畢,又覺得多言,犯了口業,不禁暗自臉紅起來。
主家聽後,不禁笑道:“小師傅見笑,雖戰亂非此間,但此間本邊城,自哥舒將軍立宛秀、神策於此,與往昔九曲軍聯縱,使此間太平。哎,隻因今朝中原已亂,隻得與眾多鄉紳變賣家業,籌集錢響助哥舒將軍綿薄之力,恰逢此時家中長者歸去,此時又尋不到師傅們做法事,恰好聽小師父敲門,故有此一求,萬望小師傅見諒!”話音未落主家人便再次問道:“這許久,還未曾知曉小師傅法號,還請小師傅告知。”
小和尚聽罷,回答道:“小僧法號行苦,自嵩山少林而來,雖年不及弱冠,也習得些許大乘地藏經,主家人放心便是。”
言罷,行苦走到蒲團之上,從背囊中取出念珠與木魚,輕步上前,停在六步處,望著靈位,禮拜,左手念珠,右手木魚,便盤膝而坐。
許久,已近薄暮。主家人端著些許飯食,走上前來,喚著“行苦小師傅,先進些米飯吧。”行苦聽聞,本想拒絕,怎奈話未出口,腹中卻不爭氣,咕咕作響,卻令主家人聽到,便隻得起身作揖,答謝主家。實是餓過了頭,行苦吃相難免有些難看,一頓風卷殘雲之後,行苦再次答謝主家,便再次做回蒲團之上,聲聲地藏經從口而出。
疆北的夜,分外的涼。
靈位前行苦依舊盤膝挺挺而坐,一手敲著木魚,一手撚著念珠,嘴中喃喃念著地藏經,晚燈晃晃照在臉上,神色凝重。忽然,隻聽門外咚咚敲門聲不斷響起,越敲越重。不久之後,衣冠不整的主家緩緩拉開大門,探出半個頭往外望去,隻見銀甲紅衣,卻是駐紮此處不遠的宛秀軍,於是將門拉開,看著那兵頭。隻見兵頭拱拱手說道:“老人家打擾了,實非得以,將軍令我等將城中百姓聚在照月台,似有大事發生,我等即往下戶人家,老人家可即去。”
主家關上門,急步走入正廳中,見行苦依舊盤膝蒲團之上,輕聲喚道:“小師傅,城中似有大事發生,我前去看看發生何事,不知小師傅可需前往。”行苦聽聞,即便起身,作揖答道:“阿彌佗佛,主家自去便可,小僧還有些許不曾念完,待畢,可等主家歸來。”主家見行苦如此,便拱手別離,幾步走出正廳,快步行在青石階上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行苦款款上前幾步,看了看四周,深夜的雕梁畫棟,顯得那麽安詳,仰著頭,目及之處,一彎明月,似這沉澱纖塵,淡然、恬靜,不禁想懷念氣寺中暮鼓晨鍾的時光。談了口氣,緩緩走近蒲團,繼續誦經。
許久,粗喘的呼氣聲打破了寧靜的深夜,主家似扛著什麽,吃力的走入大門,行苦聞聲,急步走到主家麵前,隻見主家扛著一袋糧食,未等開口,主家指著正廳右邊一間房便說道:“小師傅,可否幫我搬入糧房內?”行苦聞言,便俯身將布袋抗在肩上,行入糧房。
片刻,行苦從糧房走出,見主家未眠,正跪在靈位之前。
便走上前去問道:“阿彌佗佛,不知將士何故此深夜急招城中百姓,不知發生何事。”許久不見主家有何反映,便走上前去輕聲喚了幾聲,主家人緩緩回過頭,卻見麵露絕望,雙目淚流不止,行苦心一緊,忙聲問道:“阿彌佗佛,主家何故如此傷心,發生何事。”
主家人雙眸空洞,不帶生氣似自言自語說道:“我家從未做過何等傷天害理之事,為何剛送走先父,又須白發人送黑發人”喃喃念著便起身走到行苦身邊,雙手抓著行苦胳膊,搖晃著,歇斯底裏的不斷問道:“為何,這是為何,我的最後一絲希望都剝奪了。”
行苦呆呆的看著似狂似亡的主家人,不知說何是好,便任由作為。許久胳膊由紅轉紫,又由紫見血粒滲出,行苦卻也一臉悲痛,似與主家人感同身受。漸漸,許是哭聲無力,主家人如抽絲剝繭一般,緩緩落膝下地,喃喃念著:“我凝望苦等的莫非乃歧路,我癡癡的等,癡癡的等啊,等的卻是不歸之人。楓落葉飛,年複年,日複日,我以為歸來的路隻是如此長長,何曾想!我兒啊,我兒,我未曾見你最後一麵,你怎舍得走啊!”
