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行動
尋龍迷蹤卷一華山驚變 作者:唐家太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實話,夏原吉其實對於王全一直恨厭惡。
夏原吉是個很傳統的儒家文人,這樣的傳統令他本能的對於那些宦官內侍們有一種反感,這種反感不但來源於他一直以來受到的傳統教育,也源自於宦官內侍們那些不光彩的曆史。
在夏原吉的眼裏,這些人不但在身體上不是個完整的男人,心理上也是不完整的。
所以,即便是對於深受皇上信賴的,率領船隊遠航西洋,勞苦功高的鄭和之時,他也會不自覺的站到了鄭和政治上的對立麵。
不過打心眼裏,他對於鄭和還是有那麽一點欽佩之情的,即便曆數當朝重臣,當世名將,想要找出一個人來代替鄭和,指揮那樣規模龐大的船隊,遠渡重洋,踏過驚濤駭浪,麵對那麽多已知的和未知的凶險和艱難,吃盡苦頭而毫不動搖,隻怕是再無第二人選。
然而王全和鄭和卻不同。
在夏原吉看來,王全隻不過是一隻蹲在皇上身邊,指揮搖尾諂媚,以及按照皇上的心意對別人齜牙吠叫的哈巴狗而已。
這種人,於國於民毫無益處,然而卻能貼合皇上的心意,得到皇上的寵信,這本身就是極不正常的事情。
甚至一直以來就有傳言,說皇上準備讓王全著手組建一個什麽“東緝事廠”,用來與權勢滔天的錦衣衛互相製衡,那將會是怎樣可怕的一個組織?
雖然此事一直隻是傳言,並未付諸實施,不過這個王全在皇上心目中的位置,也就可見一斑了。
王全目前雖說隻是一個宮中內侍副總管,品級並不高,然而他上麵的正職始終空懸著,實際上整個皇宮之中的所有宦官內侍,全都歸他掌管,皇上每一日的起居行止,也都是由他安排,在這皇宮大內之中,他成了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其實夏原吉知道,朝中又很多大臣都和自己一樣,從心底裏看不起王全這樣的卑賤小人,可是他可是皇上麵前的大紅人啊,天天守在皇上的身邊,就衝著這一點,連夏原吉在進宮麵聖的時候,遇到王全也不得不客客氣氣的打招呼,表麵上笑容滿麵的,其實背後暗地裏無不鄙夷咒罵。
相信王全自己也應該明白這一點,不過像他這樣的人,八麵玲瓏,圓滑世故,絕不可能輕易樹敵,更不可能讓人看出他心裏的心思,所以對於這些大臣們,他總是一副笑眯眯的樣子,背地裏卻不知道在打什麽主意。
這樣的人,如果有一天做出犯上作亂的事情來,小圓幾絕對不會感到吃驚。
就像是現在,宮中如此混亂,朝中眾臣們已經很多天見不到皇上的麵了,心急如焚之下,也有大臣想到通過王全來了解一下宮中的情形,可是奇怪的是,這個王全也是借口推脫,完全不露麵,這就不能不引起夏原吉他們的疑慮了。
難道真的會像夏原吉最擔心的那樣,王全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勾結宮中閹宦,掌控了禁軍,挾持了皇上,在進行什麽陰謀?
