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就是請人來相看日子,定了下葬的日期。黛玉與蘇州林家的諸人都見過了,大伯二伯都在蘇州本地,或者教書開館,或者經商買賣,隻有一位三叔和一位五叔不在。排行第三的新放了七品的長安令,名林河,排行第五的正是在京都任職的五品校書郎,名叫林源,今都已經向上遞了家事折子,正往姑蘇來了。
林如海的靈柩在主屋的正堂停著,各項事情都有條不紊的備著,一應花費黛玉都向葉姨娘和管家說了,隻管從自家的賬上支取。諸如長房的老太爺等人,以及其他各幾房近支的親戚,都莊重地備了禮親自送去,至於其他的偏房遠親,都也分到了綾羅綢緞,錦布一二尺。
從前黛玉就是因為不懂得人情往來,不知道小恩小惠可以收買人心,雖然對待身邊的人都極好,卻在那些外人的嘴裏落下了刻薄小氣的惡名。而今重活了一回,自然是記得教訓了,一應的禮數一概不缺,處處都照料的周全。
不過兩三天,黛玉那外放做官的兩位堂叔也都趕回來了,停靈七日,就是下葬的時候。請了僧人道士開辦水陸道場,抄寫經文焚燒、開盂蘭會的,喧喧嚷嚷地操辦開來。黛玉一天一天地哭下去,眼睛都腫成了核桃,直到下葬後的兩三天才略微止住了一些悲戚。
揚州外的驛館裏,賈璉獨自看著旺兒留下之後,多虧了每天有人一日三餐地送飯到門口,又有郎中上門來診治。過了半個月,賈璉臉上的棍棒淤青總算能消了,旺兒雖然還不能起來,身上的各處傷也都結了一層厚厚的痂,性命已經保住了。這自然是因為黛玉安排下去的,把院子的租錢交了先讓他們住著,又讓管家請郎中給他們看傷,也是顧念親戚情分,讓賈璉不得不在此禁足,等賈政派來的人接去,看他是怎麽處理。
果然這一天就有人找到了揚州驛館,問賈璉賈家二爺是住在哪裏。驛館的人回說不認識什麽賈家二爺,也不知道叫什麽璉什麽尺的。來人卻是賈政門下的一名清客,名叫卜固修(不顧羞)。他又回揚州城裏轉了一圈,找人向各大客棧打聽了一遍,也沒有賈璉此人。後來還是一個身邊的小廝說:“璉二爺既是跟著林姑爺家的靈車出的城,想必先頭是與林家人一起投宿的,到底用了林家的名號入住也未必可知。”
卜固修一拍肥頭大耳,調轉方向又跑去了城外的驛館裏,問可有巡鹽禦史林家的人來這裏投宿。驛館的人答說有的,引他到了林家先前住的院子,果然隻有二道院子的西偏房還住著人。卜固修上前敲門一看,不是賈璉還是誰?再看屋裏,旺兒在炕上趴著,正哎呦哎呦地呻吟,後背腿臀的舊傷沒消,反而又因為胡亂挪動添了點新傷出來。
賈璉已經是在十天前接到過賈政的嚴斥家書,上麵劈頭蓋臉地罵了他個狗血淋頭,令他在原地等著,有人去接他們回榮國府。賈璉無奈,自知道闖下了大禍,又加上頭臉淤青,出去恐怕被人恥笑,也顧不得再去尋花問柳,隻在屋裏悶著,眼看卜固修到了,正是鬆了一口氣。
卜固修見此,也不說什麽。他本來就隻是清客一名,替主家跑些閑差,從差旅費中淨賺幾個銀子。因此什麽也不多問,去外麵雇了一輛中等的馬車來,同賈璉等人一道兒在驛館吃了中飯,就令小廝抬了旺兒上車,拉拉雜雜地帶上行李幹糧,帶著賈璉往揚州碼頭坐船回京都去了。
卻說林如海下葬後七日後,黛玉賴托紫鵑、雪雁和葉姨娘等人勸解,心情略略平複了些,又因為整個家業都擔在自己身上,少不得也振作起來。這一天晌午,正逢時任五品校書郎的林源和七品長安令的林河都要辭行了,前麵長房的媳婦和林河、林源的內眷就來邀黛玉過去相見。黛玉在紫鵑的照料下鄭重地換了一套衣服,仍然是孝期的素服,為免她們看著覺得不喜,特特戴上了兩顆一模一樣大的珍珠耳鐺,秀發綰作雙鬟,用羊脂美玉壓住了,襯著烏發素服,愈發顯得容顏如雪。
一到了長房,就被林河、林源的內眷,黛玉喚做“三嬸嬸”和“五嬸嬸”的兩位夫人拉到身前左看右看,問黛玉平時愛吃什麽,可讀了“女戒、女訓”等幾本“女子四書”,又問針線可曾學過,愛玩些什麽,黛玉也句句據實回答。說了一番話,黛玉讓紫鵑送上給兩位嬸嬸的贈禮,都一色兩個錦盒,嚴嚴實實的蓋著。
兩位嬸嬸都接了過去,看是兩個小錦盒,也不當什麽稀罕物兒,三嬸兒隨手打開一看,頓時倒吸了一口氣。旁邊的五嬸移步過來看她,隻見三嬸從盒子裏拿出一塊似冰非冰,似凍非凍的東西,手裏顫顫地捏著,唯恐手勁一大把它捏碎了,待托在手掌上,又恐怕它萬一化成水淌到地上去了。五嬸接過來,托在手心細細端詳,半晌才恍然想到了什麽一樣,開口說道:“我知道了,這必然是人說的什麽三大奇石裏麵的青田石。你叔叔也有一塊,花了三千兩才得了,隻是不通透,色也不純,他還愛如珍寶似的,所以我剛才一瞧,竟不敢認作是它。”
三嬸湊近細看,說道:“這就是人家常說拿來刻章用的青田石嗎?分明比那些什麽玉還叫人喜歡些,也怨不得它貴。”五嬸嬸輕聲笑道:“可不隻是貴,有錢也無處買呢!”
