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畢烤肉,楊宜竹坐在石頭上一邊啜著鄭靖北送來的五色果飲一邊賞景。這時,錦帳那邊響起了悠揚動聽的絲竹聲,七個分別身著赤橙黃綠青藍紫衣裳的少女們手拉著手一邊歌唱一邊踏地而舞。這便是史書上記載的踏歌。踏歌在本朝十分盛行,無論是田間壟上,還是市井巷陌,都能見到這種旋律簡單的舞蹈。
這群少女的歌聲婉轉動聽,舞姿優美矯健。不但楊鎮伊他們一幫少年看得發呆,宜竹也看得入神,方才前來交涉的那個青衣婢女出來招呼道:“我家小姐有請。”宜竹怔了一下,便笑著應允了。
她跟著青衣婢女進了帳幃,裏麵兩個妙齡少女正在說話,左邊那個大約十五六歲,上著白色襦衫,下著素色齊胸襦裙,肩上披著一條飄逸的鵝黃色披帛,一雙眼睛明如秋水,顯得清豔動人。
另一個則顯得十分張揚,她上著半坦的綠色襦衫,露出半邊豐滿白膩的胸脯,下係一條六幅石榴裙,雲鬢高挽,頭頂插著一朵碗口大的粉色牡丹。她們兩人見宜竹進來,素衣女子笑盈盈站起身來迎客,笑著和她寒暄。而那個綠衫女子隻是微微睨了宜竹一眼便再沒說話。宜竹這才知道這個身著素色衣衫的姑娘是崔家小姐,閨名叫崔玉姍,另一個是她的表妹王綺。
崔玉姍跟楊宜竹說了一會兒話便笑著吩咐婢女將圍帳撤下。鄭靖北和秦靖野他們坐在不遠處飲酒說話,不過,大多數都是鄭靖北在說,秦靖野在聽,而且還聽得心不在焉。宜竹隻朝他們隨意掃了一眼,便將目光放在踏歌的少女身上,再多看兩眼,說不定某人又會自作多情。
七個彩衣少女仍在載歌載舞。樂曲從《采蓮曲》換到了《竹枝詞》。這時,崔玉姍突然轉臉笑問:“楊姑娘,我聽聞《竹枝詞》原本是巴渝民歌,不知楊姑娘可知道些竹枝新詞?”
楊宜竹想了想,她記得母親高興時曾哼過一首小曲,歌詞內容她大致記得:
臨池門外是儂家,郎若閑時來喝茶。
青磚碧瓦藤繞屋,門前千竿翠綠竹。
楊宜竹解說歌詞和曲調時,就見秦靖野頻頻朝她們張望。
王綺輕笑一聲道:“楊姑娘,秦公子似乎在看你呢?不知你是怎麽認識他的?還有你們今日打獵也是事先準備好的吧?”
宜竹眉頭輕蹙,自然聽出這人語氣不善,她心平氣和地答道:“我家與秦公子門第懸殊,相距遙遠,而且我家不比王姑娘仆從如雲,消息靈通,他的行蹤我豈能得知?”
崔玉姍臉色一沉,嬌聲製止王綺:“綺妹妹,你這再樣任性,我可要生氣了。再者楊姑娘門第也不差。別忘了,她的族姐可是聖上最寵愛的貴妃娘娘。”旋即,她衝著宜竹安撫的笑笑:“我這個表妹是家中幺女,天真爛漫,你別跟她計較。”宜竹忙說不會。
王綺沒撈著便宜心有不甘,頓了頓又掩嘴笑道:“楊姑娘,你方才說的那首曲子真的是太……太豔了,你們巴渝女兒都這麽擅長吟唱這種曲子嗎?”
宜竹笑吟吟地接道:“人們說,心中有什麽就看到什麽,王姑娘能從一首下裏巴人的民歌看出這等深意,心思真夠宛轉細膩的。兩位姑娘如無別的事,宜竹告辭。”話不投機半句多,不過,她真想不通為什麽這個人初次見麵就對她這麽無禮?