如果真是這樣,宮中劇變,天下必將重新陷入大亂。
如今的大明江山,剛剛從靖難之役的戰亂之中走出來沒有幾年,天下民心思定,急待休養生息,決不能再經曆如此的大亂
,令萬民再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了。
所以夏原吉今天是下定了決心,無論如何的危險,他也決定試一試。
他如今站在午門之前,無比堅定的再三要求求見皇上,即便皇上真的抱恙了,他也要去往病榻之前親眼看一看。
守門的禁軍士卒看著眼前這頑固的夏原吉,有些無可奈何。
這個倔老頭每天都來,每次都是碰了一鼻子灰再回去,可是第二天卻又百折不撓的出現在這裏。
而今天,明明同樣被拒絕了,他居然站在這裏賴著不走了。
軍士知道夏原吉是朝中重臣,不敢得罪,沒有辦法,隻能派人通知守衛午門的統領。
不一會兒,全副武裝的禁軍統領來到了午門前。
夏原吉不認識他,他卻認識夏原吉,知道他不但是朝廷上舉足輕重的重臣,而且是個為國為民的好官,所以也並不想為難他。
可是無論他如何苦口婆心的勸說,這個倔老頭就像茅坑裏的石頭一樣,又臭又硬,倔強得傷心,口口聲聲的就算今日站死在這午門之外,他也一定要見到皇上。
統領很無奈,心裏也漸漸的焦躁了起來。
他並不知道宮中究竟發生了什麽,他也很欽佩夏原吉這樣堅毅的忠臣義士,可是他接到的卻是死命令,無論何人求見,即便是太子和漢王親至,也決不能放一個人進來。
這是軍令,絕非兒戲,一旦違抗,不但自己人頭落地,他手下的這些弟兄,還有大家的妻兒老小,全都會被問罪,軍令如山。
統領暗自歎了口氣,硬起了心腸,寒著一張臉,對夏原吉說道:“大人莫要為難我等,我等皆是奉令行事,絕不可能放大人入宮的。”
夏原吉昂起頭,傲然說道:“既然如此,本官便站死在這午門之前,今日見不到皇上的麵,絕不回返!”
統領沉著臉,寒聲說道:“大人若是如此糾纏下去,擾亂宮門,製造混亂,依照律法,本將可以即刻將你拿下問罪,甚至於當場斬殺,先斬後奏!”
夏原吉喝道:“你敢!”
統領的手伸向了腰間的佩劍:“大人如果不信,可以試一試!”
夏原吉搖頭歎息,對於大明律法,他自然十分熟悉,宮城禁軍麵對危險與混亂的局麵,完全可以視乎情況,先斬後奏,他們絕對有這樣的權力。
他開始有些無奈的一步步的後退。
看到夏原吉開始後退,禁軍統領不由得暗暗鬆了一口氣,甚至有一些小得意,到底是文人,沒見過什麽大場麵,被這麽一番武力恫嚇,到底還是害怕了。
俗話說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的確如此。
同時,他也為不必擔當這個惡人,對像夏原吉這樣的忠義之臣動武而感到暗自慶幸。
然而,他錯了,他誤解了夏原吉搖頭歎息的意思。
當夏原吉後退了幾十步之後,這位禁軍統領忽然耳畔聽到了一陣整齊劃一的弓弦彈動的聲音。
緊接著,他就看見從午門前廣場的另一邊,突然升起了一片黑壓壓的東西,如同飛蝗一般,呼嘯而來。
是箭矢!
還沒等他作出反應,那如雨的箭矢已經鋪天蓋地的壓了過來,不偏不倚的。把他和守在門前的那些禁軍軍士們,全都牢牢的釘在了地上。
他瞪大了臨死的雙眼,盯著站在不遠處正在歎息的夏原吉,他至死也不能相信,這麽一個弱不禁風的瘦老頭,竟然會有這樣的膽子,膽敢率領軍隊進攻皇城?他又是從哪裏來的軍隊?
他更加無法想到的是,剛才夏原吉的搖頭歎息,其實是在為即將死去的他們感到惋惜。
這些禁軍可都是嚴守軍令,盡忠職守的好軍士啊!就這麽死了,真是太可惜了。
然而為了平定皇宮中的亂局,為了這大明天下,這一點犧牲是在所難免的。
夏原吉回身看去,從午門前廣場的另一端,黑壓壓的一片人頭攢動,一大群身著鎧甲全副武裝的軍士,整齊的列隊,向著午門快速的推進著,他們整齊劃一的腳步聲,如同雷鳴一般,震人心神。
而奔行在這些軍士最前麵的一人,高大魁梧,全身銀盔銀甲,濃眉大目,正是淇國公丘福!
