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之後,林黛玉就回了蘇州的老宅,長房媳婦想留卻又不敢,隻好眼睜睜地看她上了馬車走了。
此後,蘇州的宅子絡繹不絕地有親戚來訪,黛玉都讓葉姨娘陪著,自己躲在房間裏,和紫鵑、雪雁一起做繡活。從來訪的這些人裏頭,黛玉讓硯娘悄悄看著,也挑出了幾個踏實有能力的人,讓他們分攬了幾件差事。
這一天,又來了兩個人,葉姨娘一看就笑了,指了指屋裏:“在裏頭呢,正在和丫頭們一起學針線。”林黛玉的三嬸嬸和五嬸嬸相視一笑,早有丫頭上前靜悄悄地撩開了簾子。
黛玉抬頭一看是她們來了,臉頰上不禁浮起了笑意,連忙從炕上下來,迎上前道:“三嬸嬸和五嬸嬸怎麽來了,也不叫人說一聲。紫鵑,快去倒茶。”紫鵑抿著嘴笑著出去了。
她們兩人細看黛玉,隻見她穿著一件單薄的月白撒花棉夾襖,外麵披著件雪色的褂子,更顯得身材單薄;一張小臉被屋裏的熱氣悶得通紅,眉毛微揚,雙眼點漆一樣,看見她們來,就笑得彎彎的。屋裏麵淡淡的一股花香也不知道從哪兒傳出來,十分清雅,沁人心脾。
三嬸嬸拉著黛玉的手往炕上去坐,看了看丫頭們做的繡活,見桌子邊還有一副沒繡完的水仙,就問雪雁:“這是誰的?”雪雁笑著說:“那是紫鵑姐姐的。這邊的才是小姐的呢!”說著就把桌子裏頭一個沒繡完的繡品遞了過來。
黛玉連忙劈手奪了過來,笑著說:“繡得不好呢,嬸嬸還是不要看了。”雪雁在一旁笑著接話:“三太太,我們姑娘是害羞了。方才我們都圍著看了一回,異形異狀的,不知道是什麽花草,倒是挺好看的。”
三嬸嬸道:“既然繡得是稀罕花草,那更應該拿出來看看了。”一邊從黛玉手裏拿出繡繃子,一邊看,隻見上麵繡著一株淡青色的小草,結著一小串精巧的珠子,雖然繡工還顯稚嫩,看起來也十分賞心悅目了。
三嬸嬸看了看,又遞給五嬸嬸,五嬸嬸接過來,細看了一番道:“我們都孤陋寡聞了,這是什麽草,倒是不認得。”黛玉看她們奪去傳看了一番,隻得大大方方地道:“兩位嬸嬸自然是沒見過的,這是我夢到的一處地方,就長著一株這樣的草,結著一小串絳紅珠子,旁邊還有一塊石頭。我想著把這樣子繡下來也別致,隻是不能用紅線,就用了赭色的先配著。”
正巧這時候紫鵑因為屋裏的茶水顏色老了,去外麵沏了新茶過來,小丫頭沛兒一打簾子,一股冷氣就撲了進來。黛玉覺得寒氣侵身,忍不住以帕子掩口咳嗽了幾聲。紫鵑連忙進屋,讓沛兒掩好簾子,她過來給黛玉的兩位嬸嬸上了茶,便幫著黛玉把外麵籠著的雪色褂子的穿好。
五嬸嬸坐在黛玉平日寫字的帶著厚袱子的椅子上,把紫鵑奉上的茶放在一邊,向黛玉道:“黛丫頭看上去像是身子弱的,早些年可請郎中看過?”黛玉答道:“有的。父母親還在的時候,也請了許多名醫,吃了好些藥都不管事,唯有一個郎中給開了人參養榮丸一直吃著。後來在外祖母家裏,也曾經看過太醫,不過把藥丸的配方略微斟酌了一番。這兩天帶來的都吃完了,還沒來得及去配。”
三嬸嬸在黛玉旁邊放下了繡繃子,拉著黛玉的手,又替她理了理散落的頭發,笑著道:“先別忙配藥丸子,我倒是有一個名醫,恰恰就是本地人,你瞧過了他再配藥不遲。”
