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後,每日功課變成了晨練、早讀、午修、晚講,午後修習功課從讀書變為練功學仙法。
長弓雲的好日子終結,噩夢來臨。
“愚鈍!讀書兩年有餘,學法三月,竟連一篇《引仙訣》都未背熟!”仙老桐風英氣炸了,他目睹眼前這孩童初學《帝經》一蹴而就,入門輕輕鬆鬆,但是學仙法三個多月卻連《引仙訣》都不能背誦,肯定是偷懶了,走神了。“罰!今晚誦《引仙訣》三百遍!”
兩月後,又一次考校。
“流星子,《引仙訣》可曾背熟?”
長弓雲趕緊跪伏:“請仙老懲罰,雲兒愚笨,尚未背熟。”
“你......”仙老氣結,舉手欲打又覺掉價且便宜了劣徒,左右看看別無他物可用,心意一動化出一根長鞭,挾風帶雷打在跪伏著的脊背上,“啪!”衣衫破裂,皮開肉綻處雷光隱隱,血肉模糊。
長弓雲額頭觸地,一動不動。
“啪!”又一鞭下去,仙老怒喝:“你究竟學仙術不學?”
“學,學,我學。”長弓雲急忙回答,情真意切,他是真心要學仙術的。
“那為何不用功?”問著,氣頭又起,仙老再度揮鞭,又是一聲脆響。
“雲兒.......”長弓雲痛的呲牙咧嘴,聲音都變了調:“雲兒太笨,一千零二十四個仙道符文,至、至今隻記得三百二十七個。”
“胡說!你敢強辯!”
“不敢,不敢,仙老,雲兒不敢。”少年沒說謊,他一看到那些七扭八拐不知所謂的符文就頭疼,勉力去記,今日記住十個,明天想起來的僅有三、四個,有時候甚至連前日學的一並忘個幹淨。
桐風英幾鞭下去,心氣已見平息,他實在是對流星子寄托了太大期望,連胞弟風華都化僅剩的三十年壽元以為助力,期望不可謂不深。長弓雲也乖覺聰穎,天資不錯,怎麽就記不住區區千餘個仙道符文呢?奇哉怪也!肯定是心思不屬,誦讀萬遍也是枉然。那,這孩兒心思去哪兒了?莫非......
“我問你,《帝經》修煉如何?”
“雲兒求仙老責罰,《帝經》雖已入門,可是,可是......”
“說!”
“近日吸納靈氣越來越少,幾乎沒有汙穢排出。仙老,雲兒已然用心盡力,不知為何會如此?”
桐風英雖師法仙島,但畢竟有四百多年壽元,見識廣博,神山那一套修煉之法也略知一二。按照常理,煉氣鍛體應當是隨著修行日深而吸納天地靈萃越多,就算他天資不凡,汙穢盡除已經完全入門,要突破門檻跨越境界,也應當是吸納更多天地靈萃以助力,怎會出現如此之狀?
《帝經》、《引仙訣》都出現問題,偶然的巧合嗎?又或者果然是出身注定修行路,以此子出身奴隸之命,隻能走那鍛體苦修之道?
也不對!流星子四歲開始學那長弓堯的《奔雷術》,六歲入二重境界,七歲進三重,堪稱神速,煉氣之道應當無礙才是!
