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乘龍升天
尋龍迷蹤卷一華山驚變 作者:唐家太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唐太公歎道:“總算黃帝還信守承諾,沒有對九黎族的主人斬草除根,斬盡殺絕,事實上,當時九黎族的勢力最為強大,所占地域最為廣闊,族人幾乎占了天下人口的接近三分之一,想要把他們全部殺盡,也並不現實。”
“所以黃帝接受了玄女的意見,把天下各個部族集中起來,讓他們混在一塊兒生活,開始實現民族大融合。這樣一來,各個部族在一起吃穿生活,彼此相互影響,相互通婚,時間一長,九黎族也就融入到了其他部族之中,成為了一個統一的民族,而黎姓也逐漸演變,開始出現了許多全新的姓氏,這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黎民百姓。”
葉楓不禁點了點頭,這的確是一個極為高明的辦法,各民族的融合不但逐漸化解了之間的仇恨和矛盾,同時也加強了中央對於民眾的控製,加強了中央的集權。
“那後來呢?”葉楓追問道。
唐太公說道:“或者黃帝的確比蚩尤更加善於管理天下,又或者是來自未來的玄女的從旁協助指導,天下平定之後,黃帝把天下治理得還是很不錯的。”
“他開始設立了一套官職係統,這是前所未有的創舉,設立以雲為名的中央職官,比如,掌管宗族事務的官員稱為青雲,掌管軍事事務的官員叫做縉雲,等等。官職係統的建立,讓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也令得君主的政策能夠得到很好的實施推行。”
“同時,他又修訂了曆法,推行所謂的藝五種,即是在天下推行種植五穀,鼓勵人民實行農耕生產,這進一步引導人民進行安定的定居生活,逐漸擺脫了遊牧和狩獵這樣的流動生活,也加速了民族之間的大融合,加強了中央的管控力。從此以後,逐步奠定了中華民族建立在農耕社會之上的獨特的文明特點。”
(以上內容見於《史記?五帝本紀》,後來,在以黃帝為祖先的姬姓部落裏就出現了一個農業方麵成績卓著的領袖叫做棄。傳說他就是後來周人的祖先,被尊為後稷,這已經是後話了。)
葉楓暗自點了點頭,看起來,這黃帝治理天下,倒也的確做得很不錯,比起蚩尤來,的確是強了不少,也許逐鹿之戰的勝敗,對於天下的黎民而言,倒也並不失為是一件好事。
頓了頓,他又問道:“那麽那個九天玄女呢?她後來又怎麽樣了?有沒有完成她的使命?”
唐太公搖了搖頭:“從涿鹿之戰之後,便再也沒有關於玄女的記載了,所以有關她的下落,沒人知道。不過有一件事卻是十分的奇怪,其中頗有些耐人尋味之處。”
葉楓問道:“什麽事?”
唐太公望著葉楓,忽然問道:“你知道傳說之中黃帝最後的結局是什麽嗎?”
葉楓想了想,回答道:“這個自然曾經讀到過,據說在黃帝晚年的時候,天下太平,萬民敬仰,黃帝為了祭天,製造出了鼎這樣的器物。在第一個鼎製造出來的時候,天空中陰雲密布,忽然出現了一條金光閃閃的龍。”
“黃帝告訴群臣,說這是天龍來接他升天去
見天帝,群臣不舍,上前拽住了黃帝的衣袖,結果隻扯下了黃帝的衣服,而黃帝則在眾人眼前乘龍升天而去,消失在了天空中。因此如今世上的黃帝陵中其實隻不過是黃帝的衣冠塚,而黃帝乘龍升天的地方,被命名為鼎湖,而從此龍去鼎湖這一詞也被義瑜為帝王去世之意。”
葉楓所講的這些,都出自於《史記?封禪書》中的記載,不過這內容實在太過於神奇,因此他一直認為這隻不過是太史公司馬遷道聽途說,記下的一些神話傳說而已。
可是這時候唐太公卻眨了眨眼,有些神秘的說道:“關於黃帝最後乘龍升天的故事,也許並不一定是神話傳說而已。”
葉楓聽了不禁心中大奇,難道說,這黃帝還真的騎著龍上天去了?這世上真的有龍這樣的生物?
唐太公笑了笑,反問道:“你仔細想想,龍的出現是在鼎製作成功之後,那麽這個鼎,到底是個什麽形狀?”
葉楓一怔,這鼎的形狀自古以來不都是一個樣子的嗎?不就是那樣,像是……對了,去除了鼎足之後,豈不就是像個倒過來的,銅鍾的形狀?
銅鍾的形狀,葉楓忽然想起來了,當初在樓蘭王城遺址之中的壁畫之上,曾描繪過那從天而降的天火,天火之中那東西的形狀,豈不就正是如同一口巨大的銅鍾?
