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曆史,總是讓後人說不出為什麽,道不明那真相,理不順這頭緒,剪來剪去還是一團謎。


    中國曆史上改革力度最大的朝代似乎都陷入了這樣一種怪圈,逃脫不了扼殺的命運,相繼提前夭折。


    大秦是這樣,大隋朝還是如此,甚至壽命比大秦還要短一半。


    憐其傷,哀其悲。


    不論是開創了三省六部製;還是簡化地方官製;還是廢除酷刑,修訂封建法製;亦或是繼續實行均田製度;還有設置糧倉供軍濟民;這些東西一直在深深影響著大唐。


    科舉製度更是延續了一千多年,其產生的影響是極為重大而深遠的,不說是利或弊,它不僅僅是對中國,對歐美國家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可以說,它這一種任人唯賢製度影響了全球的用人觀。


    這些改革可見隋朝老文帝楊堅的宏偉氣魄,連帶著君臣一體都是雄韜偉略,從唐長安城就可以看出,體現了統一天下、長治久安的願望,更是在城池規劃過程中包攬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


    法天象地,帝王為尊,百僚拱侍。


    李沂在宮裏翻閱著資料,拿著手繪的長安城地圖,總算理清了光叔賞賜的府第在哪,即將生活的長安城是個什麽樣的地方。


    一個人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首先得熟悉周圍的生活環境,這是他一直以來養成的習慣,沒辦法,當年去到一個地方上班,最喜歡幹的事情便是看看哪裏有網吧。


    大唐長安城,興建於隋朝,稱為大興城,唐朝才易名為長安城,為隋唐兩朝的首都,是中國規模最為宏偉壯觀的都城,也是當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


    隋大興城是新建的,所以在設計過程中就突出了一個秩序問題,為了強調皇權,實行嚴格的中軸對稱,以坊為單位,方便安置居民,布設官僚機構。


    而長安城,是在隋大興城的基礎上擴建修繕而成,使得城市布局更加趨於合理化,如下軍棋一般相當對稱。


    長安城分宮城、皇城和外郭城三個部分,宮城為皇帝所在,象征北極星;皇城為中央百官衙門所在,象征環繞北辰的紫微垣;而外郭城則是臣民的居住生活區,象征向北環拱的群星,實行裏坊製,街坊以道路劃分。


    因此,唐人有詩吟開國維東井,城池起北辰,說的就是這種格局。


    所謂建邦設都,必稽玄象的象天思想都在這裏得到了極大的發揮與闡揚。


    當然,長安城也是封建皇帝據北而立,麵南而治這樣一種儒家傳統思想的體現,畢竟帝王所推崇的建築風水學提倡子午向,即坐北朝南。


    帝王是一朝之長,宛如之上,遙遙而不可及,所以帝王坐在北邊,北就是上,而坐在南邊的群臣則為卑下,南就成了下了。


    皇權至上作為曆代帝王治國總的指導思想,貫穿始終,也體現到都城的規劃布局上,增加了皇帝君權神授思想的神秘色彩。


    此外,皇城南麵之門命名為朱雀門,宮城內太極宮的北門命名為玄武門,此皆來源傳統風水中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之說。


    長安城實際上是一個東西略長,南北稍窄的長方形,共有一百零八坊,隋煬帝時改稱裏,唐又稱坊,其排列位置恰好對應寓意一百零八位神靈的一百零八顆星曜。


    長安城的每個坊都是規整而標準的長方形,這在李沂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每坊猶如模具流水作業打造出來一般。


    因為在裏坊的排列上,以朱雀大街為中軸,左右是非常對稱的,街東與街西,裏坊位置及其形製,麵積的大小,都是彼此對等,左右均稱。可見古人嚴謹的工作態度!