黛玉在旁邊淡淡笑著補充道:“嬸嬸果然都是好眼力的,這就是青田石裏頭的一個品種,名叫燈光凍。這會兒看著還普通,等到了晚間燈光底下一瞧,才真正出彩呢。”三嬸嬸小心接了回去,讚不絕口。五嬸嬸向黛玉說道:“這麽珍貴的東西,想必是你父親留下的,留著做個念想也是了,怎麽拿出來亂送?”她一邊含酸看著三嬸嬸手裏的燈光凍青田石,一邊隨手打開了給自己的那一個,不禁嚇了一跳,連忙掩上盒子,心砰砰地跳了一會兒,向外邊吩咐自己的丫頭說道:“快去請老爺來!”
旁邊的三嬸嬸被她的反應嚇了一跳,再想自己手中托著的這塊燈光凍,也連忙吩咐道:“把三老爺也一起請過來吧。”
不一會兒,林河、林源都到了。他們都聚在長房,本來是因著長房的族長提出了一件要緊的事,說服了他們兩個。因此借即將回任上的機會讓內眷把黛玉叫過來,等三嬸嬸與五嬸嬸先同黛玉說了,再順水推舟,一力促成。
林如海的靈柩在主屋的正堂停著,各項事情都有條不紊的備著,一應花費黛玉都向葉姨娘和管家說了,隻管從自家的賬上支取。諸如長房的老太爺等人,以及其他各幾房近支的親戚,都莊重地備了禮親自送去,至於其他的偏房遠親,都也分到了綾羅綢緞,錦布一二尺。
從前黛玉就是因為不懂得人情往來,不知道小恩小惠可以收買人心,雖然對待身邊的人都極好,卻在那些外人的嘴裏落下了刻薄小氣的惡名。而今重活了一回,自然是記得教訓了,一應的禮數一概不缺,處處都照料的周全。
不過兩三天,黛玉那外放做官的兩位堂叔也都趕回來了,停靈七日,就是下葬的時候。請了僧人道士開辦水陸道場,抄寫經文焚燒、開盂蘭會的,喧喧嚷嚷地操辦開來。黛玉一天一天地哭下去,眼睛都腫成了核桃,直到下葬後的兩三天才略微止住了一些悲戚。
揚州外的驛館裏,賈璉獨自看著旺兒留下之後,多虧了每天有人一日三餐地送飯到門口,又有郎中上門來診治。過了半個月,賈璉臉上的棍棒淤青總算能消了,旺兒雖然還不能起來,身上的各處傷也都結了一層厚厚的痂,性命已經保住了。這自然是因為黛玉安排下去的,把院子的租錢交了先讓他們住著,又讓管家請郎中給他們看傷,也是顧念親戚情分,讓賈璉不得不在此禁足,等賈政派來的人接去,看他是怎麽處理。
果然這一天就有人找到了揚州驛館,問賈璉賈家二爺是住在哪裏。驛館的人回說不認識什麽賈家二爺,也不知道叫什麽璉什麽尺的。來人卻是賈政門下的一名清客,名叫卜固修(不顧羞)。他又回揚州城裏轉了一圈,找人向各大客棧打聽了一遍,也沒有賈璉此人。後來還是一個身邊的小廝說:“璉二爺既是跟著林姑爺家的靈車出的城,想必先頭是與林家人一起投宿的,到底用了林家的名號入住也未必可知。”
卜固修一拍肥頭大耳,調轉方向又跑去了城外的驛館裏,問可有巡鹽禦史林家的人來這裏投宿。驛館的人答說有的,引他到了林家先前住的院子,果然隻有二道院子的西偏房還住著人。卜固修上前敲門一看,不是賈璉還是誰?再看屋裏,旺兒在炕上趴著,正哎呦哎呦地呻吟,後背腿臀的舊傷沒消,反而又因為胡亂挪動添了點新傷出來。
