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勝,你這已經第三個複讀了,人家讀高三也就十七八歲,你都十九了,你丟不丟人?”得勝媽在廚房一邊刷碗一邊大聲的說著,雖然帶著幾分嚴厲,卻也聽得出語氣中對兒子的心疼,“你如果今年再考不上,難道還要複讀一年嗎?你好意思嗎?”
作為教師的母親,對於兒子顯然很惱火,這邊母親在絮叨著,那邊得勝回到房間拿出一本名叫《八卦衍推》的書在看,麵對兒子的不理不睬,便推開門,見兒子又在看閑書,氣不打一處來,“你就看吧,我看你再考不上,就自己去外麵謀生吧,我也不管你了”說罷摔門而去。
對於婚姻難以圓滿的母親,兒子似乎是他唯一的希望和寄托,可是看見他這樣,不僅傷心,更多的卻是自責和包容,一邊是對於自己婚姻不幸的傷感,一邊也是對於兒子生活在單親家庭的無奈。
張德勝很小的時候父母離異,母親一直獨身,父親再婚。雖然名義由父親監護撫養,卻大多數是伴隨著母親的。
得勝跟小時候受祖父的耳濡目染,對於曆史、地理一類,有特別的天賦和異於常人的熱衷,直到後來,也就造成了學業上的嚴重偏科,所以兩次高考落榜。
他跟他父親不親,極少相處,彼此沒什麽溝通,父親暴戾而又固執,小時候經常家暴,所以年歲大了,父子間形同水火。
得勝是八九年生的,張家唯一的兒子,得勝這個名字是祖父取的,按輩分是個“得”字,取名“勝”是寓意一代勝過一代的意思,名字普通卻被祖輩寄予厚望。得勝的祖父是遠近聞名的學者,還是縣裏第一批大學生。祖父一身儒氣,封建思想嚴重,嘴裏滿是三綱五常和道德倫理,大抵是因為家世的關係吧。
終於,得勝第三次高考落榜,成績出來竟是理科三門總分不如文科一門的分數,拿到這個成績,他第一個見的人是祖父,祖孫兩坐在一塊從午飯到天摸黑,祖父竟說著說著,越發老淚縱橫。
在祖父看來,不能考上好大學走上做學問的道路,這人幾乎就廢了一半,即使是在當今社會,也難以說服他改變那根深蒂固的思想,也許在他眼裏,得勝是很讓他失望的,可是麵對唯一的孫兒,也隻好默認現實。
幾番語重心長之後,祖父開始說起了往事。
得勝的曾祖,在民國時期是陝東南一帶出名的一個大地主,看家的家丁、房裏的丫頭、地裏的的長工、賬房的先生、廚房的媽子加起來得有好幾十人,甚至還有專門的訟師。
曾祖隻有兩兄弟,幼弟名百臣,這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這麽說吧,如果有小孩子哭鬧不聽話,爹媽隻用說一句“張百臣來了。”立馬偃旗息鼓,乖乖的不再哭鬧。
要說這張家家大業大,也是有份來曆的。
早年間,張父從湖北避難,舉家來到陝南山區,途中遇到歹人還死了親弟弟。
好不容易來到塔龍鎮,見這裏高山環抱,隻有江邊一塊緩坡稍微平坦些,鎮子便依山臨水而建,一條丈寬的馬路蜿蜒自南向北,漢江水流由西往東。雖說鎮子不大,卻也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客棧、郵局、電報局、錢莊、洋行等等應有盡有,沿街小販的叫賣聲也是絡繹不絕,江麵上各種商船、渡船往來停靠,此番景象,竟一個小武漢似的。
