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少女本名馬如意,是大明朝嘉靖年間的人,因為從小家境貧寒,十二歲時就被父母賣進了皇宮做宮女。


    進宮之後,結束了原本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馬如意的氣色逐漸紅潤起來,加上宮中製度森嚴,著裝打扮都由管理宮廷事務的十二監負責,這馬如意換了身穿著服飾,居然顯現出了個美人的胚子。


    在宮中漿洗房做了四年苦工,有一日為坤寧宮送衣服,正好被陳皇後看見,覺得這丫頭眉清目秀,手腳勤快,就問十二監要了這名宮女,留在坤寧宮中伺候自己。


    坤寧宮自成化帝朱棣遷都北京後,一直是各代皇後娘娘的寢宮。所謂“坤寧”是出自聖人老子的《道德經》,書中有雲: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為天下正。所謂得一,就是得道的意思,天為乾,地為坤。所以皇上的寢宮叫做乾清宮,意在天如果得道了則天上清明。皇後的寢宮叫做坤寧宮,意思是大地如果得道,則地麵上會變得十分安寧。所以這坤寧宮是極陰之處。


    當時乾清宮中住的是明世宗嘉靖皇帝,嘉靖皇帝本名朱厚熜,因自己堂哥明武宗無兒無女,遵照“兄終弟及”的製度,朱厚熜得到了皇帝位。這位皇帝上任之初,確實在政績上表現不俗,當時明朝政局腐敗,周圍異族四起,早已是風雨飄搖。


    可這位皇帝整頓官吏,代民寬厚,重整朝綱,輕賦窯役,對外抗擊倭寇。明朝竟起了中興之像。


    可執政晚年時,因為追求長生不老,沉迷道法仙術,終日學道煉丹,故招募了一大批道士進宮講道築丹,在這眾多道士之中,有一人名為陶仲文,身受嘉靖賞識,被封為“神霄保國真人”。陶仲文對皇帝進言,說如果陛下想得長生,一則要領悟道經,潛心修道。二則要進食仙丹,使身體入仙。


    於是嘉靖就下令,舉全國之力尋珍惜藥材,為煉丹提供材料。陶仲文煉丹的材料表中有亢龍角、天外石、硫磺、鹿胎等等的礦石動物。除了這些外,還有童子尿、處女經血兩樣人體部分。一時間大批少女入宮,一是為皇帝提供經血。二是有些道士謊稱房中之事可令男人采陰補陽,致使嘉靖過度沉迷女色。


    雖說嘉靖日日沉迷女色,可膝下皇子甚少。正宮娘娘陳皇後一直與皇帝感情不和,究其原因,是因為陳皇後是太後為皇帝所選,當今太後並不是皇帝親生母親,嘉靖便覺得皇太後有意在自己身邊安插眼線,大婚後一直與皇後不和。


    陳娘娘一直想方設法與皇帝改善夫妻關係。自從馬如意進了坤寧宮後,經常得知皇帝煉丹修道的事情,有一日伺候陳皇後喝茶,聽到到娘娘正為皇帝之事發愁,心中突然有一計策,便開口道:


    “皇後娘娘,奴婢有一辦法,可使娘娘與萬歲爺修好!”


    “是嗎?那你快快說給本宮聽聽!”陳皇後喜出望外。


    “奴婢近來聽聞,宮中仙人陶仲文深得陛下寵愛,如果娘娘備上厚禮,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這陶仙人必為娘娘勸說陛下,陛下聽了他的勸告,肯定時常探望娘娘。娘娘所煩憂之事,豈不可迎刃而解?”


    “對啊!如意你言之有理,我原來怎麽不曾想到!你且快去準備,明日本宮就想辦法召見陶仲文。”


    馬如意和其他宮女細心準備了一大批貴重禮品,等入夜之後,便悄悄托人送去。並且吩咐下話來,說娘娘最近精神疲憊,想召陶仲文覲見,要一個補身益氣的方子。


    第二日正午,陶仲文先去了宮中行禮監演禮,而後去坤寧宮拜見皇後。陶仲文禮畢,皇後問道:


    “今日本宮召陶真人入殿,實則是有一疾患在身,希望真人給開一個藥方才是。”


    “恭請娘娘金口,說出症狀方便微臣診斷。”


    “本宮每每晚上入寢之前,心如斷腸,雙眼流淚,心中好似有一塊巨石堵著,致使每晚都夜不能寐,真是好生煩惱。唯獨上月陛下蒞臨,那日疾病才不再犯,不知是怎麽回事?還望真人多加費心,好好給本宮診治一番。”


    這陶老道能在皇上身邊十餘載,除了道法高超外,察言觀色的本事也是十分出眾,聽完皇後敘述,又想到昨晚托人送去的貴重禮物,現在心中跟明鏡似的。開口回道:


    “稟報娘娘,此症狀看似繁多,實則症結歸為一處,隻要對症下藥,必然藥到病除,可是此病的藥方分為兩者,其一為內服藥,其二為外用藥。內服藥好說,隻要按方抓藥即可,關鍵在於這外服藥,非得微臣終日辛苦於一得天道之人身旁不可。”


    因為皇上好修道,致使全宮上下的嬪妃娘娘都對道經略知一二,老道方才說過,得天道之人。天為乾。乾得道為清,意思是指乾清,乾清宮是皇上的住所,所以這得天道的人就是皇上。皇後娘娘聽後大喜。


    “不知道真人可願意為本宮費神製藥?無論真人是否能解除本宮病患,隻要真人盡力診治,本宮絕不忘真人苦勞。”


    “請娘娘放心,莫不要說娘娘今日親自金口下旨,就是隨意托人帶話,微臣也絕不敢抗命。微臣這就前去為娘娘製藥。”說罷,拜過了皇後就下殿了。


    皇後目送著陶忠文出殿,心裏想:這老道士確實不簡單,即使不是皇上信道,這人也早晚會出頭。


    自此陶仲文經常借機奉勸皇上,說龍鳳合一,為修道上乘。嘉靖皇帝在修道上對他是言聽計從,果然時常去陳皇後宮中休息。大概一年不到,陳皇後便懷上了龍種。嘉靖皇帝更是喜上眉梢,對皇後也大為改觀。


    一日,皇上剛剛下了早朝,就到陳皇後宮中用膳,用膳過後又囑咐下人去熬一碗參湯,為娘娘補身。等到湯熬好後,皇後就到中堂中用湯,留皇上一人在暖閣中飲茶,正當皇上品茶之時,發現了正在服侍他的馬如意,隻看得是心頭一蕩漾,正是:色從心頭起,淫向膽邊生。一把就把如意攬如懷中,意圖不軌。


    正當嘉靖意亂情迷之際,陳皇後挺著肚子回到了暖閣,看到了眼前的一幕,當然是敢怒不敢言。皇上見到皇後回來,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就放開了如意,故作鎮定,言道:


    “皇後可要注意身子,朕還有國事要辦,先行回去了。”


    說完也不等皇後行禮,就灰溜溜的走了。陳皇後自然知道此事是皇上強行非禮,可又懼怕嘉靖。第二天經過深思熟慮,為了討皇上歡心,逼不得已的把馬如意送給了嘉靖皇上。


    皇上得到了馬如意後,龍顏大悅,原本還經常到坤寧宮走動,現在一則皇後有了身孕,二則皇上得了新寵。就很少在去坤寧宮了,終日與馬如意相伴。那馬如意原本就是窮苦人家出身,打小沒有人照顧疼愛,現在得了皇帝寵幸,也是飄飄欲仙,行為上也多了些大膽放肆,甚至有時候皇後傳召,也推諉有事不去覲見,原本關係不錯的主仆二人逐件生疏起來。


    皇後也逐漸察覺到馬如意對自己不再畢恭畢敬,心裏有些惱火,心想:要不是我把你送給皇上,你哪裏來的富貴榮華。皇上越是不來坤寧宮,皇後越是惱火,她越是惱火,就越覺得馬如意忘恩負義。


    一日,又把陶仲文招來,商量對策。自從上次的事情二人合作成功後,陶仲文就成了皇後的心腹,經常在皇上麵前為陳皇後說好話,二人再次談話也不像上次似的有些隱晦。


    “聽說陶真人修道前有一公子,令公子的夫人曾進宮拜見過皇太後,因沒有自稱奴才受到太後指責,導致皇上一直想提攜公子,卻屢屢遭到太後阻攔,可有其事?”皇後端起茶杯,邊喝邊聽陶仲文回話。


    “回娘娘的話,確有其事,都怪我哪兒媳婦,天生魯莽,言語上衝撞了太後,至今小兒無法入職六部。”


    明朝當時的政治體係為皇帝統領內閣,內閣協助皇上管理六部,這六部為立、戶、禮兵、刑、工,也就相當於現代的部一級單位,所說不知最高職能部門。可手中握有實權,是油水最多、權利最大的部門之一。往往內閣中的大臣或者皇親國戚,都把自家的後代安排在六部之中。自然這陶仲文也想讓兒子入主六部辦差。


    “眼下本宮有一差事,如果陶真人能替本宮辦得妥當,我擔保皇太後不但不會阻攔令公子升遷,而且還會在皇上麵前力保,不知道陶真人願意否?”


    其實陶仲文深知後宮的權術陰謀,也深知皇上的喜怒哀樂,就是皇後不開口,大致也猜到了還是因為爭寵的事情找自己。


    “請皇後娘娘吩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地府巡檢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嶽曉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嶽曉夕並收藏地府巡檢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