這一切原本是夏原吉與丘福事先就商議好了的,夏原吉來午門做最後的努力,如果還是進宮無望的話,宮中必定已經發生了大事,丘福立即就會率軍進攻。
說實話,丘福是漢王朱高煦的心腹之人,身為擁立太子一方的夏原吉,原本是無論如何也不願與漢王一黨合作的。
可惜,現在他已經沒有了選擇。
宮中的情形撲朔迷離,隨時可能發生劇變,然而平日裏與夏原吉關係最好的幾個中,蹇義稱病閉門不出,誰也不見,而掌握兵權的英國公張輔又領軍遠征安南在外,解縉更是還被關在詔獄之中,夏原吉的身邊連一個能夠與之共同商議的人也沒有,他感到無比的孤獨。
這時候,束手無策的夏原吉不由得想起了之前在街頭偶遇的淇國公丘福。
這一次的偶遇當然不會是什麽巧合,而是精心的安排,而且丘福背後的馬車上分明藏著的人就是漢王朱高煦。
所以,臨別之際,丘福所說的那些他手下還有可以調度的軍隊,可以用於平亂勤王之類雲雲,那便不光是他自己的意思,而是出自漢王的授意。
雖然漢王朱高煦與太子一直是水火不容,可是在這件事上,他既然讓丘福出麵來打探自己的口風,說明其實他也不清楚宮中的情況,也是同樣的憂心如焚。
皇上的安危,對於皇位的傳承,那是至關重要的。
至少在這一點上,漢王朱高煦與太子之間,有著相同的訴求,有著合作的基礎。
於是,夏原吉沒有別的選擇,他隻能去找了丘福,因為丘福的手上有兵,而沒有兵,夏原吉什麽事也做不成。
眼看著丘福率領著這些精銳之士衝進了午門之中,夏原吉暗自鬆了口氣,有這樣的虎狼之師,區區幾個閹宦,何足懼哉?
不過同時,他又隱隱感覺到有些憂心,麾下有著這樣的虎狼之師在京城之中,若是將來漢王朱高煦借此來對付太子,又該如何是好?
這的確是一個極為重大的隱患,如同一個陰影,籠罩在了夏原吉的心上。
夏原吉是個很傳統的儒家文人,這樣的傳統令他本能的對於那些宦官內侍們有一種反感,這種反感不但來源於他一直以來受到的傳統教育,也源自於宦官內侍們那些不光彩的曆史。
在夏原吉的眼裏,這些人不但在身體上不是個完整的男人,心理上也是不完整的。
所以,即便是對於深受皇上信賴的,率領船隊遠航西洋,勞苦功高的鄭和之時,他也會不自覺的站到了鄭和政治上的對立麵。
不過打心眼裏,他對於鄭和還是有那麽一點欽佩之情的,即便曆數當朝重臣,當世名將,想要找出一個人來代替鄭和,指揮那樣規模龐大的船隊,遠渡重洋,踏過驚濤駭浪,麵對那麽多已知的和未知的凶險和艱難,吃盡苦頭而毫不動搖,隻怕是再無第二人選。
然而王全和鄭和卻不同。
在夏原吉看來,王全隻不過是一隻蹲在皇上身邊,指揮搖尾諂媚,以及按照皇上的心意對別人齜牙吠叫的哈巴狗而已。
這種人,於國於民毫無益處,然而卻能貼合皇上的心意,得到皇上的寵信,這本身就是極不正常的事情。
甚至一直以來就有傳言,說皇上準備讓王全著手組建一個什麽“東緝事廠”,用來與權勢滔天的錦衣衛互相製衡,那將會是怎樣可怕的一個組織?