左思右想,仙老也是不得其解,看到麵前趴伏的少年脊背開花,血跡斑斑,心中不忍,卻又強要收起惻隱之心,玉不琢不成器啊!嗯......既找不到因由,姑且以那鍛體之法試一試。
“你且起來,收拾什物去那龍吟瀑之下,何時能在水瀑下舉起千斤巨石了,再回來學仙法。”
“是,仙老。”長弓雲乖乖領命。
天池乃聚集群峰雪融之水而成,水滿則溢,瀉出而成瀑布,飛墜百丈之下的深潭,再流下山去化作滄浪之水,滾滾向東。
百丈之高,飛流直下,水花四濺,水霧漫天,轟然巨響在山間回蕩猶如龍吟,故稱“龍吟瀑”。
八歲少年,身高不過四尺有半,運足勁道也隻能勉強舉起五百斤巨石,艱難步入飛瀑之下,五百斤巨石頓成千斤、數千斤下壓之力,力沉勢大,令他不及運轉《帝經》,渾身骨骼“哢哢”作響,全身肌肉緊繃發力也不能阻止下壓之勢,噗通跪伏下去,雙膝竟然壓碎水中一塊卵石,人傾石落。
再來!五百斤不成就三百斤,循序漸進,也能進境。
三百斤,勉強能成,運轉《帝經》之法,下蹲上舉,艱難無比,好幾次脫力栽倒,倔強的天性,心中的渴求讓他又爬起來繼續,把自己壓榨到極限再超過極限。
“拉滿弓不是極限,須拉斷弓臂才算紮實!”爹爹的話,少年片刻不曾忘卻。
冰寒的瀑布水轟隆而下,雙手托舉巨石的長弓雲雙腿戰戰,幾欲軟倒。忽然,體內僅剩的一股氣機竄動,牽引周遭天地靈萃之力匯聚,化作旋風穿破瀑布和巨石阻礙,猛然灌入他的頭頂和雙掌。
體內轟隆有聲,比那瀑布飛瀉而下的巨響更為有力。
如龍卷一般的靈萃之力匯入丹田,旋轉煉化為自身真氣,又流轉五髒六腑,四肢百骸,補充消耗殆盡的氣力。長弓雲頓覺輕鬆,心中明悟此舉正合《帝經》修煉之道,不禁心中愉悅,口吐長嘯。
嘯聲尖銳,響動四方,洞中靜室內,仙老桐風英心中一驚,旋覺那嘯聲中帶著歡愉,並非遇險求救之聲。
“唔,《帝經》與神山,真有因果!”
當世,修士之路無外三條,鍛體、煉氣、修神。
鍛體讓筋骨強悍,神力驚人,行“以力破法”之道;煉氣以吸納天地靈萃壯大己身、洗筋伐髓,使修煉者脫胎換骨,登天路以證道;修神者錘煉神魂,發掘慧根,師法自然而曉諸天萬物之理,借助丹藥、法器、靈物施展法術,飛天遁地,吞雲吐霧,無所不能。
世事無絕對,修煉之道因人而異,萬載以來前人走出道路千萬條,各有千秋,追根溯源,分門別類,遂成神山、仙島兩大係統。
修士來自凡間,自然受到世俗影響,往往以自身資質條件選擇修習神山或仙島之法。
神山之法,鍛體、煉氣並重亦可單獨修煉鍛體。一般筋骨強壯者即可鍛體,煉氣需要覺悟資質,且修煉時間漫長,耗費較大。
帝國之初,皇室和諸侯軍製乃平戰結合,戰時以貴族為骨幹,召集平民而成軍隊,因此成年平民都有可能應征打仗,民風尚武。
立國六百年後,世道漸變,軍製亦變,皇室與諸侯都供養有常備軍,故資質較差、身家菲薄的修士一般選擇門檻最低的鍛體,隻要下功夫肯吃苦就能有所成,投軍即成甲士、列長、隊率甚至旅大夫,為平民修士的進身之道。
出身低級貴族,資質較好者,一般選擇以煉氣為主,鍛體為輔,又或者鍛體為主,煉氣為輔,此法成就往往在單修鍛體之上。
仙島之法,借天地萬物奧義,以煉氣為裏,術法為表,非聰穎明慧、根骨極佳、身家豐厚者不能學,為諸侯、士卿大夫子弟專屬。再者,高級貴族子弟個個家學淵源、尊貴不凡,怎能與平民修士一般行那又髒又累又苦甚至須承受劇痛的功法?錦衣華服、仙姿飄逸、氣韻不凡、出塵臨仙......這是必須的!