崔玉姍不讚同地看了王綺一眼,起身送了宜竹幾步,稍稍離遠些,她悄聲說道:“楊姑娘千萬不要介意,我真是慚愧至極。”
楊宜竹正色問道:“崔姑娘能告訴我她如此針對我的原因嗎?”
崔玉姍猶豫片刻,輕聲歎道:“唉,說來話長。綺妹妹她不止一次跟你堂姐楊宜薇發生爭執。有一次在遊園會上,兩人不知怎地又發生了不快,你堂姐竟然說,綺妹妹長相俗豔,就連她們楊家最不起眼的一個族妹都不如。你的另一個堂姐――好似叫楊宜芳,又補充說她連你這個都不如。”宜竹心中暗自腹誹這兩個豬一樣的堂姐,沒事替她拉什麽仇恨。
楊宜竹道了謝,客氣地讓崔玉姍不要再送。崔玉姍又熱情地往外走了幾步。這時秦靖野和鄭靖北恰好一齊起身走了過來。
崔玉姍臉上掛著大得體的笑容,落落大方地朝兩人盈盈一福:“兩位公子安好。”楊宜竹則朝兩人點頭告辭。
她回去以後,就開始讓哥哥他們收拾東西,準備回家。今天就他們兄妹騎了馬來,孫立才他們還得步行到三裏外的車馬店雇驢車回去,自然要早些趕回。
眾人收拾好東西,啟程回家。楊鎮伊讓宜竹騎馬,他們一幫男子在後麵步行跟著。誰知沒走多遠,秦靖野和鄭靖北兩人竟趕了上來。
秦靖野仍舊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樣子,但說出的話卻讓宜竹既好氣又好笑:“楊姑娘,我想你們一定很樂意與我們同行。”說罷,他淡淡掃了一眼楊鎮伊,他的話裏似乎有一種讓人不易拒絕的威儀。楊鎮伊伊鬼使神差地附和道:“樂、樂意。”
楊宜竹微微轉頭,一語雙關地說道:“秦公子,你似乎有喜歡替別人做決定的癖好?”
秦靖野怔了一下,迅速反問道:“是嗎?比如說。”
楊宜竹語不停頓地道:“比如,你可以決定別人送不送你東西,也可以決定別人樂不樂意與你同行?”
眾人:“……”天哪,哪能說話這麽直接?鄭靖北似笑非笑地看著兩人,想開口說話,又硬生生忍住了。他迫切地想知道這個堂哥怎麽應對。
秦靖野高深莫測地看著宜竹,目光在她臉上停留的時間比平時都要長些。
片刻之後,秦靖野又開始反攻了,他意味深長地說道:“我直到今日才不得不承認,你們楊氏一門確實是人才輩出,奉承和貶損這兩種相反的本領竟出自一家,而且運用得如此爐火純青。”
楊宜竹心中的尷尬和怒意再次被他挑起,胸中的小宇宙開始燃燒,她擲地有聲地坦率說道:“實不相瞞,家父喜歡奉承地位比他高的人,這實在是現實逼人。而我則樂意奉承那些德行操守比我高的人。”
秦靖野的嘴角微翹,興趣盎然地窮追不舍:“敢問你平常貶損的都是哪些人?”
楊宜竹暗暗咬牙,臉上仍然不動聲色:“自然是德行人品比我差的人。”
眾人再一次目瞪口呆。楊鎮伊和孫立才見兩人之間火藥味越來越重,連忙出聲勸阻。可惜的是正方欲停,而反方不止。
秦靖野像是辯論上癮似的,也許,他是精神受虐成癮。
“楊姑娘,我喜歡問到底,你一定不會介意的。話接上句,你所說的這種人一定極難遇到吧?”
