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蘇州的林黛玉,不知不覺地打個盹兒,恍恍忽忽,又往悼紅軒去了。
西山下的這座小院落,沐浴在寂靜的晚霞裏。抬眼看山巒鬱鬱蔥蔥,半座山峰都浸浴在霞光中。林黛玉來到門前,信手推門進去,院子裏依舊靜悄悄的,兩道簡單的回廊,一叢修竹掩映著悼紅軒那半扇敞開的窗子,一個人也沒有。
黛玉信步走近悼紅軒,隻見門上的紙條由“叁”變成了“貳”字,她推開門,滿桌的稿紙仍舊是她上一次離去時的樣子,連風都沒有吹進窗子,讓它們移動分毫。
那個容貌憔悴消瘦的中年儒生不知道哪裏去了,看他曾經那麽如癡如醉地寫稿子,書稿還沒有完成,人卻擱筆消失了。
黛玉的心裏湧起一股說不清楚的傷感。
她走進屋裏,把稿子一張一張地整理好,分出章回,整理成一冊,便坐在那椅子上細細看去:
“話說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有一塊……”
一看開頭,黛玉不禁抿嘴而笑:哪有這麽個山名崖名,就算是寫書作文章,也太過玩笑了些。繼續往下看,隻見文上所說,寶玉身上的那塊五彩玉竟是上古補天煉出的彩石,那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也都是來曆不凡的大士。
她看到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草,心中一動,細看下去,隻見書稿上寫那石頭幻成的神瑛侍者,常常以甘露灌溉,因而惹出了這一道“還淚”的公案,又有警幻等太虛幻境的諸人參與其中。隻是神瑛是什麽人物,絳珠又是誰?這書稿上寫的人物似仙非仙,似佛非佛,又不是一般的思凡、私奔的話本,讀起來分外新奇。
黛玉發了一會怔,繼續看下去,便見一個名叫甄士隱的鄉紳出來說話,他家隔壁的葫蘆廟裏住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蒙師賈雨村。
再往下看,就是賈雨村得了盤纏入京趕考,甄士隱元宵節上丟了女兒,葫蘆廟炸供走了火,人生無常,就在這幾頁紙裏麵。
黛玉細細品讀,偶有存疑,便停下來默默思索,而後又往下翻頁。及看到拐子賣英蓮,薛蟠打死了人,才知道這一二章寫的是香菱的家事。再看賈雨村胡亂判了案,立即寫信給賈政邀寵,隨後又發配了患難時寄住的葫蘆廟裏的小沙彌,她才恍然驚覺,自己的這位業師,原來是這般奸猾無常,不思恩圖報的小人,可恨不光是甄士隱一家錯看了他,連自家也是錯看了。
再看,就是寫她年幼失弟、喪母,在父親的殷殷叮囑下乘著船兒,往外祖家去了;兼有寫道賈府、甄府兩位寶玉的幾句言語。
從書稿裏看自己生活的世界,黛玉覺得既熟悉又新奇,百味陳雜。她挪過書桌旁的硯台,攏起袖子取了一支毛筆,沾了沾硯台裏的墨水,略頓一頓,就在一張空白的紙上寫起來: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一手清秀小楷,盡現於紙上,墨跡濕潤,漸漸沁入宣紙之中。黛玉擱下毛筆,正要細細品讀,突然見自己方才寫下的詩句旁邊,悄然浮現出了一行紅色小字:
“此一詩婆心發現,不忍更欺人也。”
黛玉心覺十分詫異,用手摸一摸紙張,不過是市上售賣的普通熟宣而已,並不是什麽仙篇神卷,怎麽竟有這樣神異的字跡出現?她按捺下驚慌的心跳,再提一行:
“何解?”
墨跡將幹的時候,又有續言出現了:
“‘荒唐言’,賦子虛也,‘辛酸淚’,蓄隱痛也。‘都雲’懼罪我者之多,‘誰解’歎知我者之少。”
黛玉的手一顫,險些把毛筆掉在了紙上,她握緊了筆,穩了穩心神,再次蘸墨往宣紙上寫字,手指不自覺地顫抖著,好半天,才把這艱難的一句話寫完:
“作此書者,何人?”
