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機掐得可真準,油紙傘幾乎是擦著傅川的鼻尖落下,濕漉漉的,還在滴滴答答地滴水。撐開來的傘骨像是一隻瘦骨嶙嶙的手,蒙住了人的眼睛,什麽都看不見。
他也沒閃躲,微微挑眉,而後回過頭,視線又重新落在了她的身上。
而錦一還沒反應過來,呆頭呆腦地舉著傘,仿佛這一舉動不是她自願的似的,更像是被誰控製住了身體。
不過仔細看,還是能夠隱約瞧見她的麵上有一絲無措一閃而過。而之所以這麽幹愣著,也是因為她在為自己這怪誕的行為找個借口,好讓事情有轉圜的餘地。
她的眼睛定在傘上,隻覺得此刻胸腔嗡聲震動,心跳得飛快,卻又不能被傅川看出什麽來,緊張得手掌心滲出了一層薄汗來。
這樣做有多欲蓋彌彰錦一也知道,可身子不受控地先於腦袋做出了反應,她又能有什麽法子?
隻能怪理智在看見蕭丞的那一瞬好像都跑得精光,心裏隻剩下了一個念頭——不能讓傅川看見蕭丞進了惠妃休憩的廂房。
盡管內官出入妃嬪的住處本來就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可他特意選在宮外,又是皇帝不在的時候,或許是另有一番用意的。
可是發熱的頭腦冷靜下來以後,錦一又實覺可笑。蕭丞的事同她有什麽幹係,她為什麽要自作聰明地幫他,鹹吃蘿卜淡操心麽。
真是自尋煩惱。
呼嘯的北風愈演愈烈,發出的裂帛聲刺耳,幾乎快要將傘從錦一的手中奪走,她又握緊了幾分,定了定神,覺得這刹那的工夫,漫長得好像已經掙紮了半生。
既然木已成舟,除了睜眼說瞎話,似乎也沒別的轍了,好在這算是她拿手的,應該也不是什麽難事,於是平了平氣,問道:“剛才那陣風大,雨都飄了進來,大人沒被淋著吧?”
隻是傅川說話向來不喜歡賣關子,見她話頭轉移得如此明顯,反而更不想就此作罷,單刀直入道:“公公是真的想為我遮雨,還是想替身後的人掩藏呢?”
她這深加隱諱的樣子倒是有三分蕭丞的影子,卻比之前的虛與委蛇還要讓人覺得礙眼。
“……看來真是什麽都躲不過大人的眼睛。”錦一的笑微微僵掉,朝他走近了一些,低聲說道,“其實是因為將才那畫麵……確實是非禮勿視,奴才怕汙了大人的眼,所以才刻意遮住的。”
“哦。”他的尾音微揚,看樣子是不太相信這話,“佛門重地,豈會有非禮勿視的事情。”
“剛剛奴才看見有兩人在……”她麵帶難色,好像要說的話有點難以啟齒,說了一半又吞了回去。
“公公還真不把自己當男人了麽,怎麽說話比姑娘家還扭捏。”
也不知他是無心之說還是有意試探,“姑娘家”三個字像是一把重錘,砸在錦一的腦仁上,讓她差點失了方寸,嘴角的笑也有些掛不住,眼珠不安地轉動著,又朝他的身後望了望,哪還看得見什麽人影。
“人呢?”錦一好奇地“咿”了一聲,緩緩合上了傘,像什麽事都沒有發生,“那可能是奴才眼花了吧,還望大人不要見怪。”
聞言,傅川沒有多說什麽,隻是輕笑了一聲,聽得錦一的眼皮跳了跳,捉摸不定這是什麽意思,於是隻好埋著頭裝作沒聽懂,也不說話。
而後隻見他落在遠處的目光微變,說了一句“看來公公是飽暖思□□了”,也不再和她周旋什麽,提步離開了。
雖然終於把傅川這尊大佛送走了,可錦一也沒覺得輕鬆了多少,心緒難平。