五嬸嬸抿了口茶水,笑著接口:“嫂子必然是知道我要推薦一個好郎中來給黛丫頭瞧瞧,就立刻搶我的話。我也有一個人選,就在咱們吳縣,姓葉名天士,不光脈息準確,更擅長調補身體,名聲已經傳出了蘇州府了。不如先請他來給黛丫頭瞧瞧,要是不妥當,再換三嫂子心中的人選。”
三嬸嬸笑著說:“我哪還有什麽別的人選,說的也就是這一個。”
紫鵑在旁邊連忙說道:“趕早不如趕巧,趁著兩位太太在,不如今天就下帖子去請吧!”她又向三嬸嬸和五嬸嬸說:“兩位太太不知道,自打前幾天從長房回來,我們姑娘就沒睡過一個好覺,天天晚上翻來覆去到天亮,才囫圇合一會兒眼。”
林黛玉嗔道:“偏生你多嘴。”她平常就有睡不好的毛病,這幾天更加嚴重了。夜晚閉上眼睛,實際上是神遊去悼紅軒翻閱那些稿子,每每到天將亮時才覺得有些睡意。不想輾轉在床上翻來覆去的時候,被紫鵑記在了心底。
五嬸嬸道:“這好辦,拿空白帖子來,我這就替你寫了,讓小廝去請。”紫鵑去箱子裏拿出了一個空白的帖子,五嬸嬸接了過去,不多一會兒就揮筆寫就,覆上一張紙吸去了多餘的墨汁,就讓小丫頭拿去遞給外院的小廝鬆兒。
三嬸嬸坐在炕旁,向雪雁問道:“你們屋裏焚的什麽香,不是麝香也不是檀香的,怪好聞的。”雪雁笑著回答:“回太太的話,我們屋裏從來不熏什麽香的,一來怕姑娘的身子受不住;二來,我們姑娘也是古怪性子,她說‘好好的衣服,熏得煙熏火燎的’,所以不讓熏香。連我們底下丫頭的衣服也都不熏香。太太聞見的,想必是幹梅花瓣的香味。葉姨娘回老家一次,給我們帶回來了幾罐子的幹花瓣,恰巧硯娘又做了一件白梅百福褂子,給姑娘送來,紫娟姐姐就把衣服擱在裝幹梅花的罐子口放了一夜,今天才籠上,正是梅花的香味。”
聽了雪雁的話,她就拉著黛玉的衣服仔細看了看,隻見上麵錯錯落落地繡著五瓣的白梅,與衣服的顏色幾乎融為了一體,正應了那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的詩句。
五嬸嬸就問硯娘是誰,黛玉道:“是這邊的旁支親戚,她的弟弟就是去揚州接靈的林墨。”兩位嬸嬸對林墨這個名字有些耳熟,就讓人去請硯娘過來。紫鵑得了話,就打開簾子,去西邊的角屋請硯娘過來說話。
有兩位長輩在場,硯娘與黛玉仔細敘了輩分,才知道是同輩,於是改口以“姐”稱呼硯娘。硯娘陪著黛玉與三嬸嬸和五嬸嬸說了一番話,外麵的清兒就在簾子外麵稟報:“三太太、五太太,剛才派人去請的那位郎中已經到了。”
黛玉連忙轉身回帳子裏坐著,兩位嬸嬸和硯娘避到了屏風後麵。不多一會兒,果然有一個年近而立的青年背著藥箱進來,一身儒生氣質,穿著青布棉袍。
他看到一個身量瘦小的小姑娘一本正經地坐在帳子後麵,看起來也隻有十歲模樣,知道就是請他來看病的病人了。當下放下藥箱,細細地診了一回脈,便笑著向紫鵑說道:“依我說,你們家的千金倒是不用吃藥,隻要每天用五穀煮粥或者煮飯,堅持吃一兩年,什麽病就都好了。這本來就是先天虛弱、飲食又過於精細才養成的毛病。如果用些藥物來補,須知藥也是有一些毒性的,雖然眼下看起來好得快,卻傷了身體的根本。今天的病也不用治,隻要熬一碗薑湯,把紅糖放上兩勺,熱熱地喝下去,發散發散風寒就好了。”
紫鵑、雪雁都仔細地記下了。黛玉連忙讓紫鵑去封診金,那葉天士婉言推辭了,仍舊背上藥箱出了屋子,由鬆兒陪著出了院門,又好生地送了回去。