四百年前的桐侯風英兄弟即是選擇仙島之法,此前教授長弓雲的也正是仙島之法,讀書明義隻是修法的基礎。
可惜流星子能煉氣,卻記不住符文,長此以往,日後就算真氣澎湃卻無術法使用,怎可臨陣殺敵、橫掃天下、顛覆帝國、匡複舊製?可見仙法之路已然不通,隻能期待《帝經》締造奇跡了。
倏然又是三月過去,長弓雲日日在龍吟飛瀑下苦練,並未回來。
仙老桐風英覺得奇怪,雲兒六歲時就能輕鬆搬起三百斤大石,如今《帝經》在身,錘煉三月後於那飛瀑下舉起千斤巨石並非不可能,怎麽......
他偷偷下去窺探,隻見如銀河傾瀉的飛瀑下水花四濺,原來是挾千鈞之力而下的流水擊打在一塊突兀而出的大石上,其音如雷,竟然破了那龍吟之韻。
再看,那塊千斤有餘的大石並非突兀而出,石下有一道小小身影,單手擎起巨石,一手五指戟張,指掌間電光閃動,忽然化作一根雷光長箭隨手擲出,風雷聲起,雷光飛縱,鑽入寒潭水麵炸起白花花的水柱,猶如蛟龍出潭一般,其勢又壓倒飛流擊石之聲,在群峰間回蕩,又若龍吟。
飛瀑下舉起千斤巨石還能玩兒《奔雷術》,觀其術應該已入第四重境界,堪稱奇跡。若非左近沒有更大的巨石,恐怕.......到此地步尚不回來?嗯!想必流星子已經窺到《帝經》修煉之路。既如此,他也不必學仙法了,吾即出山雲遊,尋那續命之法。
“流星子!”仙音渾厚而尖銳,破開轟隆之聲,直入少年耳內。
一聲長嘯,巨石飛出,砸得寒潭一片水花,一道身影穿透水霧而來,立於桐風英身前垂首躬身。
“雲兒見過仙老。”
“可已窺《帝經》門奧?”
少年麵色一喜迅疾收斂,恭聲道:“是,多虧仙老讓雲兒到瀑下修煉,方能覺悟道理,有所進境。”
“既然如此,吾心無掛,可雲遊四方去也。”仙老桐風英擺手止住一臉驚色的少年,續道:“流星子盡可在大雪峰安心修煉。此處性寒,日久淤積於內必成大患,石洞深處有兩條石階,左邊一條通地底深處,有地火噴湧,正是你師尊化道之地,你可前去參悟修煉,化解寒氣。右邊一條通滄浪之水深幽空曠處,有吾桐族後人聚居,暫且勿擾之,他日匡複舊製時才可引為助力,若有需可向內裏龍潭邊采摘靈藥備用。切記,修行之道己身為要,他物為次,莫要急功近利而本末倒置。唔,若吾三年五載不複歸,若你能滿開穿雲弓,則取了你師尊所留兵器甲胄,下山去吧!”
“仙老......”
“雲兒聰慧,自知其中道理,無需多言,吾去矣!”話音未落,仙老桐風英化出一團清光籠罩己身,清光波動間依然消失當場,唯有餘音繚繞:“流星子,莫要忘記讀書!”
少年情知仙老這一去未必能再見,跪伏於地磕頭喊道:“謹遵仙老之命,雲兒不敢忘!”