行苦見此,扶主家起身,將其安坐於木椅之上,不知如何是好,不由暗自歎息,便立於左右,這一立便是一宿。
清晨,緩緩睜開眼,左右望去,行苦卻見自己躺在床上,欲起身,但見主家人端著一碗粥走了過來,主家人見行苦已醒來,便讓其食下。
行苦不得拒絕,隻得緩緩食之。食盡,便問道:“阿彌佗佛,主家是否好些,小僧為何在床中。”
主家人不見悲喜答道:“小師傅昨晚許是累乏,便暈厥過去。”行苦為自己把了把脈,見脈象較平日沉了些,並覺不妥,想來如主家所言,便起身答謝主家,安言寬慰。
主家說道:“小師傅自離去吧,昨夜將軍令我等百姓過去,告知我等宛秀軍須啟程去往長安,將糧食等物給予我等輕裝前行,若駐軍一走,吐蕃複來,洮陽本吐蕃之地,我等百姓可無事,似你這等,恐生禍端。”
行苦聞言,問道:“阿彌佗佛,主家人可還好,昨夜見主家人那般,實是放心不下,小僧這本楞嚴經,希望能幫到主家。”說著便從背囊中拿出一本經書,放在主家人手中。
主家人接過經書回道:“多謝小師傅,我家已無事,小師傅為安全計,還是早日離開方好。我家也欲近些時日投奔家中親友,”又指了指糧房說道:“小師傅,昨夜糧本是宛秀軍贈予我等,小師傅還是拿走一些。”
行苦正欲謝絕,便又聽到主家人說道:“小師傅,無須介懷,此些糧並非宛秀予我等撫恤,實乃宛秀軍體恤我等百姓,聽聞前些時日,宛秀將士知我等城中百姓已無存糧,故襲吐蕃糧倉,贈我等,小師傅安心拿上把。”
行苦知此時斷不能拒絕,默默作揖,背上行囊,辭別主家。剛走兩步回首,看看了呆坐的家主,恐其出事,便跪下身來,向釋尊祈禱。不久便起身走了出去。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主家有人否,主家可否化與小僧一些齋飯”一小和尚敲門問道。
但見小沙彌年約十八九,身著素僧袍,臉如雕刻,五官分明有棱有角,一雙劍眉下卻生的一對細長的桃花眼,高挑的鼻梁,厚薄適中的嘴唇始終帶著微笑。
隻聽滋的一聲,門慢慢打開,小和尚見門開,眉角上挑、眼尾上翹,笑的更加開心了起來,見門開即道:“阿彌陀佛,主家,可否化與小僧一些齋飯,小僧自少林出遊,未曾想下山些許時日,聽聞安節度使起兵,故此小僧隻得沿路走到洮陽,幾日不曾進食,望主家舍些齋飯便可。”
那人打量許久,無奈的道:“小師傅,非某家不與飯食,實乃家糧也然不多,不若你能做場法事超度家中亡人,亦能與你一餐,以為如何?”
和尚沉吟片刻,不久答道:“阿彌陀佛,請主家帶路。”
踏著青石板,低頭急步隨著主人家走著,不久便走到了正廳。隻見正廳之上,白簾道道,正廳之中靈棺置之堂前。小和尚細細看來,靈棺乃用上等金絲楠木製成,暗想到此間主人想來也是富貴人家,定睛望去,卻見家中木器雖好,卻無半分的家飾。
未經思索便脫口問道:“主家想來也是富貴人家,何故家糧不多?”語落,便暗悔多言,犯了口業,說道:“阿彌佗佛,主家切莫誤會,小僧隻覺不解,見主家實乃富貴人家,卻並無半分家飾,因此心中好奇,並無他意,出家人亦以慈悲為懷,莫說主家人家糧不多矣,即便是不予小僧,小僧亦會幫主家此事”。言畢,又覺得多言,犯了口業,不禁暗自臉紅起來。
主家聽後,不禁笑道:“小師傅見笑,雖戰亂非此間,但此間本邊城,自哥舒將軍立宛秀、神策於此,與往昔九曲軍聯縱,使此間太平。哎,隻因今朝中原已亂,隻得與眾多鄉紳變賣家業,籌集錢響助哥舒將軍綿薄之力,恰逢此時家中長者歸去,此時又尋不到師傅們做法事,恰好聽小師父敲門,故有此一求,萬望小師傅見諒!”話音未落主家人便再次問道:“這許久,還未曾知曉小師傅法號,還請小師傅告知。”
小和尚聽罷,回答道:“小僧法號行苦,自嵩山少林而來,雖年不及弱冠,也習得些許大乘地藏經,主家人放心便是。”
言罷,行苦走到蒲團之上,從背囊中取出念珠與木魚,輕步上前,停在六步處,望著靈位,禮拜,左手念珠,右手木魚,便盤膝而坐。
許久,已近薄暮。主家人端著些許飯食,走上前來,喚著“行苦小師傅,先進些米飯吧。”行苦聽聞,本想拒絕,怎奈話未出口,腹中卻不爭氣,咕咕作響,卻令主家人聽到,便隻得起身作揖,答謝主家。實是餓過了頭,行苦吃相難免有些難看,一頓風卷殘雲之後,行苦再次答謝主家,便再次做回蒲團之上,聲聲地藏經從口而出。
疆北的夜,分外的涼。