此後,蘇州的宅子絡繹不絕地有親戚來訪,黛玉都讓葉姨娘陪著,自己躲在房間裏,和紫鵑、雪雁一起做繡活。從來訪的這些人裏頭,黛玉讓硯娘悄悄看著,也挑出了幾個踏實有能力的人,讓他們分攬了幾件差事。
這一天,又來了兩個人,葉姨娘一看就笑了,指了指屋裏:“在裏頭呢,正在和丫頭們一起學針線。”林黛玉的三嬸嬸和五嬸嬸相視一笑,早有丫頭上前靜悄悄地撩開了簾子。
黛玉抬頭一看是她們來了,臉頰上不禁浮起了笑意,連忙從炕上下來,迎上前道:“三嬸嬸和五嬸嬸怎麽來了,也不叫人說一聲。紫鵑,快去倒茶。”紫鵑抿著嘴笑著出去了。
她們兩人細看黛玉,隻見她穿著一件單薄的月白撒花棉夾襖,外麵披著件雪色的褂子,更顯得身材單薄;一張小臉被屋裏的熱氣悶得通紅,眉毛微揚,雙眼點漆一樣,看見她們來,就笑得彎彎的。屋裏麵淡淡的一股花香也不知道從哪兒傳出來,十分清雅,沁人心脾。
三嬸嬸拉著黛玉的手往炕上去坐,看了看丫頭們做的繡活,見桌子邊還有一副沒繡完的水仙,就問雪雁:“這是誰的?”雪雁笑著說:“那是紫鵑姐姐的。這邊的才是小姐的呢!”說著就把桌子裏頭一個沒繡完的繡品遞了過來。
黛玉連忙劈手奪了過來,笑著說:“繡得不好呢,嬸嬸還是不要看了。”雪雁在一旁笑著接話:“三太太,我們姑娘是害羞了。方才我們都圍著看了一回,異形異狀的,不知道是什麽花草,倒是挺好看的。”
三嬸嬸道:“既然繡得是稀罕花草,那更應該拿出來看看了。”一邊從黛玉手裏拿出繡繃子,一邊看,隻見上麵繡著一株淡青色的小草,結著一小串精巧的珠子,雖然繡工還顯稚嫩,看起來也十分賞心悅目了。
三嬸嬸看了看,又遞給五嬸嬸,五嬸嬸接過來,細看了一番道:“我們都孤陋寡聞了,這是什麽草,倒是不認得。”黛玉看她們奪去傳看了一番,隻得大大方方地道:“兩位嬸嬸自然是沒見過的,這是我夢到的一處地方,就長著一株這樣的草,結著一小串絳紅珠子,旁邊還有一塊石頭。我想著把這樣子繡下來也別致,隻是不能用紅線,就用了赭色的先配著。”
正巧這時候紫鵑因為屋裏的茶水顏色老了,去外麵沏了新茶過來,小丫頭沛兒一打簾子,一股冷氣就撲了進來。黛玉覺得寒氣侵身,忍不住以帕子掩口咳嗽了幾聲。紫鵑連忙進屋,讓沛兒掩好簾子,她過來給黛玉的兩位嬸嬸上了茶,便幫著黛玉把外麵籠著的雪色褂子的穿好。
五嬸嬸坐在黛玉平日寫字的帶著厚袱子的椅子上,把紫鵑奉上的茶放在一邊,向黛玉道:“黛丫頭看上去像是身子弱的,早些年可請郎中看過?”黛玉答道:“有的。父母親還在的時候,也請了許多名醫,吃了好些藥都不管事,唯有一個郎中給開了人參養榮丸一直吃著。後來在外祖母家裏,也曾經看過太醫,不過把藥丸的配方略微斟酌了一番。這兩天帶來的都吃完了,還沒來得及去配。”
三嬸嬸在黛玉旁邊放下了繡繃子,拉著黛玉的手,又替她理了理散落的頭發,笑著道:“先別忙配藥丸子,我倒是有一個名醫,恰恰就是本地人,你瞧過了他再配藥不遲。”
五嬸嬸抿了口茶水,笑著接口:“嫂子必然是知道我要推薦一個好郎中來給黛丫頭瞧瞧,就立刻搶我的話。我也有一個人選,就在咱們吳縣,姓葉名天士,不光脈息準確,更擅長調補身體,名聲已經傳出了蘇州府了。不如先請他來給黛丫頭瞧瞧,要是不妥當,再換三嫂子心中的人選。”
