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太陽公公追趕著奴隸們的腳步奔跑,誓要把赤地千裏的西周大地烤成鐵板燒。
朝會結束,伯陽父把趙大炮準備降雨的消息告訴了天子。姬宮湦在原地蹦了三蹦,汗水灑了一地。
他咧咧嘴角吼道:“你是不是老糊塗了?真相信他能降雨?他是有大炮還是有幹冰,問我借五百個打鼓的?打鼓的能打炮還是咋的?”
伯陽父道:“反正話我是帶到了,派不派兵是你的事,那小子和你一樣不靠譜,估計這會兒都跑回他老家蜀國了!”老鬼說完,想起自己心愛的放大鏡,心中陣陣絞痛。
“誰跑回蜀國了?”小美王後準時出現在了東宮,可能是因為天氣炎熱的緣故,這段時間倒是瘦了一些。
“還能有誰?你的夢中情人趙大炮!”姬宮湦沒好氣地回答,然後把趙大炮打算施法降雨的事和小美說了一遍。
小美沒有理會天子,轉身對伯陽父道:“太史公,平日裏你也夜觀天象,應該懂些天文地理,你看這天氣,三日之後有沒有可能下雨?”
伯陽父打了個寒顫,打算從袖子裏掏出那兩塊龜殼來算上一卦,不過他很快發現天子那憤怒的眼神,拍一拍腦袋,道:“下毛……”
他又伸出腦袋看看門外惡毒的陽光,接著說:“下毛毛雨都不可能……你看這清空萬裏,萬裏無雲,晴轉多雲,多雲轉晴……其實我也不懂這天氣預報……”
伯陽晃晃腦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胡說八道什麽。
天子脫掉一隻高底鞋就往他頭上扔去,“你夠了!滾……”
小美拉住天子,又俯身接過伯陽父遞過的那隻鞋,道:“雞翅,現在是死馬當作活馬醫,你再不下令,估計你的好基友會被驪山的守將亂箭射死!”
“對呀,我差點忘了這茬,大王,驪山有精兵把守,小趙沒有天子的命令貿然闖入,怕是小命不保……哎呀,老子的放大鏡……”伯陽父也急得跳起來。
驪山的守兵和東門外的王師相比,雖然人數不及其十分之一,但絕對高了幾個檔次,畢竟那裏是西周的國門和中央“信號塔”。
天子可沒打算讓好基友送了命,聽兩人這麽一說這才慌慌張張穿上扔掉的那隻鞋,把腰間的玉圭摘下來遞給小乙,命他百裏加急趕往驪山。
“大王,我覺得趙昊真有可能會人工降雨,你為何不讓他試試……”伯陽父心心念念著放大鏡,又想到虢石父對他的冷嘲熱諷,竟然突然改變了主意,和申後一起奉勸起天子來。
天子坐下來,一時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指著伯陽父道:“叫你找地方給他住,你丫給匹馬讓他跑,這筆賬咱們另算!你說他會下雨,那寡人就派你就去協助他,這雨要是降不下來,老子弄死你!”