“不,絕對不少。隻是有很多地位比我高,心眼又太小,我不得不虛與委蛇,小心周旋。害怕對方打擊報複。”
“不知在下屬於哪一種?”
“公子這麽聰明,一定可以猜得到。”
“極少的那一種?”
“沉默是金,實話會令人傷心。”
……
楊鎮伊他們一行人挺幸運,走了不到一裏,就有幾輛馬車駛過,價錢也挺公道。宜竹沒有坐車,而是騎著馬跟在他們後麵。她前世時就學過騎馬,所以今天一學就會了,再加上她和大青一起打架建立了革命友誼,大青表現得十分溫順,她騎得十分穩當。
到了十字路口,楊宜竹跟秦鄭兩人揮手告別,竹縱馬而去。鄭靖北笑著開口道:“二哥,想不到你也有話多的時候,若不是親眼所見,我真不敢相信。”
秦靖野此裏已緩過神來,臉色有些不自然,他不得不承認道:“方才是有些話多,大概是喝多的緣故。”
接下來的路程,兩人又恢複了以前的相處模式,大多數時間還是鄭靖北說,秦靖野聽。
鄭靖北說了一會征求秦靖野的意見:“二哥你覺得此事如何?”
秦靖野突然攥緊拳頭,沒頭沒腦地接道:“這是最後一次了,我不能給她希望不能讓她誤會。”鄭靖北一臉驚詫,這是哪兒跟哪兒?
秦靖野接著又正顏厲色地警告鄭靖北:“你一定要記得,我們都不能跟楊家結親!”
鄭靖北挑挑眉頭:“楊姑娘說得太對了,你喜歡替別人做決定,我從未這麽想過。”
秦靖野一臉尷尬:“……”一路上,他再沒開口說話。
……
宜竹兄妹倆回到家後,父母都在廳堂等著。宜竹把剩下的一些野味交給母親,平氏一臉興奮地誇兒子能幹,她得知宜竹已經學會騎馬時,再次讚不絕口。接著她又問起今日的事情。楊鎮伊迫不及待地把今日所見所聞說了出來。平氏連說鄭靖北是個好人,還委婉地暗示宜竹是不是要把目光從秦靖野轉到鄭靖北身上。楊宜竹假裝沒聽到她的暗示。話鋒一轉引著母親說起了秦鄭兩兄弟的八卦。
“娘,你上次跟我說過鄭家是武安郡主的前夫家是吧?那麽他們是合離了嗎?”
平氏一說起八卦,神色頓時鮮活起來:“合離?怎麽可能。這事我給你細細地說,這武安郡主的前夫就是大名鼎鼎的鄭雲卿,當年人稱京中第一美男子。他們倆可是一見鍾情,這在當年也是一樁佳話。不過武安郡主的母親鎮國公主不同意這門親事,母女倆差點鬧翻了。不過他們最後還是成親了。可惜好景不長,武安郡主那可是金枝玉葉之身,脾氣強硬。而鄭家又是書香門第,規矩忒多……反正聽說,他們婚後不太和睦。後來就聽說鄭雲卿和他弟媳的妹妹私通,武安郡主眼睛裏可容不得沙子――哦,別說是她,換了誰也受不了,要是你爹敢這樣,我非拿刀剁了他不可――”
一旁的楊明成無奈地接道:“孩他娘,你別什麽事都扯到我頭上好嗎?”
平氏繼續八卦:“反正後來那鄭雲卿和那□□一起死了。鎮國公主曾說過一句話,好像是什麽‘她秦家的女兒隻能喪夫不能合離’,大家都猜測那對奸夫□□肯定是武安郡主和她母親給賜死的……”隻能喪夫不能合離。宜竹暗歎,這話真有王八之氣。這個時代的女人就是果敢豪邁。
“後來,武安郡主又招了一個比她小七八歲的胡人為繼夫,她的長子也改姓秦……”
說到這裏,平氏突然聯想到自家的事,掩嘴驚叫道:“我怎麽把這碴給忘了,武安郡主這人太厲害了,他家的兒媳婦可不好當。竹兒,你還是換個人,就那個鄭靖北吧,家世不錯,脾氣也好。”宜竹無言以對,這都是一廂情願好吧?