雖然此事一直隻是傳言,並未付諸實施,不過這個王全在皇上心目中的位置,也就可見一斑了。
王全目前雖說隻是一個宮中內侍副總管,品級並不高,然而他上麵的正職始終空懸著,實際上整個皇宮之中的所有宦官內侍,全都歸他掌管,皇上每一日的起居行止,也都是由他安排,在這皇宮大內之中,他成了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其實夏原吉知道,朝中又很多大臣都和自己一樣,從心底裏看不起王全這樣的卑賤小人,可是他可是皇上麵前的大紅人啊,天天守在皇上的身邊,就衝著這一點,連夏原吉在進宮麵聖的時候,遇到王全也不得不客客氣氣的打招呼,表麵上笑容滿麵的,其實背後暗地裏無不鄙夷咒罵。
相信王全自己也應該明白這一點,不過像他這樣的人,八麵玲瓏,圓滑世故,絕不可能輕易樹敵,更不可能讓人看出他心裏的心思,所以對於這些大臣們,他總是一副笑眯眯的樣子,背地裏卻不知道在打什麽主意。
這樣的人,如果有一天做出犯上作亂的事情來,小圓幾絕對不會感到吃驚。
就像是現在,宮中如此混亂,朝中眾臣們已經很多天見不到皇上的麵了,心急如焚之下,也有大臣想到通過王全來了解一下宮中的情形,可是奇怪的是,這個王全也是借口推脫,完全不露麵,這就不能不引起夏原吉他們的疑慮了。
難道真的會像夏原吉最擔心的那樣,王全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勾結宮中閹宦,掌控了禁軍,挾持了皇上,在進行什麽陰謀?
如果真是這樣,宮中劇變,天下必將重新陷入大亂。
如今的大明江山,剛剛從靖難之役的戰亂之中走出來沒有幾年,天下民心思定,急待休養生息,決不能再經曆如此的大亂
,令萬民再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了。
所以夏原吉今天是下定了決心,無論如何的危險,他也決定試一試。
他如今站在午門之前,無比堅定的再三要求求見皇上,即便皇上真的抱恙了,他也要去往病榻之前親眼看一看。
守門的禁軍士卒看著眼前這頑固的夏原吉,有些無可奈何。
這個倔老頭每天都來,每次都是碰了一鼻子灰再回去,可是第二天卻又百折不撓的出現在這裏。
而今天,明明同樣被拒絕了,他居然站在這裏賴著不走了。
軍士知道夏原吉是朝中重臣,不敢得罪,沒有辦法,隻能派人通知守衛午門的統領。
不一會兒,全副武裝的禁軍統領來到了午門前。
夏原吉不認識他,他卻認識夏原吉,知道他不但是朝廷上舉足輕重的重臣,而且是個為國為民的好官,所以也並不想為難他。
可是無論他如何苦口婆心的勸說,這個倔老頭就像茅坑裏的石頭一樣,又臭又硬,倔強得傷心,口口聲聲的就算今日站死在這午門之外,他也一定要見到皇上。
統領很無奈,心裏也漸漸的焦躁了起來。
他並不知道宮中究竟發生了什麽,他也很欽佩夏原吉這樣堅毅的忠臣義士,可是他接到的卻是死命令,無論何人求見,即便是太子和漢王親至,也決不能放一個人進來。
這是軍令,絕非兒戲,一旦違抗,不但自己人頭落地,他手下的這些弟兄,還有大家的妻兒老小,全都會被問罪,軍令如山。
統領暗自歎了口氣,硬起了心腸,寒著一張臉,對夏原吉說道:“大人莫要為難我等,我等皆是奉令行事,絕不可能放大人入宮的。”
夏原吉昂起頭,傲然說道:“既然如此,本官便站死在這午門之前,今日見不到皇上的麵,絕不回返!”
統領沉著臉,寒聲說道:“大人若是如此糾纏下去,擾亂宮門,製造混亂,依照律法,本將可以即刻將你拿下問罪,甚至於當場斬殺,先斬後奏!”
夏原吉喝道:“你敢!”
統領的手伸向了腰間的佩劍:“大人如果不信,可以試一試!”