她站在拐角處,用傘抵著地,支撐著自己的重量,隔了好一會兒才側過頭望了望,可那扇房門依舊緊閉著,沒有任何要打開的跡象,她隻能先找了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暫時藏起來,耐心地等著。
可是屋內的氣氛好像也沒有好到哪裏去,似乎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原本惠妃是不願意來這兒的,外麵天氣嚴寒不說,還得遭受舟車勞頓的苦,哪裏比得上宮裏舒服。若不是皇帝一直說些好聽的話來哄她,她才不懶得走這一趟。
不過為了不給皇後添堵,她也沒有去大殿內祈福,此刻正懶洋洋地倚在彌勒榻上,又嫌室內還不夠暖和,讓侍奉的太監往薰爐裏添了些炭,爐火燒得更旺了,宜人的溫度又引得人昏昏欲睡。
蕭丞踏進來時,看見的便是一副“香鬟墮髻半沉檀”的美人圖,眉峰微動,臉上的神情變得意味深長。
垂手侍立在旁的宮女太監見了他,皆連忙行禮,他未加理睬,也沒讓他們退下,徐徐踱步走到了惠妃身邊,開口道:“娘娘若是乏了,何不到床榻上歇息會兒。”
在有女如雲的京師,要是單論相貌,其實惠妃在其中也算不了有多打眼,真要說獨特之處,便隻有那從骨子裏透出的嬌媚,柔情綽態媚於言語。
但後宮粉黛三千,想要出頭,當然還得講究一個機緣巧合。而她能走到如今的地位,自然是仰賴了蕭丞的提點。
按理說,應當是她把蕭丞當作恩人供奉才對,可蕭丞說話的語氣和對皇後沒什麽兩樣,就像真把她當成了主子。
隻是惠妃似乎沒有察覺出這層意味,那一瞬間還以為是在以前,第一反應還是張皇失措,久別的聲音讓她的睡意全無,立馬睜開了眼。
不過很快她就鎮定了下來,暗責自己太大驚小怪了。
她現在可是皇帝心尖上的人,而他不過是一個伺候人的奴才,就算見了麵,誰給誰下跪還不一定呢,她為什麽還要做出怕他的樣子來?
見她的臉色變了又變,蕭丞固然猜得到她的那一點心思,也體諒她飛上枝頭後的意氣揚揚,於是並不急於點破,明知故問道:“怎麽娘娘看見臣好像很失望?”
惠妃也不忙著回答,先是慢條斯理地換了個舒適的姿勢,然後才懶洋洋地望著他,“這是吹的什麽風,竟然把蕭廠臣都吹到本宮這兒來了?”
這陣勢擺得可真是好看,看來是狐假虎威慣了,也就忘了自己本來的身份地位。
然而蕭丞曆慣了凡塵榮辱,這般作威作福的是激不了人的,聲線沉穩道:“臣再不來,恐怕就沒機會見著娘娘了。”
這話明明沒有任何不敬之意,惠妃卻硬是從中聽出了“興師問罪”的意思來,反倒惱羞成怒了,斜倚著圍子的身子坐正了些,語氣不善:“蕭廠臣這是在責問本宮麽?”
今時不同往日,惠妃也不怕事情暴露,或是被蕭丞知道什麽,反正他也不敢拿她怎麽樣。
其實若是真要分出誰虧欠誰,怕是也扯不清楚。畢竟他當初急急忙忙將她送進宮來,不就是為了收拾寧妃捅出來的簍子麽。
現在爛攤子她已經收拾好了,該還的恩情也還清了。而今她擁有的全是靠自己一人爭取來的,憑什麽還要分半杯羹給一個從未管過她死活的人?
隻可惜這回的確是惠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又或者是在刻意拐著彎侮辱他?