這群少女的歌聲婉轉動聽,舞姿優美矯健。不但楊鎮伊他們一幫少年看得發呆,宜竹也看得入神,方才前來交涉的那個青衣婢女出來招呼道:“我家小姐有請。”宜竹怔了一下,便笑著應允了。
她跟著青衣婢女進了帳幃,裏麵兩個妙齡少女正在說話,左邊那個大約十五六歲,上著白色襦衫,下著素色齊胸襦裙,肩上披著一條飄逸的鵝黃色披帛,一雙眼睛明如秋水,顯得清豔動人。
另一個則顯得十分張揚,她上著半坦的綠色襦衫,露出半邊豐滿白膩的胸脯,下係一條六幅石榴裙,雲鬢高挽,頭頂插著一朵碗口大的粉色牡丹。她們兩人見宜竹進來,素衣女子笑盈盈站起身來迎客,笑著和她寒暄。而那個綠衫女子隻是微微睨了宜竹一眼便再沒說話。宜竹這才知道這個身著素色衣衫的姑娘是崔家小姐,閨名叫崔玉姍,另一個是她的表妹王綺。
崔玉姍跟楊宜竹說了一會兒話便笑著吩咐婢女將圍帳撤下。鄭靖北和秦靖野他們坐在不遠處飲酒說話,不過,大多數都是鄭靖北在說,秦靖野在聽,而且還聽得心不在焉。宜竹隻朝他們隨意掃了一眼,便將目光放在踏歌的少女身上,再多看兩眼,說不定某人又會自作多情。
七個彩衣少女仍在載歌載舞。樂曲從《采蓮曲》換到了《竹枝詞》。這時,崔玉姍突然轉臉笑問:“楊姑娘,我聽聞《竹枝詞》原本是巴渝民歌,不知楊姑娘可知道些竹枝新詞?”
楊宜竹想了想,她記得母親高興時曾哼過一首小曲,歌詞內容她大致記得:
臨池門外是儂家,郎若閑時來喝茶。
青磚碧瓦藤繞屋,門前千竿翠綠竹。
楊宜竹解說歌詞和曲調時,就見秦靖野頻頻朝她們張望。
王綺輕笑一聲道:“楊姑娘,秦公子似乎在看你呢?不知你是怎麽認識他的?還有你們今日打獵也是事先準備好的吧?”
宜竹眉頭輕蹙,自然聽出這人語氣不善,她心平氣和地答道:“我家與秦公子門第懸殊,相距遙遠,而且我家不比王姑娘仆從如雲,消息靈通,他的行蹤我豈能得知?”
崔玉姍臉色一沉,嬌聲製止王綺:“綺妹妹,你這再樣任性,我可要生氣了。再者楊姑娘門第也不差。別忘了,她的族姐可是聖上最寵愛的貴妃娘娘。”旋即,她衝著宜竹安撫的笑笑:“我這個表妹是家中幺女,天真爛漫,你別跟她計較。”宜竹忙說不會。
王綺沒撈著便宜心有不甘,頓了頓又掩嘴笑道:“楊姑娘,你方才說的那首曲子真的是太……太豔了,你們巴渝女兒都這麽擅長吟唱這種曲子嗎?”
宜竹笑吟吟地接道:“人們說,心中有什麽就看到什麽,王姑娘能從一首下裏巴人的民歌看出這等深意,心思真夠宛轉細膩的。兩位姑娘如無別的事,宜竹告辭。”話不投機半句多,不過,她真想不通為什麽這個人初次見麵就對她這麽無禮?