一家人因衣著不堪,且不像本地人,正在街上行走之時,被後麵的保安隊叫住,這保安隊盡是些地痞流氓,平日裏就幹些明奪暗搶的勾當,見外鄉人好欺負,便上前盤問,欲行搜刮之事,這張家人也因為初到此地,便不敢反抗,隻一個十五歲模樣的小子不甘被欺,作抵抗狀。
保安隊其中一人,見人行中還有個姑娘,雖然穿著破爛,倒也是個美人胚子,頓時色上心頭,竟公然調戲,張父雖有抵抗,卻無奈一家人都被保安隊員架住,隻這十五歲模樣的小子得了空咬住那保安隊員的左手腕子不放,
啪的一記重重的耳光,“你這狗日的小雜種,不想活了嗎?哪裏來的野小子?給老子收拾了。”,抓住這小子就要抬手再打,就在此時,前方一頂四抬轎子停了下來,一個小哥進前,喝住保安隊的人,拿出五塊大洋,高聲道:“我家郭老爺最見不得窮人受苦,給個麵子,就此作罷吧。”遂即眾保安隊的人拿了錢散開。
這邊轎子正將抬起,張父衝到轎前,一個深鞠,萬分謙恭的說道:“多謝恩人相助,我等家小自湖北避禍而來,初到此地蒙郭老爺抬手相助,感激不盡。”轎子裏麵不語,旁邊的小哥示意他們讓開,張父再次攔下轎子:“我雖粗人,但也知有恩必報的道理,如老爺不棄,我等願當牛做馬,以報老爺恩情。”
那裏轎子揭開窗簾,裏麵的人對著小哥說了兩句,那小哥又拿出幾塊大洋,走過來:“拿,這是我家老爺給你們的,趕緊收了讓開,我家老爺還有急事。”這張父雖落難,卻也不是見錢眼開的人,越發的執拗起來。見狀,轎簾推開,一個與張父一般年紀的人,一身富貴逼人的氣息說道:“你若有心,晚飯間到府上說話。”說罷,這邊小哥過來跟張父詳細說了一遍郭府的地址,張父也就不再執拗了,一行人讓開了路,郭家的轎子朝東而去。
晚飯未罷,張家人果真來到郭府,一番通稟,被領進了一間偏廳,這郭老爺聽聞了張家的身世,再加上張父有走馬的經驗,郭老爺見他可憐,也就收了他一家在府裏。
張父趕馬跑川陝,年時久了,漸漸做了馬隊頭,因為走馬從來沒出過什麽岔子,人也忠厚老實,郭家便賞了田產和一間偏院,雖和郭家同進一門,一家人倒也正式有了自己的家底。
可這百臣卻不是老實巴交的主,十七八歲就常帶著一幫子小夥計以眾淩寡,攔路搶劫,大者搶劫現大洋,小者饃、雞蛋什麽的也要,年日久了,遠近十裏八鄉的過路商販都被坑苦了。
偏偏這郭家有個寶貝小女兒卻對他暗生情愫,百臣自知小姐喜歡他,更加有恃無恐,在郭宅下人中橫行霸道,對於東家也是陽奉陰違。在家也是常和父兄揚言不甘人下,還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信條,常思幹番大事業翻身做人主,衝勁十足。而其兄百弼卻生性謹慎,對於安守本分的父親,無疑小兒子是一大心病。
民初亂世,軍閥混戰,強拉壯丁,有錢的花錢,沒錢的拉人。陝西軍閥駐陝南某團駐防龍塔鎮,團長姓魏,巧了也是湖北人,魏團長常召集全縣鄉紳富豪搞募捐,那時候有槍的武裝就是天王老子,一個地方的駐防部隊,即是預防敵人的軍事力量,也是地方鄉紳的保護傘,鄉紳和軍方倒也各取所需,隻郭家前後就捐了四次共計兩千多現大洋,魏團長仍舊貪心不足,三天兩頭帶著兵到各鄉紳家裏索要募捐,打著募捐的幌子,一部分倒也是真的做了軍資,另一部分也進了他個人的口袋。