三嬸嬸笑著說:“我哪還有什麽別的人選,說的也就是這一個。”
紫鵑在旁邊連忙說道:“趕早不如趕巧,趁著兩位太太在,不如今天就下帖子去請吧!”她又向三嬸嬸和五嬸嬸說:“兩位太太不知道,自打前幾天從長房回來,我們姑娘就沒睡過一個好覺,天天晚上翻來覆去到天亮,才囫圇合一會兒眼。”
林黛玉嗔道:“偏生你多嘴。”她平常就有睡不好的毛病,這幾天更加嚴重了。夜晚閉上眼睛,實際上是神遊去悼紅軒翻閱那些稿子,每每到天將亮時才覺得有些睡意。不想輾轉在床上翻來覆去的時候,被紫鵑記在了心底。
五嬸嬸道:“這好辦,拿空白帖子來,我這就替你寫了,讓小廝去請。”紫鵑去箱子裏拿出了一個空白的帖子,五嬸嬸接了過去,不多一會兒就揮筆寫就,覆上一張紙吸去了多餘的墨汁,就讓小丫頭拿去遞給外院的小廝鬆兒。
三嬸嬸坐在炕旁,向雪雁問道:“你們屋裏焚的什麽香,不是麝香也不是檀香的,怪好聞的。”雪雁笑著回答:“回太太的話,我們屋裏從來不熏什麽香的,一來怕姑娘的身子受不住;二來,我們姑娘也是古怪性子,她說‘好好的衣服,熏得煙熏火燎的’,所以不讓熏香。連我們底下丫頭的衣服也都不熏香。太太聞見的,想必是幹梅花瓣的香味。葉姨娘回老家一次,給我們帶回來了幾罐子的幹花瓣,恰巧硯娘又做了一件白梅百福褂子,給姑娘送來,紫娟姐姐就把衣服擱在裝幹梅花的罐子口放了一夜,今天才籠上,正是梅花的香味。”
聽了雪雁的話,她就拉著黛玉的衣服仔細看了看,隻見上麵錯錯落落地繡著五瓣的白梅,與衣服的顏色幾乎融為了一體,正應了那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的詩句。
五嬸嬸就問硯娘是誰,黛玉道:“是這邊的旁支親戚,她的弟弟就是去揚州接靈的林墨。”兩位嬸嬸對林墨這個名字有些耳熟,就讓人去請硯娘過來。紫鵑得了話,就打開簾子,去西邊的角屋請硯娘過來說話。
有兩位長輩在場,硯娘與黛玉仔細敘了輩分,才知道是同輩,於是改口以“姐”稱呼硯娘。硯娘陪著黛玉與三嬸嬸和五嬸嬸說了一番話,外麵的清兒就在簾子外麵稟報:“三太太、五太太,剛才派人去請的那位郎中已經到了。”
黛玉連忙轉身回帳子裏坐著,兩位嬸嬸和硯娘避到了屏風後麵。不多一會兒,果然有一個年近而立的青年背著藥箱進來,一身儒生氣質,穿著青布棉袍。
他看到一個身量瘦小的小姑娘一本正經地坐在帳子後麵,看起來也隻有十歲模樣,知道就是請他來看病的病人了。當下放下藥箱,細細地診了一回脈,便笑著向紫鵑說道:“依我說,你們家的千金倒是不用吃藥,隻要每天用五穀煮粥或者煮飯,堅持吃一兩年,什麽病就都好了。這本來就是先天虛弱、飲食又過於精細才養成的毛病。如果用些藥物來補,須知藥也是有一些毒性的,雖然眼下看起來好得快,卻傷了身體的根本。今天的病也不用治,隻要熬一碗薑湯,把紅糖放上兩勺,熱熱地喝下去,發散發散風寒就好了。”
紫鵑、雪雁都仔細地記下了。黛玉連忙讓紫鵑去封診金,那葉天士婉言推辭了,仍舊背上藥箱出了屋子,由鬆兒陪著出了院門,又好生地送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