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似從哪裏來的?”大哥開著車帶著木楊和寧倩兩人行駛在通往花椒坪村的路上,大哥熱情的問著兩人。
木楊從兜裏拿出一根煙遞給了開車大哥,自己點上以後抽了一口說道:“我們是從南海來的,你們這邊風景挺好的啊。”
木楊扭過頭看著窗外那些翠綠的青山欣賞的說道。
“好看有撒子用,也就玉龍雪山那邊人多地很,這邊沒有人開發的嘍。”大哥抽著煙有些落寞的看著青山說道。
“你們來這邊幹啥子的?花椒坪那邊我去過,那邊苦的狠哦。”大哥沒有停止話匣子繼續說道。
“我們來時因為工作,聽說那邊有一個小學,您知道嗎?”木楊向大哥詢問起花椒坪那邊的情況。
“我知道,我的娃子就是從那邊畢業的,條件艱苦滴狠哦。你們是不是來教學的啊?”提起花椒坪小學大哥有些興奮。
“不是,我們是來找鄭琦的,他是我們的一個客戶。”寧倩在車後座忍不住插嘴道。
“鄭琦,你說的是不是花椒坪小學的那個鄭琦老師?”大哥吐了一口煙回過頭向寧倩問道。
“嗯,你也知道鄭琦啊。”寧倩有些興奮期待的問大哥。
“豈止是知道啊,我跟你說啊,這裏十裏八村的沒有不認識小鄭老師的。”大哥自豪的說道。
“哦?怎麽說?”木楊聽著兩人的對話也提起了興趣插嘴道。
“小鄭老師也是從大城市來滴,來到我們這個山溝溝裏一呆就是八年,這八年來了許許多多的大學生都是來了又走,最多的一個也不超過一個月。全都嫌棄這裏窮啊。”大哥有些唏噓的說道。
“但是小鄭老師不一樣啊,在這一呆就是八年,中間任勞任怨從來沒說過什麽。對待孩子就跟自己的一樣。”
木楊和寧倩對視了一眼,確定了鄭琦的個人品德的確向其外在表現的那樣。
木楊和寧倩看著遠去的冒著濃重的黑煙的麵包車,又看了看身後的那條蜿蜒的山路,無奈的對視了一眼。
“哎呀,走吧。別看了。”
木楊主動的拿過寧倩的包背在自己的身上,然後拉起行李箱率先向山上走去。
“木楊,還有多久啊。”寧倩有氣無力的向前方的木楊喊道。
“還早呢,你還行不行?要不要我背你。”木楊擦了擦汗和深深的喘了口氣回身看著已經蹲在了路上的寧倩說道。
“你算了吧,你以為你自己是超人呢。本小姐再怎麽說也一百斤呢,我再壓趴下你。我們坐這歇一會兒吧。”
寧倩不顧形象的一屁股坐在地上對著木楊說道。
“別歇著,你要這麽一歇天黑之前你都爬不上去。”木楊放下行李回過身去拉坐在地上的寧倩。
“哎呀,你就讓我歇歇吧。”寧倩撒嬌著不肯從地上起來。
“再努把力,加油。”木楊攙起寧倩的胳膊說道。
“不嘛...哎,等等木楊,你等等。”寧倩不想從地上起來跟木楊開始耍賴起來。
“什麽?”木楊側耳認真的聽了起來。
“怎麽了?不是吧,我隻是開個玩笑而已。”寧倩看著認真的木楊解釋道。
“不是,你聽,真的有聲音。”木楊皺了皺眉頭打斷了寧倩的話,專注的聽著什麽。
“有嗎?”寧倩環視著四周巍峨的青山和山穀疑惑的自語道。
“通通通....”一陣極其細微的發動機的聲音慢慢的由遠而近的傳到木楊兩人的耳朵裏。
“還真有哎,木楊有你的啊。”寧倩興奮的拍了一下木楊說道。
一個農用拖拉機從山路的一個拐彎處慢慢的出現在木楊和寧倩兩人的眼前。木楊皺著眉仔細看了看說道:“希望這個老鄉會說普通話吧。”
“通通通.....”拖拉機慢慢的行駛到木楊和寧倩麵前停了下來。