雖然他連君子的邊都挨不著,可到底還是手握王權,口含天憲的人,難道還把她那點少得可憐,甚至連握都沒握住的權力放在眼裏麽。
蕭丞的眉眼微微一斂,薄唇間逸出一聲夢斷塵埃的歎息,像是在替她不值,“娘娘何必屈尊紆貴,同臣置氣。”
惠妃看得出來他在示弱,但並沒有因此放下戒備,而是等著他的下文,想看看他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見她已經咬住了一半的誘餌,蕭丞又繼續說道:“想必娘娘已經聽說了昨晚坤寧宮的事。”
“聽說了又如何。”話都說得這麽明白了,惠妃也不再抱有什麽僥幸,冷哼了一聲,“皇後這麽快就派你來替她收拾殘局,難不成是做賊心虛了?”
“娘娘誤會了。”他低眉含笑,清傲得如同春月,“事到如今,若臣還不識時務,隻怕以後真就見不著娘娘了。”
聽了他這話,惠妃提起了一絲興致,看樣子,他似乎是打算棄暗投明了?
她掃了一眼屋內的宮女太監,問道:“你就不怕這兒有皇後的眼線麽?”
問罷後,又覺得這條件實在是誘人,不等他回答,先鬆了口,“你要本宮如何信你?”
皇後生在官宦人家,從小就被眾人捧在手心裏養著,過得生活得衣食無憂,人情世故也懂的少,可惠妃不同,在這些攸關性命的事上,肯定會多留個心眼。
她知道蕭丞素來詭計多端,兩麵三刀,斷不可掉以輕心,被他的花言巧語迷了去,誰知他會不會臨到最後,再把她一腳踹開。
他不答腔,神色有片刻的沉凝,思忖了片刻後,答道:“再過幾日,娘娘便知道臣到底站在哪一方了。”
於是惠妃沒有再說什麽,算是默認了,等著他口中日子到來的那一天。
待蕭丞走後,她又閉眼假寐了一會兒,忽得開口喚了喚身邊的宮女,“雨蘭。”
“奴婢在。”
“平日皇後待本宮不薄,你說這件事,本宮應該讓她蒙在鼓裏麽?”
雨蘭知道這話是什麽意思,立馬回道:“奴婢知道該怎麽做了。”
他也沒閃躲,微微挑眉,而後回過頭,視線又重新落在了她的身上。
而錦一還沒反應過來,呆頭呆腦地舉著傘,仿佛這一舉動不是她自願的似的,更像是被誰控製住了身體。
不過仔細看,還是能夠隱約瞧見她的麵上有一絲無措一閃而過。而之所以這麽幹愣著,也是因為她在為自己這怪誕的行為找個借口,好讓事情有轉圜的餘地。
她的眼睛定在傘上,隻覺得此刻胸腔嗡聲震動,心跳得飛快,卻又不能被傅川看出什麽來,緊張得手掌心滲出了一層薄汗來。
這樣做有多欲蓋彌彰錦一也知道,可身子不受控地先於腦袋做出了反應,她又能有什麽法子?
隻能怪理智在看見蕭丞的那一瞬好像都跑得精光,心裏隻剩下了一個念頭——不能讓傅川看見蕭丞進了惠妃休憩的廂房。
盡管內官出入妃嬪的住處本來就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可他特意選在宮外,又是皇帝不在的時候,或許是另有一番用意的。
可是發熱的頭腦冷靜下來以後,錦一又實覺可笑。蕭丞的事同她有什麽幹係,她為什麽要自作聰明地幫他,鹹吃蘿卜淡操心麽。
真是自尋煩惱。
呼嘯的北風愈演愈烈,發出的裂帛聲刺耳,幾乎快要將傘從錦一的手中奪走,她又握緊了幾分,定了定神,覺得這刹那的工夫,漫長得好像已經掙紮了半生。
既然木已成舟,除了睜眼說瞎話,似乎也沒別的轍了,好在這算是她拿手的,應該也不是什麽難事,於是平了平氣,問道:“剛才那陣風大,雨都飄了進來,大人沒被淋著吧?”