近三年朝夕相處,仙老敦敦教誨,循循善誘,引導少年長弓雲走到今天這一步,可謂恩義齊天,師恩厚重。二人雖無師徒名分,卻有師徒之實,情分更超越師徒而近骨肉,若不論仙老四百年高壽已逾俗世常理,在長弓雲心裏,仙老就是爺爺。
仙老既去,長弓雲安心修煉,他也覺出天池、寒潭幽冷有害,乃略改法門,每日去大雪峰下尋巨石背負上山,今日千斤,明日千二百斤,逐日加重,壓榨己身潛能。
少年深知《帝經》堪稱至尊,其中道理與他法不同。
《奔雷術》名為術,其實包含煉氣之法和擊敵之術,《奔雷勁》吸納天地靈萃,在丹田煉化作己身真力,真力可運轉四肢,令人奔走如飛,行動間風雷陣陣,也可凝出猶如實質的驚雷箭,擲出殺敵,以大弓射出更能借力,威力倍增。
《帝經》也是吸納天地靈萃在丹田煉化己身真力,卻又以法壓迫丹田內真力向四肢百骸、五髒六腑內存儲,隨時調用。身體越強,存儲真力越多;修煉越深,存儲真力越加精粹而為真元。
《奔雷術》僅以丹田一處化、存真力;《帝經》以丹田為爐,化天地之力為真力存儲全身,高下立現卻又遠不止於此。
昔日帝者百戰不殆,橫掃六合,威服八荒,所依恃者,《帝經》也!自古相傳,得《帝經》者為帝尊,傲立九天之下,萬眾之上。
修煉《帝經》,以人體為倉廩,化天地靈萃為真元藏於其中,人體潛能無極限,倉廩大小亦無極限,真元精粹亦無極限。倉廩之擴張,每每都在內修、外鍛或遇強敵、絕境,人體能力壓榨到極限之時,頓有天地靈萃之力湧入,擴張倉廩,精粹真元,使之戰力源源不絕,越戰越強,足以傲視同階,誰人能敵?
除非遭遇境界遠超者可一招重創或必殺之。
少年明悟《帝經》之妙,心存“替天行道”,顛覆當今世道之誌,不畏艱險,刻苦磨礪,旁人看去,簡直與“殘虐己身”一般。
寒暑數易,一日午後,“轟隆隆......”雲遮霧繞的大雪峰半山腰平台上,一塊足有三千斤的巨石被英武的披發少年飛擲而出,撞擊大雪峰山壁,轟響不絕,引動近處諸峰頂上萬年積雪崩潰,聲勢浩大。
一時間,飛禽驚啼,猛獸橫走,十萬裏大山深處猶如天崩地裂。
長弓雲的好日子終結,噩夢來臨。
“愚鈍!讀書兩年有餘,學法三月,竟連一篇《引仙訣》都未背熟!”仙老桐風英氣炸了,他目睹眼前這孩童初學《帝經》一蹴而就,入門輕輕鬆鬆,但是學仙法三個多月卻連《引仙訣》都不能背誦,肯定是偷懶了,走神了。“罰!今晚誦《引仙訣》三百遍!”
兩月後,又一次考校。
“流星子,《引仙訣》可曾背熟?”
長弓雲趕緊跪伏:“請仙老懲罰,雲兒愚笨,尚未背熟。”
“你......”仙老氣結,舉手欲打又覺掉價且便宜了劣徒,左右看看別無他物可用,心意一動化出一根長鞭,挾風帶雷打在跪伏著的脊背上,“啪!”衣衫破裂,皮開肉綻處雷光隱隱,血肉模糊。
長弓雲額頭觸地,一動不動。
“啪!”又一鞭下去,仙老怒喝:“你究竟學仙術不學?”
“學,學,我學。”長弓雲急忙回答,情真意切,他是真心要學仙術的。
“那為何不用功?”問著,氣頭又起,仙老再度揮鞭,又是一聲脆響。
“雲兒.......”長弓雲痛的呲牙咧嘴,聲音都變了調:“雲兒太笨,一千零二十四個仙道符文,至、至今隻記得三百二十七個。”
“胡說!你敢強辯!”
“不敢,不敢,仙老,雲兒不敢。”少年沒說謊,他一看到那些七扭八拐不知所謂的符文就頭疼,勉力去記,今日記住十個,明天想起來的僅有三、四個,有時候甚至連前日學的一並忘個幹淨。
桐風英幾鞭下去,心氣已見平息,他實在是對流星子寄托了太大期望,連胞弟風華都化僅剩的三十年壽元以為助力,期望不可謂不深。長弓雲也乖覺聰穎,天資不錯,怎麽就記不住區區千餘個仙道符文呢?奇哉怪也!肯定是心思不屬,誦讀萬遍也是枉然。那,這孩兒心思去哪兒了?莫非......
