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除夕這一天的下午發生了那樣一場鬧劇,但在晚上,整個大家族依舊吃了比較豐盛的團圓飯。
吃餛鈍應該算是江南地區過春節時的習俗了,不過王德孚本人並不是很喜歡吃餛鈍,而且他對自己家族中女性成員沒資格上桌的現狀極為不滿,所以他幾乎一言不發地吃完了團圓飯。
沒有人再多說王德孚什麽了,反正以前他的形象就是“叛逆無禮”,現在他就算依舊如此,可有了個“前途遠大”的標簽,他就可以被寬容對待。
而在王德孚看來,這團圓飯還不如與自己這一房的母親、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一起開開心心地吃,而不是迫於無奈地和王老太爺一桌。
這個時代過節自然沒有什麽春節聯歡晚會,但是卻可以收聽廣播節目,裏麵有個皇家廣播電台,會向華夏全國發送歡度春節、祝福全體國民的內容,據說會是皇室中最有排麵的公主親自播報,然後還有不少慶祝春節的節目,以廣播的形式,呈現給聽眾們。
等到以後黑白電視機普及的話,或許就可以通過電視來觀看慶祝春節的節目了。
團圓飯之後,家族中的那些小家夥們,興高采烈地去放起了煙花,在這個娛樂匱乏的時代,對孩子們來說,放煙花是一件極為有趣的事情,所以幾乎每個孩子都期盼著過新年。
而大年初一的話,孩子們則會結伴出去一家一家的拜年,拿到蘋果、桔子、零食等年貨,別提有多開心了,在這個時代,鄉裏鄉親的關係十分緊密,可能祖宗都是一家人。
王德孚忍不住欣賞了一下這個時代的煙花,發現它的品種、花樣比後世還是差了不少,但是在欣賞的同時,依舊讓他產生了觸動,這樣的觸動,意味著又是一篇新的散文,正好投給同樣向他約稿的《華夏散文》。
憑借《聽雪之夜》在散文領域出道的王德孚,可謂出道即巔峰,除了逼格最高的《散文家》還沒有向他約稿之外,另外兩大散文雜誌《美文》、《華夏散文》顯然已經被王德孚的才華征服。
散文寫得好不好,其實也是一目了然的,甚至可以說,隨著白話文的越來越普及,散文就好像成為是當代的詩歌,最能展現一位作家的文學才華,也最能展現出文章之美。
至於小說這種體裁,則與散文有著很大的區別,要是用寫散文的風格去寫長篇小說,那估計作者自己都要寫得痛苦死,讀者也會看得痛苦死,一味賣弄文筆的小說絕對不是好小說,對通俗小說來說,可讀性與趣味性才是最重要的,文筆流暢即可。
王德孚因為看了這個時代的煙花,而寫了一篇《煙花不堪翦》,中心思想大約是感歎時光無情,以及對時間的思考,裏麵自然而然又出現了好多可以給後世的中學生引用的“名人名言”,逼格滿滿。
散文家就是這樣,不管去了哪個地方,看到怎樣的景色,都能根據這些景色,寫出融入自己哲思的散文,好的散文,給人的第一感覺,肯定是這作者是真的有才,一個明明看起來很普通的場景,都能寫出花來……
好的散文當然也是修改出來的,這大概就好像古人寫詩時,要“煉字”,像“推敲”這個典故,就很經典,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這個發生在詩人賈島身上的典故,要不然又得罵水了。
王德孚寫散文,恨不得那些融入自己哲思的句子,句句經典,能夠當後世簽名的那種,或者是最喜歡被文藝青年們引用的,仿佛隻要引用王德孚散文中的金句,就能展現自己的文學素養。
這樣的寫作態度,也是他能夠寫出經典散文的原因之一。
就在王德孚放空自己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中去時,有人敲了敲他房間的門。
王德孚暫時放下了筆,對著房門說道:“請進。”
稍稍出乎王德孚意料的是,打開他房門進來的,卻是他的二哥王德民。
在王德孚的記憶中,他的二哥王德民是個非常沉默寡言的男人,也不是很被王老太爺喜歡,但他卻不會選擇像王德孚那樣,進行最激烈的對抗,他是無聲的對抗。
王德民獨自選擇去魔都發展,在當時也引起了比較大的波瀾,就連大哥王德新也不是很同意二弟這樣的選擇,可是王德民依舊沒有和家裏多說什麽,因為在去魔都之前,他已經自己積累下了一筆錢財,所以他義無反顧地去魔都闖蕩了。
大哥王德新還能說什麽呢,他和母親吳氏又給王德民湊了一筆錢,生怕王德民在王氏家族的勢力根本觸及不到的魔都吃盡苦頭,哪怕王德民去蘇州大市發展,他們都不會這麽擔心。
魔都這樣的世界性大都市,能夠在這座城市擁有影響力的,絕對是那種頂級的權貴了,王家這種大地主階級,與大資產階級一比,就low得不行了。
王德孚站了起來,給二哥拿來一張椅子,疑惑道:“二哥來我這,有什麽事情嗎?”