靈位前行苦依舊盤膝挺挺而坐,一手敲著木魚,一手撚著念珠,嘴中喃喃念著地藏經,晚燈晃晃照在臉上,神色凝重。忽然,隻聽門外咚咚敲門聲不斷響起,越敲越重。不久之後,衣冠不整的主家緩緩拉開大門,探出半個頭往外望去,隻見銀甲紅衣,卻是駐紮此處不遠的宛秀軍,於是將門拉開,看著那兵頭。隻見兵頭拱拱手說道:“老人家打擾了,實非得以,將軍令我等將城中百姓聚在照月台,似有大事發生,我等即往下戶人家,老人家可即去。”
主家關上門,急步走入正廳中,見行苦依舊盤膝蒲團之上,輕聲喚道:“小師傅,城中似有大事發生,我前去看看發生何事,不知小師傅可需前往。”行苦聽聞,即便起身,作揖答道:“阿彌佗佛,主家自去便可,小僧還有些許不曾念完,待畢,可等主家歸來。”主家見行苦如此,便拱手別離,幾步走出正廳,快步行在青石階上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行苦款款上前幾步,看了看四周,深夜的雕梁畫棟,顯得那麽安詳,仰著頭,目及之處,一彎明月,似這沉澱纖塵,淡然、恬靜,不禁想懷念氣寺中暮鼓晨鍾的時光。談了口氣,緩緩走近蒲團,繼續誦經。
許久,粗喘的呼氣聲打破了寧靜的深夜,主家似扛著什麽,吃力的走入大門,行苦聞聲,急步走到主家麵前,隻見主家扛著一袋糧食,未等開口,主家指著正廳右邊一間房便說道:“小師傅,可否幫我搬入糧房內?”行苦聞言,便俯身將布袋抗在肩上,行入糧房。
片刻,行苦從糧房走出,見主家未眠,正跪在靈位之前。
便走上前去問道:“阿彌佗佛,不知將士何故此深夜急招城中百姓,不知發生何事。”許久不見主家有何反映,便走上前去輕聲喚了幾聲,主家人緩緩回過頭,卻見麵露絕望,雙目淚流不止,行苦心一緊,忙聲問道:“阿彌佗佛,主家何故如此傷心,發生何事。”
主家人雙眸空洞,不帶生氣似自言自語說道:“我家從未做過何等傷天害理之事,為何剛送走先父,又須白發人送黑發人”喃喃念著便起身走到行苦身邊,雙手抓著行苦胳膊,搖晃著,歇斯底裏的不斷問道:“為何,這是為何,我的最後一絲希望都剝奪了。”
行苦呆呆的看著似狂似亡的主家人,不知說何是好,便任由作為。許久胳膊由紅轉紫,又由紫見血粒滲出,行苦卻也一臉悲痛,似與主家人感同身受。漸漸,許是哭聲無力,主家人如抽絲剝繭一般,緩緩落膝下地,喃喃念著:“我凝望苦等的莫非乃歧路,我癡癡的等,癡癡的等啊,等的卻是不歸之人。楓落葉飛,年複年,日複日,我以為歸來的路隻是如此長長,何曾想!我兒啊,我兒,我未曾見你最後一麵,你怎舍得走啊!”
行苦見此,扶主家起身,將其安坐於木椅之上,不知如何是好,不由暗自歎息,便立於左右,這一立便是一宿。
清晨,緩緩睜開眼,左右望去,行苦卻見自己躺在床上,欲起身,但見主家人端著一碗粥走了過來,主家人見行苦已醒來,便讓其食下。
行苦不得拒絕,隻得緩緩食之。食盡,便問道:“阿彌佗佛,主家是否好些,小僧為何在床中。”
主家人不見悲喜答道:“小師傅昨晚許是累乏,便暈厥過去。”行苦為自己把了把脈,見脈象較平日沉了些,並覺不妥,想來如主家所言,便起身答謝主家,安言寬慰。
主家說道:“小師傅自離去吧,昨夜將軍令我等百姓過去,告知我等宛秀軍須啟程去往長安,將糧食等物給予我等輕裝前行,若駐軍一走,吐蕃複來,洮陽本吐蕃之地,我等百姓可無事,似你這等,恐生禍端。”
行苦聞言,問道:“阿彌佗佛,主家人可還好,昨夜見主家人那般,實是放心不下,小僧這本楞嚴經,希望能幫到主家。”說著便從背囊中拿出一本經書,放在主家人手中。
主家人接過經書回道:“多謝小師傅,我家已無事,小師傅為安全計,還是早日離開方好。我家也欲近些時日投奔家中親友,”又指了指糧房說道:“小師傅,昨夜糧本是宛秀軍贈予我等,小師傅還是拿走一些。”
行苦正欲謝絕,便又聽到主家人說道:“小師傅,無須介懷,此些糧並非宛秀予我等撫恤,實乃宛秀軍體恤我等百姓,聽聞前些時日,宛秀將士知我等城中百姓已無存糧,故襲吐蕃糧倉,贈我等,小師傅安心拿上把。”
行苦知此時斷不能拒絕,默默作揖,背上行囊,辭別主家。剛走兩步回首,看看了呆坐的家主,恐其出事,便跪下身來,向釋尊祈禱。不久便起身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