夏原吉搖頭歎息,對於大明律法,他自然十分熟悉,宮城禁軍麵對危險與混亂的局麵,完全可以視乎情況,先斬後奏,他們絕對有這樣的權力。
他開始有些無奈的一步步的後退。
看到夏原吉開始後退,禁軍統領不由得暗暗鬆了一口氣,甚至有一些小得意,到底是文人,沒見過什麽大場麵,被這麽一番武力恫嚇,到底還是害怕了。
俗話說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的確如此。
同時,他也為不必擔當這個惡人,對像夏原吉這樣的忠義之臣動武而感到暗自慶幸。
然而,他錯了,他誤解了夏原吉搖頭歎息的意思。
當夏原吉後退了幾十步之後,這位禁軍統領忽然耳畔聽到了一陣整齊劃一的弓弦彈動的聲音。
緊接著,他就看見從午門前廣場的另一邊,突然升起了一片黑壓壓的東西,如同飛蝗一般,呼嘯而來。
是箭矢!
還沒等他作出反應,那如雨的箭矢已經鋪天蓋地的壓了過來,不偏不倚的。把他和守在門前的那些禁軍軍士們,全都牢牢的釘在了地上。
他瞪大了臨死的雙眼,盯著站在不遠處正在歎息的夏原吉,他至死也不能相信,這麽一個弱不禁風的瘦老頭,竟然會有這樣的膽子,膽敢率領軍隊進攻皇城?他又是從哪裏來的軍隊?
他更加無法想到的是,剛才夏原吉的搖頭歎息,其實是在為即將死去的他們感到惋惜。
這些禁軍可都是嚴守軍令,盡忠職守的好軍士啊!就這麽死了,真是太可惜了。
然而為了平定皇宮中的亂局,為了這大明天下,這一點犧牲是在所難免的。
夏原吉回身看去,從午門前廣場的另一端,黑壓壓的一片人頭攢動,一大群身著鎧甲全副武裝的軍士,整齊的列隊,向著午門快速的推進著,他們整齊劃一的腳步聲,如同雷鳴一般,震人心神。
而奔行在這些軍士最前麵的一人,高大魁梧,全身銀盔銀甲,濃眉大目,正是淇國公丘福!
這一切原本是夏原吉與丘福事先就商議好了的,夏原吉來午門做最後的努力,如果還是進宮無望的話,宮中必定已經發生了大事,丘福立即就會率軍進攻。
說實話,丘福是漢王朱高煦的心腹之人,身為擁立太子一方的夏原吉,原本是無論如何也不願與漢王一黨合作的。
可惜,現在他已經沒有了選擇。
宮中的情形撲朔迷離,隨時可能發生劇變,然而平日裏與夏原吉關係最好的幾個中,蹇義稱病閉門不出,誰也不見,而掌握兵權的英國公張輔又領軍遠征安南在外,解縉更是還被關在詔獄之中,夏原吉的身邊連一個能夠與之共同商議的人也沒有,他感到無比的孤獨。
這時候,束手無策的夏原吉不由得想起了之前在街頭偶遇的淇國公丘福。
這一次的偶遇當然不會是什麽巧合,而是精心的安排,而且丘福背後的馬車上分明藏著的人就是漢王朱高煦。
所以,臨別之際,丘福所說的那些他手下還有可以調度的軍隊,可以用於平亂勤王之類雲雲,那便不光是他自己的意思,而是出自漢王的授意。
雖然漢王朱高煦與太子一直是水火不容,可是在這件事上,他既然讓丘福出麵來打探自己的口風,說明其實他也不清楚宮中的情況,也是同樣的憂心如焚。
皇上的安危,對於皇位的傳承,那是至關重要的。
至少在這一點上,漢王朱高煦與太子之間,有著相同的訴求,有著合作的基礎。
於是,夏原吉沒有別的選擇,他隻能去找了丘福,因為丘福的手上有兵,而沒有兵,夏原吉什麽事也做不成。
眼看著丘福率領著這些精銳之士衝進了午門之中,夏原吉暗自鬆了口氣,有這樣的虎狼之師,區區幾個閹宦,何足懼哉?
不過同時,他又隱隱感覺到有些憂心,麾下有著這樣的虎狼之師在京城之中,若是將來漢王朱高煦借此來對付太子,又該如何是好?
這的確是一個極為重大的隱患,如同一個陰影,籠罩在了夏原吉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