“你們是幹哈子的?”老鄉帶著濃重的口音問木楊和寧倩兩人,因為他們這裏比較偏僻平時除了一些外來的驢友之外基本上沒有外人會來。而那些驢友一般都是寄宿在老鄉家裏,所以這位老鄉才好心的詢問道。
“大哥,你們是去花椒坪的嗎?”木楊開口問道。
“對滴,你們是來旅遊的?”老鄉再次問道。
“不是,我們是來找一個人的。”木楊為了躲避拖拉機發出的巨大噪聲大著聲音說道。
“找誰啊?花椒坪村就那麽多人,說說吧,我看看是不是認識。”老鄉同樣大著嗓子說道。
“我們找鄭琦。”木楊覺得自己的嗓子都要啞了,一路跋涉外帶扯著喊了一會兒,木楊覺得自己迫切的需要一杯水喝。
“你們找鄭老師啊,早說啊,上邊還有一大截呢。我看你們也爬不動嘍,我帶你們一截吧。”老鄉指了指車後廂對兩人說道。
“大哥,你真是一個好人。”寧倩歡呼了一聲拿著一個小包爬上了拖拉機拉著的車後廂。
木楊跟老鄉道謝之後也爬上了車後廂。
拖拉機載著木楊和寧倩笨重的上了路,一路上老鄉唱起了一個曲調悠遠的民歌,寧倩和木楊隨著歌謠輕輕的搖晃著。兩人聽著古樸的歌謠看著連綿的青山,一時間有了一種遊山觀水的感覺。
“這裏的景色真美啊,如果是我,我也不會走了。”寧倩站起身迎著山風閉著眼感受著微風撲麵的感覺對木楊說道。
木楊看了四周的環境,對於寧倩的想法隻能說太想當然了。
“哎,大哥,你剛剛唱的是什麽啊?”寧倩趴在車後鬥的向唱著民歌的老鄉問道。
“這是我們自己的歌啊,好聽吧?”老鄉咧著嘴笑著說道。
“嗯,太好聽了,原生態的啊這是。”寧倩看著四周蒼翠的青山對老鄉說道。
“我們這裏民歌太多了,多的數不完啊。我們祭祀,豐收等等都有。我再給你們唱一個吧。”老鄉開朗的笑著說道。
“啊.....大山,我們來了。”
寧倩還是第一次來雲南這邊,看著這些連綿的青山和秀美的景色,有一種不同於城市中那些鋼鐵森林的美感。寧倩張開雙手迎著風,衝著山穀大聲的喊著。
時間慢慢的流逝,太陽在西邊的天空中隻剩下一半紅彤彤的照射著這一片連綿的青山。
鄭琦背著夕陽站在村口最高的一塊石頭上看著進村的路,他有點擔心木楊和寧倩能不能走到這裏,畢竟他第一次來的時候也是還沒有走到一半就爬不動了,要不是村長去接的他估計他要爬到半夜去了。
“哎,木楊,你看那是不是鄭琦?”寧倩看著遠處的一個人影推了推木楊。
“是嗎?我看看。”木楊站起身凝神的看向寧倩指向的遠處。
“是他。”木楊觀察了一下肯定的說道。
“哎...鄭琦。我們來了。”寧倩揮舞著雙手興奮的喊道。
鄭琦看著揮舞著雙手的人影,他愣了愣反應過來。鄭琦也揮了揮手作為回應。
“辛苦你們了。”
拖拉機慢慢的停在鄭琦的身前,鄭琦跟老鄉道謝之後,幫著寧倩兩人卸下了行李。
寧倩走在前邊打量著跟她想象的不同的山村,鄭琦和木楊兩人抽著煙走在後邊。
“哎,小心一些。”鄭琦好心的提示木楊小心腳下的汙水。
木楊點了點頭繞過那一片積水,對鄭琦道了聲謝謝。
“你們這裏夠艱苦的啊,我來的時候已經有些準備了,沒想到比我想象還要差一些。”木楊有些唏噓的對鄭琦說。
“是嗎?我倒是覺得這裏挺好的,最起碼不用‘喂人民服霧’了。”鄭琦很平淡的對木楊說道。
“啊,好可愛啊。”寧倩突然看到老鄉拴在門口的小山羊,興奮的走上前摸著小羊羔的頭歡呼道。
木楊和鄭琦相視一笑,木楊看著興奮的寧倩對鄭琦說道:“我來的時候看到縣城裏還是很繁華的,基礎設施都很完善了,為什麽你們這邊會....”