王德民看了一眼王德孚的書桌,有些不好意思道:“我來這是不是打擾了三弟你寫作了?”
王德孚笑著掩飾道:“沒有這回事,我剛剛也就在隨便看看雜誌。”
王德民似乎對接下來自己要說的事情難以啟齒,他扭捏了一會兒,才道:“三弟你現在是作家了,會不會寫電影劇本?”
王德孚的腦中瞬間閃過無數經典電影的劇情,將這些劇情變成劇本,對寫作天賦頂尖的他來說,完全沒有任何難度!
所以王德孚露出了胸有成竹的微笑,他自信滿滿地說道:“二哥你都認為我是作家了,難不成還有作家不會寫劇本的?劇本也是文學體裁中的一種,寫劇本隻是一種基本操作!”
王德民聽到三弟這麽說,他似乎更加坐立不安了,最後才艱難地說道:“我說的電影劇本,是h電影的劇本。”
“啥?”
吃餛鈍應該算是江南地區過春節時的習俗了,不過王德孚本人並不是很喜歡吃餛鈍,而且他對自己家族中女性成員沒資格上桌的現狀極為不滿,所以他幾乎一言不發地吃完了團圓飯。
沒有人再多說王德孚什麽了,反正以前他的形象就是“叛逆無禮”,現在他就算依舊如此,可有了個“前途遠大”的標簽,他就可以被寬容對待。
而在王德孚看來,這團圓飯還不如與自己這一房的母親、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一起開開心心地吃,而不是迫於無奈地和王老太爺一桌。
這個時代過節自然沒有什麽春節聯歡晚會,但是卻可以收聽廣播節目,裏麵有個皇家廣播電台,會向華夏全國發送歡度春節、祝福全體國民的內容,據說會是皇室中最有排麵的公主親自播報,然後還有不少慶祝春節的節目,以廣播的形式,呈現給聽眾們。
等到以後黑白電視機普及的話,或許就可以通過電視來觀看慶祝春節的節目了。
團圓飯之後,家族中的那些小家夥們,興高采烈地去放起了煙花,在這個娛樂匱乏的時代,對孩子們來說,放煙花是一件極為有趣的事情,所以幾乎每個孩子都期盼著過新年。
而大年初一的話,孩子們則會結伴出去一家一家的拜年,拿到蘋果、桔子、零食等年貨,別提有多開心了,在這個時代,鄉裏鄉親的關係十分緊密,可能祖宗都是一家人。
王德孚忍不住欣賞了一下這個時代的煙花,發現它的品種、花樣比後世還是差了不少,但是在欣賞的同時,依舊讓他產生了觸動,這樣的觸動,意味著又是一篇新的散文,正好投給同樣向他約稿的《華夏散文》。
憑借《聽雪之夜》在散文領域出道的王德孚,可謂出道即巔峰,除了逼格最高的《散文家》還沒有向他約稿之外,另外兩大散文雜誌《美文》、《華夏散文》顯然已經被王德孚的才華征服。
散文寫得好不好,其實也是一目了然的,甚至可以說,隨著白話文的越來越普及,散文就好像成為是當代的詩歌,最能展現一位作家的文學才華,也最能展現出文章之美。
至於小說這種體裁,則與散文有著很大的區別,要是用寫散文的風格去寫長篇小說,那估計作者自己都要寫得痛苦死,讀者也會看得痛苦死,一味賣弄文筆的小說絕對不是好小說,對通俗小說來說,可讀性與趣味性才是最重要的,文筆流暢即可。
