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辛言長舒了一口氣。自從那日在五行山醒來,他仿佛新生在一個陌生的世界。沒有過往的記憶,對所見所聞既熟悉又陌生,沒有親人朋友,沒有欲望追求,對環境有著難以言明的疏離感。


    每每被誤認是劉辯,他總是不斷地解釋,想將自己與這名字剝離。可是聽了賈詡這番鼓動,劉辛言猛然想到,自己是身份其實對他人反而更重要。但如果能順勢雄起,被誤解又有何妨呢?


    念及此處,劉辛言肅然行禮道:“賈公教我!”


    賈詡笑道:“殿下可先見段寧輯。”


    賈詡話雖這麽說,卻沒有立刻領劉辛言去見,而是招待兩人坐下,煮茶同飲,還與楊修聊了些詩文賦頌。


    楊修的才學在後世聞名,現在年紀雖輕,見識修養已很可觀。賈詡以智謀聞名,才學也不差。兩人雖是初次見麵,彼此交談十分愉快。


    段煨現在並不在營中。很不湊巧,段將軍這個清早忽收到軍情告急,帶一哨騎兵去潼關之北的河口了。他直到酉時才返回軍營,隨員並無折損,不像是經曆作戰;但一個個灰頭土臉,疲憊萎靡,像是經曆了長途跋涉。


    賈詡將兩人介紹給段煨,段煨對楊修不以為意,而對劉辛言的“身份”顯然十分吃驚,他遲疑了一下,才行禮問好。


    劉辛言這次沒有再解釋,隻回禮道:“見過段將軍!”


    段煨道:“不知殿下有何見教?”


    “想請段將軍至霸陵,迎皇帝幸華陰。”


    段煨更加驚疑,不知如何應對,急忙以求助的眼色看向賈詡。


    賈詡道:“段將軍素有此意,日前已派遣使者覲見陛下。隻是將軍有守土之責,不便親往。”


    此時,段煨接口道:“正是如此。殿下有所不知,境北發現匈奴行蹤,臣擔憂賊軍襲擾華陰。”


    劉辛言玩遊戲時也曾多次剿匪,對這些異族將領的名字還算熟悉。他問道:“匈奴人,是於夫羅?”


    段煨道:“未曾與其遭遇,但見有過路痕跡,我等越境十數裏,見有匈奴人曾駐紮跡象,判其可能西行。臣猜測當是河東匈奴。”


    賈詡道:“以老身淺見,應當是於夫羅。”


    劉辛言忽然想到一個疑問,道:“這於夫羅究竟是單於,還是左賢王?”


    賈詡笑道:“他既可是左賢王,又可稱單於。”


    “這也能兼職?”劉辛言說笑了一句,卻突然想到如果“劉辯”尚在,可不就是卸任皇帝兼弘農王。現在諸人誤會他是劉辯,這句話他說來還真不合適。


    賈詡道:“這其間有段故事,當時殿下還未臨政。中平四年八月,遼東張純反叛。先帝詔南匈奴發兵,隨幽州牧伯安公討伐。單於羌渠遣其子左賢王於夫羅率騎兵詣幽州,誰料南匈奴內訌,國人竟殺死了羌渠。於夫羅因而即位單於,可謀逆者恐遭報複,另立單於。於夫羅無心征戰,欲南往雒陽求申述。當時國內黃巾未定,賊患四起,無心管匈奴事。於夫羅便留在河東,至今未去。”


    劉辛言道:“於夫羅此來,應當是來幫助皇帝抗擊李傕郭汜吧。”


    段煨道:“於夫羅雖忠於漢國,但其部屬不知禮儀,過境之處慣於劫掠。臣近日當陳兵於要道,監管其行,以防這匈奴軍亂我華陰。”


    劉辛言道:“久聞段將軍治縣,平滅賊亂,鼓勵農修。將軍既是良將,亦有治才,他日成就恐不讓令兄。”


    段煨謙虛了幾句,可臉色明顯大好,很是喜悅。


    賈詡笑道:“哪個將軍不想封侯?殿下有靖平之誌,段將軍當會助力!”


    段煨笑了笑,卻沒有說話。他那兩道濃眉略微抖動幾下,似乎喜色中增添了煩惱。


    賈詡又道:“老身也以為匈奴軍過境,應當是助陛下東遷的。安集將軍董承與老身都曾屬牛中郎部,當年在河東征討白波軍,都曾與於夫羅相識。董將軍要對付郭汜,想必既請了於夫羅,也請了相熟的白波軍將。”


    眾人都沉默無語。白波軍是曾經的黃巾餘部,在西河白波穀重新起義時,啟用的名號。說白了,他們就是賊軍。


    孫子雲:“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除了國庫富足時,國家軍隊還算值得信任;其他任何軍隊,行軍過境時,都是沿途百姓的苦難。白波軍等無稅賦軍資,以劫掠為生的“賊軍”,更是傷害巨大。


    董承等人為了幫助皇帝擺脫李傕郭汜的困阻,請白波軍和異族軍來助戰,雖然是忠心所為,可是完全罔顧這些賊軍途徑的無辜百姓。他們這種策略,確實讓有良知的人難以置評。


    劉辛言此時,已經將心中的疑惑想清楚了。於是問道:“段將軍能否判斷,匈奴軍是如何來此?可是從關東來?”


    段煨愣了下,似乎沒想到會問這個,他解釋道:“應是從關東來。”


    “他們既有駐紮痕跡,可知有多大規模,是否裹挾百姓?”


    段煨遲疑地解釋道:“似乎有裹挾百姓。他們軍勢甚大,我當時隻有百餘騎兵,不敢繼續偵查。”


    賈詡道:“殿下之意,是指匈奴軍可能劫掠關東士族?”


    見劉辛言點頭,此前一直傾聽的楊修卻道:“匈奴軍從河東南下再西行,路途應是東都畿輔故地。東都士族早已外遷,恐怕所挾隻是普通百姓。”


    劉辛言不愛聽這話,普通百姓就比士族命賤?被挾持到邊塞,給外族做奴隸就無妨?可他也無意爭執,隻是提示道:“我知道,當前那一帶區域人煙稀薄,不如往日。可賊軍或許會禍害陳留郡西境。”


    楊修問道:“雍丘?還是……”


    劉辛言道:“我擔心圉縣蔡家。”


    賈詡道:“蔡中郎家確在圉縣,不過他三年前已故於長安。老身隻記得他並無子嗣,僅有二女。他有堂兄弟,蔡睦,字子篤,故衛尉蔡質之子,已舉家遷至荊州;另有堂兄弟蔡穀尚在圉縣。”


    劉辛言心說,我能記得什麽匈奴左賢王;記得從河東去長安要從關東來;就是因為這次劫掠事件啊!蔡中郎的女兒蔡文姬從家裏被擄走,西入關中,後來又從長安被帶走,向北到胡地一去十二年。


    劉辛言鄭重地建議道:“段將軍,可否阻截匈奴軍,救回其所裹挾的百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辛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喜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喜雨並收藏漢末辛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