難道說,這鼎,與那從天而降的天火,與那飛船的殘體,竟然有什麽關聯不成?
看到葉楓似乎有些像明白了,唐太公點了點頭,說道:“一點不錯,史記之中隻記載了龍的出現是在第一口鼎製造成功之後,卻沒有提到這鼎究竟大小如何?若是這鼎足夠的大,或許它其實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用於祭祀的那種鼎,而可能是,玄女所一直在研究的那個飛船的一部分!”
他看葉楓的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便繼續說下去:“其實在涿鹿之戰之後,黃帝開始治理國家,而關於玄女的記載卻沒有隻言片語,就好像這個人完全消失掉了,我們完全可以猜測,其實她隻不過是躲在一個地方,繼續她的研究,想要恢複之前的飛船,完成自己的使命。”
葉楓點點頭,這的確十分可能。
“雖然說墜落在烏斯藏地雪峰之上的那一塊殘體由於消息閉塞,始終沒有被找到,可是別忘了,此時她手裏已經擁有了華山秘窟和樓蘭古國的那兩塊飛船殘體了,以她的聰明和知識,如果烏斯藏地的那一塊殘體並不涉及道關鍵的核心部位的話,憑著手裏的這兩塊殘體,修複出整個飛船來,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葉楓點點頭表示同意,連九天玄女都可能是從未來而立的人類,這世上還有什麽事是不可能的?
唐太公接著說道:“既然如此,那麽我們不妨可以假設,經過了多年的反複摸索研究,玄女終於在那個時候修複了她的飛船,而帶著黃帝升天而去的那條金龍,這極有可能就是這艘飛船。”
葉楓皺著眉問道:“為什麽是龍的形狀呢?”
唐太公說道:“龍的形像是當初蚩尤融
合了天下多個部族的圖騰所創造出來的,代表的是天下之主的權威以及天下萬民的團結,在涿鹿之戰之後,獲勝的黃帝為了他的統治,繼續的沿用了這一形象,作為帝王的象征。所以玄女將飛船造成龍的外形,或許與此有關。又或者,其實最初來自未來的這艘飛船,本身就是一條龍的形象也說不定。”
“不論如何,飛船總算是造出來了,玄女即將乘坐飛船出發,去完成她的使命。她與黃帝之間無論當初是出於何種目的在一起的,終歸是相處了這麽多年,彼此之間應該有了深厚的感情,臨別之際,一定是依依不舍的。”
“而此刻的天下已經大治,安定繁榮,即便是像黃帝這樣的偉人,終究對於未來的世界難免還是懷有好奇之心的,想要跟著玄女去未來看一看,也是人之常情。至於那條龍的金光閃閃,有可能隻是一種金屬的光澤,而並非是真正的黃金的光彩。而黃帝之所以對群臣們說這是上天派來接自己上天的雲雲,全都是因為這件事委實太過於神奇,尋常人難以理解,所以才作這樣的托詞而已。”
一切都解釋得通,合情合理,葉楓找不出一點反駁的理由。隻不過一個充滿了神話色彩的傳說背後的真相竟然會是這樣,別說當時那些上古的人類了,即便是到了如今,也依然令人覺得無法想象,難以置信。
葉楓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又開口問道:“那麽,黃帝他,真的就乘著那條龍,坐著那艘飛船,去了未來世界了?玄女的研究真的成功了嗎?”
唐太公聳了聳肩,歎道:“這恐怕隻有天知道了,無論他們究竟是否成功了,他們要去的世界,也絕非是現在,而是在千年之後的世界,他們無論成功與否,都不是我們所能夠知曉的,隻不過,黃帝雖然乘龍升天而去了,但是這一切卻還遠遠沒有結束,隻是剛剛開始而已。”
葉楓忍不住問道:“後來又發生了什麽?”
唐太公說道:“在黃帝升天之後不久,從前一直忠於蚩尤的九黎族之中的那三支,便發動了叛亂。當時天下民心思定,加上經過黃帝多年的運籌,這三支黎姓部族的力量已經被大大的削弱了,所以這場叛亂很快便被平息了,但是在戰火之中,玄女留下的那些東西,那些關於未來的,遠遠超出了當時人們所能理解範圍的那些技術也全部失落了,沒有人知道其下落。”
葉楓這時接口說道:“也許,這些東西的失落倒也並非完全是壞事。”
唐太公霍然注目於他,問道:“你真的這麽想?”