王德孚因為看了這個時代的煙花,而寫了一篇《煙花不堪翦》,中心思想大約是感歎時光無情,以及對時間的思考,裏麵自然而然又出現了好多可以給後世的中學生引用的“名人名言”,逼格滿滿。
散文家就是這樣,不管去了哪個地方,看到怎樣的景色,都能根據這些景色,寫出融入自己哲思的散文,好的散文,給人的第一感覺,肯定是這作者是真的有才,一個明明看起來很普通的場景,都能寫出花來……
好的散文當然也是修改出來的,這大概就好像古人寫詩時,要“煉字”,像“推敲”這個典故,就很經典,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這個發生在詩人賈島身上的典故,要不然又得罵水了。
王德孚寫散文,恨不得那些融入自己哲思的句子,句句經典,能夠當後世簽名的那種,或者是最喜歡被文藝青年們引用的,仿佛隻要引用王德孚散文中的金句,就能展現自己的文學素養。
這樣的寫作態度,也是他能夠寫出經典散文的原因之一。
就在王德孚放空自己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中去時,有人敲了敲他房間的門。
王德孚暫時放下了筆,對著房門說道:“請進。”
稍稍出乎王德孚意料的是,打開他房門進來的,卻是他的二哥王德民。
在王德孚的記憶中,他的二哥王德民是個非常沉默寡言的男人,也不是很被王老太爺喜歡,但他卻不會選擇像王德孚那樣,進行最激烈的對抗,他是無聲的對抗。
王德民獨自選擇去魔都發展,在當時也引起了比較大的波瀾,就連大哥王德新也不是很同意二弟這樣的選擇,可是王德民依舊沒有和家裏多說什麽,因為在去魔都之前,他已經自己積累下了一筆錢財,所以他義無反顧地去魔都闖蕩了。
大哥王德新還能說什麽呢,他和母親吳氏又給王德民湊了一筆錢,生怕王德民在王氏家族的勢力根本觸及不到的魔都吃盡苦頭,哪怕王德民去蘇州大市發展,他們都不會這麽擔心。
魔都這樣的世界性大都市,能夠在這座城市擁有影響力的,絕對是那種頂級的權貴了,王家這種大地主階級,與大資產階級一比,就low得不行了。
王德孚站了起來,給二哥拿來一張椅子,疑惑道:“二哥來我這,有什麽事情嗎?”
王德民看了一眼王德孚的書桌,有些不好意思道:“我來這是不是打擾了三弟你寫作了?”
王德孚笑著掩飾道:“沒有這回事,我剛剛也就在隨便看看雜誌。”
王德民似乎對接下來自己要說的事情難以啟齒,他扭捏了一會兒,才道:“三弟你現在是作家了,會不會寫電影劇本?”
王德孚的腦中瞬間閃過無數經典電影的劇情,將這些劇情變成劇本,對寫作天賦頂尖的他來說,完全沒有任何難度!
所以王德孚露出了胸有成竹的微笑,他自信滿滿地說道:“二哥你都認為我是作家了,難不成還有作家不會寫劇本的?劇本也是文學體裁中的一種,寫劇本隻是一種基本操作!”
王德民聽到三弟這麽說,他似乎更加坐立不安了,最後才艱難地說道:“我說的電影劇本,是h電影的劇本。”
“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