“我問你,《帝經》修煉如何?”
“雲兒求仙老責罰,《帝經》雖已入門,可是,可是......”
“說!”
“近日吸納靈氣越來越少,幾乎沒有汙穢排出。仙老,雲兒已然用心盡力,不知為何會如此?”
桐風英雖師法仙島,但畢竟有四百多年壽元,見識廣博,神山那一套修煉之法也略知一二。按照常理,煉氣鍛體應當是隨著修行日深而吸納天地靈萃越多,就算他天資不凡,汙穢盡除已經完全入門,要突破門檻跨越境界,也應當是吸納更多天地靈萃以助力,怎會出現如此之狀?
《帝經》、《引仙訣》都出現問題,偶然的巧合嗎?又或者果然是出身注定修行路,以此子出身奴隸之命,隻能走那鍛體苦修之道?
也不對!流星子四歲開始學那長弓堯的《奔雷術》,六歲入二重境界,七歲進三重,堪稱神速,煉氣之道應當無礙才是!
左思右想,仙老也是不得其解,看到麵前趴伏的少年脊背開花,血跡斑斑,心中不忍,卻又強要收起惻隱之心,玉不琢不成器啊!嗯......既找不到因由,姑且以那鍛體之法試一試。
“你且起來,收拾什物去那龍吟瀑之下,何時能在水瀑下舉起千斤巨石了,再回來學仙法。”
“是,仙老。”長弓雲乖乖領命。
天池乃聚集群峰雪融之水而成,水滿則溢,瀉出而成瀑布,飛墜百丈之下的深潭,再流下山去化作滄浪之水,滾滾向東。
百丈之高,飛流直下,水花四濺,水霧漫天,轟然巨響在山間回蕩猶如龍吟,故稱“龍吟瀑”。
八歲少年,身高不過四尺有半,運足勁道也隻能勉強舉起五百斤巨石,艱難步入飛瀑之下,五百斤巨石頓成千斤、數千斤下壓之力,力沉勢大,令他不及運轉《帝經》,渾身骨骼“哢哢”作響,全身肌肉緊繃發力也不能阻止下壓之勢,噗通跪伏下去,雙膝竟然壓碎水中一塊卵石,人傾石落。
再來!五百斤不成就三百斤,循序漸進,也能進境。
三百斤,勉強能成,運轉《帝經》之法,下蹲上舉,艱難無比,好幾次脫力栽倒,倔強的天性,心中的渴求讓他又爬起來繼續,把自己壓榨到極限再超過極限。
“拉滿弓不是極限,須拉斷弓臂才算紮實!”爹爹的話,少年片刻不曾忘卻。
冰寒的瀑布水轟隆而下,雙手托舉巨石的長弓雲雙腿戰戰,幾欲軟倒。忽然,體內僅剩的一股氣機竄動,牽引周遭天地靈萃之力匯聚,化作旋風穿破瀑布和巨石阻礙,猛然灌入他的頭頂和雙掌。
體內轟隆有聲,比那瀑布飛瀉而下的巨響更為有力。
如龍卷一般的靈萃之力匯入丹田,旋轉煉化為自身真氣,又流轉五髒六腑,四肢百骸,補充消耗殆盡的氣力。長弓雲頓覺輕鬆,心中明悟此舉正合《帝經》修煉之道,不禁心中愉悅,口吐長嘯。
嘯聲尖銳,響動四方,洞中靜室內,仙老桐風英心中一驚,旋覺那嘯聲中帶著歡愉,並非遇險求救之聲。
“唔,《帝經》與神山,真有因果!”