崔玉姍不讚同地看了王綺一眼,起身送了宜竹幾步,稍稍離遠些,她悄聲說道:“楊姑娘千萬不要介意,我真是慚愧至極。”
楊宜竹正色問道:“崔姑娘能告訴我她如此針對我的原因嗎?”
崔玉姍猶豫片刻,輕聲歎道:“唉,說來話長。綺妹妹她不止一次跟你堂姐楊宜薇發生爭執。有一次在遊園會上,兩人不知怎地又發生了不快,你堂姐竟然說,綺妹妹長相俗豔,就連她們楊家最不起眼的一個族妹都不如。你的另一個堂姐――好似叫楊宜芳,又補充說她連你這個都不如。”宜竹心中暗自腹誹這兩個豬一樣的堂姐,沒事替她拉什麽仇恨。
楊宜竹道了謝,客氣地讓崔玉姍不要再送。崔玉姍又熱情地往外走了幾步。這時秦靖野和鄭靖北恰好一齊起身走了過來。
崔玉姍臉上掛著大得體的笑容,落落大方地朝兩人盈盈一福:“兩位公子安好。”楊宜竹則朝兩人點頭告辭。
她回去以後,就開始讓哥哥他們收拾東西,準備回家。今天就他們兄妹騎了馬來,孫立才他們還得步行到三裏外的車馬店雇驢車回去,自然要早些趕回。
眾人收拾好東西,啟程回家。楊鎮伊讓宜竹騎馬,他們一幫男子在後麵步行跟著。誰知沒走多遠,秦靖野和鄭靖北兩人竟趕了上來。
秦靖野仍舊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樣子,但說出的話卻讓宜竹既好氣又好笑:“楊姑娘,我想你們一定很樂意與我們同行。”說罷,他淡淡掃了一眼楊鎮伊,他的話裏似乎有一種讓人不易拒絕的威儀。楊鎮伊伊鬼使神差地附和道:“樂、樂意。”
楊宜竹微微轉頭,一語雙關地說道:“秦公子,你似乎有喜歡替別人做決定的癖好?”
秦靖野怔了一下,迅速反問道:“是嗎?比如說。”
楊宜竹語不停頓地道:“比如,你可以決定別人送不送你東西,也可以決定別人樂不樂意與你同行?”
眾人:“……”天哪,哪能說話這麽直接?鄭靖北似笑非笑地看著兩人,想開口說話,又硬生生忍住了。他迫切地想知道這個堂哥怎麽應對。
秦靖野高深莫測地看著宜竹,目光在她臉上停留的時間比平時都要長些。
片刻之後,秦靖野又開始反攻了,他意味深長地說道:“我直到今日才不得不承認,你們楊氏一門確實是人才輩出,奉承和貶損這兩種相反的本領竟出自一家,而且運用得如此爐火純青。”
楊宜竹心中的尷尬和怒意再次被他挑起,胸中的小宇宙開始燃燒,她擲地有聲地坦率說道:“實不相瞞,家父喜歡奉承地位比他高的人,這實在是現實逼人。而我則樂意奉承那些德行操守比我高的人。”
秦靖野的嘴角微翹,興趣盎然地窮追不舍:“敢問你平常貶損的都是哪些人?”
楊宜竹暗暗咬牙,臉上仍然不動聲色:“自然是德行人品比我差的人。”
眾人再一次目瞪口呆。楊鎮伊和孫立才見兩人之間火藥味越來越重,連忙出聲勸阻。可惜的是正方欲停,而反方不止。
秦靖野像是辯論上癮似的,也許,他是精神受虐成癮。
“楊姑娘,我喜歡問到底,你一定不會介意的。話接上句,你所說的這種人一定極難遇到吧?”
“不,絕對不少。隻是有很多地位比我高,心眼又太小,我不得不虛與委蛇,小心周旋。害怕對方打擊報複。”
“不知在下屬於哪一種?”
“公子這麽聰明,一定可以猜得到。”
“極少的那一種?”