墨漬漸漸滲入紙張,林黛玉的眼睛也不敢眨一眨,幾乎屏住了呼吸,盯著宣紙看。過了一會兒,那紙上果然慢慢地浮現了幾行朱批小字,隻是這一回出現的字跡十分潦草,看起來像是有人難掩悲傷,揮淚寫下的: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盡,芹為淚盡而逝,餘嚐哭芹,淚亦待盡。每思覓向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餘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
”甲午八月淚筆。“
林黛玉屏息讀完這幾行小字,莫名覺得眼眶酸痛,淚盈於睫。想來,林黛玉是作者筆下創造出來的,凝聚了作者的半生心血,有這樣的一重內情在裏,就好比是父兄尊長一般的關係,驟然聽說了死訊,怎麽會不難過呢?
黛玉以帕掩淚,忍著悲痛默想,“芹”字應當是說撰稿的那中年人,“脂”字又是什麽意思?人們常說閨閣女兒,常常用“脂粉”代替,想來這位不知何人筆下的“脂”,應當是與撰書人“芹”相伴的一位奇女子了。
就在這時,她突然瞥見擱置在一旁的紙上,紅字漸漸隱去,突然翻出了許多黑色的小字,密密麻麻如車輪一般,在紙上滾動起來:
“紅樓大論壇又有人發帖了!!!”
“吃瓜群眾圍觀!!”
“圍觀+1!!!”
“這論壇可是很久沒有人來了……默默圍觀”
“樓主的字體好漂亮,在哪兒下載的?求鏈接……”
“‘紅樓主人’,樓主好霸氣的id!”
“水經驗貼?磚家帖?”
“上一次不知道是誰發的帖子,惹來幾位紅學專家論戰,看得我等熱血沸騰,不知道這次還有沒有熱鬧看?”
“灌水的路過……”
“默默地拿上經驗走人……”
西山下的這座小院落,沐浴在寂靜的晚霞裏。抬眼看山巒鬱鬱蔥蔥,半座山峰都浸浴在霞光中。林黛玉來到門前,信手推門進去,院子裏依舊靜悄悄的,兩道簡單的回廊,一叢修竹掩映著悼紅軒那半扇敞開的窗子,一個人也沒有。
黛玉信步走近悼紅軒,隻見門上的紙條由“叁”變成了“貳”字,她推開門,滿桌的稿紙仍舊是她上一次離去時的樣子,連風都沒有吹進窗子,讓它們移動分毫。
那個容貌憔悴消瘦的中年儒生不知道哪裏去了,看他曾經那麽如癡如醉地寫稿子,書稿還沒有完成,人卻擱筆消失了。
黛玉的心裏湧起一股說不清楚的傷感。
她走進屋裏,把稿子一張一張地整理好,分出章回,整理成一冊,便坐在那椅子上細細看去:
“話說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有一塊……”
一看開頭,黛玉不禁抿嘴而笑:哪有這麽個山名崖名,就算是寫書作文章,也太過玩笑了些。繼續往下看,隻見文上所說,寶玉身上的那塊五彩玉竟是上古補天煉出的彩石,那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也都是來曆不凡的大士。
她看到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草,心中一動,細看下去,隻見書稿上寫那石頭幻成的神瑛侍者,常常以甘露灌溉,因而惹出了這一道“還淚”的公案,又有警幻等太虛幻境的諸人參與其中。隻是神瑛是什麽人物,絳珠又是誰?這書稿上寫的人物似仙非仙,似佛非佛,又不是一般的思凡、私奔的話本,讀起來分外新奇。
黛玉發了一會怔,繼續看下去,便見一個名叫甄士隱的鄉紳出來說話,他家隔壁的葫蘆廟裏住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蒙師賈雨村。