鄭琦有些苦澀的對鄭琦說道:“這邊雖然有山有水,但是沒有資源而且村子處於的海拔很高,路修不上來。沒有路自然沒有人來,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自然沒有辦法提高,不瞞你說,這是我三天以來抽的第一根煙。已經斷頓三天了,沒有地方買。”
“要不要這麽慘,還好我來的時候‘幹糧’準備的比較充足。”木楊笑著輕捶了鄭琦一下,然後從背著的包裏掏出了一條煙扔給了鄭琦。
“謔...土豪就是不一樣啊,芙蓉王啊。謝了,正好我可以留著過年了。”鄭琦看了看香煙的包裝對木楊說道。
“到了,就是這裏了。”
鄭琦三人停在一個略顯破舊的院落之前,鄭琦為木楊兩人介紹著麵前的屋子說道。
“這裏嗎?”寧倩有些無語的看著眼前的院落。
“條件是艱苦了一點,這已經是村裏最好的一個屋子了。”鄭琦打開了院門領著木楊兩人進了院落。
木楊一言不發的進了院落,掃視著這個夕陽下蒙了一層金黃色光澤的院落,這裏寧靜而古樸,無疑體現出這些院落的年代感和悠久的人文關懷。
木楊從兜裏拿出一根煙遞給了開車大哥,自己點上以後抽了一口說道:“我們是從南海來的,你們這邊風景挺好的啊。”
木楊扭過頭看著窗外那些翠綠的青山欣賞的說道。
“好看有撒子用,也就玉龍雪山那邊人多地很,這邊沒有人開發的嘍。”大哥抽著煙有些落寞的看著青山說道。
“你們來這邊幹啥子的?花椒坪那邊我去過,那邊苦的狠哦。”大哥沒有停止話匣子繼續說道。
“我們來時因為工作,聽說那邊有一個小學,您知道嗎?”木楊向大哥詢問起花椒坪那邊的情況。
“我知道,我的娃子就是從那邊畢業的,條件艱苦滴狠哦。你們是不是來教學的啊?”提起花椒坪小學大哥有些興奮。
“不是,我們是來找鄭琦的,他是我們的一個客戶。”寧倩在車後座忍不住插嘴道。
“鄭琦,你說的是不是花椒坪小學的那個鄭琦老師?”大哥吐了一口煙回過頭向寧倩問道。
“嗯,你也知道鄭琦啊。”寧倩有些興奮期待的問大哥。
“豈止是知道啊,我跟你說啊,這裏十裏八村的沒有不認識小鄭老師的。”大哥自豪的說道。
“哦?怎麽說?”木楊聽著兩人的對話也提起了興趣插嘴道。
“小鄭老師也是從大城市來滴,來到我們這個山溝溝裏一呆就是八年,這八年來了許許多多的大學生都是來了又走,最多的一個也不超過一個月。全都嫌棄這裏窮啊。”大哥有些唏噓的說道。
“但是小鄭老師不一樣啊,在這一呆就是八年,中間任勞任怨從來沒說過什麽。對待孩子就跟自己的一樣。”
木楊和寧倩對視了一眼,確定了鄭琦的個人品德的確向其外在表現的那樣。
木楊和寧倩看著遠去的冒著濃重的黑煙的麵包車,又看了看身後的那條蜿蜒的山路,無奈的對視了一眼。
“哎呀,走吧。別看了。”
木楊主動的拿過寧倩的包背在自己的身上,然後拉起行李箱率先向山上走去。
“木楊,還有多久啊。”寧倩有氣無力的向前方的木楊喊道。