張父見小兒子終日無所事事,拿出積蓄托人引薦給百臣捐了個少尉副排長,魏團長是個貪財如命的主,這張百臣也是個嘴裏抹蜜、頭腦精靈的角色,知道投其所好,不到一年竟成了魏團長的心腹,還被擢升為上尉副官,專做其狗腿子。魏團長到哪裏,旁邊總有一個腰裏別著個王八盒子的年輕人,那就是張百臣,跟著姓魏的橫行霸道,上躥下跳,不能說壞事做盡,最起碼也是助紂為虐。
即便張百臣大小是個軍官,平日裏橫行鄉裏,但在郭家人眼裏,他就是個笑話,郭家人才不把他當回事呢。
郭氏家大業大,祖上積澱下來的財富數不勝數,前清時期山西暴亂,舉家遷往陝東南,那時候的陝東南還是未開化的荒蠻之地,到處一片狼藉,山窮水惡,農民一年到頭過的戰戰兢兢,為了生計憂心忡忡,可謂是少有的不毛之地,這郭家來到這裏,拿出家資,不僅修通了去往府城的道路,還大批的墾荒造田,也是造福一方。到了郭老爺這一代,生意做的越發大了,全國的各大名茶都通過漢江水運到他這裏,再由他倒往西南和西北,再把四川的布匹倒往全國,年複一年,僅這兩項生意所創造的財富就可想而知。
雖說時逢亂世,陝東南這地方卻偏安一隅,與世無爭,軍閥們誰也不願來這山川閉塞也沒有什麽利用價值的地方,所以不論外麵征戰多麽激烈,這裏卻是一片太平景色,人們自得其樂,儼然世外桃源一般。
一日,張百臣來到魏團長身邊,貼耳道:“團座,咱們這一兩年搞募捐也弄了不少,但是現大洋終究是現大洋,黃金才是硬貨啊。”這團長噌的一下站起來“此話何意啊?”
“團座,我在郭家做家丁的時候,得知他家藏有不少金條哩,這些年在他府上聽聞,這些金條就藏在郭家祠堂裏,隻是這地方太明顯,平日家丁戒備森嚴,也不太好下手。”這魏團長一聽,正猶如瞌睡遇到了枕頭,哪還想那麽多,立即就和張百臣開始策劃如何取來這些黃金....
最後二人相視一笑,魏團長道:“百臣呐,這事情就這樣定了,事成之後少不了你的富貴。”
就這樣,一個驚天陰謀開始了……
作為教師的母親,對於兒子顯然很惱火,這邊母親在絮叨著,那邊得勝回到房間拿出一本名叫《八卦衍推》的書在看,麵對兒子的不理不睬,便推開門,見兒子又在看閑書,氣不打一處來,“你就看吧,我看你再考不上,就自己去外麵謀生吧,我也不管你了”說罷摔門而去。
對於婚姻難以圓滿的母親,兒子似乎是他唯一的希望和寄托,可是看見他這樣,不僅傷心,更多的卻是自責和包容,一邊是對於自己婚姻不幸的傷感,一邊也是對於兒子生活在單親家庭的無奈。
張德勝很小的時候父母離異,母親一直獨身,父親再婚。雖然名義由父親監護撫養,卻大多數是伴隨著母親的。
得勝跟小時候受祖父的耳濡目染,對於曆史、地理一類,有特別的天賦和異於常人的熱衷,直到後來,也就造成了學業上的嚴重偏科,所以兩次高考落榜。
他跟他父親不親,極少相處,彼此沒什麽溝通,父親暴戾而又固執,小時候經常家暴,所以年歲大了,父子間形同水火。
得勝是八九年生的,張家唯一的兒子,得勝這個名字是祖父取的,按輩分是個“得”字,取名“勝”是寓意一代勝過一代的意思,名字普通卻被祖輩寄予厚望。得勝的祖父是遠近聞名的學者,還是縣裏第一批大學生。祖父一身儒氣,封建思想嚴重,嘴裏滿是三綱五常和道德倫理,大抵是因為家世的關係吧。
終於,得勝第三次高考落榜,成績出來竟是理科三門總分不如文科一門的分數,拿到這個成績,他第一個見的人是祖父,祖孫兩坐在一塊從午飯到天摸黑,祖父竟說著說著,越發老淚縱橫。