伯陽父臉色大變,吞吞吐吐道“我……我……”他知道,這回,自己攤上大事兒了。
小美走到他跟前,道:“太史公,大王說的也是氣話。你這邊趕緊擬旨,命五百鼓手準備,你先行趕往驪山,我們相信,你和趙昊師生二人齊心協力,上天一定會普降甘霖。”
伯陽父抬起袖子揩揩額頭上的大汗,指著王後怯生生地說了一句:“小林,你學壞了!”然後準備車馬往驪山去了……
驪山點將台,位於鎬京東北五十公裏左右,綿延的大山自東向西,環抱著鎬京城。驪山南麵緩斜,北麵陡峭,易守難攻,在京城北麵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
星羅棋布的信號塔(烽火台)在山峰高高聳立,凝視著北方的惡狼,一旦邊患入侵,便將烽火四起,邊鼓齊鳴,發出信號,四方諸侯來援。
天子守國門是西周的傳統,開國天子可謂用心良苦。
原本鬱鬱蔥蔥的大樹因為幹旱,此時就像鬥敗的公雞,蔫皮搭腦地立在那裏;灌木和草叢早已旱死,山上露出青一塊黑一塊的補丁;鳴蟬被渴得隻能發出一點兒嘶啞的聲音,飛鳥躲在樹蔭叢中,翅膀都懶得撲騰一下;隻有偶爾幾隻不怕熱的華南虎和發情的金錢豹,還在山中“巡邏”……
伯陽父一邊祈禱小趙同學沒被亂箭射死(就算射死也別丟了他的放大鏡),一邊乘坐馬車趕往驪山。
剛到驪山腳下的驛站,他就被一個擺攤算卦的吸引去了,那邊裏三層外三層被圍了個水泄不通。
“你小子是勇敢堅強的白羊座,對朋友兩肋插刀,性格直來直去,絕對的大男子主義,愛憎分明不吃回頭草,愛情是你一生中最大的課題呀!還有你看你這掌紋,生命線倒是挺長,可愛情線太短呀,你是不是喜歡一個姑娘又不敢開口呢?你這性格,長伴君側……”天子貼身侍衛小乙似懂非懂連連點頭,算命先生當然是趙大炮。
伯陽父咳嗽一聲,小乙趕緊跪在地上行禮,其他人也跟著匍匐在地,趙大炮樂嗬嗬地看著伯陽父,手裏搖晃著剛剛給小乙看手相的放大鏡。
原來,“勇敢”的趙大炮昨晚被野獸的叫聲嚇得直哆嗦,隻好在驪山腳下的驛站住了下來。他慶幸自己出門之前換了一身體麵的衣服,又騎著這麽一匹高頭大馬,才不至於讓人誤認成奴隸。
昨夜的星象讓他更加堅定了降雨的信心,西南側的烏雲漸漸凝聚,東北的天空依然星雲密布,若是運氣好,降雨還可以提前一天。
他在驛站美美地睡上一覺,早上起來就在驛站外擺起了算命的攤子。小乙趕來的時候,正好算上一命。兩個人東拉西扯,竟然臭味相投,忘記了各自的使命。
“你丫不是要上驪山麽?這就是你說的降雨?”伯陽父指著地上畫得亂七八糟的圖案,衝過去搶自己的放大鏡,卻被大炮迅速地藏了起來。
“人在做,天在看;雨要下,命要算!”大炮晃著腦袋振振有詞,“太史公不在鎬京修書,帶著這些人是要來打獵?”
“打你妹!咱倆要是下不來雨,早晚被天子打了獵。你到底要不要上山?”
太史公這邊發完脾氣,那邊又揪住小乙:“天子叫你來傳令,你跑這裏來算命?把玉圭給我,滾回王宮複命!”
大炮坐到一塊兒石頭上,翹著二郎腿,道:“誰說我要上山了?這麽說你也是來降雨的?哈哈,那真是太好了……”
話沒說完,他看到上馬的小乙,起身吆喝道:“乙哥,下次再來哈,這回先記賬上……記得把那塊石頭帶回去給王後!”
伯陽父急得直跺腳,咬著牙道:“你真要害死我!”又轉身叫過驛站的“站長”,吩咐安頓食宿,打算在這裏住下來。
至於算命的趙大炮,他才是降雨的主角,他要真這麽瘋瘋癲癲的,到時候也死不足惜——隻要能保住自己的命和放大鏡就好。
到了晚上,大炮看看天,滿意地點點頭,抱著放大鏡睡大覺去了。
伯陽父也跟著看看繁星點點的天空,哀歎幾聲,回到臥榻,輾轉反側也沒睡著——畢竟天子的性情他也把不準。
第二天,趙大炮繼續擺起了攤子算命,仿佛把降雨的事情忘了個精光,隻是到了中午,才拿出放大鏡到太陽底下晃了晃,又繼續到攤位上幹他的營生去了。
伯陽父唉聲歎氣,飯也吃不下,終於熬到了第三天。
天還沒亮,他就被外麵的馬嘶聲驚醒了,匆匆忙忙地跑了出來。趙大炮已經騎在馬上衝他招手:“太史公,走,上山降雨去!”
伯陽父本打算再回去睡個回籠覺,卻被鎬京趕來的鼓樂隊嚇了個踉蹌,趕緊整理衣冠,下令驅車上山。隻不過從這悶熱的天氣和東麵的太陽腦袋來看,要下雨,真是癡人說夢!