隻是傅川說話向來不喜歡賣關子,見她話頭轉移得如此明顯,反而更不想就此作罷,單刀直入道:“公公是真的想為我遮雨,還是想替身後的人掩藏呢?”
她這深加隱諱的樣子倒是有三分蕭丞的影子,卻比之前的虛與委蛇還要讓人覺得礙眼。
“……看來真是什麽都躲不過大人的眼睛。”錦一的笑微微僵掉,朝他走近了一些,低聲說道,“其實是因為將才那畫麵……確實是非禮勿視,奴才怕汙了大人的眼,所以才刻意遮住的。”
“哦。”他的尾音微揚,看樣子是不太相信這話,“佛門重地,豈會有非禮勿視的事情。”
“剛剛奴才看見有兩人在……”她麵帶難色,好像要說的話有點難以啟齒,說了一半又吞了回去。
“公公還真不把自己當男人了麽,怎麽說話比姑娘家還扭捏。”
也不知他是無心之說還是有意試探,“姑娘家”三個字像是一把重錘,砸在錦一的腦仁上,讓她差點失了方寸,嘴角的笑也有些掛不住,眼珠不安地轉動著,又朝他的身後望了望,哪還看得見什麽人影。
“人呢?”錦一好奇地“咿”了一聲,緩緩合上了傘,像什麽事都沒有發生,“那可能是奴才眼花了吧,還望大人不要見怪。”
聞言,傅川沒有多說什麽,隻是輕笑了一聲,聽得錦一的眼皮跳了跳,捉摸不定這是什麽意思,於是隻好埋著頭裝作沒聽懂,也不說話。
而後隻見他落在遠處的目光微變,說了一句“看來公公是飽暖思□□了”,也不再和她周旋什麽,提步離開了。
雖然終於把傅川這尊大佛送走了,可錦一也沒覺得輕鬆了多少,心緒難平。
她站在拐角處,用傘抵著地,支撐著自己的重量,隔了好一會兒才側過頭望了望,可那扇房門依舊緊閉著,沒有任何要打開的跡象,她隻能先找了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暫時藏起來,耐心地等著。
可是屋內的氣氛好像也沒有好到哪裏去,似乎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原本惠妃是不願意來這兒的,外麵天氣嚴寒不說,還得遭受舟車勞頓的苦,哪裏比得上宮裏舒服。若不是皇帝一直說些好聽的話來哄她,她才不懶得走這一趟。
不過為了不給皇後添堵,她也沒有去大殿內祈福,此刻正懶洋洋地倚在彌勒榻上,又嫌室內還不夠暖和,讓侍奉的太監往薰爐裏添了些炭,爐火燒得更旺了,宜人的溫度又引得人昏昏欲睡。
蕭丞踏進來時,看見的便是一副“香鬟墮髻半沉檀”的美人圖,眉峰微動,臉上的神情變得意味深長。
垂手侍立在旁的宮女太監見了他,皆連忙行禮,他未加理睬,也沒讓他們退下,徐徐踱步走到了惠妃身邊,開口道:“娘娘若是乏了,何不到床榻上歇息會兒。”
在有女如雲的京師,要是單論相貌,其實惠妃在其中也算不了有多打眼,真要說獨特之處,便隻有那從骨子裏透出的嬌媚,柔情綽態媚於言語。
但後宮粉黛三千,想要出頭,當然還得講究一個機緣巧合。而她能走到如今的地位,自然是仰賴了蕭丞的提點。
按理說,應當是她把蕭丞當作恩人供奉才對,可蕭丞說話的語氣和對皇後沒什麽兩樣,就像真把她當成了主子。
隻是惠妃似乎沒有察覺出這層意味,那一瞬間還以為是在以前,第一反應還是張皇失措,久別的聲音讓她的睡意全無,立馬睜開了眼。
不過很快她就鎮定了下來,暗責自己太大驚小怪了。
她現在可是皇帝心尖上的人,而他不過是一個伺候人的奴才,就算見了麵,誰給誰下跪還不一定呢,她為什麽還要做出怕他的樣子來?