    外郭城最北部正中為太極宮宮城,宮城北麵有西內苑,西內苑的東北方右上角,有並列的小型含光殿,西內苑和含光殿並列的東麵則是李沂所在的大明宮。


    宮城東麵,有二行四列,共八坊,住著官僚貴族,最東北角入苑坊就是傳說中的十六王宅,李沂的大哥李溫現在就住在那裏;宮城西麵,有二行三列,共六坊,居住著一般官吏和平民。


    宮城南麵為皇城,整個皇城的東西長度和宮城一樣,但其南北寬度又比宮城略寬。皇城東麵有五坊,其中最東南一坊乃唐玄宗當藩王開府時,居住過的隆慶坊修建而成的興慶宮,又稱南內。


    皇城西麵有二行三列共六坊,在這裏往南的一行裏坊,多為蕃人和胡商居住。畢竟距離西市近,方便他們經商。


    皇城的南麵,對應的東西長度、南北寬度,有九行四列共三十六坊,象征著一年四季和周禮一書中所記載的所謂王城九逵。這裏大多數是達官顯貴、普通官吏和平民、越往南的外郭城人煙稀少,設有貴族別院。


    整個外郭城從南數到北,一共有十三行裏坊,象征著一年有閏。


    皇城朱雀門外從東到西有一條大街,中間三十六坊的東麵,有沿這條東西大街而建造的東市,東市獨占二坊,大多是奢侈品。外郭城最東南角,有獨占一坊的皇家禁苑芙蓉園,芙蓉園北上又少設了一坊,所以九行三列隻有二十三坊。


    三十六坊的西麵,有沿這條東西大街而建造的西市,西市也是獨占二坊,故九行三列共二十五坊。西市大眾化、平民化,吸引著大量外國客商到來,這個國際性大市場被人們譽為金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商貿中心。


    西市有著大量的曆史趣聞軼事,更是留下了諸多文人騷客的墨寶。李白的少年行就有五陵少年金市東,笑入胡姬酒肆中等詩句,杜甫的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說的就是西市的盛況。


    隨著現今政治管理的鬆動,商品經濟越發繁榮,商業活動突破了市的界限,圍繞市形成了商業片區。東市地區的商業發展更是猛然增漲,輻射了大片大片商業區。


    李沂很想去看看,可惜,唐太宗貞觀年間,早就規定了,五品以上官員,不得入市。當然,稍稍易容或者夜晚偷偷摸摸去還是可行的。隻要不是明目張膽對抗,沒人說你什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因此,長安城其實一共有二市一百零九坊。然而坊數經曆了三次變化,由於最初的坊數是一百零八坊,人們說到長安城的坊數時,最常說的仍是一百零八坊。長安城裏一百零八坊可以理解為一百零八個小城,有點類似後世配套齊全的小社區。


    長安城內由長安、萬年兩縣分治,朱雀大街西歸長安縣治,朱雀大街東歸萬年縣治。


    長安城作為國際性大都市,人口眾多,最盛時不下於百萬人口。居住者除了固定在籍人口外,還有大量的流動人口,如外國商人、進京趕考的考生、宗教文化傳播者等。除此之外,再加上住在京師的皇族、宦官、宮女、禁軍、僧尼、國子生、少數民族、各地駐京朝集市邸辦公人員、各民族朝覲人員及各國使者等。


    坊內居民成分、居住分布情況都非常複雜,其居民分布特點大致可以總結為東貴西富、南虛北實。究其原因,皆為晚唐政治中心東移在大明宮,官員為了上朝工作的便利也紛紛遷至街東,這才逐漸形成了這一特點。


    長安城最熱鬧的裏坊當屬位於皇城與東市間的平康坊,也是中國第一個紅燈區。


    尚書省官署位於皇城東,於是附近諸坊就成為舉子、選人和外省駐京官吏和各地進京人員的聚集地。各州鎮駐京辦事處叫做進奏院,崇仁坊內有進奏院二十五個,而對麵的平康坊內就有十五個。


    夾道南北的兩坊,每年少則數千,多至數萬人雲集京城赴選應舉。佳人笑倚欄幹外,風花雪月紅樓中,青樓酒肆晝夜喧囂,燈火不絕。士子多風流,一擲千金,青樓女子望風而來,京都俠少,也都萃集於此,這個坊也被戲稱為風流藪澤。


    而城西則因有西市,加之西市的貿易又極為繁盛,所以來自中亞、南亞、東南亞以及高麗、百濟、新羅、日本等各國各地區的商人都在西市附近的裏坊居住,有人戲稱為富人雲集之地,由此形成了西富的局麵。


    裏坊布局非常嚴整,每個坊都是封閉式的建築。每個裏坊的四周,都環築有坊牆,從而使長安城在外觀上宛如大城之中又套了很多小城,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城中村。由於每個坊都有圍牆,所以臨街商鋪這種商業地產也隻在坊內,走在城中大道上隻能突出一個路寬人多。