葉楓點了點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驟然擁有了超越時代,超越所能理解範疇的技術,並不一定就是一件好事。
科技這種東西可能是把雙刃劍,能夠極大的推動社會和時代的發展進步,也可能會帶來巨大的災難,從九天玄女所講述的關於未來末日的情景中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不知道為何,唐太公在聽了葉楓的話以後,卻忽然好像輕鬆了不少,像是放下了心中的什麽巨石,解開了什麽心結。
“所以黃帝接受了玄女的意見,把天下各個部族集中起來,讓他們混在一塊兒生活,開始實現民族大融合。這樣一來,各個部族在一起吃穿生活,彼此相互影響,相互通婚,時間一長,九黎族也就融入到了其他部族之中,成為了一個統一的民族,而黎姓也逐漸演變,開始出現了許多全新的姓氏,這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黎民百姓。”
葉楓不禁點了點頭,這的確是一個極為高明的辦法,各民族的融合不但逐漸化解了之間的仇恨和矛盾,同時也加強了中央對於民眾的控製,加強了中央的集權。
“那後來呢?”葉楓追問道。
唐太公說道:“或者黃帝的確比蚩尤更加善於管理天下,又或者是來自未來的玄女的從旁協助指導,天下平定之後,黃帝把天下治理得還是很不錯的。”
“他開始設立了一套官職係統,這是前所未有的創舉,設立以雲為名的中央職官,比如,掌管宗族事務的官員稱為青雲,掌管軍事事務的官員叫做縉雲,等等。官職係統的建立,讓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也令得君主的政策能夠得到很好的實施推行。”
“同時,他又修訂了曆法,推行所謂的藝五種,即是在天下推行種植五穀,鼓勵人民實行農耕生產,這進一步引導人民進行安定的定居生活,逐漸擺脫了遊牧和狩獵這樣的流動生活,也加速了民族之間的大融合,加強了中央的管控力。從此以後,逐步奠定了中華民族建立在農耕社會之上的獨特的文明特點。”
(以上內容見於《史記?五帝本紀》,後來,在以黃帝為祖先的姬姓部落裏就出現了一個農業方麵成績卓著的領袖叫做棄。傳說他就是後來周人的祖先,被尊為後稷,這已經是後話了。)
葉楓暗自點了點頭,看起來,這黃帝治理天下,倒也的確做得很不錯,比起蚩尤來,的確是強了不少,也許逐鹿之戰的勝敗,對於天下的黎民而言,倒也並不失為是一件好事。
頓了頓,他又問道:“那麽那個九天玄女呢?她後來又怎麽樣了?有沒有完成她的使命?”
唐太公搖了搖頭:“從涿鹿之戰之後,便再也沒有關於玄女的記載了,所以有關她的下落,沒人知道。不過有一件事卻是十分的奇怪,其中頗有些耐人尋味之處。”
葉楓問道:“什麽事?”
唐太公望著葉楓,忽然問道:“你知道傳說之中黃帝最後的結局是什麽嗎?”
葉楓想了想,回答道:“這個自然曾經讀到過,據說在黃帝晚年的時候,天下太平,萬民敬仰,黃帝為了祭天,製造出了鼎這樣的器物。在第一個鼎製造出來的時候,天空中陰雲密布,忽然出現了一條金光閃閃的龍。”
“黃帝告訴群臣,說這是天龍來接他升天去
見天帝,群臣不舍,上前拽住了黃帝的衣袖,結果隻扯下了黃帝的衣服,而黃帝則在眾人眼前乘龍升天而去,消失在了天空中。因此如今世上的黃帝陵中其實隻不過是黃帝的衣冠塚,而黃帝乘龍升天的地方,被命名為鼎湖,而從此龍去鼎湖這一詞也被義瑜為帝王去世之意。”
葉楓所講的這些,都出自於《史記?封禪書》中的記載,不過這內容實在太過於神奇,因此他一直認為這隻不過是太史公司馬遷道聽途說,記下的一些神話傳說而已。
可是這時候唐太公卻眨了眨眼,有些神秘的說道:“關於黃帝最後乘龍升天的故事,也許並不一定是神話傳說而已。”
葉楓聽了不禁心中大奇,難道說,這黃帝還真的騎著龍上天去了?這世上真的有龍這樣的生物?
唐太公笑了笑,反問道:“你仔細想想,龍的出現是在鼎製作成功之後,那麽這個鼎,到底是個什麽形狀?”
葉楓一怔,這鼎的形狀自古以來不都是一個樣子的嗎?不就是那樣,像是……對了,去除了鼎足之後,豈不就是像個倒過來的,銅鍾的形狀?
銅鍾的形狀,葉楓忽然想起來了,當初在樓蘭王城遺址之中的壁畫之上,曾描繪過那從天而降的天火,天火之中那東西的形狀,豈不就正是如同一口巨大的銅鍾?
難道說,這鼎,與那從天而降的天火,與那飛船的殘體,竟然有什麽關聯不成?