驛站上山,繞過十二道彎彎,顛簸了一個時辰,終於到了驪山點將台上。
上百年曆史的點將台,似乎還記錄著武王征戰的風采,記錄著周公、太公點將的英姿,記錄著穆王西行前的背影,記錄著宣王北伐的誓言!
“小趙,這大熱天的,能下哪門子雨?你別搞著好玩兒了!”伯陽父仰望著冉冉升起的太陽,吧唧著兩片幹裂的嘴唇,看著給樂隊列兵布陣的趙大炮。
“太史公放心,今日午時三刻,雨水不落地,趙大炮人頭落地!”趙昊扔下一句話,指揮著點將台下的樂隊,恍如臨戰的大將在點兵。
“點兵”結束,大炮又登上最近的一個烽火台,站在最高處晃動著放大鏡,仿佛在給天庭發射信號。
看著身影越來越短的太史公心亂如麻,幹脆躲到行宮裏去喝酒——眼不見心不煩,要死也是他趙昊去死!
趙昊也自顧自地在烽火台上玩耍。他掏出一個形似羅盤的東西比劃一番,凝望著西南側的鎬京、山下的渭水和勞作的奴隸,他們就像嗷嗷待哺的孩子,在等待著一滴甘露。
他抬頭看看天,西麵的雲漸漸凝聚,形成一個巨大的漩渦,與東邊的烈日分庭抗禮。
他右手攥著放大鏡,期待著這場“愛的期許”……
黑雲越來越近,他低頭看看羅盤和牆根的八麵銅鏡,右手緊握著放大鏡旋轉,左手緩緩地舉起鳴鼓的令旗,局促的呼吸明顯加快。
突然,他令旗一揮,五百大鼓齊鳴,響聲震天;太陽並沒有被這架勢嚇退,卯著勁兒發著刺眼的光芒,直射在銅鏡上;放大鏡的晃動速度加快,銅鏡反射的光芒被凝聚,透過這凸透鏡直射西邊的雲團,黑雲也跟著一起旋轉。
買醉的伯陽父不勝酒力,竟然喝得酩酊大醉,昏睡了過去……
朝會結束,伯陽父把趙大炮準備降雨的消息告訴了天子。姬宮湦在原地蹦了三蹦,汗水灑了一地。
他咧咧嘴角吼道:“你是不是老糊塗了?真相信他能降雨?他是有大炮還是有幹冰,問我借五百個打鼓的?打鼓的能打炮還是咋的?”
伯陽父道:“反正話我是帶到了,派不派兵是你的事,那小子和你一樣不靠譜,估計這會兒都跑回他老家蜀國了!”老鬼說完,想起自己心愛的放大鏡,心中陣陣絞痛。
“誰跑回蜀國了?”小美王後準時出現在了東宮,可能是因為天氣炎熱的緣故,這段時間倒是瘦了一些。
“還能有誰?你的夢中情人趙大炮!”姬宮湦沒好氣地回答,然後把趙大炮打算施法降雨的事和小美說了一遍。
小美沒有理會天子,轉身對伯陽父道:“太史公,平日裏你也夜觀天象,應該懂些天文地理,你看這天氣,三日之後有沒有可能下雨?”
伯陽父打了個寒顫,打算從袖子裏掏出那兩塊龜殼來算上一卦,不過他很快發現天子那憤怒的眼神,拍一拍腦袋,道:“下毛……”
他又伸出腦袋看看門外惡毒的陽光,接著說:“下毛毛雨都不可能……你看這清空萬裏,萬裏無雲,晴轉多雲,多雲轉晴……其實我也不懂這天氣預報……”
伯陽晃晃腦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胡說八道什麽。
天子脫掉一隻高底鞋就往他頭上扔去,“你夠了!滾……”
小美拉住天子,又俯身接過伯陽父遞過的那隻鞋,道:“雞翅,現在是死馬當作活馬醫,你再不下令,估計你的好基友會被驪山的守將亂箭射死!”