“還早呢,你還行不行?要不要我背你。”木楊擦了擦汗和深深的喘了口氣回身看著已經蹲在了路上的寧倩說道。
“你算了吧,你以為你自己是超人呢。本小姐再怎麽說也一百斤呢,我再壓趴下你。我們坐這歇一會兒吧。”
寧倩不顧形象的一屁股坐在地上對著木楊說道。
“別歇著,你要這麽一歇天黑之前你都爬不上去。”木楊放下行李回過身去拉坐在地上的寧倩。
“哎呀,你就讓我歇歇吧。”寧倩撒嬌著不肯從地上起來。
“再努把力,加油。”木楊攙起寧倩的胳膊說道。
“不嘛...哎,等等木楊,你等等。”寧倩不想從地上起來跟木楊開始耍賴起來。
“什麽?”木楊側耳認真的聽了起來。
“怎麽了?不是吧,我隻是開個玩笑而已。”寧倩看著認真的木楊解釋道。
“不是,你聽,真的有聲音。”木楊皺了皺眉頭打斷了寧倩的話,專注的聽著什麽。
“有嗎?”寧倩環視著四周巍峨的青山和山穀疑惑的自語道。
“通通通....”一陣極其細微的發動機的聲音慢慢的由遠而近的傳到木楊兩人的耳朵裏。
“還真有哎,木楊有你的啊。”寧倩興奮的拍了一下木楊說道。
一個農用拖拉機從山路的一個拐彎處慢慢的出現在木楊和寧倩兩人的眼前。木楊皺著眉仔細看了看說道:“希望這個老鄉會說普通話吧。”
“通通通.....”拖拉機慢慢的行駛到木楊和寧倩麵前停了下來。
“你們是幹哈子的?”老鄉帶著濃重的口音問木楊和寧倩兩人,因為他們這裏比較偏僻平時除了一些外來的驢友之外基本上沒有外人會來。而那些驢友一般都是寄宿在老鄉家裏,所以這位老鄉才好心的詢問道。
“大哥,你們是去花椒坪的嗎?”木楊開口問道。
“對滴,你們是來旅遊的?”老鄉再次問道。
“不是,我們是來找一個人的。”木楊為了躲避拖拉機發出的巨大噪聲大著聲音說道。
“找誰啊?花椒坪村就那麽多人,說說吧,我看看是不是認識。”老鄉同樣大著嗓子說道。
“我們找鄭琦。”木楊覺得自己的嗓子都要啞了,一路跋涉外帶扯著喊了一會兒,木楊覺得自己迫切的需要一杯水喝。
“你們找鄭老師啊,早說啊,上邊還有一大截呢。我看你們也爬不動嘍,我帶你們一截吧。”老鄉指了指車後廂對兩人說道。
“大哥,你真是一個好人。”寧倩歡呼了一聲拿著一個小包爬上了拖拉機拉著的車後廂。
木楊跟老鄉道謝之後也爬上了車後廂。
拖拉機載著木楊和寧倩笨重的上了路,一路上老鄉唱起了一個曲調悠遠的民歌,寧倩和木楊隨著歌謠輕輕的搖晃著。兩人聽著古樸的歌謠看著連綿的青山,一時間有了一種遊山觀水的感覺。
“這裏的景色真美啊,如果是我,我也不會走了。”寧倩站起身迎著山風閉著眼感受著微風撲麵的感覺對木楊說道。
木楊看了四周的環境,對於寧倩的想法隻能說太想當然了。
“哎,大哥,你剛剛唱的是什麽啊?”寧倩趴在車後鬥的向唱著民歌的老鄉問道。
“這是我們自己的歌啊,好聽吧?”老鄉咧著嘴笑著說道。
“嗯,太好聽了,原生態的啊這是。”寧倩看著四周蒼翠的青山對老鄉說道。
“我們這裏民歌太多了,多的數不完啊。我們祭祀,豐收等等都有。我再給你們唱一個吧。”老鄉開朗的笑著說道。