    裏坊內除了一般居民住宅外,還設有官署、佛寺、道觀等建築,一般偏於坊內一隅。現在的裏坊內早就出現了酒肆茶坊等商業服務點。


    既然有坊牆,就必然開有坊門,才能讓坊內居民出入。大多數坊都開有東西南北四門,並貫通以形成東西南北十字街。十字街隔開的四區,又各有十字巷,把全坊分為了十六個小區。這些小的街道,被稱為曲或巷,因其路麵較窄,唐人也稱之為狹斜。


    曲巷各有其名稱,有按方位稱呼的南曲、中曲等,有按長度稱呼的短曲、深巷;有按街樹稱呼的柳巷;有按當地大戶族姓命名的薛曲;有按不同民族聚居命名的高麗曲;還有按坊人職業命名的氈曲等。


    皇城以南的三十六坊,因近靠宮闕,僅有東西街道,故隻開東西門,不開南北門,僅僅是為了避免泄掉帝王之氣,不得不佩服傳說中的王霸之氣。


    當然在事實上,這三十六坊的麵積本身就相對較小,居民人口也不多,隻開東西街也已能滿足需要,無須再開南北街。


    坊門上都裝有門扉,由專職門吏掌管,負責按時開關。至於坊門的建築,都不甚高大。其門楣之上,書有本坊坊名。坊門之內,有門吏值宿的房舍,坊門兩側的牆壁或門扉之上,可以張貼各種文告,甚至私人也可因事而貼榜。這就是公告欄。


    由於長安都城的地位,坊市的管理規定可謂多如牛毛,體現了統治者在城市管理中的絕對意誌。管理製度,不僅使裏坊成為封閉區域,也使之成為城中之城。


    裏坊統一以鼓聲為準,由門吏負責坊門的啟閉。早上五更,三到五點時自宮內曉鼓聲起,諸街鼓按順序敲動,坊門開啟,鼓要敲到天亮為止;每晚鼓聲敲響關閉,不許出入。夜晚實行全城街道嚴格宵禁,如果有犯夜者,鞭笞二十,即便是官員也不例外。隨著經濟的發展,禁夜製度漸漸鬆馳,名存實亡。


    裏坊為居民住宅之所,所以士庶第宅房舍的建造,是長安城內的一道風景。依其身份、地位的不同,在門向的設置、房屋的間數等方麵,都有嚴格的規定和製度。


    首先,在住宅門向的設置上,凡三品以上官,或為坊內三絕即門第、才德、文學者可以向坊外臨街開門,其他官吏與一般百姓的住宅,都必須向坊內開門。這樣,在長安城內的通衢大街兩旁,盡是王公貴族的朱門大樓。


    因此,坊裏居民隻有通過坊門出入,才能進入大街。這項規定,使都城空間形態更加有序,並從空間結構上保證了坊門、市門出入通道的唯一性。


    其次,在住宅門、廳的大小與間數、架數上,也有嚴格的等級規定,如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樓閣。


    當然,在李沂現在所處的時候,夜市、樓閣都早已出現,很多官員已經認可這一現象。


    住宅建造的形式,特別是貴族官僚的宅第,多采取具有明顯的中軸線和左右對稱的平麵布局。有在兩座主要房屋之間用具有直欞窗的回廊連接而成的四合院,也有房屋與門不完全對稱,用回廊組成庭院。


    房屋的朝向多采用南向,以便冬季陽光照射入室內而抵禦嚴寒,夏天又可以利用東南風取涼。建築多用較厚的外牆和屋頂,建築外觀厚重莊嚴而且適宜於北方氣候的特點。


    長安城裏坊人性化居住尺度、精神意義與物質功能的統一,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成為最為原汁原味的住宅特色。


    盛唐時期的裏坊管理製度結合其封閉性,超大的城市空間保證了長安城這樣的國際大都市的社會穩定性,使居民區和市場秩序井然,同時保護了內城的安全,促進了皇宮和中央官署的穩定。


    現在的長安城,一方麵由於府兵製度瓦解、政治上的失控等原因,治安管理難度加大,效力明顯下降。另一方麵由於經濟的發民,裏坊製度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逐步自上而下的強製性突破,長安城由封閉式管理轉向開放式結構。


    這也算一件好事情,不再抑製商業經濟的發展,更萌芽了更為開放的街坊體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唐黃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賈並收藏晚唐黃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