在祖父看來,不能考上好大學走上做學問的道路,這人幾乎就廢了一半,即使是在當今社會,也難以說服他改變那根深蒂固的思想,也許在他眼裏,得勝是很讓他失望的,可是麵對唯一的孫兒,也隻好默認現實。
幾番語重心長之後,祖父開始說起了往事。
得勝的曾祖,在民國時期是陝東南一帶出名的一個大地主,看家的家丁、房裏的丫頭、地裏的的長工、賬房的先生、廚房的媽子加起來得有好幾十人,甚至還有專門的訟師。
曾祖隻有兩兄弟,幼弟名百臣,這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這麽說吧,如果有小孩子哭鬧不聽話,爹媽隻用說一句“張百臣來了。”立馬偃旗息鼓,乖乖的不再哭鬧。
要說這張家家大業大,也是有份來曆的。
早年間,張父從湖北避難,舉家來到陝南山區,途中遇到歹人還死了親弟弟。
好不容易來到塔龍鎮,見這裏高山環抱,隻有江邊一塊緩坡稍微平坦些,鎮子便依山臨水而建,一條丈寬的馬路蜿蜒自南向北,漢江水流由西往東。雖說鎮子不大,卻也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客棧、郵局、電報局、錢莊、洋行等等應有盡有,沿街小販的叫賣聲也是絡繹不絕,江麵上各種商船、渡船往來停靠,此番景象,竟一個小武漢似的。
一家人因衣著不堪,且不像本地人,正在街上行走之時,被後麵的保安隊叫住,這保安隊盡是些地痞流氓,平日裏就幹些明奪暗搶的勾當,見外鄉人好欺負,便上前盤問,欲行搜刮之事,這張家人也因為初到此地,便不敢反抗,隻一個十五歲模樣的小子不甘被欺,作抵抗狀。
保安隊其中一人,見人行中還有個姑娘,雖然穿著破爛,倒也是個美人胚子,頓時色上心頭,竟公然調戲,張父雖有抵抗,卻無奈一家人都被保安隊員架住,隻這十五歲模樣的小子得了空咬住那保安隊員的左手腕子不放,
啪的一記重重的耳光,“你這狗日的小雜種,不想活了嗎?哪裏來的野小子?給老子收拾了。”,抓住這小子就要抬手再打,就在此時,前方一頂四抬轎子停了下來,一個小哥進前,喝住保安隊的人,拿出五塊大洋,高聲道:“我家郭老爺最見不得窮人受苦,給個麵子,就此作罷吧。”遂即眾保安隊的人拿了錢散開。
這邊轎子正將抬起,張父衝到轎前,一個深鞠,萬分謙恭的說道:“多謝恩人相助,我等家小自湖北避禍而來,初到此地蒙郭老爺抬手相助,感激不盡。”轎子裏麵不語,旁邊的小哥示意他們讓開,張父再次攔下轎子:“我雖粗人,但也知有恩必報的道理,如老爺不棄,我等願當牛做馬,以報老爺恩情。”
那裏轎子揭開窗簾,裏麵的人對著小哥說了兩句,那小哥又拿出幾塊大洋,走過來:“拿,這是我家老爺給你們的,趕緊收了讓開,我家老爺還有急事。”這張父雖落難,卻也不是見錢眼開的人,越發的執拗起來。見狀,轎簾推開,一個與張父一般年紀的人,一身富貴逼人的氣息說道:“你若有心,晚飯間到府上說話。”說罷,這邊小哥過來跟張父詳細說了一遍郭府的地址,張父也就不再執拗了,一行人讓開了路,郭家的轎子朝東而去。
晚飯未罷,張家人果真來到郭府,一番通稟,被領進了一間偏廳,這郭老爺聽聞了張家的身世,再加上張父有走馬的經驗,郭老爺見他可憐,也就收了他一家在府裏。
張父趕馬跑川陝,年時久了,漸漸做了馬隊頭,因為走馬從來沒出過什麽岔子,人也忠厚老實,郭家便賞了田產和一間偏院,雖和郭家同進一門,一家人倒也正式有了自己的家底。