“啊.....大山,我們來了。”
寧倩還是第一次來雲南這邊,看著這些連綿的青山和秀美的景色,有一種不同於城市中那些鋼鐵森林的美感。寧倩張開雙手迎著風,衝著山穀大聲的喊著。
時間慢慢的流逝,太陽在西邊的天空中隻剩下一半紅彤彤的照射著這一片連綿的青山。
鄭琦背著夕陽站在村口最高的一塊石頭上看著進村的路,他有點擔心木楊和寧倩能不能走到這裏,畢竟他第一次來的時候也是還沒有走到一半就爬不動了,要不是村長去接的他估計他要爬到半夜去了。
“哎,木楊,你看那是不是鄭琦?”寧倩看著遠處的一個人影推了推木楊。
“是嗎?我看看。”木楊站起身凝神的看向寧倩指向的遠處。
“是他。”木楊觀察了一下肯定的說道。
“哎...鄭琦。我們來了。”寧倩揮舞著雙手興奮的喊道。
鄭琦看著揮舞著雙手的人影,他愣了愣反應過來。鄭琦也揮了揮手作為回應。
“辛苦你們了。”
拖拉機慢慢的停在鄭琦的身前,鄭琦跟老鄉道謝之後,幫著寧倩兩人卸下了行李。
寧倩走在前邊打量著跟她想象的不同的山村,鄭琦和木楊兩人抽著煙走在後邊。
“哎,小心一些。”鄭琦好心的提示木楊小心腳下的汙水。
木楊點了點頭繞過那一片積水,對鄭琦道了聲謝謝。
“你們這裏夠艱苦的啊,我來的時候已經有些準備了,沒想到比我想象還要差一些。”木楊有些唏噓的對鄭琦說。
“是嗎?我倒是覺得這裏挺好的,最起碼不用‘喂人民服霧’了。”鄭琦很平淡的對木楊說道。
“啊,好可愛啊。”寧倩突然看到老鄉拴在門口的小山羊,興奮的走上前摸著小羊羔的頭歡呼道。
木楊和鄭琦相視一笑,木楊看著興奮的寧倩對鄭琦說道:“我來的時候看到縣城裏還是很繁華的,基礎設施都很完善了,為什麽你們這邊會....”
鄭琦有些苦澀的對鄭琦說道:“這邊雖然有山有水,但是沒有資源而且村子處於的海拔很高,路修不上來。沒有路自然沒有人來,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自然沒有辦法提高,不瞞你說,這是我三天以來抽的第一根煙。已經斷頓三天了,沒有地方買。”
“要不要這麽慘,還好我來的時候‘幹糧’準備的比較充足。”木楊笑著輕捶了鄭琦一下,然後從背著的包裏掏出了一條煙扔給了鄭琦。
“謔...土豪就是不一樣啊,芙蓉王啊。謝了,正好我可以留著過年了。”鄭琦看了看香煙的包裝對木楊說道。
“到了,就是這裏了。”
鄭琦三人停在一個略顯破舊的院落之前,鄭琦為木楊兩人介紹著麵前的屋子說道。
“這裏嗎?”寧倩有些無語的看著眼前的院落。
“條件是艱苦了一點,這已經是村裏最好的一個屋子了。”鄭琦打開了院門領著木楊兩人進了院落。
木楊一言不發的進了院落,掃視著這個夕陽下蒙了一層金黃色光澤的院落,這裏寧靜而古樸,無疑體現出這些院落的年代感和悠久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