“對呀,我差點忘了這茬,大王,驪山有精兵把守,小趙沒有天子的命令貿然闖入,怕是小命不保……哎呀,老子的放大鏡……”伯陽父也急得跳起來。
驪山的守兵和東門外的王師相比,雖然人數不及其十分之一,但絕對高了幾個檔次,畢竟那裏是西周的國門和中央“信號塔”。
天子可沒打算讓好基友送了命,聽兩人這麽一說這才慌慌張張穿上扔掉的那隻鞋,把腰間的玉圭摘下來遞給小乙,命他百裏加急趕往驪山。
“大王,我覺得趙昊真有可能會人工降雨,你為何不讓他試試……”伯陽父心心念念著放大鏡,又想到虢石父對他的冷嘲熱諷,竟然突然改變了主意,和申後一起奉勸起天子來。
天子坐下來,一時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指著伯陽父道:“叫你找地方給他住,你丫給匹馬讓他跑,這筆賬咱們另算!你說他會下雨,那寡人就派你就去協助他,這雨要是降不下來,老子弄死你!”
伯陽父臉色大變,吞吞吐吐道“我……我……”他知道,這回,自己攤上大事兒了。
小美走到他跟前,道:“太史公,大王說的也是氣話。你這邊趕緊擬旨,命五百鼓手準備,你先行趕往驪山,我們相信,你和趙昊師生二人齊心協力,上天一定會普降甘霖。”
伯陽父抬起袖子揩揩額頭上的大汗,指著王後怯生生地說了一句:“小林,你學壞了!”然後準備車馬往驪山去了……
驪山點將台,位於鎬京東北五十公裏左右,綿延的大山自東向西,環抱著鎬京城。驪山南麵緩斜,北麵陡峭,易守難攻,在京城北麵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
星羅棋布的信號塔(烽火台)在山峰高高聳立,凝視著北方的惡狼,一旦邊患入侵,便將烽火四起,邊鼓齊鳴,發出信號,四方諸侯來援。
天子守國門是西周的傳統,開國天子可謂用心良苦。
原本鬱鬱蔥蔥的大樹因為幹旱,此時就像鬥敗的公雞,蔫皮搭腦地立在那裏;灌木和草叢早已旱死,山上露出青一塊黑一塊的補丁;鳴蟬被渴得隻能發出一點兒嘶啞的聲音,飛鳥躲在樹蔭叢中,翅膀都懶得撲騰一下;隻有偶爾幾隻不怕熱的華南虎和發情的金錢豹,還在山中“巡邏”……
伯陽父一邊祈禱小趙同學沒被亂箭射死(就算射死也別丟了他的放大鏡),一邊乘坐馬車趕往驪山。
剛到驪山腳下的驛站,他就被一個擺攤算卦的吸引去了,那邊裏三層外三層被圍了個水泄不通。
“你小子是勇敢堅強的白羊座,對朋友兩肋插刀,性格直來直去,絕對的大男子主義,愛憎分明不吃回頭草,愛情是你一生中最大的課題呀!還有你看你這掌紋,生命線倒是挺長,可愛情線太短呀,你是不是喜歡一個姑娘又不敢開口呢?你這性格,長伴君側……”天子貼身侍衛小乙似懂非懂連連點頭,算命先生當然是趙大炮。
伯陽父咳嗽一聲,小乙趕緊跪在地上行禮,其他人也跟著匍匐在地,趙大炮樂嗬嗬地看著伯陽父,手裏搖晃著剛剛給小乙看手相的放大鏡。
原來,“勇敢”的趙大炮昨晚被野獸的叫聲嚇得直哆嗦,隻好在驪山腳下的驛站住了下來。他慶幸自己出門之前換了一身體麵的衣服,又騎著這麽一匹高頭大馬,才不至於讓人誤認成奴隸。
昨夜的星象讓他更加堅定了降雨的信心,西南側的烏雲漸漸凝聚,東北的天空依然星雲密布,若是運氣好,降雨還可以提前一天。
他在驛站美美地睡上一覺,早上起來就在驛站外擺起了算命的攤子。小乙趕來的時候,正好算上一命。兩個人東拉西扯,竟然臭味相投,忘記了各自的使命。
“你丫不是要上驪山麽?這就是你說的降雨?”伯陽父指著地上畫得亂七八糟的圖案,衝過去搶自己的放大鏡,卻被大炮迅速地藏了起來。
“人在做,天在看;雨要下,命要算!”大炮晃著腦袋振振有詞,“太史公不在鎬京修書,帶著這些人是要來打獵?”