見她的臉色變了又變,蕭丞固然猜得到她的那一點心思,也體諒她飛上枝頭後的意氣揚揚,於是並不急於點破,明知故問道:“怎麽娘娘看見臣好像很失望?”
惠妃也不忙著回答,先是慢條斯理地換了個舒適的姿勢,然後才懶洋洋地望著他,“這是吹的什麽風,竟然把蕭廠臣都吹到本宮這兒來了?”
這陣勢擺得可真是好看,看來是狐假虎威慣了,也就忘了自己本來的身份地位。
然而蕭丞曆慣了凡塵榮辱,這般作威作福的是激不了人的,聲線沉穩道:“臣再不來,恐怕就沒機會見著娘娘了。”
這話明明沒有任何不敬之意,惠妃卻硬是從中聽出了“興師問罪”的意思來,反倒惱羞成怒了,斜倚著圍子的身子坐正了些,語氣不善:“蕭廠臣這是在責問本宮麽?”
今時不同往日,惠妃也不怕事情暴露,或是被蕭丞知道什麽,反正他也不敢拿她怎麽樣。
其實若是真要分出誰虧欠誰,怕是也扯不清楚。畢竟他當初急急忙忙將她送進宮來,不就是為了收拾寧妃捅出來的簍子麽。
現在爛攤子她已經收拾好了,該還的恩情也還清了。而今她擁有的全是靠自己一人爭取來的,憑什麽還要分半杯羹給一個從未管過她死活的人?
隻可惜這回的確是惠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又或者是在刻意拐著彎侮辱他?
雖然他連君子的邊都挨不著,可到底還是手握王權,口含天憲的人,難道還把她那點少得可憐,甚至連握都沒握住的權力放在眼裏麽。
蕭丞的眉眼微微一斂,薄唇間逸出一聲夢斷塵埃的歎息,像是在替她不值,“娘娘何必屈尊紆貴,同臣置氣。”
惠妃看得出來他在示弱,但並沒有因此放下戒備,而是等著他的下文,想看看他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見她已經咬住了一半的誘餌,蕭丞又繼續說道:“想必娘娘已經聽說了昨晚坤寧宮的事。”
“聽說了又如何。”話都說得這麽明白了,惠妃也不再抱有什麽僥幸,冷哼了一聲,“皇後這麽快就派你來替她收拾殘局,難不成是做賊心虛了?”
“娘娘誤會了。”他低眉含笑,清傲得如同春月,“事到如今,若臣還不識時務,隻怕以後真就見不著娘娘了。”
聽了他這話,惠妃提起了一絲興致,看樣子,他似乎是打算棄暗投明了?
她掃了一眼屋內的宮女太監,問道:“你就不怕這兒有皇後的眼線麽?”
問罷後,又覺得這條件實在是誘人,不等他回答,先鬆了口,“你要本宮如何信你?”
皇後生在官宦人家,從小就被眾人捧在手心裏養著,過得生活得衣食無憂,人情世故也懂的少,可惠妃不同,在這些攸關性命的事上,肯定會多留個心眼。
她知道蕭丞素來詭計多端,兩麵三刀,斷不可掉以輕心,被他的花言巧語迷了去,誰知他會不會臨到最後,再把她一腳踹開。
他不答腔,神色有片刻的沉凝,思忖了片刻後,答道:“再過幾日,娘娘便知道臣到底站在哪一方了。”
於是惠妃沒有再說什麽,算是默認了,等著他口中日子到來的那一天。
待蕭丞走後,她又閉眼假寐了一會兒,忽得開口喚了喚身邊的宮女,“雨蘭。”
“奴婢在。”
“平日皇後待本宮不薄,你說這件事,本宮應該讓她蒙在鼓裏麽?”
雨蘭知道這話是什麽意思,立馬回道:“奴婢知道該怎麽做了。”