“沉默是金,實話會令人傷心。”
……
楊鎮伊他們一行人挺幸運,走了不到一裏,就有幾輛馬車駛過,價錢也挺公道。宜竹沒有坐車,而是騎著馬跟在他們後麵。她前世時就學過騎馬,所以今天一學就會了,再加上她和大青一起打架建立了革命友誼,大青表現得十分溫順,她騎得十分穩當。
到了十字路口,楊宜竹跟秦鄭兩人揮手告別,竹縱馬而去。鄭靖北笑著開口道:“二哥,想不到你也有話多的時候,若不是親眼所見,我真不敢相信。”
秦靖野此裏已緩過神來,臉色有些不自然,他不得不承認道:“方才是有些話多,大概是喝多的緣故。”
接下來的路程,兩人又恢複了以前的相處模式,大多數時間還是鄭靖北說,秦靖野聽。
鄭靖北說了一會征求秦靖野的意見:“二哥你覺得此事如何?”
秦靖野突然攥緊拳頭,沒頭沒腦地接道:“這是最後一次了,我不能給她希望不能讓她誤會。”鄭靖北一臉驚詫,這是哪兒跟哪兒?
秦靖野接著又正顏厲色地警告鄭靖北:“你一定要記得,我們都不能跟楊家結親!”
鄭靖北挑挑眉頭:“楊姑娘說得太對了,你喜歡替別人做決定,我從未這麽想過。”
秦靖野一臉尷尬:“……”一路上,他再沒開口說話。
……
宜竹兄妹倆回到家後,父母都在廳堂等著。宜竹把剩下的一些野味交給母親,平氏一臉興奮地誇兒子能幹,她得知宜竹已經學會騎馬時,再次讚不絕口。接著她又問起今日的事情。楊鎮伊迫不及待地把今日所見所聞說了出來。平氏連說鄭靖北是個好人,還委婉地暗示宜竹是不是要把目光從秦靖野轉到鄭靖北身上。楊宜竹假裝沒聽到她的暗示。話鋒一轉引著母親說起了秦鄭兩兄弟的八卦。
“娘,你上次跟我說過鄭家是武安郡主的前夫家是吧?那麽他們是合離了嗎?”
平氏一說起八卦,神色頓時鮮活起來:“合離?怎麽可能。這事我給你細細地說,這武安郡主的前夫就是大名鼎鼎的鄭雲卿,當年人稱京中第一美男子。他們倆可是一見鍾情,這在當年也是一樁佳話。不過武安郡主的母親鎮國公主不同意這門親事,母女倆差點鬧翻了。不過他們最後還是成親了。可惜好景不長,武安郡主那可是金枝玉葉之身,脾氣強硬。而鄭家又是書香門第,規矩忒多……反正聽說,他們婚後不太和睦。後來就聽說鄭雲卿和他弟媳的妹妹私通,武安郡主眼睛裏可容不得沙子――哦,別說是她,換了誰也受不了,要是你爹敢這樣,我非拿刀剁了他不可――”
一旁的楊明成無奈地接道:“孩他娘,你別什麽事都扯到我頭上好嗎?”
平氏繼續八卦:“反正後來那鄭雲卿和那□□一起死了。鎮國公主曾說過一句話,好像是什麽‘她秦家的女兒隻能喪夫不能合離’,大家都猜測那對奸夫□□肯定是武安郡主和她母親給賜死的……”隻能喪夫不能合離。宜竹暗歎,這話真有王八之氣。這個時代的女人就是果敢豪邁。
“後來,武安郡主又招了一個比她小七八歲的胡人為繼夫,她的長子也改姓秦……”
說到這裏,平氏突然聯想到自家的事,掩嘴驚叫道:“我怎麽把這碴給忘了,武安郡主這人太厲害了,他家的兒媳婦可不好當。竹兒,你還是換個人,就那個鄭靖北吧,家世不錯,脾氣也好。”宜竹無言以對,這都是一廂情願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