“打你妹!咱倆要是下不來雨,早晚被天子打了獵。你到底要不要上山?”
太史公這邊發完脾氣,那邊又揪住小乙:“天子叫你來傳令,你跑這裏來算命?把玉圭給我,滾回王宮複命!”
大炮坐到一塊兒石頭上,翹著二郎腿,道:“誰說我要上山了?這麽說你也是來降雨的?哈哈,那真是太好了……”
話沒說完,他看到上馬的小乙,起身吆喝道:“乙哥,下次再來哈,這回先記賬上……記得把那塊石頭帶回去給王後!”
伯陽父急得直跺腳,咬著牙道:“你真要害死我!”又轉身叫過驛站的“站長”,吩咐安頓食宿,打算在這裏住下來。
至於算命的趙大炮,他才是降雨的主角,他要真這麽瘋瘋癲癲的,到時候也死不足惜——隻要能保住自己的命和放大鏡就好。
到了晚上,大炮看看天,滿意地點點頭,抱著放大鏡睡大覺去了。
伯陽父也跟著看看繁星點點的天空,哀歎幾聲,回到臥榻,輾轉反側也沒睡著——畢竟天子的性情他也把不準。
第二天,趙大炮繼續擺起了攤子算命,仿佛把降雨的事情忘了個精光,隻是到了中午,才拿出放大鏡到太陽底下晃了晃,又繼續到攤位上幹他的營生去了。
伯陽父唉聲歎氣,飯也吃不下,終於熬到了第三天。
天還沒亮,他就被外麵的馬嘶聲驚醒了,匆匆忙忙地跑了出來。趙大炮已經騎在馬上衝他招手:“太史公,走,上山降雨去!”
伯陽父本打算再回去睡個回籠覺,卻被鎬京趕來的鼓樂隊嚇了個踉蹌,趕緊整理衣冠,下令驅車上山。隻不過從這悶熱的天氣和東麵的太陽腦袋來看,要下雨,真是癡人說夢!
驛站上山,繞過十二道彎彎,顛簸了一個時辰,終於到了驪山點將台上。
上百年曆史的點將台,似乎還記錄著武王征戰的風采,記錄著周公、太公點將的英姿,記錄著穆王西行前的背影,記錄著宣王北伐的誓言!
“小趙,這大熱天的,能下哪門子雨?你別搞著好玩兒了!”伯陽父仰望著冉冉升起的太陽,吧唧著兩片幹裂的嘴唇,看著給樂隊列兵布陣的趙大炮。
“太史公放心,今日午時三刻,雨水不落地,趙大炮人頭落地!”趙昊扔下一句話,指揮著點將台下的樂隊,恍如臨戰的大將在點兵。
“點兵”結束,大炮又登上最近的一個烽火台,站在最高處晃動著放大鏡,仿佛在給天庭發射信號。
看著身影越來越短的太史公心亂如麻,幹脆躲到行宮裏去喝酒——眼不見心不煩,要死也是他趙昊去死!
趙昊也自顧自地在烽火台上玩耍。他掏出一個形似羅盤的東西比劃一番,凝望著西南側的鎬京、山下的渭水和勞作的奴隸,他們就像嗷嗷待哺的孩子,在等待著一滴甘露。
他抬頭看看天,西麵的雲漸漸凝聚,形成一個巨大的漩渦,與東邊的烈日分庭抗禮。
他右手攥著放大鏡,期待著這場“愛的期許”……
黑雲越來越近,他低頭看看羅盤和牆根的八麵銅鏡,右手緊握著放大鏡旋轉,左手緩緩地舉起鳴鼓的令旗,局促的呼吸明顯加快。
突然,他令旗一揮,五百大鼓齊鳴,響聲震天;太陽並沒有被這架勢嚇退,卯著勁兒發著刺眼的光芒,直射在銅鏡上;放大鏡的晃動速度加快,銅鏡反射的光芒被凝聚,透過這凸透鏡直射西邊的雲團,黑雲也跟著一起旋轉。
買醉的伯陽父不勝酒力,竟然喝得酩酊大醉,昏睡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