當世,修士之路無外三條,鍛體、煉氣、修神。
鍛體讓筋骨強悍,神力驚人,行“以力破法”之道;煉氣以吸納天地靈萃壯大己身、洗筋伐髓,使修煉者脫胎換骨,登天路以證道;修神者錘煉神魂,發掘慧根,師法自然而曉諸天萬物之理,借助丹藥、法器、靈物施展法術,飛天遁地,吞雲吐霧,無所不能。
世事無絕對,修煉之道因人而異,萬載以來前人走出道路千萬條,各有千秋,追根溯源,分門別類,遂成神山、仙島兩大係統。
修士來自凡間,自然受到世俗影響,往往以自身資質條件選擇修習神山或仙島之法。
神山之法,鍛體、煉氣並重亦可單獨修煉鍛體。一般筋骨強壯者即可鍛體,煉氣需要覺悟資質,且修煉時間漫長,耗費較大。
帝國之初,皇室和諸侯軍製乃平戰結合,戰時以貴族為骨幹,召集平民而成軍隊,因此成年平民都有可能應征打仗,民風尚武。
立國六百年後,世道漸變,軍製亦變,皇室與諸侯都供養有常備軍,故資質較差、身家菲薄的修士一般選擇門檻最低的鍛體,隻要下功夫肯吃苦就能有所成,投軍即成甲士、列長、隊率甚至旅大夫,為平民修士的進身之道。
出身低級貴族,資質較好者,一般選擇以煉氣為主,鍛體為輔,又或者鍛體為主,煉氣為輔,此法成就往往在單修鍛體之上。
仙島之法,借天地萬物奧義,以煉氣為裏,術法為表,非聰穎明慧、根骨極佳、身家豐厚者不能學,為諸侯、士卿大夫子弟專屬。再者,高級貴族子弟個個家學淵源、尊貴不凡,怎能與平民修士一般行那又髒又累又苦甚至須承受劇痛的功法?錦衣華服、仙姿飄逸、氣韻不凡、出塵臨仙......這是必須的!
四百年前的桐侯風英兄弟即是選擇仙島之法,此前教授長弓雲的也正是仙島之法,讀書明義隻是修法的基礎。
可惜流星子能煉氣,卻記不住符文,長此以往,日後就算真氣澎湃卻無術法使用,怎可臨陣殺敵、橫掃天下、顛覆帝國、匡複舊製?可見仙法之路已然不通,隻能期待《帝經》締造奇跡了。
倏然又是三月過去,長弓雲日日在龍吟飛瀑下苦練,並未回來。
仙老桐風英覺得奇怪,雲兒六歲時就能輕鬆搬起三百斤大石,如今《帝經》在身,錘煉三月後於那飛瀑下舉起千斤巨石並非不可能,怎麽......
他偷偷下去窺探,隻見如銀河傾瀉的飛瀑下水花四濺,原來是挾千鈞之力而下的流水擊打在一塊突兀而出的大石上,其音如雷,竟然破了那龍吟之韻。
再看,那塊千斤有餘的大石並非突兀而出,石下有一道小小身影,單手擎起巨石,一手五指戟張,指掌間電光閃動,忽然化作一根雷光長箭隨手擲出,風雷聲起,雷光飛縱,鑽入寒潭水麵炸起白花花的水柱,猶如蛟龍出潭一般,其勢又壓倒飛流擊石之聲,在群峰間回蕩,又若龍吟。
飛瀑下舉起千斤巨石還能玩兒《奔雷術》,觀其術應該已入第四重境界,堪稱奇跡。若非左近沒有更大的巨石,恐怕.......到此地步尚不回來?嗯!想必流星子已經窺到《帝經》修煉之路。既如此,他也不必學仙法了,吾即出山雲遊,尋那續命之法。
“流星子!”仙音渾厚而尖銳,破開轟隆之聲,直入少年耳內。
一聲長嘯,巨石飛出,砸得寒潭一片水花,一道身影穿透水霧而來,立於桐風英身前垂首躬身。
“雲兒見過仙老。”
“可已窺《帝經》門奧?”