再往下看,就是賈雨村得了盤纏入京趕考,甄士隱元宵節上丟了女兒,葫蘆廟炸供走了火,人生無常,就在這幾頁紙裏麵。
黛玉細細品讀,偶有存疑,便停下來默默思索,而後又往下翻頁。及看到拐子賣英蓮,薛蟠打死了人,才知道這一二章寫的是香菱的家事。再看賈雨村胡亂判了案,立即寫信給賈政邀寵,隨後又發配了患難時寄住的葫蘆廟裏的小沙彌,她才恍然驚覺,自己的這位業師,原來是這般奸猾無常,不思恩圖報的小人,可恨不光是甄士隱一家錯看了他,連自家也是錯看了。
再看,就是寫她年幼失弟、喪母,在父親的殷殷叮囑下乘著船兒,往外祖家去了;兼有寫道賈府、甄府兩位寶玉的幾句言語。
從書稿裏看自己生活的世界,黛玉覺得既熟悉又新奇,百味陳雜。她挪過書桌旁的硯台,攏起袖子取了一支毛筆,沾了沾硯台裏的墨水,略頓一頓,就在一張空白的紙上寫起來: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一手清秀小楷,盡現於紙上,墨跡濕潤,漸漸沁入宣紙之中。黛玉擱下毛筆,正要細細品讀,突然見自己方才寫下的詩句旁邊,悄然浮現出了一行紅色小字:
“此一詩婆心發現,不忍更欺人也。”
黛玉心覺十分詫異,用手摸一摸紙張,不過是市上售賣的普通熟宣而已,並不是什麽仙篇神卷,怎麽竟有這樣神異的字跡出現?她按捺下驚慌的心跳,再提一行:
“何解?”
墨跡將幹的時候,又有續言出現了:
“‘荒唐言’,賦子虛也,‘辛酸淚’,蓄隱痛也。‘都雲’懼罪我者之多,‘誰解’歎知我者之少。”
黛玉的手一顫,險些把毛筆掉在了紙上,她握緊了筆,穩了穩心神,再次蘸墨往宣紙上寫字,手指不自覺地顫抖著,好半天,才把這艱難的一句話寫完:
“作此書者,何人?”
墨漬漸漸滲入紙張,林黛玉的眼睛也不敢眨一眨,幾乎屏住了呼吸,盯著宣紙看。過了一會兒,那紙上果然慢慢地浮現了幾行朱批小字,隻是這一回出現的字跡十分潦草,看起來像是有人難掩悲傷,揮淚寫下的: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盡,芹為淚盡而逝,餘嚐哭芹,淚亦待盡。每思覓向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餘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
”甲午八月淚筆。“
林黛玉屏息讀完這幾行小字,莫名覺得眼眶酸痛,淚盈於睫。想來,林黛玉是作者筆下創造出來的,凝聚了作者的半生心血,有這樣的一重內情在裏,就好比是父兄尊長一般的關係,驟然聽說了死訊,怎麽會不難過呢?
黛玉以帕掩淚,忍著悲痛默想,“芹”字應當是說撰稿的那中年人,“脂”字又是什麽意思?人們常說閨閣女兒,常常用“脂粉”代替,想來這位不知何人筆下的“脂”,應當是與撰書人“芹”相伴的一位奇女子了。
就在這時,她突然瞥見擱置在一旁的紙上,紅字漸漸隱去,突然翻出了許多黑色的小字,密密麻麻如車輪一般,在紙上滾動起來:
“紅樓大論壇又有人發帖了!!!”
“吃瓜群眾圍觀!!”
“圍觀+1!!!”
“這論壇可是很久沒有人來了……默默圍觀”
“樓主的字體好漂亮,在哪兒下載的?求鏈接……”
“‘紅樓主人’,樓主好霸氣的id!”
“水經驗貼?磚家帖?”
“上一次不知道是誰發的帖子,惹來幾位紅學專家論戰,看得我等熱血沸騰,不知道這次還有沒有熱鬧看?”
“灌水的路過……”
“默默地拿上經驗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