賈璉已經是在十天前接到過賈政的嚴斥家書,上麵劈頭蓋臉地罵了他個狗血淋頭,令他在原地等著,有人去接他們回榮國府。賈璉無奈,自知道闖下了大禍,又加上頭臉淤青,出去恐怕被人恥笑,也顧不得再去尋花問柳,隻在屋裏悶著,眼看卜固修到了,正是鬆了一口氣。
卜固修見此,也不說什麽。他本來就隻是清客一名,替主家跑些閑差,從差旅費中淨賺幾個銀子。因此什麽也不多問,去外麵雇了一輛中等的馬車來,同賈璉等人一道兒在驛館吃了中飯,就令小廝抬了旺兒上車,拉拉雜雜地帶上行李幹糧,帶著賈璉往揚州碼頭坐船回京都去了。
卻說林如海下葬後七日後,黛玉賴托紫鵑、雪雁和葉姨娘等人勸解,心情略略平複了些,又因為整個家業都擔在自己身上,少不得也振作起來。這一天晌午,正逢時任五品校書郎的林源和七品長安令的林河都要辭行了,前麵長房的媳婦和林河、林源的內眷就來邀黛玉過去相見。黛玉在紫鵑的照料下鄭重地換了一套衣服,仍然是孝期的素服,為免她們看著覺得不喜,特特戴上了兩顆一模一樣大的珍珠耳鐺,秀發綰作雙鬟,用羊脂美玉壓住了,襯著烏發素服,愈發顯得容顏如雪。
一到了長房,就被林河、林源的內眷,黛玉喚做“三嬸嬸”和“五嬸嬸”的兩位夫人拉到身前左看右看,問黛玉平時愛吃什麽,可讀了“女戒、女訓”等幾本“女子四書”,又問針線可曾學過,愛玩些什麽,黛玉也句句據實回答。說了一番話,黛玉讓紫鵑送上給兩位嬸嬸的贈禮,都一色兩個錦盒,嚴嚴實實的蓋著。
兩位嬸嬸都接了過去,看是兩個小錦盒,也不當什麽稀罕物兒,三嬸兒隨手打開一看,頓時倒吸了一口氣。旁邊的五嬸移步過來看她,隻見三嬸從盒子裏拿出一塊似冰非冰,似凍非凍的東西,手裏顫顫地捏著,唯恐手勁一大把它捏碎了,待托在手掌上,又恐怕它萬一化成水淌到地上去了。五嬸接過來,托在手心細細端詳,半晌才恍然想到了什麽一樣,開口說道:“我知道了,這必然是人說的什麽三大奇石裏麵的青田石。你叔叔也有一塊,花了三千兩才得了,隻是不通透,色也不純,他還愛如珍寶似的,所以我剛才一瞧,竟不敢認作是它。”
三嬸湊近細看,說道:“這就是人家常說拿來刻章用的青田石嗎?分明比那些什麽玉還叫人喜歡些,也怨不得它貴。”五嬸嬸輕聲笑道:“可不隻是貴,有錢也無處買呢!”
黛玉在旁邊淡淡笑著補充道:“嬸嬸果然都是好眼力的,這就是青田石裏頭的一個品種,名叫燈光凍。這會兒看著還普通,等到了晚間燈光底下一瞧,才真正出彩呢。”三嬸嬸小心接了回去,讚不絕口。五嬸嬸向黛玉說道:“這麽珍貴的東西,想必是你父親留下的,留著做個念想也是了,怎麽拿出來亂送?”她一邊含酸看著三嬸嬸手裏的燈光凍青田石,一邊隨手打開了給自己的那一個,不禁嚇了一跳,連忙掩上盒子,心砰砰地跳了一會兒,向外邊吩咐自己的丫頭說道:“快去請老爺來!”
旁邊的三嬸嬸被她的反應嚇了一跳,再想自己手中托著的這塊燈光凍,也連忙吩咐道:“把三老爺也一起請過來吧。”
不一會兒,林河、林源都到了。他們都聚在長房,本來是因著長房的族長提出了一件要緊的事,說服了他們兩個。因此借即將回任上的機會讓內眷把黛玉叫過來,等三嬸嬸與五嬸嬸先同黛玉說了,再順水推舟,一力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