看到葉楓似乎有些像明白了,唐太公點了點頭,說道:“一點不錯,史記之中隻記載了龍的出現是在第一口鼎製造成功之後,卻沒有提到這鼎究竟大小如何?若是這鼎足夠的大,或許它其實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用於祭祀的那種鼎,而可能是,玄女所一直在研究的那個飛船的一部分!”
他看葉楓的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便繼續說下去:“其實在涿鹿之戰之後,黃帝開始治理國家,而關於玄女的記載卻沒有隻言片語,就好像這個人完全消失掉了,我們完全可以猜測,其實她隻不過是躲在一個地方,繼續她的研究,想要恢複之前的飛船,完成自己的使命。”
葉楓點點頭,這的確十分可能。
“雖然說墜落在烏斯藏地雪峰之上的那一塊殘體由於消息閉塞,始終沒有被找到,可是別忘了,此時她手裏已經擁有了華山秘窟和樓蘭古國的那兩塊飛船殘體了,以她的聰明和知識,如果烏斯藏地的那一塊殘體並不涉及道關鍵的核心部位的話,憑著手裏的這兩塊殘體,修複出整個飛船來,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葉楓點點頭表示同意,連九天玄女都可能是從未來而立的人類,這世上還有什麽事是不可能的?
唐太公接著說道:“既然如此,那麽我們不妨可以假設,經過了多年的反複摸索研究,玄女終於在那個時候修複了她的飛船,而帶著黃帝升天而去的那條金龍,這極有可能就是這艘飛船。”
葉楓皺著眉問道:“為什麽是龍的形狀呢?”
唐太公說道:“龍的形像是當初蚩尤融
合了天下多個部族的圖騰所創造出來的,代表的是天下之主的權威以及天下萬民的團結,在涿鹿之戰之後,獲勝的黃帝為了他的統治,繼續的沿用了這一形象,作為帝王的象征。所以玄女將飛船造成龍的外形,或許與此有關。又或者,其實最初來自未來的這艘飛船,本身就是一條龍的形象也說不定。”
“不論如何,飛船總算是造出來了,玄女即將乘坐飛船出發,去完成她的使命。她與黃帝之間無論當初是出於何種目的在一起的,終歸是相處了這麽多年,彼此之間應該有了深厚的感情,臨別之際,一定是依依不舍的。”
“而此刻的天下已經大治,安定繁榮,即便是像黃帝這樣的偉人,終究對於未來的世界難免還是懷有好奇之心的,想要跟著玄女去未來看一看,也是人之常情。至於那條龍的金光閃閃,有可能隻是一種金屬的光澤,而並非是真正的黃金的光彩。而黃帝之所以對群臣們說這是上天派來接自己上天的雲雲,全都是因為這件事委實太過於神奇,尋常人難以理解,所以才作這樣的托詞而已。”
一切都解釋得通,合情合理,葉楓找不出一點反駁的理由。隻不過一個充滿了神話色彩的傳說背後的真相竟然會是這樣,別說當時那些上古的人類了,即便是到了如今,也依然令人覺得無法想象,難以置信。
葉楓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又開口問道:“那麽,黃帝他,真的就乘著那條龍,坐著那艘飛船,去了未來世界了?玄女的研究真的成功了嗎?”
唐太公聳了聳肩,歎道:“這恐怕隻有天知道了,無論他們究竟是否成功了,他們要去的世界,也絕非是現在,而是在千年之後的世界,他們無論成功與否,都不是我們所能夠知曉的,隻不過,黃帝雖然乘龍升天而去了,但是這一切卻還遠遠沒有結束,隻是剛剛開始而已。”
葉楓忍不住問道:“後來又發生了什麽?”
唐太公說道:“在黃帝升天之後不久,從前一直忠於蚩尤的九黎族之中的那三支,便發動了叛亂。當時天下民心思定,加上經過黃帝多年的運籌,這三支黎姓部族的力量已經被大大的削弱了,所以這場叛亂很快便被平息了,但是在戰火之中,玄女留下的那些東西,那些關於未來的,遠遠超出了當時人們所能理解範圍的那些技術也全部失落了,沒有人知道其下落。”
葉楓這時接口說道:“也許,這些東西的失落倒也並非完全是壞事。”
唐太公霍然注目於他,問道:“你真的這麽想?”
葉楓點了點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驟然擁有了超越時代,超越所能理解範疇的技術,並不一定就是一件好事。
科技這種東西可能是把雙刃劍,能夠極大的推動社會和時代的發展進步,也可能會帶來巨大的災難,從九天玄女所講述的關於未來末日的情景中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不知道為何,唐太公在聽了葉楓的話以後,卻忽然好像輕鬆了不少,像是放下了心中的什麽巨石,解開了什麽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