可這百臣卻不是老實巴交的主,十七八歲就常帶著一幫子小夥計以眾淩寡,攔路搶劫,大者搶劫現大洋,小者饃、雞蛋什麽的也要,年日久了,遠近十裏八鄉的過路商販都被坑苦了。
偏偏這郭家有個寶貝小女兒卻對他暗生情愫,百臣自知小姐喜歡他,更加有恃無恐,在郭宅下人中橫行霸道,對於東家也是陽奉陰違。在家也是常和父兄揚言不甘人下,還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信條,常思幹番大事業翻身做人主,衝勁十足。而其兄百弼卻生性謹慎,對於安守本分的父親,無疑小兒子是一大心病。
民初亂世,軍閥混戰,強拉壯丁,有錢的花錢,沒錢的拉人。陝西軍閥駐陝南某團駐防龍塔鎮,團長姓魏,巧了也是湖北人,魏團長常召集全縣鄉紳富豪搞募捐,那時候有槍的武裝就是天王老子,一個地方的駐防部隊,即是預防敵人的軍事力量,也是地方鄉紳的保護傘,鄉紳和軍方倒也各取所需,隻郭家前後就捐了四次共計兩千多現大洋,魏團長仍舊貪心不足,三天兩頭帶著兵到各鄉紳家裏索要募捐,打著募捐的幌子,一部分倒也是真的做了軍資,另一部分也進了他個人的口袋。
張父見小兒子終日無所事事,拿出積蓄托人引薦給百臣捐了個少尉副排長,魏團長是個貪財如命的主,這張百臣也是個嘴裏抹蜜、頭腦精靈的角色,知道投其所好,不到一年竟成了魏團長的心腹,還被擢升為上尉副官,專做其狗腿子。魏團長到哪裏,旁邊總有一個腰裏別著個王八盒子的年輕人,那就是張百臣,跟著姓魏的橫行霸道,上躥下跳,不能說壞事做盡,最起碼也是助紂為虐。
即便張百臣大小是個軍官,平日裏橫行鄉裏,但在郭家人眼裏,他就是個笑話,郭家人才不把他當回事呢。
郭氏家大業大,祖上積澱下來的財富數不勝數,前清時期山西暴亂,舉家遷往陝東南,那時候的陝東南還是未開化的荒蠻之地,到處一片狼藉,山窮水惡,農民一年到頭過的戰戰兢兢,為了生計憂心忡忡,可謂是少有的不毛之地,這郭家來到這裏,拿出家資,不僅修通了去往府城的道路,還大批的墾荒造田,也是造福一方。到了郭老爺這一代,生意做的越發大了,全國的各大名茶都通過漢江水運到他這裏,再由他倒往西南和西北,再把四川的布匹倒往全國,年複一年,僅這兩項生意所創造的財富就可想而知。
雖說時逢亂世,陝東南這地方卻偏安一隅,與世無爭,軍閥們誰也不願來這山川閉塞也沒有什麽利用價值的地方,所以不論外麵征戰多麽激烈,這裏卻是一片太平景色,人們自得其樂,儼然世外桃源一般。
一日,張百臣來到魏團長身邊,貼耳道:“團座,咱們這一兩年搞募捐也弄了不少,但是現大洋終究是現大洋,黃金才是硬貨啊。”這團長噌的一下站起來“此話何意啊?”
“團座,我在郭家做家丁的時候,得知他家藏有不少金條哩,這些年在他府上聽聞,這些金條就藏在郭家祠堂裏,隻是這地方太明顯,平日家丁戒備森嚴,也不太好下手。”這魏團長一聽,正猶如瞌睡遇到了枕頭,哪還想那麽多,立即就和張百臣開始策劃如何取來這些黃金....
最後二人相視一笑,魏團長道:“百臣呐,這事情就這樣定了,事成之後少不了你的富貴。”
就這樣,一個驚天陰謀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