少年麵色一喜迅疾收斂,恭聲道:“是,多虧仙老讓雲兒到瀑下修煉,方能覺悟道理,有所進境。”
“既然如此,吾心無掛,可雲遊四方去也。”仙老桐風英擺手止住一臉驚色的少年,續道:“流星子盡可在大雪峰安心修煉。此處性寒,日久淤積於內必成大患,石洞深處有兩條石階,左邊一條通地底深處,有地火噴湧,正是你師尊化道之地,你可前去參悟修煉,化解寒氣。右邊一條通滄浪之水深幽空曠處,有吾桐族後人聚居,暫且勿擾之,他日匡複舊製時才可引為助力,若有需可向內裏龍潭邊采摘靈藥備用。切記,修行之道己身為要,他物為次,莫要急功近利而本末倒置。唔,若吾三年五載不複歸,若你能滿開穿雲弓,則取了你師尊所留兵器甲胄,下山去吧!”
“仙老......”
“雲兒聰慧,自知其中道理,無需多言,吾去矣!”話音未落,仙老桐風英化出一團清光籠罩己身,清光波動間依然消失當場,唯有餘音繚繞:“流星子,莫要忘記讀書!”
少年情知仙老這一去未必能再見,跪伏於地磕頭喊道:“謹遵仙老之命,雲兒不敢忘!”
近三年朝夕相處,仙老敦敦教誨,循循善誘,引導少年長弓雲走到今天這一步,可謂恩義齊天,師恩厚重。二人雖無師徒名分,卻有師徒之實,情分更超越師徒而近骨肉,若不論仙老四百年高壽已逾俗世常理,在長弓雲心裏,仙老就是爺爺。
仙老既去,長弓雲安心修煉,他也覺出天池、寒潭幽冷有害,乃略改法門,每日去大雪峰下尋巨石背負上山,今日千斤,明日千二百斤,逐日加重,壓榨己身潛能。
少年深知《帝經》堪稱至尊,其中道理與他法不同。
《奔雷術》名為術,其實包含煉氣之法和擊敵之術,《奔雷勁》吸納天地靈萃,在丹田煉化作己身真力,真力可運轉四肢,令人奔走如飛,行動間風雷陣陣,也可凝出猶如實質的驚雷箭,擲出殺敵,以大弓射出更能借力,威力倍增。
《帝經》也是吸納天地靈萃在丹田煉化己身真力,卻又以法壓迫丹田內真力向四肢百骸、五髒六腑內存儲,隨時調用。身體越強,存儲真力越多;修煉越深,存儲真力越加精粹而為真元。
《奔雷術》僅以丹田一處化、存真力;《帝經》以丹田為爐,化天地之力為真力存儲全身,高下立現卻又遠不止於此。
昔日帝者百戰不殆,橫掃六合,威服八荒,所依恃者,《帝經》也!自古相傳,得《帝經》者為帝尊,傲立九天之下,萬眾之上。
修煉《帝經》,以人體為倉廩,化天地靈萃為真元藏於其中,人體潛能無極限,倉廩大小亦無極限,真元精粹亦無極限。倉廩之擴張,每每都在內修、外鍛或遇強敵、絕境,人體能力壓榨到極限之時,頓有天地靈萃之力湧入,擴張倉廩,精粹真元,使之戰力源源不絕,越戰越強,足以傲視同階,誰人能敵?
除非遭遇境界遠超者可一招重創或必殺之。
少年明悟《帝經》之妙,心存“替天行道”,顛覆當今世道之誌,不畏艱險,刻苦磨礪,旁人看去,簡直與“殘虐己身”一般。
寒暑數易,一日午後,“轟隆隆......”雲遮霧繞的大雪峰半山腰平台上,一塊足有三千斤的巨石被英武的披發少年飛擲而出,撞擊大雪峰山壁,轟響不絕,引動近處諸峰頂上萬年積雪崩潰,聲勢浩大。
一時間,飛禽驚啼,猛獸橫走,十萬裏大山深處猶如天崩地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